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孤獨與愛將是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的課題。拼命努力的工作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那愛憎恨、怨別離、求不得也是生命的另一種禮物。所有的愛就像是上天的一份禮物,使人充滿著力量與溫暖,但唯有孤獨卻是人人惶恐和害怕、抗拒的……
生命的河流中我相信總有那麼一段身心無比孤獨與無助的時光。那時的內心如同一個黑暗的深洞,總想不停的向外抓取,非常拼命的去抓取各種關係、避免讓自己感受孤獨,總希望有個人能時刻陪伴在自己的身邊,當不能滿足自己時我們就會對生命充滿著各種恐懼和懷疑。自己不想起床、不想打扮自己、不想出門,只想一個人靜靜的躲起來退到自己的安全舒適地帶痛痛快快的哭一場。
有張德芬老師的這麼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世上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請你學會和自己好好的相處。」
張德芬老師是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 千萬冊暢銷書作家,臺大企管系畢業,曾擔任臺灣電視臺記者、主播多年,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2020年辭去高新工作開始她的寫作之旅,她的作品被泰國、韓國、越南等國翻譯成該國的語言。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於2018年出版,通過溫馨治癒的力量支持了很多孤獨和困頓中的女性。她勇敢的直面了自己童年性侵等創傷、成年後的婚變、兒女遠行等無法逃避的痛苦讓她「面壁」修行4年,以自傳式的方式分享她的經歷,不想讓我們再去經歷她曾經歷的苦。
與這本書的結緣是因為自己當時正處於失戀的痛苦中,那時的自己和熱戀三個月的男友分手,突如其來的失戀讓我深深的陷入痛苦、孤獨無助當中。
當時感覺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渾身無力,硬生生地在家躺了半個月才出門,無意間結緣了這本書後,它給了我滿滿的力量。我相信在經歷孤獨無助的時候看這本書,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此書得到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知名企業家吳曉波的大力推薦。此書讓我們學會與自己相處,與自己的孤獨相處,把自己幸福的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我們才會遇見屬於自己的幸福。
1、人生沒有白吃的苦
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沒有白吃的苦,無論你的痛苦和煩惱是什麼,都是因為你太在乎。當你學會直面內心的黑暗,未來就能一步步光明。」
很多時候我們的苦真的是自找、自己作出來的。就像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把他人的評價當成我們自己,把他人當成來掩蓋我們內心黑洞的物品。很期待對方能給我們打一個90分以上,可是對方可能打的只有60分時,我們就開始苦、讓自己身心、精神受折磨。
當我們很在意某些東西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刻意表現自己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在那個時候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還會失去自己最真實可貴的真實。當我們越在乎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掌控或者被掌控。那個時候的自己是匱乏無力的,也是最危險的,如果那一切不按照我們想要的發生時,我們的內心又開始覺得很苦、很痛。
有一個好朋友的媽媽在家要求家人幾點必須起床,幾點必須睡覺,一定要按照她的要求來,否則她就會各種焦慮和恐懼。見誰都會大發脾氣、嘮嘮叨叨不停,就是要讓一家人不得好過。
從小把我朋友捆在自己身邊,讓我朋友從小活的特別的壓抑和累。她的口頭禪就是:「我是你的媽媽這是在保護你,也是為你的好,你就得好好的聽我的話。」對她爸爸也是各種掌控,小到衣服襪子該怎麼放、怎麼掛一定要按照她的指定來,大道工作今天做什麼什麼結果回家必須匯報。她認為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一定要有規矩。
就這樣她的爸爸一直強忍著到她8歲的時候就與媽媽離婚了。她媽媽一個人帶她還要賺錢供她讀書和生病的外爺外婆,兩年內外爺外婆相繼離世,一個人面臨這些讓她的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她經常拿她發脾氣、動不動就是棍棒教育。我的朋友也是忍到了15歲時偷偷從家裡跑出來在飯店裡打工。她媽媽的生活成了個活生生的怨婦,家人孩子都遠離她。
對於媽媽估計那時一定是身心粉碎,一個人把手機號碼換掉去到了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失蹤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不能體驗她到底經歷了什麼。直到再次出現的時候媽媽的溫暖、理解、包容與愛,讓我朋友和媽媽抱著痛苦一場。
親愛的所有的苦當我們帶著覺知去看待的時候它是一份禮物,如果當我們真的很痛苦煩躁的時候可以去練練瑜伽、靜坐冥想。那一切都會過去,過去了我們就是自己的天使。
生命最大的苦就是「孤獨」。孤獨和愛本身又是一體兩面,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只有自己能夠體會自己的全部感受。也沒有誰會從頭到尾的陪伴陪伴我們到盡頭。人生的盡頭永遠避免不了經歷孤獨、老去、死去的結局,曾經那些瘋狂爭取的東西一樣我們也帶不走。
面對這些真相我們因為痛苦而總想逃避,甚至逃往我們的我們親密關係裡去找溫存、去找內在父母的那份溫暖,就開始緊緊的拽著那個可憐的愛人。讓他也活在牢牢的束縛之中。直到有一天我們不能在逃避的時候就會勇敢的去面對它。當我們接納了遇見了愛,孤獨也會笑呵呵的繞道而行。親愛的你知道嗎?這是得有多深的痛後才能領悟的啊!
