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在國民以及國外人眼裡就像是一個品牌名稱,讓人們為之追逐,讓人們為之嚮往。老外對於「中國製造」可謂是情有獨鍾,去過廣交會的人可能都知道。
每一個展館裡都是密密麻麻的老外,他們漂洋過海的來到中國,都是為了來尋找自己需要的產品,有一些老外甚至就是為了來「逛一逛」,一睹「中國製造」的風採,可見中國製造的產品對他們的吸引力是有多麼大。
其中就連生產要求難度比較大的軸承鋼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也開始「走了出去」,中國製造慢慢的變成了中國智造。
軸承鋼簡單的來說就是製作軸承用的鋼,在精密工具機、高檔轎車和風力發電、高鐵動車以及一些新興產業領域應用都十分廣泛,對工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而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不遺餘力的研發生產軸承鋼。
改革開放讓我國的工業生產有了很大的活力,國內許許多多的製造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就包括軸承鋼的生產與研發,尤其是南方的一些企業,軸承鋼的市場需求在這個時期得到滿足。
近年來以精密軸承為代表的一些基礎製造業成為了重點發展的行業,以及為了實現經濟的增長,各城市逐漸開始開展基礎工程的建設,對軸承鋼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2018年上半年我國軸承鋼產量就有196.66萬噸,我國著名企業中信特鋼在生產軸承鋼的品質及產量上名列前茅,這得益於中信特鋼始終在技術研發的最前沿,更重要的是擁有世界領先的治軍理念和方法,對中國整個軸承鋼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領頭羊作用。中國軸承鋼產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對外出口。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了軸承鋼的出口大國,國產軸承鋼出口到到世界很多個國家,就連瑞典、德國、日本等國家的知名企業都有向我國進口軸承鋼,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軸承鋼全年累計出口148863噸。
但是我國的軸承鋼在高參數、高精密度還有高可靠性上與其它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作為航空領域的關鍵零部件,美國已經研發了第2代航空發動機用軸承鋼,目前中國則在追趕的道路上。在汽車應用方面,歐洲早就採用了第3代輪球軸承,而中國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球軸承。
在鐵路車輛的應用與研發方面,國外採用了具有超長壽命以及具有可靠性的軸承鋼,然後中國使用的是成本高、質量低的電渣軸承鋼。在風電能源方面,我國還無法自主研發技術較好的軸承鋼,主要依靠進口其它國家高品質的軸承鋼。
儘管中國與一些國家研製的高品質軸承鋼有一定的差距,相信有一天我國會在軸承鋼的產量和品質上同為強國。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勤奮努力!浙江小夥成功掌握密封件技術,打破了美國50年的壟斷
感到驕傲!中國航天傳出捷報,2020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花費15億,建成7星級酒店,外形卻被調侃是「馬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