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的產生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也讓世界有核國家保持微妙的平衡。核彈的話題大家聊得比較的多,但是不大知道的並不是很多。知道日本遭受了2枚核彈的攻擊,知道車諾比核洩漏事件等,人們對於核有著一種敬畏情緒在裡面。我們聊一下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威力這樣一個話題。
01原子彈
愛因斯坦提出了智能方程 即 e = mc^2,方程中e為產生的能量,m為轉換的物質的質量,c為光速即3*10^8 m/s。原子彈的研發就是建立這個公式的基礎上的。
原子彈使用的爆炸燃料是鈾或鈽。原子彈爆炸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把兩塊或幾塊較小的鈾的同位素鈾-235放進彈頭裡,周圍用炸藥包圍。平時鈾或鈽受到中子衝擊,但是面積都不夠,所以不能發生反應。在需要用的時候先引爆炸藥,強迫幾塊較小的鈾燃料合併成一塊大的,使鈾達到可與中子進行鏈式核反應的程度,就能夠引起核爆炸。
原子彈是一種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達到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大殺傷力性武器。
02日本廣島
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美國用B-29轟炸機運載""小男孩"原子彈轟炸廣島。核彈在戰爭的實際運用也都是發生在日本的兩次爆炸,其結果是導致幾十萬人傷亡,是促成日本投降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小男孩」,實際當量1.5萬噸TNT。在爆炸當中當場6.7萬人死亡,受到核輻射後又死亡的人達到3.6萬人。廣島原子彈爆炸,人們當時認為廣島會變成荒蕪之地,不過事實在第二年的時候,廣島長出了青草,後來人們也在廣島大力重建。現在廣島有超過120萬人居住,像三菱、馬自達、廣島銀行都是在這,可謂是一個花香鳥語之地。
03氫彈
氫彈是一種熱核彈,發生的是核聚變,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氦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氫彈就是人造太陽,理論上來講,氫彈爆炸範圍是沒有上限的,只要原料充足,爆炸的範圍就會持續變大。
人類所製造破壞力最大的爆炸裝置為蘇聯於1961年試爆的「沙皇氫彈」(代號「伊凡」),其原有設計擁有一億噸TNT當量,但基於種種考慮,其實際製造當量約為5000萬噸,是曾經投放到廣島的核彈「小男孩」的3800倍。
「沙皇氫彈」核反應所產生的電磁波傳遍全球3次,蘑菇雲最終竟達到了70公裡的高度。爆炸時所產生的火球半徑達4600米,遠在1000公裡以外的人們都可以清晰地看見天空中的火光,甚至方圓4000公裡的飛機、飛彈、雷達等通訊設備都受到了影響,隨著氫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熱風還可以造成170公裡以外的人形成三級灼燒和眼部失明。「沙皇氫彈」巨大的破壞力與影響也嚇到當時的人們,自此人們不再敢進行更大當量的核彈實驗。
04中子彈
在1977年6月底,美國宣布研製成功中子彈。其實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屬於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主要利用是其核輻射進行殺敵,對於建築等破壞比較少,也沒有長期的汙染的問題,是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戰術武器。實驗表明,一枚千噸級TNT當量的中子彈,它的核輻射對人類的瞬間殺傷半徑可達800公尺,但其衝擊波對建築物的破壞半徑只有三四百公尺。
不過中子彈是一種非常讓人恐懼的核彈,從遭遇輻射的人的死亡經歷可以得出,遭到中子輻射汙染的人員,短時間內即會感到噁心,暫時(或永久)失去活動能力,相繼發生嘔吐、發燒、等症狀發生,甚至會出現休克現象,白血球明顯下降,最後導致敗血症,一周以內即行死去,慘狀難以想像。
05全球核彈會導致地球毀滅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核彈的數量是14460枚,其中美國6450枚,俄羅斯是6800枚,佔據大頭。
根據研究,影響最大的爆炸事件為距今6500萬億年前的由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爆炸。根據計算,這次爆炸的能量約為上文提到的沙皇炸彈的約200萬億倍。但是即便是這樣大的爆炸,也未能將地球徹底摧毀,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哪怕是現在全球發生核戰爭,地球也不會被摧毀。

地球是不會被摧毀,但是作為地球上面的人類生存下來就是巨大的問題。按照現在的核彈的數量確實可以把地球炸上幾遍,把人類給摧毀了。其實這樣題材的電影美國也拍攝了不少,最大可能的結局就是核彈摧毀了人類,地球的生命依舊會延續,只是人類不在而已,地球安靜清新了很多,少了吵吵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