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由中國時報、長歌藝術傳播及廈門閔南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日升月恆─兩岸水墨名家聯展」日前在臺灣內湖升恆昌文化廣場開幕,邀請兩岸老、中、青三代40位水墨畫家參展,呈現80餘幅各具風格面貌的作品,是一場跨世代、跨地域的水墨藝術交流盛宴。
眾多藝文愛好者前往觀賞兩岸名家作品。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
在聲樂家簡崇元、施綺年及舞蹈家李若菱的詩詞詠唱及舞蹈表演中,「日升月恆─兩岸水墨名家聯展」本月9日在內湖升恆昌文化廣場正式開幕。一曲深情熱烈的義大利民歌《我的太陽O' Sole Mio》與一曲婉轉優美的歌舞聯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好呼應「日升月恆」的畫展主題,以詩情帶動畫意,加上展場生意盎然的中式插花,極文化之美、視聽之娛,一開場便營造了浪漫優雅的氛圍。
堅信文化是飛越藩籬之翼
本展覽在疫情非常時期登場,仍有眾多貴賓及藝文愛好者佩戴口罩出席開幕,展現對抗病毒侵擾的決心,主辦方也做好完備防疫措施,使民眾得以在寬敞的空間觀禮、交流及欣賞畫作。
策展人吳放在「日升月恆——兩岸水墨名家聯展」開幕中致詞。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
長歌藝術傳播負責人暨策展人吳放表示,水墨藝術在海峽兩岸同時且不間斷地發展與演繹,是華夏民族文化心靈的共同符碼,雖幾經起伏、備嘗艱辛,他仍堅持策劃展覽,因為他相信文化是飛越政治藩籬的翅膀,藝術是舒緩心緒、陶冶身心的良方。除了感激大家盛情參與之外,他更誠摯感謝升恆昌提供展場、中國時報深入報導,多方義舉,共同促成一樁藝文美事。
長期從事兩岸交流的資深媒體人暨圓山飯店前董事長李建榮上臺致辭指出,筆墨紙硯是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發明與傳承,肯定主辦方在非常時期仍秉持恆常之心。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暨羲之堂負責人陳筱君亦出席開幕式,一句「水墨太重要了,我們用行動支持」,深深打動與會來賓的心。
畫家講壇分享對創作省思
開幕式後以「寫生.造境.水墨傳統的再出發」為題舉辦講壇,江明賢、蘇峰男、王嘉霖、黃友佳、孟昭光、連瑞芬、吳繼濤等多位資深臺灣參展畫家,皆分享了對水墨發展及自身創作的心得。從寫生與造境的關係、墨與彩的思辯、媒材與空間的思考、生命的積累與生活的反芻、到臺灣的地域特色與時代課題,共同梳理了水墨創作自傳統走入現、當代的脈絡與多元表現。而大陸的領銜畫家林良豐、許曼克也隔海傳遞祝福,指出最感動人心的藝術乃是對生活、對現實的感悟,期許兩岸在不同的時空中延續這樣的正向交流。
第二場畫家講壇「游離.反思.當代水墨的精神隱喻」於本16日下午三點半舉辦,臺灣青年參展畫家劉信義、廖文豪、張天健、陳廷彰等參與座談,深入分享與交流各自對當代水墨創作的思考。(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