2.你失去的任何東西,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回來
我們需要的是帶著覺知去生活,潛意識是了解自我的最好途徑。當你意識到你失去的任何東西,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回來,你會過的更快樂。
我就是曾經在失戀後2年的時間才走出來,雖然我覺得很痛很痛,我雖然覺得很委屈可是我覺得還是很值得,雖然我失去了段很開心很幸福的愛情,我在失去後開始學習心理學,尤其是兩性心理學,還有教練技術這些就讓我深深的了解了自己。也從此讓我變得更加優秀,因為他的失去讓我收穫了真實且幸福的自己。
當我自己發生變化了後,我的人際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更會和不同人好好的相處。當我再次遇到現在的愛人時,我讓他感受了滿滿的幸福,他覺得我很懂他,其實我是更懂我自己,懂我自己的脆弱、懂我自己的需求、自然的也懂對方的需求,我愛他自然就會以他想要的方式去愛他。
前男友的離開換來我心靈的成長和現在輕鬆和諧的親密關係。要相信當下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接納了,雖然接納和面對的那個過程真的很痛苦、很難,可是換來就是一次深深的蛻變。
海靈格也曾說過:「受苦比解決問題來的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的簡單。」
受苦和承受不幸是非常容易的,因為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可以簡單的一切原因都轉嫁給對方,如果想要脫離痛苦那就需要我們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百分百的負起責任來,一一的把自己生命中的問題解決掉。
就像我們缺什麼就去付出什麼,當我們缺金錢就付出金錢;卻愛就付出愛,有一天一定會加倍的回到我們身上來。當我們與人發生什麼矛盾和不愉快的時候也把聚焦和目光收回來放在自己的身上 ,去看看我的內在又喚起了哪根傷痛的記憶。
親愛的只要我們敢於接納和直面自己,相信一切的失去一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它一定就在不遠處,當有這樣的覺察時我們的內心也會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3.內在的精神富足比藍顏更久遠
「你每天餵給自己的靈魂什麼食物?你的所思所想、接觸的人、說的話、做的事、都會影響你精神養分的攝取。到了一低昂的年齡後,其實真正的顏值就在於精神顏值,外在的條件已經不重要了。」
沒事自己看看書、聽聽音樂、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和賺錢的能力、不停的反思、沒事靜坐都可以增加我們的內在力量和精神顏值。
我就是對比身邊那些開寶馬的朋友些簡直差的太遠了,她們住別墅、我自己租房住,可是我每天在瑜伽館裡帶著一群女人成長、自己看書、讀別人的故事成長自己的內在,瑜伽館和自我成長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活在充實和滋養的生活中,這就是精神上最大的一筆財富。
其中一個朋友說:「自己的內心像有一個空洞一樣,老公經常不在身邊,她很想有個溫暖的男生愛自己,照顧自己,可是兜來兜去都找不到合適的人,所以她很痛苦。」
她自己老公又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自己也不敢有太大的風吹草動,無奈之下不得不逼自己學習各種課程,讓知識去填補自己的空虛,沒想到後面她真的越來有力量,越來越自信了。她的內心也慢慢的變得無比的強大,不是別人的一個評價就能打動她的內心,她永遠都會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對待別人的傷害,自己會在行為保持邊界而內心選擇原諒。
一個女人的內心強大是活著的基礎,否則別人的一句隨意評價都會讓自己奔潰,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外柔內剛有教養、精神富足的女人。即便是別人觸碰到了我們邊界讓我們不舒服,但是最終也會選擇原諒這就是教養。
鍛鍊自己內心遊刃有餘的彈性,加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外在的表象更為重要。精神世界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樣,當內在的系統穩定牢固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不被外在影響;當我們的內心充盈時,我們外在才不會表現的空洞和無助,穩定的構架就是充盈自己的內心。
