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2020-12-22 騰訊網

作為康乾盛世的開端者,康熙登基之後,吸取了許多漢人王朝的傳統,比大阿哥胤禔,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制而當上太子的。可惜胤禔能力不足,經歷兩立兩廢之後,徹底失去皇位繼承資格。最終老四胤禛坐上帝位,即雍正帝。

雍正剛登基不久,就秘密將弘曆(乾隆)立為了儲君,並將詔書藏在了太和殿的牌匾後面。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弘曆並不是長子,為何雍正會選擇他當太子呢?

弘曆之所以能登基,完全是因為當年康熙的一句話。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出宮居住了,直到十歲才第一次入宮見自己的爺爺。此次相遇直接決定了弘曆的命運,康熙對聰明過人的弘曆極為喜愛,破例將他留在了宮中,親自教導他的功課。

康熙對弘曆的評價是:「此子福過於予」,什麼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這個孩子(弘曆)的福氣將超過我。要知道康熙當時還是皇帝,對皇子們的評價都沒這麼高,可想而知弘曆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在雍正看來,康熙有些欽點弘曆為下下任儲君的意思,正因為有康熙這句話,雍正才會直接選擇弘曆作為繼承人。

不僅如此,康熙還破例召見了弘曆的母親鈕鈷祿氏,讚嘆她是有福之人,生了弘曆這麼個好兒子。雍正聽說之後,對鈕鈷祿氏更為寵愛,一登基就封其為熹妃,隨後再封熹貴妃。乾隆登基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

可以說乾隆的成長中,深受康熙的影響,對康熙也最為尊重。康熙在位61年,乾隆為了不超過他,選擇在登基60年時退位(乾隆成為太上皇后仍然掌權,嘉慶前3年幾乎都是乾隆說了算,只是在位時間已不再增長)。

