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所有當權者中,雍正皇帝和慈禧太后是身後留下罵名最多的兩個人,慈禧被罵是因為她喪權辱國,導致晚清被外國侵略者蹂躪;而雍正則身背有「弒父、逼母、屠手足、殺子」等眾多罪名,甚至說雍正本人都是被人給殺掉死的,可見後世對雍正的評價有多差了。在臺灣小說家高陽的《乾隆韻事》中就有雍正逼死他的生母情節描寫,說雍正的母親烏雅氏在雍正給她請安時,突然用頭撞向柱子,死在了雍正的面前。許多史學家在分析後,認為這一情節應該是虛構的,並不可信,但雍正與其母親烏雅氏的母子關係並不太好,應該是事實。
按說雍正被罵其實也挺虧的,他可以說是滿清所有的皇帝中最勤政的一個,甚至有人說雍正之所以死得那麼早,就是他自己給自己累死的,但即便雍正再怎麼勤政,為「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身後還是留下了罵聲一片。雍正在位時就對此非常苦惱,甚至專門寫了《大義迷覺錄》來為自己澄清和辯白,可不但沒有起到「洗白」的效果,反而是越描越黑,到乾隆登基後,就宣布《大義迷覺錄》為禁書了。
雍正的母親烏雅氏
烏雅氏是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為護軍參領威武,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年僅十四歲的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入宮成為宮女。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時年十九歲的烏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母以子貴,烏雅氏在康熙十八年被晉封為德嬪。烏雅氏先後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子三女六個孩子,是康熙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不過活到成年的只有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允禵和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烏雅氏在康熙生前最高的封號只是個妃位,這也非常令人奇怪,從她生育子女的數量和時間上看,康熙對她應該算是比較寵愛的,因為她不但在十七歲就早早誕下皇子,而且在她二十九歲還生下了皇十四子,說明這麼長時間康熙並沒有冷落她,但康熙皇帝卻並沒有對她的封號進行晉升,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她母家出生低微,她的爺爺只是內務府的一個包衣奴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終年69歲。失去丈夫的烏雅氏痛不欲生,甚至以絕食,要以身為康熙殉死。這麼看,烏雅氏對康熙皇帝也是有著深厚的感情的。最後還是在已經繼位的雍正跪求下,並表示:「如聖母仍堅持要殉死,那麼我這個皇帝也不當了。」如此僵持之下,烏雅氏才放棄殉死的念頭,恢復了飲食。
但是,雍正登基不久,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五月二十三日,烏雅氏卻突然在永和宮去世,時年64歲。據《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烏雅氏是五月二十二日生病,到二十三日丑時就去世了,去世的非常突然。這也是之所以人們會認為烏雅氏是被雍正逼死的原因,認為是雍正繼位後就將他的親弟弟皇十四子允禵革職圈禁,導致疼愛幼子的烏雅氏與雍正關係緊張,烏雅氏在對雍正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一怒以死相逼。
雍正與母親烏雅氏關係緊張,應該確有其事
1. 雍正並不是烏雅氏撫養長大的
胤禛是烏雅氏的第一個孩子,按說母子連心,烏雅氏應該和胤禛關係非常親密才是,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在胤禛出生時,烏雅氏身份低微,連個嬪位都不是,按照宮廷的規矩,妃位以下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胤禛出生後就被抱給了當時的佟佳皇貴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所以說胤禛應該算是佟佳皇貴妃撫養長大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因病去世, 這時候的胤禛已經十一歲了,烏雅氏也已經升為德妃了,按說是具備撫養自己親生兒子的資格了,康熙也因為佟佳氏去世,就想將胤禛交還給烏雅氏自己撫養,但烏雅氏以「已養有一子(皇十四子)」為由拒絕了。烏雅氏的舉動也非常令人不解,這一舉動對幼年的胤禛心理上應該也有一定的刺激。
