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不是嫡長子,為何會被立為太子?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12 騰訊網

作為一個封建大國,古代中國社會以及皇室自周朝開始,就一直遵循著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基本原則。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一個家族、一個皇室,那個尊崇的位子,那令人豔羨的潑天財富,都必須讓嫡長子繼承,沒有嫡長子也要嫡子才行。數千年來,古代皇室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倒也沒怎麼變過。但是,凡事總有列外,比如說,千古一帝——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其生母王美人家族沒落,身份不高,對劉徹壓根沒什麼助力,也就是說劉徹不僅非嫡非長,還沒外戚助力,但後來卻繼承西漢大統,成為了歷史上為人稱頌的千古一帝,這就很令人費解了。

據《史記》記載,劉徹被封為太子的原因是「慄姬負罪,王氏乃遂」,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非嫡非長的劉徹成為了太子呢?

劉徹能被立為太子,全靠他母親的辛苦籌劃

劉徹的母親王娡也算名門之後,雖然她的父親是個普通人,但她的母親臧兒是燕王臧荼的親孫女。因為臧荼參與謀反被殺,所以臧家也走向沒落。臧兒先是嫁給了槐裡的王仲為妻,為他生下了一子兩女,其中長女就是王娡。王仲死後,臧兒又改嫁長陵田氏,生了兒子田蚡、田勝。

由於家境貧寒,所以王娡在成年後就嫁給了平民金王孫,並為他生下了女兒金俗。有一次,王娡的母親臧兒請人給自己的子女算命。算命先生說:「你這幾個子女中,只有王娡是大富大貴的命相。」臧兒為了改變命運,就強行將王娡從金王孫家接了回來。金家人上門鬧事,臧兒就把他們轟了出去,然後託關係將王娡送到了太子宮中。

當時的太子為劉啟,對王娡這個二婚的女人不僅沒有嫌棄,反而十分寵愛。後來王娡接連為劉啟生了三個女兒,在懷上劉徹後,王娡對劉啟說夢到一輪太陽撲到腹中。這為後來立劉徹為太子奠定了輿論基礎。而劉啟也十分開心地說:「這是顯貴的徵兆啊!」劉啟在繼位後,劉徹出生,被封為膠東王。

當時王娡雖然也得寵,但卻不是漢景帝最寵愛的女子。漢景帝最寵的女人是慄姬,她為景帝生的長子劉榮還被立為了太子。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陳阿嬌成為未來的皇后,便去跟慄姬提親。結果慄姬卻看不上陳阿嬌還出言諷刺。劉嫖很惱火,在漢景帝面前說了不少壞話。之後劉嫖向王娡提出了結親的想法,王娡替漢武帝滿口答應。之後在王娡和劉嫖的共同作用下,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劉徹被立為太子,王娡成為皇后。

漢武帝繼位後,王娡為讓他坐穩帝位,大肆發展外戚力量。之後王家的外戚成為武帝忠實的後盾,而王娡則在劉徹和竇太后、館陶公主間周旋,為他不斷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

