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冷麵刻薄磐石心腸,大家這樣評價勤勞而又愛民皇帝

2020-12-14 山中微塵

雍正皇帝,冷麵王爺磐石心腸,勤勞而又刻薄的一個君主

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12.13—1735.10.08),這是大清王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康熙皇帝的第四個而子,其母為孝恭仁皇后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這是康熙皇帝在位的第六十一年了。時年寒冬,天氣特別冷,宮內氣氛特別壓抑,這是否是改朝換代的氣息,自然有人往這裡想了,畢竟那個時候的康熙,已入遲暮之年。太子被廢已久,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儲君甄選,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因為沒有立太子之位,導致了九子奪嫡這樣的慘劇發生,而今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病逝,同時昭告天下,由雍親王胤禛繼位,次年改年號雍正,九子奪嫡以四阿哥勝出結束,但是宮鬥黨爭並未結束。

我們先來盤點下雍正在位期間的政績吧。第一是革新吏治:他一上臺就撤併了一些機構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簡化了一些流程,改革了一些體制。第二是改變了土地使用權以及稅收的問題,實行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的制度。第三整頓財務:追繳王公貴族借用國庫銀兩,實行耗羨歸公等。第四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雍正跟很多皇帝一樣,上臺之後擔心自己帝位不穩,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排除異己,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已經很明確地看到了誰是對手誰是盟友,這個時候的冷麵王本性留體現出來了,他對待自己的兄弟圈禁削籍,發配邊疆等。八阿哥被圈禁宗人府並且削籍,改名為「阿其那」,大概意思是豬狗的意思;就阿哥胤禟被貶到青海西寧,削宗籍圈禁,改名為「塞思黑」,大概意思是極其厭惡的讓你;三阿哥胤祉被圈禁宗人府;皇十四子本跟他是同母胞弟,本應善待,但因為在奪位中站了對立面,就被派去守陵,最後也是圈禁,可見其冷麵王之美譽,是名副其實呀!

在對待功臣方面也是兔死狗烹!隆科多在雍正奪位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最好還是不得善終,年羹堯就更是,雖然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後來也做到陝甘總督的位置,算是封疆大吏,總體上看,年羹堯並未有異心,只是桀驁不羈而已。也罪不致死,但是最後還是穿著黃馬褂被賜死。雍正作為一個兄弟是不夠格的,作為一個皇帝他的政績還是不錯的,就從他大力整頓吏治這件事情上來說,他是痛恨貪官汙吏,痛恨盤剝老百姓的惡吏的。民間傳說「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雖然有點誇張,但終究不是無影蹤的事情。他為了收集民間信息,了解民情民冤,建立密折制度。做到信息是直接到達天聽,省略中間各種環節,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據說到時有一千多人不同等級的人有這個特許,這就保證了政令暢通,民情有途徑可以上傳到他手上。 

雍正可以說是康乾盛世的延續,總體來說,雍正除了對自己人刻薄以外,對百姓,對政事還是很勤勉的。他作為承上啟下的一朝皇帝,在奠定乾隆朝的盛世基礎,起了很大的作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

