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人的徵服,結束貴族民主制,成為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

2020-12-10 阿森侃史

對於西方世紀來說,進入封建社會的歷程是漫長而艱難。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但是,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的過程卻顯得不那麼夠看。並且,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並不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引起的社會變革,而是在諾曼人入侵後,進行的一個封建嫁接,從而結束英國原本的帶有民主性質的貴族統治,推動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

諾曼徵服

諾曼第位於法國塞納河下遊地區,諾曼人於公元10世紀,通過武力徵戰建立起了諾曼第公國。雖然諾曼第公國在許多方面還比較落後,但與當時的英吉利相比,它較早的形成了一整套封軍、封臣的封建制度,諾曼公爵儼然相當於王國的君主。諾曼公爵在公國內建立了一套直屬於公爵本人的行政機構,包括了賦稅徵收、軍隊統帥,主持判決,維持社會秩序,以及管理公爵附庸的功能。並且在公國內實行採邑制度,在建立採邑的基礎上,要求擁有採邑的男爵必須率領騎士為公爵服兵役,這使得諾曼公爵能夠擁有一支人數穩定的,並且戰鬥力較強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善於航海,成為公爵維護統治和進行對外擴張的重要支撐。此外,經濟上,公爵掌握著鑄幣權,國家財政收入也十分穩定、充足。所有這些,都成為諾曼公爵威廉之後入侵英格蘭的重要保證。

諾曼第公爵

威廉公爵出生低微,是羅伯特公爵與一位農女的私生子。因此,在掌握國家大權之前,常常遭到人的恥笑,被稱為「私生子威廉」。1035年羅伯特公爵病故,此前他已經將威廉定位自己的繼承人,所以當年威廉便被推舉為新任諾曼第公爵,但是當時他年僅7歲。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過早地登上高位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此後,威廉一直生活在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不過這也使得威廉形成了不屈不撓的性格,同時也具有圓滑靈活的手腕。在他親政後,在法王亨利一世的支持下,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1002年時,英國的埃塞列德與諾曼第公爵的妹妹埃瑪結婚,所以,威廉英王懺悔愛德華成為了表兄。當英國王位告缺時,威廉便聲稱自己具有英國王位的繼承權。1064年,愛德華派使者重申了讓他繼承英國王位的承諾。但是,這遭到了英國賢人會議的反對,他們以歷史上從未有表兄弟作繼承條件為由,威廉也並沒有英國王室甚至是平民的血統,再加上威廉只是羅伯特公爵的私生子,所以堅決反對威廉的要求。轉而擁立了哈德羅為新任的英國國王。威廉為此感到十分憤怒,並指責哈德羅是一位背信棄義的篡位者,隨後便開始準備跨海討徵。

威廉一世登基為王

威廉徵討英格蘭的行動,可謂是時機正好,當時他在歐洲大陸上的兩個勁敵,法國國王和安茹伯爵都相繼去世,新任的法王對威廉很有好感,而安茹則在之後陷入了混亂之中,這使得威廉遠徵英格蘭的行動沒有了後顧之憂。哈德羅繼位後,任命了斯替岡德為坎伯特的大主教,這引起了羅馬教皇的不滿,同時,英國的教士還破壞了不婚的規定,使得羅馬教皇更為惱火,因此,他對威廉的遠徵公開表示支持。教皇對威廉行為的支持,使得他的遠徵帶有宗教上的合法性,並以此為藉口徵召兵馬。

不過,諾曼第與英國相比只是一個小公國,而英格蘭是一個擁有百萬居民的王國,所以,威廉的遠徵行動也是具有極大風險的。另外,愛愛德華統治期間,雖然沒有什麼驚豔的政策被推行,但也保證了國家的和平發展,英格蘭的經濟與國防實力也有所增強。所以。正常情況下,威廉想要徵服英格蘭絕非易事。但是,在威廉遠徵之前,同樣覬覦英國王位的挪威國王哈德拉達,搶先入侵英格蘭,雖然他並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他卻大大消耗了哈羅德的實力,為威廉取得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挪威國王哈德拉達

