對於西方世紀來說,進入封建社會的歷程是漫長而艱難。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但是,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的過程卻顯得不那麼夠看。並且,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並不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引起的社會變革,而是在諾曼人入侵後,進行的一個封建嫁接,從而結束英國原本的帶有民主性質的貴族統治,推動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
諾曼第位於法國塞納河下遊地區,諾曼人於公元10世紀,通過武力徵戰建立起了諾曼第公國。雖然諾曼第公國在許多方面還比較落後,但與當時的英吉利相比,它較早的形成了一整套封軍、封臣的封建制度,諾曼公爵儼然相當於王國的君主。諾曼公爵在公國內建立了一套直屬於公爵本人的行政機構,包括了賦稅徵收、軍隊統帥,主持判決,維持社會秩序,以及管理公爵附庸的功能。並且在公國內實行採邑制度,在建立採邑的基礎上,要求擁有採邑的男爵必須率領騎士為公爵服兵役,這使得諾曼公爵能夠擁有一支人數穩定的,並且戰鬥力較強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善於航海,成為公爵維護統治和進行對外擴張的重要支撐。此外,經濟上,公爵掌握著鑄幣權,國家財政收入也十分穩定、充足。所有這些,都成為諾曼公爵威廉之後入侵英格蘭的重要保證。
威廉公爵出生低微,是羅伯特公爵與一位農女的私生子。因此,在掌握國家大權之前,常常遭到人的恥笑,被稱為「私生子威廉」。1035年羅伯特公爵病故,此前他已經將威廉定位自己的繼承人,所以當年威廉便被推舉為新任諾曼第公爵,但是當時他年僅7歲。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過早地登上高位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此後,威廉一直生活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不過這也使得威廉形成了不屈不撓的性格,同時也具有圓滑靈活的手腕。在他親政後,在法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1002年時,英國的埃塞列德與諾曼第公爵的妹妹埃瑪結婚,所以,威廉英王懺悔愛德華成為了表兄。當英國王位告缺時,威廉便聲稱自己具有英國王位的繼承權。1064年,愛德華派使者重申了讓他繼承英國王位的承諾。但是,這遭到了英國賢人會議的反對,他們以歷史上從未有表兄弟作繼承條件為由,威廉也並沒有英國王室甚至是平民的血統,再加上威廉只是羅伯特公爵的私生子,所以堅決反對威廉的要求。轉而擁立了哈德羅為新任的英國國王。威廉為此感到十分憤怒,並指責哈德羅是一位背信棄義的篡位者,隨後便開始準備跨海討徵。
威廉徵討英格蘭的行動,可謂是時機正好,當時他在歐洲大陸上的兩個勁敵,法國國王和安茹伯爵都相繼去世,新任的法王對威廉很有好感,而安茹則在之後陷入了混亂之中,這使得威廉遠徵英格蘭的行動沒有了後顧之憂。哈德羅繼位後,任命了斯替岡德為坎伯特的大主教,這引起了羅馬教皇的不滿,同時,英國的教士還破壞了不婚的規定,使得羅馬教皇更為惱火,因此,他對威廉的遠徵公開表示支持。教皇對威廉行為的支持,使得他的遠徵帶有宗教上的合法性,並以此為藉口徵召兵馬。
不過,諾曼第與英國相比只是一個小公國,而英格蘭是一個擁有百萬居民的王國,所以,威廉的遠徵行動也是具有極大風險的。另外,愛愛德華統治期間,雖然沒有什麼驚豔的政策被推行,但也保證了國家的和平發展,英格蘭的經濟與國防實力也有所增強。所以。正常情況下,威廉想要徵服英格蘭絕非易事。但是,在威廉遠徵之前,同樣覬覦英國王位的挪威國王哈德拉達,搶先入侵英格蘭,雖然他並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他卻大大消耗了哈羅德的實力,為威廉取得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挪威人的入侵不僅消耗了哈羅德的實力,同時也打亂了他的部署。哈羅德原本是將軍隊部署在南部諾曼人登陸的範圍內,想要以逸待勞,但是,挪威人從北部入侵,使得哈羅德不得不將軍隊北部,等到威廉率領諾曼人從南部入侵時,又匆忙讓軍隊,原本以逸待勞的優勢不復存在,又因為接連作戰,疲憊不堪,戰鬥力也下降。