親愛的我們把自己的內心就當成藍顏知己吧,有任何事情都要第一時間告訴它,去傾聽它、去感受它。和我們的心靈成為朋友,給它餵養健康的知識和觀念,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愛的剛剛好
1.愛之慧
真正的愛,就是不以負面情緒回應所有的人、事、物。如果你看到自己的怨憎心又升起了,看到自己又在以負面的方式解讀別人的行為,那就要如實地去看見、接納。
當我們真正懂得去愛的時候,就是從先愛自己開始的,因為只有自己愛滿了才能流給他人。一個自己不能快樂的人只會說:「你應該讓我快樂,我希望你這樣對我。」
其實往往親密關係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場所。很多童年沒被滿足的,找到愛人後開始把愛人當成自己的父母,孩子對父母就有很多理所當然和應該。如果在親密關係中用這樣的相處模式,那這段關係是不對等的,時間一久也一定會出問題。
我們唯一能做就是真實的面對自己所有的需求,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試圖把自己當成孩子一樣的寵著,或者當成愛人去愛著。一定要給自己足夠多的愛,當我們的內在愛滿了後,就不會再向外界索取,對方也不會有任何壓力,自己也不會有失落的情緒了。當感覺到不被愛和孤獨時候就告訴自己:「親愛的我永遠在這裡好好的陪你,我愛你,你值得被愛。」
隨時和自己的身體連結,去感受它、聆聽它、覺知它,去感受自己的身體的震動頻率、呵護自己的情緒,學會和自己不良情緒相處,自己才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
2.愛之術
沒有人是為你而造,等著你、完善你、讓你永遠快樂的。這是個童話,想要生活中發生一生神奇的事情,讓我們的生命圓滿、永遠快樂、有可能即使找到在身體、思想上和你相配的人,你也要在自身上努力,你也要改變,因為還有功課等著你學習。
如果親密關係處於不順的時候,自己猶猶豫豫要不要繼續下去的時候,那就給對方和自己一段時間吧,讓彼此都冷靜下來,好好的考慮下是哪兒出問題了。一定不要肢體和語言攻擊對方,做彼此傷害自己的事。相信把一切交給時間去決定,如果後面真的決定放手了,自己能很快的從這段關係中走出來,我們的眼界會更加的寬廣。
一定要遠離那種對外人很好、很客氣不停爭表現,對自己人卻態度極差的人;也不要相信那種什麼靈魂伴侶一說,因為沒有誰真的是專門為自己人生的,就算有那也要自己努力去爭取;還不要過度去付出,如果自己的付出總是得不到回應那就放手吧,回看自己為什麼想要不停為對方付出。
我一個朋友就是,自己一眼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在一起相處了6個多月分手了,在相處期間他又無數次想要分手的念頭,有總是覺得自己第一眼喜歡的男生,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她不停的為對方付出,可是一邊付出有一邊抱怨。自己所有的需求和感受又不能正確的表達出來,導致最後分手的時候還是各種語言的傷害和肢體的傷害。
當我們想要什麼時候的一定要真實大膽的表達出來。相處的時候需要智慧,需要隨心,讓一切跟著心走,我們已經是成年了、一定要為自己的愛恨情仇付起全部責任。
親愛的餘生真的很短暫,如果你愛一個人,可以大膽勇敢的去爭取。想做的就嘗試,讓自己的餘生不留遺憾的活著。
如何愛惜自己與自己和諧相處我歸類以下三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第一、我們首先要傾聽自己的身體、無時無刻都要去感受自己的身體,是什麼感受?
第二、呵護內在的情緒,允許自己有任何情緒,也要為自己劃好邊界,記得不是拒絕別人,如果有人侵犯我們邊界的時候我們要敢於說不,同時去感受和允許那個情緒,和所有的不舒服在一起,最後選擇原諒。
第三、學會觀察自己的不良思維模式,當看到自己常用的一些思維模式在無意間的傷害我們時,我們要扭轉那樣的思維模式。
相信自己所有的幸福也需要自己去爭取,喜歡就去努力,因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一生都將離不開孤獨這個課題,當我們感覺到了孤獨了,那就允許孤獨停留在我們的身體裡吧,慢慢的去覺知它,感受它、允許它,它一定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
當一個人的時候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內可以去成長自己的精神世界;對外可以磨練出我們獨一無二氣質。餘生只掌握三件事:他人的事、老天爺的事、自己的事、做到永不越界,讓我們成為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一襲秋風入我心 親愛的,愛與孤獨永遠都是一對好朋友,一定要接受自己內在所有的感受喲。我是您們溫暖有愛的小秋姐姐,每日更新心靈成長知識,願我簡單的故事能給您更多的啟發,歡迎關注留言,成長的路上我們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