挪威人的入侵不僅消耗了哈羅德的實力,同時也打亂了他的部署。哈羅德原本是將軍隊部署在南部諾曼人登陸的範圍內,想要以逸待勞,但是,挪威人從北部入侵,使得哈羅德不得不將軍隊北部,等到威廉率領諾曼人從南部入侵時,又匆忙讓軍隊,原本以逸待勞的優勢不復存在,又因為接連作戰,疲憊不堪,戰鬥力也下降。

1066年10月14日,威廉與英格蘭軍隊在黑斯廷遭遇,兩軍在此進行了一場重要的決戰。戰鬥開始時,哈羅德軍隊駐紮在山頂,在地勢上佔據著優勢,並修築了一道防護牆。從上午開始,威廉便讓軍隊發起進攻,反覆衝殺,而英軍憑藉著盾牌和地利,進行阻擊,眼看暮色已至,仍未分出勝負。威廉意識到,在敵人的地利優勢和防護牆下,想要衝破敵軍的防護體系是很難的,只能想辦法讓他們主動離開。於是,他下令讓軍隊佯裝不敵撤退,誘使英軍脫離自己的防禦體系,分散追擊。英軍果然中計,結果被威廉抓住時機反擊,以優勢騎兵進行分割圍剿,終於突破了英軍的防禦陣線。哈羅德也於此戰中戰死,威廉的諾曼第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

黑斯廷戰役

之後,威廉繼續進攻,接連佔領了多佛和坎特伯雷,矛頭直指倫敦。哈羅德死後,倫敦人們傭立幼主埃德加為新王,並以倫敦為抵抗諾曼人入侵的中心。當威廉到達倫敦城時,由於兵力不足,無法擊潰遭倫敦人的抵抗,但是倫敦的情況也因此陷入了孤立境地。最後,威廉以答應保持盎格魯-薩克森人舊習和權益為條件,獲得倫敦人的投降。之後他終於實現願望,登基成為英國國王,威廉一世。

此時由於英國還有大片領土游離在威廉的掌控之外,為了保持統治,他繼續實行愛德華時期的統治秩序,並藉助愛德華繼承人的身份,來收攏人心。威力統治後的十年間,英國反諾曼人統治的起義年年不斷。直到1070年,才結束了對英格蘭的軍事徵服。

貝葉桂毯上的威廉一世

威廉完成對英國的軍事徵服之後,便開始對英國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將西歐的封建制度導入英格蘭。在此之前,英格蘭的政治制度是一種貴族民主制,英格蘭雖然有國王,國家由國王與賢人議會共同統治,封建的君臣關係也並沒有正式形成。威廉統治時期,他借鑑歐洲法蘭克的封建制度,將其導入英國,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優化。直接導入的英國封建主義,比自然演化形成的法蘭西封建主義更為完備。主要體現在土地制度和王權的加強方面。

威廉徵服英格蘭後,宣布國家的土地都歸國王所有。在法蘭克,國王對於土地的佔有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威廉則通過軍事徵服將這種名義上的佔有變為了事實上的佔有。戰爭結束後,威廉將國內五分之一的森林和土地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四分之一的土地賞賜給教會與修道院,其餘的土地則被他當作賞賜賜給了國內封建諸侯。這一舉措保證了王室在土地佔有上的優勢地位。此外,威廉保證兵源的穩定,威廉將西歐的採邑制度也引入英國,以服兵役為條件,分配給騎士土地。但是騎士以及諸侯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國王才是國家土地所有權的唯一擁有者。

徵服戰爭

在加強王權方面。為了將英國建設為一個實力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強國。他改變此前英格蘭分裂的局面,結束幾個伯爵區的地方割據,對王國實行統一的管理。還設置的巡查,對封建勢力的私人軍隊和城堡進行嚴密的監視,做好防範工作。設立御前法庭,作為維護皇室權力的工具。此後威廉威廉讓英國封建貴族都效忠與自己,召開了宣誓會,要求封建領主都參加,並在會上表達自己的忠心,被稱為「索爾茲伯裡盟誓」