相關焦點

  • 猛虎傷人事件,最終讓雍正皇帝狠下決心處死年羹堯
    雍親王胤禛繼位,是為清雍正皇帝,縱觀雍正王朝,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雍正皇帝勤政務實、勵精圖治、鐵腕改革,一掃康熙朝晚年吏治腐敗的頹勢,使得康乾盛世得以出現在歷史舞臺;另一方面,他刻薄寡恩、大興特務機構和文字獄等等讓後人對其歷史地位爭議頗多。要說起來雍正皇帝的評價刻薄寡恩其實不恰當,說他刻薄是和康熙帝做對比才得出的結論。
  • 雍正皇帝的印章情懷
    其寶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寫,完成後曾在康熙帝景陵內雍正御筆的明樓、隆恩門、隆恩殿匾額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鈐用,開創了帝後陵寢碑匾由嗣皇帝御書並鈐蓋「尊親之寶」之制,以後各帝陵均效仿之,成為定製。故後來諸帝於繼位之初都刻制「××尊親之寶」,以備鈐用。
  • 清朝12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如今最好?南懷瑾:職業皇帝中第一人
    有讀者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近些年來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雍正之前的名聲不好,比如弒父篡詔、生性殘忍多疑等。另外,從乾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乾隆對雍正一度也是非常反感的。老百姓生活稍微得以改善,可在特權階級這是違背祖訓,而輿論在很長時間裡都被士紳階層所掌握,於是他們想盡辦法抹黑雍正。很久前人們反感雍正還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性格刻薄,讓他人不敢靠近;第二、登基後對兄弟和心腹薄情殘忍,甚至大打出手;第三、雍正太勤奮了,以至於執政過於嚴猛,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 「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不會被雍正猜忌?3大原因,雍正很放心
    除此之外,根據《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雍正皇帝曾經一位臣屬的奏摺中,給出過如此批示: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能讓雍正皇帝這樣的雄主「低頭就範」,恐怕也只有怡親王胤祥能辦到了!就連雍正皇帝繼位以後,也只是給出了「因二阿哥一事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這樣說了等於沒說的原因。那麼,一向被康熙皇帝疼愛的胤祥,到底因何得罪了康熙,受到了將近一年的圈禁?
  • 我們今天該如何評價雍正皇帝?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帝王?
    對於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來說,雍正在中國歷史上二百餘位皇帝當中,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雍正的黑料,有史可察的無非就是虐待兄弟、殘殺功臣,但是說實話這跟我們這些平民百姓有何關係?雍正殘殺幾個功臣,虐待幾個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和我們這一介草民有什麼關係?對平民百姓來說,只要有一口飽飯吃,他就是好皇帝。封建時代,平民百姓最怕的是什麼?
  • 雍正帝是用什麼來化解煩惱的,這位勤勉的皇帝原來還有這樣的愛好
    雍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在位13年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留下的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在他莊重威嚴後面也有情感豐富,極具個性的另一面。01據說,他當皇子時,名為:胤禛。喜歡微服出行,廣結俠義。
  • 俠王胤祥吞下一把土,雍正皇帝感動得落淚:老十三當得起八字評語
    很多人都說雍正刻薄寡恩乾隆寬厚仁慈,可是我們看了清朝史料,就會得出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雍正不失為一條恩怨分明的好漢子,而乾隆除了好大喜功奢靡無度之外,還殺了五十三個二品以上大員,其中還包括保和殿大學士一等果毅公訥親、文華殿大學士一等承恩公慶復,東閣大學士雲貴總督楊應琚這樣的超品和一品大員。
  • 通過雍正跟年羹堯之間愛恨情仇,帶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畫像雍正這個人在清代歷史上活得是比較憋屈的,大家張嘴就來康乾盛世嘛,怎麼就把中間這雍正王朝給忘了呢?因為他太短了,前後只有十三年。而且雍正皇帝這一生都非常的勤政,他手批的這種奏摺和各種樣的硃批達2000多萬字。13年2000的萬字,你別說寫,抄也累死你,所以說雍正皇帝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而且他寫的這個硃批非常有意思,他在當中用的不是那種典雅的文言文,幾乎就是大白話,而且有的大白話寫得特別像今天的微博段子。給大家舉個例吧。
  • 雍正登基後直言:「誰想當皇帝讓給他」,為什麼他敢這樣說?
    雍正剛剛繼位,就敢於和兄弟們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影視劇中虛構的場景,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有沒有這樣的操作真的不好說,那麼雍正為何敢這麼做呢?難道他就不怕有人答應嗎?這樣對於剛剛坐上皇位的雍正而言,那可就不僅僅是打臉那麼簡單了,畢竟君無戲言,你讓他到底讓不讓這個皇位呢?