相關焦點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由於雍正皇帝的前兩個兒子早年夭折,因此弘時是實質上的雍正皇帝的長子,同時也是乾隆皇帝同父異母的兄長。 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後,這位兒子不為自己的父親鞍前馬後,反而是跟雍正皇帝的政敵,八王爺允禩走得很近,並且處處給雍正皇帝添亂。雍正皇帝看到這番場景,好啊,這個逆子你不是跟他關係好嗎?正好那朕就成全了你們,雍正四年二月中旬,雍正下旨,將弘時過繼給八王爺允禩。
  • 乾隆皇子被過繼給大臣,失去儲君資格,皇子為何還叩謝父皇萬歲?
    康熙皇帝時期,康熙太愛赫舍裡皇后了,因此早早立下太子。康熙皇帝早立太子,加上康熙皇帝的「待機」時間太長,在位六十一年,因此在幾十年間,康熙皇帝兒子間的儲君之爭愈演愈烈。借鑑「九子奪嫡」對清王朝的影響,雍正皇帝之後的清朝帝王都採取秘立太子的方式,到皇帝去世後,才能通過遺詔確定下一任帝國的皇帝。
  • 此皇子又是長子,又勤勉賢良,為何皇帝公開宣稱他無繼位資格
    永璜生於雍正六年,生母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由於自己的長子身份,永璜很受關注,再加上他從小乖巧聽話,富察氏也很得乾隆寵愛,雍正皇帝也很喜歡這個小孫子,永璜的童年過得是十分無憂無慮。但是在永璜七歲那一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五月,永璜的爺爺雍正去世了,同一年,永璜的母親富察氏也生了大病離開人世了。
  • 他明明是絕頂聰明之人,卻多次為自己辦葬禮,原因與乾隆皇帝有關
    他明明是絕頂聰明之人,卻多次為自己辦葬禮,原因與乾隆皇帝有關雍正膝下子嗣不多,有資格爭奪儲位的僅有弘時、弘曆、弘晝三人,弘時因得罪雍正被過繼給了八爺允禩,後來更是被摘掉了黃帶子,玉牒除名,趕出紫禁城。弘曆年少有為且識大體,與聖祖康熙帝頗有幾分相似,因此備受雍正賞識,順利繼承皇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最長壽的皇帝。與兩位哥哥不同,弘晝從未想過爭奪儲君之位,對權力毫無興趣,反倒是更喜愛詩詞歌賦,算得上是清朝諸多皇子中的異類了。但讓人有些疑惑的是,身為康熙同父異母的兄弟,弘晝的品行、才學自然不會差,就算不喜歡爭權奪勢也能在其他方面有所造詣。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張廷玉於康熙十一年九月九日生於京師,是清朝傑出的政治家,做了五十多年的朝廷命官,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被譽為三朝重臣。他編撰史籍、整頓刑律、安定流民,可謂立下了大功。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張廷玉出生於名門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在康熙年間考中了進士,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時任禮部尚書,十分受康熙器重,正因如此,審時度勢的張廷玉也頗為康熙賞識,不久便升任了四品官員,後來康熙駕崩,雍正繼位,雍正在位時十分信任曾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張廷玉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雍正十三年了。
  • 嘉慶成為儲君後,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實在費解
    《延禧攻略》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當乾隆當了60年皇帝之後,無奈只能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在禪位之後,乾隆又帶著嘉慶去祭拜了一個9歲的孩子,讓嘉慶有些不明所以。其實不僅僅是嘉慶,很多人也對乾隆的這個舉動表示不理解,為何乾隆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實際上,關於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說法很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足為信。據專家們結合大量的史料,研究發現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吃丹藥,中毒而死。因為這是宮中的醜聞,所以一直是秘而不宣,官方一直說雍正是病故的。雍正的遺詔公布,乾隆皇帝不停地哭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雍正13年,這位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雍正皇帝忽然重病,當時的雍正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立刻開始處理後世和即位人選。在雍正的遺詔中,不僅明確寫出自己將把皇位傳給乾隆,還寫出了對乾隆的一些要求,雍正帝留下的遺詔中,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求乾隆務必要善待果親王。
  • 採芝圖:即位前的乾隆,為何讓人在一幅畫裡畫了1長1幼2個自己?
    在我國古代的歷代帝王裡,最喜歡讓畫師為自己畫肖像畫的,非乾隆皇帝莫屬。在乾隆一生中,留有包括朝服像、戎裝像、便服像、佛裝像、行樂圖、狩獵圖等主題的各類肖像畫幾十幅,年齡跨度也從他年少被封為寶親王,一直到八十多歲「退居二線」,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畫一應俱全。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而整個清朝最興盛的時期就是康熙到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時期。其中乾隆壽命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是井井有條,經濟繁榮。但是回顧歷史,乾隆之所以能夠坐穩60年的江山,其中一個人的功勞可謂居功至偉,這個人就是乾隆的老爸雍正。雍正是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原因倒不是因為雍正有多麼的無能,而是因為他實在太勤勞了,沒日沒夜的為國事操勞,導致身體累垮了,壯年就駕鶴西去。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弘時落得如此下場主要犯了兩大忌諱:一是意圖奪嫡,威脅到弘曆的地位雍正的兒子數量相比康熙來說實在少得可憐,10個兒子有6個早夭,包括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弘暉,餘下弘時20多歲,弘瞻30多歲,弘晝60歲,弘曆89歲,因此我們看到以乾隆朝為腳本的影視劇中活躍的只有弘曆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看看乾隆的長子永璜死的非常早,雖然永璜死得早,但是永璜讓父親乾隆實現了五代同堂的願望,乾隆在晚年親自操持了永璜長曾孫載錫的婚禮,乾隆本打算希望載錫趕緊早早結婚好能給自己生下第六代人,結果乾隆沒熬住,在載錫大婚一年多之後就去世了,而載錫在乾隆死後第四年生下了長子溥慶。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雍正臨終卻不惜背上千古罵名殺一人,為何?
    在康熙當政的末尾,已過半百的康熙皇帝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兇狠殺戮,逐漸主張以仁治天下,而恰巧此時正處於皇位之戰的關鍵時刻,皇子們私底下各自勾結官員,導致國家根基不穩。而就是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雍正登基了。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不過因為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參與到儲爭當中,最後被太子一黨的王公大臣給強迫為努爾哈赤殉葬。烏拉那拉的第二個皇后便是雍正帝的孝敬憲皇后,要說雍正的至愛那一定是這位孝敬憲皇后。在雍正還是王爺的時候烏拉那拉氏便是他的嫡福晉,在之後的奪嫡鬥爭中烏拉那拉氏也是毫不猶豫的相信雍正並站在她身後。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漸看著皇家子弟喜歡上安逸的生活,喜歡上琴棋書畫,而不是喜歡弓馬騎射,更不要說尚武,這讓康熙非常有危機感,故而,在康熙在位中後期,他十分熱衷於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讓皇子皇孫走出宮廷,觀察和了解民間,增長他們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胸襟,讓他們不沉迷於享樂,讓他們知道自己作為皇家子孫,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 雍正皇帝,冷麵刻薄磐石心腸,大家這樣評價勤勞而又愛民皇帝
    雍正皇帝,冷麵王爺磐石心腸,勤勞而又刻薄的一個君主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12.13—1735.10.08),這是大清王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康熙皇帝的第四個而子,其母為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
  • 看似風流的乾隆皇帝,心頭自有他的白月光
    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原配嫡後,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恆的姐姐。她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曾祖輩哈什屯是一員武將,隨著清太宗打江山,立下戰功無數。到大清統一之後任禮部副理事官,累官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祖父以及父輩都在朝為官,是標準的出身名門。
  • 清朝皇后自己有兒子,為什麼還心甘情願扶持別人的兒子成皇帝?
    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清朝就貢獻了4到5位。自從雍正皇帝後,清朝皇帝就有了秘密立儲的習慣了,因為雍正爭奪帝位飽受了兄弟相殘的煎熬。一般皇帝秘密立儲就是將一份詔書放在正殿「光明正大」的牌匾上,除此以外自己也會保留一份詔書。但是嘉慶帝駕崩後人們卻找不到嘉慶帝生前秘密立儲的遺詔。不過根據嘉慶帝的皇后孝和睿鈕鈷祿氏所述,嘉慶帝生前原本是寫了立儲詔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