土地分封、依附關係、騎士兵役以及強有力王權的建立,都標誌著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可以說,威廉帶領的諾曼徵服,成為了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沒有諾曼徵服,英國封建主義制度的確立不知道還需要經過幾百年的自然發展演化。

威廉一世的雕像

結語

戰爭是人類社會自我發展的一種調節機制。不過,戰爭卻有著很多的不可控性,戰爭帶給人類社會的影響總是兩方面的,即消極與積極的。戰爭性質的不同,其影響也會不同。諾曼人的徵服戰爭雖然是對英格蘭的入侵,但是與其他國家的外族入侵不同,威廉一開始就是抱著通過戰爭徵服,獲得英國國王繼承權的目的去的,並不是覬覦英國人民的財產。所以,諾曼人的戰爭雖然還是具有入侵戰爭的某些特點,如破壞戰爭地區的經濟,給人民帶去災難等,但是戰後威廉卻真情實感的將自己作為英格蘭的國王,把英國人民當作是自己的子民在進行統治和管理,並將歐洲大陸上更為先進的封建制度嫁接到英國,推動英國的社會進程,使得英國的封建主義興起。

參考資料

《英國通史》

《一讀就懂的世界史》

相關焦點

  • 諾曼人是怎麼徵服英國的?我們來說說,現在英國女王還有諾曼血統
    諾曼人是怎麼徵服英國的?我們在前面說維京人時講過,公元994年丹麥王「八字鬍」斯維恩入侵英國,前後歷時19年,終於在1013年徵服英國,自稱國王。那原來的英國國王哪去了呢?就流亡到諾曼第,投奔了他的嶽父諾曼第公爵,從那以後,他們這一家子人就住在諾曼第。
  • 諾曼徵服:英國被注入新的血液
    英國、愛爾蘭當今的政治風貌,有相當一部分脫胎於諾曼人。 諾曼人對英國的徵服,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王位繼承的爭議 威廉是羅伯特公爵的私生子。父親死得早,他7歲就繼承了公爵之位。 威廉的野心不止於此。
  • 諾曼徵服:2萬多法國人殺死英王,英國淪為殖民地,貴族滅了一半
    這一次入侵,雖然給英國帶來了血腥的殺戮和連綿的戰火。但是,大大推進了英國的國家進程,一個嶄新的的國家在廢墟上破土而出。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徵服。01 很久很久以前故事發生在1066年的英格蘭。英國此時,就是這樣一個鬆散的貴族聯盟,國土是大小貴族領地拼湊而成的。諾曼第公爵威廉看到了機會,他組織了一幫貴族對英國發起了徵服戰爭。這次戰爭記載不是很詳細,頗有點春秋的意味。1066年9月,威廉召集諾曼貴族組成聯軍入侵英格蘭。
  • 作為海盜後裔的諾曼人,如何完成「蠻族到王族」的轉變?
    後來諾曼人跨越英吉利海峽徵服了英國,徹底改變了英國文化。他們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建立了諾曼王朝,開始了燦爛輝煌的一頁。諾曼人主要有三個故事,建立諾曼王朝,徵服英國和十字軍東徵,我們先從第一個故事,建立諾曼王朝開始。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由於地理位置的臨近,丹麥海盜與諾曼人一樣,十分覬覦英格蘭這塊「隔海相望的肥肉」。在英國人的早期歷史中,除了羅馬曾給予他們短暫的統一之外,並沒有接受過其他形式的徵服。為什麼說威廉一世的繼位很有中世紀特色呢?這種為了奪權而越洋徵服的戰爭,的確在威廉之後成為了中世紀王朝戰爭的主要形式,但在此前從未獲得過合法性。 威廉一世以軍事徵服的方式建立起的王權統治,使他有權沒收任何反抗者的土地。這樣一來,英國的歷史開始由分散趨向統一。
  • 1066:諾曼人,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反派」
    特別對於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諾曼人絕對是任何人都不想與之為敵的一個種族。不僅如此,對英國人來說,諾曼人絕對是一個北方蠻族。其實,目前我們所知的英國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國土著,相反,曾有許多不同民族的人們從各地趕來,定居大不列顛島。而1066年,是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這一年,英國面臨兩次入侵、三次戰爭和成千上萬人的死亡。