相關焦點

  • 劉弗陵可能並非漢武帝所生,多疑的漢武帝為何還非要立他為太子?
    自古有名的帝皇疑心病都很大,漢武帝也是如此,畢竟擁有諾大的一個國家,天天擔心別人要謀權篡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漢武帝因殺伐果斷出名,只要起了一點疑心就會把那個人殺了,不給對方絲毫的機會。比如說著名的殺母立子事件。漢武帝的接班人是劉弗陵,這是漢武帝欽定的。劉弗陵的生母是趙婕妤,也稱鉤戈夫人。
  • 為什麼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嫡長子卻比較平庸?
    嫡長子繼承制度是中國皇帝繼承最常用的繼承制度。而頗為有意思的是在歷史上可以稱得上雄主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比如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九子或十子(史料記載有爭議),唐太宗是唐高祖的次子,明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子,康熙皇帝是順治皇帝的第三。似乎高成材的都是非嫡長子。這裡面有沒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 開國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長子為何少有作為,鮮有善終?
    工作之餘,會和身邊的人閒聊,不知是說了些什麼,聊到了人的性格,說,一般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年長的總是穩重、循規蹈矩些,而年幼的總是搗蛋、古靈精怪。人們都說孔子因材施教,其實我是不大認可的, 真說到因材施教,應該是老子,他的學生基本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楊朱子創楊朱學派、關尹子開樓觀一脈、文子之學定為官學道舉,孔子續儒立儒學,等等,每一個都是聖人,雖不是老子的道,卻也都在以各自的角度,闡釋著道,而孔子門下,雖有七十二賢人,卻都囿於孔老二的學說框架。
  • 劉弗陵被立為太子,漢武帝卻對他母親說:快點走,你今天活不成了
    漢武帝在此之前是立了一位太子的,他便是皇后衛子夫的兒子劉據,但衛子夫與太子劉據雙雙死於巫蠱之亂,漢武帝在此後便一直沒有選定太子。漢武帝看著自己的這些兒子,一個個都不太成器,於是他便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年僅六歲的劉弗陵身上。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最小的兒子,天資聰穎且身體強健的劉弗陵與劉徹頗為相似,為此漢武帝有心將劉弗陵立為新的太子。
  • 古人為何將遺產留給嫡長子,哪怕他不賢能?古人智慧令現代人折服
    早在千年前的古代,關於遺產的爭端,就已經是一個屢見不鮮的問題,小到粟米銀錢,大到江山社稷,總是會有人大打出手,當面對這種情況,長輩要在子嗣繼承權間做出選擇,往往會採取「嫡長子繼承制」的方法,也就是選擇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但是它真的明智嗎?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除非,這件事情真的是太子所為。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假設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漢武帝後悔了?作為英武的帝王,漢武帝的聰慧毋庸置疑。當漢武帝感覺到田千秋的敷衍之時,他其實就已經明白了事情的大部分真相。
  • 漢朝第一大冤案「巫蠱之禍」,漢武帝為之憤,衛太子劉據為之殤
    前言:巫蠱,是巫術與蠱咒的並稱,起源於遠古社會,盛行於原始社會,是一種超自然的「邪惡力量」,通常被世人理解為通過咒術詛殺他人的惡毒方式。而發生在西漢的「巫蠱之禍」實際上和「巫蠱詛咒」本質上沒有太大的關係,實質上是一場政治鬥爭,只不過是假託巫蠱之名的權力洗牌。
  • 漢武帝臨終前,看了一眼愛妃,嘆氣道:太美了,賜死吧
    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匈奴遠遁,南越歸降,西域束手,倭國來朝,大漢王朝的版圖因此發展到了極致。雖然貴為天子,但漢武帝也只是個凡人,是人就會有缺點,漢武帝也不例外。漢武帝一生中,最拿手的是處理國政,最不擅長的則是處理家事,這也正是他最大的缺點。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劉據之死,但為何沒有厚待太子的後人?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生在對匈奴政策上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逐匈奴於漠北,打通西域之路,由此有著名的絲綢之路。令人遺憾的是,漢武帝晚年喪子,成為漢武朝一大敗筆。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多病,胡巫們說此病系被宮中之人行巫蠱之術詛咒而致,因此漢武帝責令繡衣使者江充負責將下至宮女、宦官,上至太子、皇后、皇帝本人的居所、辦公場所,刨地三尺全都要翻騰一遍,一定要尋找到蠱物。漢武帝的龍椅下都被挖了一遍,最後在太子劉據的東宮發現了桐質木人。
  • 封建王朝時期,皇太子的冊封原則上都是按照嫡長子繼承為根本?
    自從以血緣親屬為紐帶的宗法制度確立以後,嫡長子繼承制度也為之確立。在大一統封建王朝以前(秦以前),最高統治者在生前就會冊立儲君,也就是未來的繼位者,只不過稱謂不同,有的稱之為世子、有的稱之為儲君、有的稱為太子(秦始皇之前不能叫皇太子)。
  • 唐太宗立李承乾為太子卻寵愛李泰,而繼位者竟是李治
