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平民女子,嫁過人並生過孩子,後來她居然入宮一步步登上了皇后的寶座,並生下了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漢武帝劉徹。一個已婚已育的農婦,她到底有多厲害,是何德何能當上皇后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王娡的傳奇人生。
抓住機遇,入宮伴駕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燕王臧荼的孫女,臧荼是項羽分封天下的十八路諸侯之一,投降劉邦後謀反被殺,由此家道中落,子女落魄他鄉。臧兒先是嫁給了槐裡的平民王仲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長女就是王娡。
後來王仲死後,臧兒改嫁長陵的一名姓田的男子,又生下了兩個兒子。王娡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名叫金王孫的普通男子,並生下了一個女兒。
臧兒身上流淌著貴族的血液,她不甘心自己一家人一輩子就過這樣平民生活,總想著有朝一日出人頭地,過上富貴生活,重振家族。 一天,臧兒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女兒王娡算了一命,發現她有大富大貴之相。而臧兒左看右看,覺得金王孫這個女婿怎麼也不像一個富貴之人,白取了"金王孫"這個名字。
因此,為了重新將女兒嫁出去,她要求王娡與金王孫斷絕夫妻關係,金王孫不肯,她便從金王孫家強行將王娡接出來,並找了各種關係,將王娡送進了愛好美色的太子劉啟的東宮。
王娡毅然扛起重振家族的責任,加上她本就貪戀富貴,愛慕虛榮,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飛上枝頭做鳳凰的機會,也就顧不上名節,扔下丈夫和和嗷嗷待哺的女兒入宮了。
夢日入懷,生兒劉徹
王娡雖然不是傾城傾國之色,但卻清麗脫俗,氣質如蘭,秀外慧中,溫婉成熟,非宮中那些庸脂俗粉可比,劉啟被深深的吸引了。王娡也使出了全身的魅力,使得劉啟非但沒有發現她的過去,相反還對她百般寵愛,沒多久便封她為美人。王娡先後為他生下了三個女兒,長女封平陽公主,次女封南宮公主,三女封隆慮公主。
王娡頗有心計,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在她肚子裡懷著劉徹時,對劉啟說自己曾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劉啟大喜:"這是貴顯的徵兆"。但是孩子還沒有出世,漢文帝就去世了,太子劉啟即位,就是當時的漢景帝。
即位當年,王娡果然如願生下了皇十子劉徹,景帝十分高興,立即封王娡為夫人,並十分倚重這個兒子,打破了太子與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舊例,在公元前153年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的同時,冊立4歲的劉徹為膠東王。
隱忍籌謀,蟄伏待機
王娡當初是冒著殺頭的危險進宮的,因為她隱瞞了自己的婚育史,因此每天謹言慎行、如履薄冰。
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皇后是漢景帝祖母薄太后的侄孫女,是作為政治聯姻嫁給漢景帝的,因此景帝對這個皇后沒有感覺,更談不上愛。太皇太后死後,薄皇后也跟著遭了泱,於公元前151年,被以長期無嫡出子而被廢。
皇后的位置空出來了,到底花落誰家?大家普遍認為當時最有實力當上的皇后是慄姬。這慄姬豔冠京城、能歌善舞,是漢景帝早年最寵愛的妃子,二人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她的肚子也很爭氣,先後為景帝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就是太子劉榮。
兒子已被立為太子,慄姬便認為皇后的寶座非自己莫屬,因此便以準皇后的身份自居,恃寵而驕,驕橫跋扈,常常對王娡等妃嬪無禮。面對慄姬的公然挑釁,王娡不與她正面交鋒,而是隱忍不發,以禮相待,以退為進。另外,面對宮中"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的殘酷現實,王娡並沒有自怨自艾,心生抱怨,而是遠離深宮爭鬥,保全自己和孩子,蟄伏待機。
與此同時,王娡還注重搞好婆媳關係,親近竇太后。當時因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梁王劉武派人刺殺大臣爰盎一事,梁王害怕被景帝治罪,便請鄒陽解決此事。
於是鄒陽又來求助王娡的哥哥,在王娡的幫助下,王信尋找機會進宮勸說皇帝,梁王終於沒被查辦治罪。通過此事,王娡得到了竇太后的信任,找到了竇太后這個大靠山,就為自己在漢景帝那裡贏得了重要籌碼。
聯姻皇姐,立子封后
王娡頗有政治心機,她在贏得景帝寵愛和竇太后信任的同時,還聯合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一起對付慄姬。
