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巫蠱,是巫術與蠱咒的並稱,起源於遠古社會,盛行於原始社會,是一種超自然的「邪惡力量」,通常被世人理解為通過咒術詛殺他人的惡毒方式。而發生在西漢的「巫蠱之禍」實際上和「巫蠱詛咒」本質上沒有太大的關係,實質上是一場政治鬥爭,只不過是假託巫蠱之名的權力洗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巫蠱之禍造成的影響可謂是空前絕後的,西漢極盛時期經歷過巫蠱之禍後,後續便進入了另一個歷史階段。
一、巫蠱之亂,父子仇視
據史料記載,因「巫蠱之禍」株連涉及的朝臣、百姓高達萬餘人,漢武帝劉徹的天子之劍高懸於黎民百官的頭上,真正做到了天子一怒、血流漂櫓。使得朝堂上下、京都郡縣無不膽戰心驚、人人自危。
此時的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已進入垂垂暮年,壯年時期的慷慨豪邁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沉澱消弭,轉而成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專制獨裁者,將任何一個忤逆自身意志的人視作仇敵,就連自己的親兒子也不例外。
這位執掌大漢帝國數十年之久的男人,終究是在時間的面前不願低下驕傲的頭顱,尋仙以求長生、厭棄巫蠱而謀求永福,成為了漢武晚年真實的寫照。於是,「巫蠱之禍」的男一號——江充便閃亮登場了。也正是因為江充進入漢武帝劉徹的視線之後,命運的齒輪開始撥轉,衛太子劉據與漢武帝劉徹父子開始形成對峙。
在此特意要糾正的一點是,漢武帝劉徹與衛太子劉據之間本身是沒有天然的對立點的,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首先,要從二者的關係入手——父與子、王與臣!
從父子人倫關係來看,漢武帝劉徹對於自己的太子(嫡長子)劉據是頗為看重的。但出於父親對於長子(兒子)的一種特殊情感,漢武帝劉徹在寄予厚望的同時,也傾注了一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愛」。從衛太子劉據的姓名便可窺視一二,「據」者,有安定之意、也有佔有依靠之意,可見在自視甚高的漢武帝看來,自己的這份江山社稷還是要傳給太子劉據的。
可問題是,天子之家不同於庶民之家,漢武帝劉徹與衛太子劉據之間的關係也不僅僅是父子關係,還有一層凌駕於父子關係上的政治聯繫——君臣。
二、江充覆禍,君臣生隙
衛太子劉據是皇儲、是一人之下、是未來的皇帝,可相對於漢武帝劉徹來說,他永遠是自己的臣子,只不過是關係比較親近一些的「兒臣」罷了。所以這之間產生了一個先後關係——先君臣、後父子。由此,才能夠解釋漢武帝劉徹對於衛太子劉據一直以來展現出的複雜情感。
將視角轉換到衛太子劉據身上,這層關係便更加難以維繫了。因為漢武帝劉徹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什麼時候談君臣、什麼時候談父子,完全是由他一個人說了算。對於劉據而言,這個皇儲太子之位是如坐針氈,畢竟他的父親的漢武帝劉徹,不僅是一位強勢的君王,也是一位強勢的父親。
正是在這樣複雜的關係下,導致朝臣有時候都會產生一種錯覺,是不是皇帝對太子不滿打算換一個人來坐了?這種事情別人幹不出來,漢武帝劉徹幹起來簡直如喝涼水一般容易。並且這件事情還是有現實的依據的,衛太子劉據本身與漢武帝劉徹性格特點就截然相反,秉承的治國方略也大相逕庭,並且太子劉據出身於當朝第一外戚家族——「衛氏」。
可是,這真的只是一種錯覺罷了。巫蠱之禍發生的時候,衛青、霍去病早已經逝世多年,即便是有衛氏殘黨在扶植太子劉據,也不足為慮。就連衛青在漢武帝劉徹面前都唯唯諾諾,其他人有什麼資格與漢武帝掰手腕?至於皇后衛子夫就更加的不可能了,居於深宮之中能夠帶給太子劉據的不過是受限的庇佑。
漢武帝劉徹很明白,以自己的執政方略治國只能推行一世,絕不能傳之於萬代。衛太子劉據寬仁好儒的風格便能起到極佳的互補作用,因為大漢帝國只需要一個漢武帝就足夠了,這一點參照漢武帝晚年的「輪臺詔」,以及漢昭帝初期的執政方略便可佐證。漢武帝的時代必須在漢武帝劉徹手中完結。
所以,衛太子劉據的地位相當的穩固。
但江充的出現使得衛太子劉據的地位產生了一個細不可察的縫隙——猜忌!
江充這個人是一個純粹的冒險投機者。
江充與衛太子劉據之間的關係也多有不睦,是因為太子劉據向江充求情,請求寬恕太子府家臣。這件事本就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江充按照常理也進行了秉公處置,可問題是,此人在「秉公」處置後內心產生了動搖,認為經過此事之後衛太子劉據會對自己非常的仇視,便「率先」展開報復。
時值漢武帝劉徹移駕甘泉宮,全權交由江充負責調查「巫蠱」案情。結果,江充「順勢」便在衛太子劉據的府邸發掘出一個「巫蠱木偶」,「順理成章」地給太子劉據安上了一頂詛咒君上、意圖謀逆的大帽子。這下衛太子劉據可是黃泥掉進了褲襠,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本就胸無大略、素無大志的太子劉據瞬間慌了神。
三、陰差陽錯,大勢難挽
按照漢武帝劉徹的性格,不論此事的真假,太子劉據第一個首當其衝的便要下獄問罪,以及太子府的屬官一個都跑不了。到時候,衛太子劉據是真的黃泥掉進了褲襠裡,跳進黃河也洗不乾淨了。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衛太子劉據異常強勢地把江充誅殺上林苑內,順手把那些妖言惑眾的巫師術士清除殆盡。但是,面前血淋淋的慘狀逐漸使得劉據心神開始搖曳起來,誅殺江充根本無法證明清白,這一點毋庸置疑,反而從某種程度上坐實了太子府藏納巫蠱的罪名。在這樣左右為難壓力之下,衛太子劉據再度兵行險招——起兵!
這明擺著是一條不歸路,但劉據別無選擇,是被當作砧板上的魚肉俯首待斃,還是奮起一擊搏求生機,劉據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可問題是,太子劉據起兵並未有效地控扼長安城的動亂,反而促進了混亂的滋生,居於甘泉宮的漢武帝劉徹為之大怒,發兵鎮壓,終將衛太子劉據「謀逆」一案掐死腹中。
其結果是,太子劉據兵敗出逃,後自殺於房梁之上。長安城上下再度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無數的人受到株連問罪,漢武帝劉徹的怒火不斷地傾洩噴湧,西漢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伴隨著血雨腥風爆發開來。
作為這場動亂的三大主角:漢武帝劉徹、衛太子劉據、江充,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了打擊。江充率先挑起事端被誅殺;衛太子劉據心中惶恐,屢屢作出誤判,導致兵敗身死;漢武帝劉徹也經歷了喪子喪妻之痛,西漢朝局上下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震蕩。
江充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只不過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而魔盒之中的魔鬼則是漢武帝劉徹晚年的猜忌與暴虐,衛太子劉據則是用鑰匙打開魔盒之後,難能堅守本心的俗世之人。這或許是一場偶然因素引發的一場動亂,但所有的偶然也未必不是必然因素的延伸,可見巫蠱之禍的爆發,實則漢武晚年狂熱迷信方士術士、謀求長生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