  • 為什麼維京人徵服了英國卻沒有征服他們的DNA?
    英國《衛報》的文章說,科學家通過對英國人的基因組成進行仔細分析後發現,雖然英國歷史上遭遇了羅馬人、維京人、諾曼人(Norman)等前赴後繼的入侵,但入侵者卻幾乎沒有在英國人的DNA中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曾經從公元865年就開始統治英國大片土地的丹麥維京人,也曾和當地人通婚,但最終斯堪地那維亞基因還是沒有征服英國人。難道這是因為維京人只貪土地財產而不貪色?英國《泰晤士報》說,科學家認為,這並不是因為這些維京人對當地婦女手下留情,說到底還是人數不夠,無法多到能改變當地人基因的程度。
  • 封建主義:一個概念的簡史
    這種將法蘭克人(即貴族)的自由與高盧羅馬的廣大階層對立起來的論點,支配著絕對君主制時代、乃至大革命時代法國的政治思想。 對封建主義新理解的另一個發源地在英國。曾在法國學習的蘇格蘭人克雷格(Thomas Craig)爵士在1603年出版的《封建法》中將採邑法解釋為一種政治統治體制。這是過去幾個世紀都不曾見識過的看法。
  • 諾曼人徵服不列顛,歷史上真實的「冰與火之歌」
    日耳曼人就是這樣一個民族,他們的大遷徙從東向西,最終登陸不列顛群島,與當地凱爾特人融合成為了英吉利民族。在這之後,維京人開始劫掠,歐陸沿海,最為強盛的時候,他們兩次包圍巴黎。維京人和《權力的遊戲》中鐵群島上有點相似,信奉「強取勝於農耕」。
  • 喜歡打劫的諾曼人復活了!探秘英國歷史扮演組織
    諾曼人 (拉丁語:Normanni)源於丹麥、挪威等地的維京人, 10至11世紀,他們作為赫赫有名的「北歐海盜」,南下徵服了今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該地區由此得名為諾曼第。911年,經過和談,這批維京人的領袖羅洛宣誓效忠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而查理則割讓大片土地作為回報,羅洛便成為第一任諾曼第公爵。經過數代人的融合後,他們逐漸接受了法蘭克文化和語言,並成為天主教徒,但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特徵並未完全消失,尤其是保持了北歐人能徵善戰、吃苦耐勞的特質,諾曼人在中世紀稱得上備受推崇的優良武士,戰功顯赫。
  • 中國世界古文化:諾曼人建立阿普利亞公國,羅伯特進軍拜佔庭
    義大利南部的貴族梅洛是反對東羅馬帝國的中堅,諾曼人的到來讓他靈機一動。他企圖藉助諾曼人的力量擺脫東羅馬帝國的統治,於是開出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條件煽動諾曼人到義大利南部冒險。由於受到極力的慫恿,前來朝聖的諾曼人回到諾曼第公國後,便開始招兵買馬,然後打著朝聖的旗號越過阿爾卑斯山,染指義大利南部的政治鬥爭。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諾曼第從此成為了北歐人向歐陸遷徙擴散的第一中心。由於地理位置的臨近,丹麥海盜與諾曼人一樣,十分覬覦英格蘭這塊「隔海相望的肥肉」。為了抗擊來勢洶洶的丹麥人,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國王埃塞爾雷德,在11世紀初同諾曼第公爵理查二世結為攻守同盟,兩國通過聯姻的方式修好,以期擠壓丹麥人在島國的入侵勢力。
  • 《諾曼徵服》:是魔鬼,還是英雄?
    《諾曼徵服》講的就是這個人做成的這件事。02.初識《諾曼徵服》初讀《諾曼徵服》,一晃神似乎這部諾曼人威廉徵服英格蘭的歷史,與秦國兼併六國居然頗多相似之處。「諾曼徵服」事件諾曼徵服是發生於1066年是以諾曼第公爵威廉(約1028~1087)為首的諾曼人入侵英國事件。1066年初,英格蘭國王虔信者愛德華(1042~1066在位)死後無嗣,伯爵哈羅德被推選為新任國王。