  • 雍正皇帝為什麼要廢除腰斬
    正是因為一樁腰斬的案子,雍正皇帝才下旨廢除了腰斬。鴻歷史上最後一次腰斬判給了河南學政俞鴻圖。俞鴻圖,字麟一,浙江海鹽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雍正十年被任命為河南學政(相當於現在河南省教育廳廳長)。學政負責一省學校教育和各種文化學術之事,舉人考試也在其中。科考時,他告誡僕人在考試院外值班以絕考試資料傳遞之弊。想不到僕人欲得舉子賄賂,與他的妾串通,幫助他們作弊。
  • 「名人百科」一個爭議頗多的皇帝——清世宗雍正
    回到家中,遵著上諭,拆開紙包,大家一瞧,個個嚇得伸舌。連忙將昨天玩過的紙牌,仔細一檢,恰恰少一張,正是昨天所丟失的一張紙牌兒。有一位妾道:「昨日的紙牌是我收藏的,當時也來不及細檢,不知如何被皇帝拿去一張,難道當今的聖上,是長手佛轉世麼?」侍郎道:「不要多嘴,以後大家留意便是。」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離奇去世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還生龍活虎,在圓明園處理政務,絲毫沒有要死的徵兆。然而,在8月23日晚上,雍正皇帝就離奇去世,終年58歲。對於雍正皇帝的離奇去世,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爭論不休,其中關於呂四娘為父報仇,將雍正皇帝砍了腦袋的說法流傳最廣。
  • 揭秘:雍正皇帝與親生母親德妃的恩恩怨怨
    康熙皇帝駕崩半年後,即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德妃烏雅氏薨,死後被追封為孝恭仁皇后。官方正史對德紀的去世語焉不詳,根據有關記錄,德妃於五月二十二日發病,次日即告不治。長期以來,民間流傳著德妃是被雍正皇帝所逼,撞柱而死的傳聞。
  • 雍正對親兄弟向來殘忍,為何對胤祥另眼相看,堪稱「常務副皇帝」
    我們都知道,雍正皇帝胤禛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之中脫穎而出,一方面是由於其自身出眾的能力與實力,另一方面,十三爺胤祥在此過程中可以說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實上是,雍正皇帝在奪得皇帝之後,也確確實實地給了胤祥最尊貴的地位。
  • 為什麼雍正皇帝如此厭惡弘時而偏愛弘曆呢?
    康熙四十三年生,母齊妃李氏,弘時少年時,先後經歷了康熙兩廢太子,而後九子奪嫡等政治鬥爭,在康熙帝猝死後,雍正獲取了皇位,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如此厭惡弘時而偏愛弘曆呢?主要是因為弘時行事不謹慎、放蕩不羈而不被雍正所喜愛,雖然有「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說法,但是雍正皇帝卻始終堅守著「立賢不立長」的做法,弘時年少率性輕狂,而弘曆卻是少年老成,小小年紀就深受康熙喜愛,接到宮中親自教養,弘曆一直享受著高等教育,後來雍正皇帝也很是偏愛弘曆,康熙要給親王的兒子冊封世子,應該要徵求親王們的意見。當時雍正不願意讓弘時做世子,所以導致康子沒有冊封他。
  • 歷經三朝的張廷玉,為何被雍正皇帝器重,而被乾隆厭惡?
    可為何善於揣度帝皇心思的張廷玉被雍正皇帝器重,卻被乾隆厭惡,差點晚節不保呢?張廷玉出生於名門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在康熙年間考中了進士,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時任禮部尚書,十分受康熙器重,正因如此,審時度勢的張廷玉也頗為康熙賞識,不久便升任了四品官員,後來康熙駕崩,雍正繼位,雍正在位時十分信任曾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張廷玉一生中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雍正十三年了。
  • 「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放心得很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 由此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那麼他當時到底以怎麼樣的形象輔佐王權呢?
  • 雍正皇帝抓周儀式,拿毛筆亂畫,康熙為何驚駭不已?康熙想太多?
    「敕」字屬於古代皇帝專屬詞彙,就相當於目前的禁詞一般的存在。雍正皇帝胤禛隨筆亂畫神似的字就能如此直指康熙皇帝的內心。那麼我們在說說,為什麼康熙皇帝那麼驚駭與臉色劇變?一、這未必不是康熙的成人心理去揣摩一個周歲的小孩的胡亂描繪的筆畫,這皇帝當久了,也是落下一副疑神疑鬼的結果。二、康熙皇帝內心想到未來會不會兄弟蕭薔起禍,自相殘殺的悲慘結局。因為康熙皇帝作為熟讀漢文化古典及千百年來的帝王心術的大家,有了這一番思慮也屬於正常。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在清朝的所有當權者中,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是身後留下罵名最多的兩個人,慈禧被罵是因為她喪權辱國,導致晚清被外國侵略者蹂躪;而雍正則身背有「弒父、逼母、屠手足、殺子」等眾多罪名,甚至說雍正本人都是被人給殺掉死的,可見後世對雍正的評價有多差了。
  • 他對皇帝有恩,皇帝挖他母親之墓,他卻高興,他還被允許葬入皇陵
    從古至今,咱們聽過太多關於「恩將仇報」的故事,似乎有些人就如蛇一般,即便被農夫救下,也會反咬一口,不過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故事卻並非如此,故事的主角對皇帝有恩,可皇帝卻挖了他母親的墳,這事看起來是皇帝恩將仇報,可這主角反倒還對皇帝感激涕零,而且這主角還差點就被葬入了皇陵,皇陵葬皇帝、皇后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