館陶公主是漢武帝朝唯一的大長公主,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倚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和景帝的縱容,經常出入宮中,為自己和家族謀求權利和富貴。當她看到太子劉榮已年滿十八歲卻尚未婚配,便想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成為皇后,於是去找慄姬商議。
不料因館陶公主長期給景帝進獻美女,使得生性嫉妒的慄姬對她心有怨言,便拒絕了這樁婚事,館陶公主十分惱怒,認為慄姬不識抬舉。於是,善於工計的館陶公主又看上了當時只有四歲的膠東王劉徹,因為劉徹"夢日入懷"而生,前途不可限量。
於是一天,館陶公主帶著女兒陳阿嬌來到王娡宮裡,她指著小阿嬌問劉徹,你願意娶阿嬌姐姐為妻麼,小劉徹回答得相當痛快:"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這也就是金屋藏嬌的來源。這對野心勃勃的王娡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她立刻同意了這門婚事。
館陶公主處心積慮想要讓王娡當上皇后,立劉徹為太子,便經常在景帝面前說慄姬和劉榮的壞話,同時稱讚王娡如何賢惠,劉徹如何聰慧,使得景帝對慄姬漸生厭惡之心。
景帝曾有一次生病了,他試探慄姬說:"我百歲之後,你要幫我好好照顧兒子們。"照顧自己的兒子那是肯定的,但照顧其他兒子可不行,慄姬不但不肯答應,並且還出言不遜。景帝心裡十分不滿,只是沒有當場發作。
王娡知道慄姬惹惱了景帝,漸失帝心,但要廢掉景帝太子,還需要時機合適。因此,王娡暗中運籌帷幄,通過給予各種好處,拉攏後宮妃嬪宮人,使大家眾口皆碑誇她如何賢良淑德,當然這些都傳到了景帝的耳朵裡。
景帝心中的天平便慢慢傾向向王娡,另外他也認為劉徹的確聰明伶俐,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便有意立他為太子,但又擔心因廢長立幼而違背祖制而引朝臣不滿,所以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薄皇后被廢四個月後,王娡認為機會來了,便主動出擊,偷偷指使大臣奏請立慄姬為皇后,以此激怒景帝:"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嗎!"景帝下令誅殺大臣,又廢掉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慄姬失寵,兒子又被廢掉,因此憂懼而死。同年王娡被立為皇后,七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
尋回愛女,骨肉團圓
公元前141年,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後發的漢武帝)即位,尊王娡為太后。
王娡終於為自己和兒子掃除了一切障礙,一步步走上了權利和富貴的巔峰。重振家族的夢想已經實現,自己也富貴至極,但王娡還有一個心病,那便是自己尚在民間的大女兒金俗。
王娡入宮後,沒有一天不思念女兒,很想派人找到她,給與她一個體面的身份,畢竟,她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呀。但她卻一直沒有行動,因為皇太后隱瞞婚史,這事傳出去確實不光彩。
為了了卻這件心事,王娡便找到了漢武帝的寵臣韓嫣幫忙。韓嫣將此事告訴了漢武帝,孝順的漢武帝聽聞此消息,不僅不生氣,反而大喜:"你為何不早說?" 於是立即命人備車,趕緊驅車趕往姐姐金俗的住所——長陵的一個小集鎮裡。
金俗已結婚生子,生活過得很落魄,看到眾星捧月的皇帝來到自己家裡,金家人驚恐萬分,以為犯了什麼事,金俗也嚇得躲了起來。使者向金家人說明了來意後,金俗才敢出來與弟弟相認。漢武帝拉著姐姐的手激動說:"大姐,你怎麼藏的這麼隱秘啊"。
隨後,漢武帝帶著姐姐回到宮中拜見母后王娡。分離了二十多年的母女終於相見,兩人抱頭痛哭。漢武帝賜給姐姐金俗一千萬錢,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以及一座長安城最好的豪宅。王娡見兒子如此大方,便親自道謝說:"讓皇帝破費了!"
金俗的女兒和兒子也先後獲封,女兒嫁給諸侯為妻,兒子被稱為修成子仲。金俗的兒子倚仗著外祖母王太后、舅舅漢武帝的權勢,在京城裡橫行霸道、為非作歹,武帝雖然也有耳聞,但為了照顧母親的感受,並未加以懲罰、約束。
公元前126年,當了十四年皇太后的王娡病逝,與漢景帝合葬陽陵,為自己傳奇的一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結語
王娡能從一個"二婚"的農婦,步步為營,最終從美人、夫人當上了皇后、皇太后,離不開她過人的政治眼光,聰明的智慧和高明的手段。
當然,她為了上位,不惜拋夫棄女,並陰謀害死慄姬和原太子劉榮,這也是後人對她不太認可的地方。她可曾想到數十年後,漢武帝也重蹈覆轍,害死了自己的太子和髮妻。這是是否因果報應,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怎麼說,她生下了"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就是她最大的功勞。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