  • 世界歷史:分析1066年末威廉對被諾曼人徵服區域的視察
    引言轉眼到了1066年年末,在這段時間內,威廉對已被諾曼人徵服的所有地區進行了視察。諾曼人佔領此地之後,從修道院搶走財物和土地,其野蠻行 徑在今日看來實為可笑:他們從這裡搶走的土地,足夠分給12位騎士和一位貴族作為封 地;從這裡搶奪的財物相當於13位英格蘭被剝奪戰士的財產總和。還有一件荒謬至極 的事情,一個叫做阿德琳的行吟詩人,從一個叫做羅傑的諾曼第的 公爵那裡領取了封地和薪水,之後,卻又一次出現在了同一地區的待領賞名單之上。
  • 《諾曼徵服》:王位爭奪,外族入侵,精彩又黑暗的英國中世紀歷史
    諾曼徵服,指的是1066年,以諾曼第公爵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徵服。這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所有對英國史感興趣的朋友,大約都曾經去研究過這個話題。英國著名歷史學者,馬克·莫裡斯的《諾曼徵服——黑斯廷斯戰役與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崛起》,就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研究「諾曼徵服」這一歷史事件及其後續影響。
  • 作為創造英語的老祖宗,諾曼人是如何用鐵騎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實際上諾曼人很快就適應了在這兒的新生活,他們娶法蘭克女性,使用法語,並且很快就開始從北歐異教轉信基督教。儘管他們採取了新的生活方式,但仍保留他們維京祖先的戰爭傳統和徵服精神,很快,雄心勃勃的諾曼騎兵就開始尋找新的挑戰。諾曼人最著名的成就是徵服了英格蘭。
  • 諾曼人的「成功」,代表著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被同化
    這個概念在現代歷史寫作中一般被稱為「諾曼學」這一趨勢在那些歷史綜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馬喬裡·奇布諾爾的著作《諾曼人》就是系列叢書《歐洲民族》中的一本更早的歷史作品,像D.C.道格拉斯和《諾曼人的命運》等,是將他們定義成一個時期。最近的作品則把諾曼人根據主題分類討論,而不是依照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事件(如英格蘭徵服或義大利南部殖民)進行創作,因此寫作範圍有所縮小。
  • 是什麼力量讓英國和歐洲大陸走上不同的歷史道路?
    階級分化可以上溯至諾曼徵服,它將英格蘭置於講法語的貴族統治之下。英語成為議會、法庭、王室及教會的上層語言,要等到三個世紀之後。即使在諾曼徵服一千年以後,也就是現在,某些議會程序依然保持了諾曼-法國傳統,比如,女王批准議會的立法案,就要用到法語句子「女王惟願其如此」。
  • 永遠在徵服與被徵服,曾流亡於各國,最終以色列還是成為「惡龍」
    但是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最終這些被惡龍壓迫的人還是在現實的逼迫之下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惡龍"。那麼隨時面臨著被滅國的風險,隨時做好戰鬥準備,隨身攜帶熱武器的以色列民族是怎麼一步一步被逼成為曾經深惡痛絕的人的樣子的呢?
  • 西方史:淺析諾曼人到達英格蘭以後發生的命運改變
    引言很多普通諾曼人的命運,在他們抵達英格蘭之後,發生了徹底改變。當初他們身著青 鞋布襪,漂洋過海來英格蘭,換上戎馬裝束,躍上馬背,開始四處徵戰。晚些抵達英格蘭的諾曼人為他們的改變感到新奇和驚訝。就這樣,窮酸騎士來到英格蘭,很快就成為一支部隊的首領,被人前呼後擁,盡享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