1066年10月14日,威廉與英格蘭軍隊在黑斯廷遭遇,兩軍在此進行了一場重要的決戰。戰鬥開始時,哈羅德軍隊駐紮在山頂,在地勢上佔據著優勢,並修築了一道防護牆。從上午開始,威廉便讓軍隊發起進攻,反覆衝殺,而英軍憑藉著盾牌和地利,進行阻擊,眼看暮色已至,仍未分出勝負。威廉意識到,在敵人的地利優勢和防護牆下,想要衝破敵軍的防護體系是很難的,只能想辦法讓他們主動離開。於是,他下令讓軍隊佯裝不敵撤退,誘使英軍脫離自己的防禦體系,分散追擊。英軍果然中計,結果被威廉抓住時機反擊,以優勢騎兵進行分割圍剿,終於突破了英軍的防禦陣線。哈羅德也於此戰中戰死,威廉的諾曼第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
之後,威廉繼續進攻,接連佔領了多佛和坎特伯雷,矛頭直指倫敦。哈羅德死後,倫敦人們傭立幼主埃德加為新王,並以倫敦為抵抗諾曼人入侵的中心。當威廉到達倫敦城時,由於兵力不足,無法擊潰遭倫敦人的抵抗,但是倫敦的情況也因此陷入了孤立境地。最後,威廉以答應保持盎格魯-薩克森人舊習和權益為條件,獲得倫敦人的投降。之後他終於實現願望,登基成為英國國王,威廉一世。
此時由於英國還有大片領土游離在威廉的掌控之外,為了保持統治,他繼續實行愛德華時期的統治秩序,並藉助愛德華繼承人的身份,來收攏人心。威力統治後的十年間,英國反諾曼人統治的起義年年不斷。直到1070年,才結束了對英格蘭的軍事徵服。
威廉完成對英國的軍事徵服之後,便開始對英國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將西歐的封建制度導入英格蘭。在此之前,英格蘭的政治制度是一種貴族民主制,英格蘭雖然有國王,國家由國王與賢人議會共同統治,封建的君臣關係也並沒有正式形成。威廉統治時期,他借鑑歐洲法蘭克的封建制度,將其導入英國,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優化。直接導入的英國封建主義,比自然演化形成的法蘭西封建主義更為完備。主要體現在土地制度和王權的加強方面。
威廉徵服英格蘭後,宣布國家的土地都歸國王所有。在法蘭克,國王對於土地的佔有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威廉則通過軍事徵服將這種名義上的佔有變為了事實上的佔有。戰爭結束後,威廉將國內五分之一的森林和土地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四分之一的土地賞賜給教會與修道院,其餘的土地則被他當作賞賜賜給了國內封建諸侯。這一舉措保證了王室在土地佔有上的優勢地位。此外,威廉保證兵源的穩定,威廉將西歐的採邑制度也引入英國,以服兵役為條件,分配給騎士土地。但是騎士以及諸侯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國王才是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唯一擁有者。
在加強王權方面。為了將英國建設為一個實力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強國。他改變此前英格蘭分裂的局面,結束幾個伯爵區的地方割據,對王國實行統一的管理。還設置的巡查,對封建勢力的私人軍隊和城堡進行嚴密的監視,做好防範工作。設立御前法庭,作為維護皇室權力的工具。此後威廉威廉讓英國封建貴族都效忠與自己,召開了宣誓會,要求封建領主都參加,並在會上表達自己的忠心,被稱為「索爾茲伯裡盟誓」。
土地分封、依附關係、騎士兵役以及強有力王權的建立,都標誌著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可以說,威廉帶領的諾曼徵服,成為了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沒有諾曼徵服,英國封建主義制度的確立不知道還需要經過幾百年的自然發展演化。
結語
戰爭是人類社會自我發展的一種調節機制。不過,戰爭卻有著很多的不可控性,戰爭帶給人類社會的影響總是兩方面的,即消極與積極的。戰爭性質的不同,其影響也會不同。諾曼人的徵服戰爭雖然是對英格蘭的入侵,但是與其他國家的外族入侵不同,威廉一開始就是抱著通過戰爭徵服,獲得英國國王繼承權的目的去的,並不是覬覦英國人民的財產。所以,諾曼人的戰爭雖然還是具有入侵戰爭的某些特點,如破壞戰爭地區的經濟,給人民帶去災難等,但是戰後威廉卻真情實感的將自己作為英格蘭的國王,把英國人民當作是自己的子民在進行統治和管理,並將歐洲大陸上更為先進的封建制度嫁接到英國,推動英國的社會進程,使得英國的封建主義興起。
參考資料
《英國通史》
《一讀就懂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