    哪裡有陛下駕崩以後,魏王李泰佔據了天下,居然會殺掉愛子,把王位傳給晉王李治?」然後向太宗分析,以前就是因為沒分清嫡庶,導致至今爭吵不斷。今天太宗一定要立魏王李泰為太子,那麼必須先安排好晉王李治的位子,這樣才是太平萬全之策。唐太宗流著淚搖頭反對,然後起身走入後宮。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作為康乾盛世的開端者,康熙登基之後,吸取了許多漢人王朝的傳統,比大阿哥胤禔,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制而當上太子的。可惜胤禔能力不足,經歷兩立兩廢之後,徹底失去皇位繼承資格。最終老四胤禛坐上帝位,即雍正帝。
  • 朱元璋為何要把太子之位給朱標?而不是朱棣?
    劉邦覺得劉盈「不類我」,就算已經立劉盈為繼承人了,也想把他換掉。朱棣覺得他的嫡長子朱高熾「不類我」,遲遲不願立他為太子。趙匡胤也是覺得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都「不類我」,沒有很快確立他們為繼承人,才給弟弟趙光義留了機會。康熙皇帝(他從功績上說,其實也算一個開國皇帝)也是覺得他立的繼承人胤礽「不類我」,因此,雖然很小就把他立為太子,但後來兩次廢黜了他。
  • 《大秦賦》嬴政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原因細思極恐
    雖然嬴政看起來不近人情,實則內心擁有不一樣的溫情,尤其是面對皇長子扶蘇的時候,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滿滿的父愛。那麼嬴政如此深愛公子扶蘇,卻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呢?原因細思極恐,與他生母羋華楚女身份有關,這也是嬴政心中最大一抹糾結!
  • 唐高宗李治有兩個嫡兄長,為什麼不是嫡長子的他被立為了太子?
    而最不被看好的李治卻靠「撿漏」硬生生的成為了太子,爆了個歷史冷門。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李治還有兩個同父同母的親哥哥,分別是大哥李承乾,二哥李泰。老大李承乾早早的就被李世民立為太子,老二李泰也深受李世民的喜愛被封為魏王。很顯然,唐太宗李世民也遵循了傳統的選擇接班人的方式——立長不立幼。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治的大哥李承乾會在李世民百年之後,順理成章的接手李世民的皇位。
  • 西漢宮中的一樁冤案,「燕啄皇孫」幕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西漢帝室為何總是近親結婚漢代家法是嫡長子繼承制度,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漢惠帝、漢景帝、漢元帝、漢成帝都是嫡長子。在中國歷史上,共有24人以嫡長子身份繼位,西漢便有4人。作者:蔡輝(明)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儲君早定,優點是減少了宮廷鬥爭,缺點是各派爭相拉攏太子,婚姻成了突破口。
  • 為什麼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並非馬皇后親生子嗣,還是被立為太子
    朱標為何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就嚇得一病不起呢?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據史料記載,因朱元璋常年徵戰,朱元璋一直沒有子嗣,多少年後已經擁兵數萬的朱元璋連年徵戰,這一年正在攻打一座城池,也就是後來的明朝都城「南京」。就在大戰正酣之時,接到後方消息一個已經懷孕都是個妻妾,為自己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太子「朱標」,當時朱元璋以經27歲了。
  • 漢武帝年老多病疑被扎小人,江充借勢誣陷太子,長安城血流成河
    他有一個會彈琴會唱歌還會跳舞的妹妹,嫁給了當時西漢封國的趙國太子丹。江充以此為臺階,和太子丹一度走得很近。既然是狐朋狗友,太子丹自然幹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壞事,江充也是參與其中。兩人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太子丹懷疑他將自己的隱私告訴了趙王,就先下手為強,對江家舉起屠刀。江充的父親、兄長都被殺了。
  • 為何會有嫡長子繼承制?歷史課本沒告訴你的事(準考生可收藏)
    嫡長子繼承制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一個核心原則,皇家的皇帝位或者世家大族、平民百姓的財產在父母過身之後皆為嫡長子所有。在這裡我們糾正一個普遍認為的小錯誤,嫡長子並不是嫡子和長子,而是一個統稱,即正妻所生的長子才是嫡長子。
  •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什麼不再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制」?
    以周公旦為代表的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作為宗法制重要組成部分,應運而生。 西周王朝的王位傳承,基本上代代平穩,沒有出現大的爭鬥,「嫡長子繼承制」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周王朝立國二百餘年,從周王室到地方諸侯,基本上都堅定地貫徹著「嫡長子繼承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整個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