也許胤禛在幼年的時候心眼就頗多,他的母親烏雅氏出生低微,外祖父家對他幾乎沒有什麼幫助,但是撫養他的佟佳氏娘家卻非常顯貴,年幼的胤禛就與佟佳氏的娘家走的比較親近,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以舅舅相稱,關係處得非常好,而對自己的母親及其娘家反而較為疏遠,這也是胤禛和烏雅氏母子關係疏遠的原因之一。
2. 烏雅氏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
雍正繼位後,要尊封母親烏雅氏為「皇太后」,這本來是個高興的事,但烏雅氏卻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在雍正登基的大典上,按規矩新皇帝是要給皇太后行禮的,當禮部將大典儀式稟報給烏雅氏時,烏雅氏卻給拒絕了,對此事,《永憲錄》上有這樣的記載:
群臣請朝皇太后,傳懿旨:不受。復固請,從之。於梓宮前拜叩謝恩,仍還宮。懿旨: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想,夢中亦不思到。我原欲隨先帝同去,今皇帝說「太后聖母若隨先帝同去,我亦隨太后聖母同去」,哀懇勸阻,未遂其志。若穿錦繡,受我子行禮,實為不合。
在《世宗憲皇帝實錄》裡也有烏雅氏拒絕接受朝拜的記載。
烏雅氏不僅拒絕接受朝拜,連雍正為她準備的「徽號」也予以拒絕,雍正給其母親上的是「仁壽」二字,可是烏雅氏以先帝梓宮尚未葬入陵寢為由,拒絕接受「徽號」,但清朝並沒有先帝未葬陵寢,皇太后不得上徽號的規定,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烏雅氏對兒子繼位的牴觸而已。
按照清廷的規定,皇太后一般會住在寧壽宮,所以在雍正繼位後,他的母親烏雅氏按說應該由她現在所住的永和宮,遷到慈寧宮或者寧壽宮居住,但是烏雅氏就是不搬家,堅持要處在自己所在的東六宮之一的永和宮,烏雅氏的這一些舉動,的確令人非常費解,也讓人對她與雍正的母子不睦有了更多的猜測。
烏雅氏的死因分析
對於烏雅氏的突然死亡,一些傳言中說她是因為與兒子雍正關係緊張,她要求召見她所疼愛的皇十四子允禵,遭到雍正的拒絕,一氣之下撞柱而死,這也為雍正留下了「逼死母親」的罵名。但其實這種說法也並沒有什麼根據,只是一些人的猜測而已。
雍正與烏雅氏的母子關係不是那麼親密應該是事實,而烏雅氏疼愛小兒子允禵也是事實,因為在允禵出生時,烏雅氏已經晉升為妃位了,有了撫養皇子的資格,所以允禵也是在她的身邊由她親自撫養的,幼子承歡膝下,為烏雅氏帶來了許多的快樂,也讓烏雅氏與小兒子允禵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感情,相比於雍正,烏雅氏當然更喜歡小兒子一些。
雍正繼位後,允禵還在甘州做撫遠大將軍,等允禵回到京城後,雍正卻不允許他見自己的母親,這就令烏雅氏非常不愉快,不僅如此,雍正還剝奪了允禵的兵權,讓他到東陵去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雍正還甚至將弟弟的家人也進行了看管,並停發了薪米。
雍正對弟弟允禵的一系列舉動當然令母親非常不滿,但要說是雍正逼死了烏雅氏,也不太可能,雍正剛剛繼位,無論是朝野內外,對他的皇位合法性都有不少的非議,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雍正不可能忤逆母親,致其自殺身亡,如果這樣,不是更落人口實,為別人攻擊他製造條件嗎?再一個,烏雅氏身為皇太后,身邊侍候的太監、宮女一定不少,而且身邊不可能離開人,即便烏雅氏想碰柱而死,可能也不會得逞。
對於烏雅氏的死因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她是吞金而死,但是也沒有任何的根據。烏雅氏明知道雍正會對允禵不利,只有她活著,還是對允禵安全的一種保障,如果烏雅氏是為了小兒子而與雍正爭吵,她就更不會自殺了,一旦她自殺了,雍正會更加對允禵不利,所以雅氏自殺一說,可信度並不高。
而據雍正自己所說,其母親烏雅氏的去世,一是對其父皇康熙思念過重,以致茶飯不思;二是烏雅氏本身還有「痰疾」,是舊病復發導致的突然去世。至於烏雅氏到底是如何去世的,真實情況已經無法探尋了,但根據雍正當時所處的環境和烏雅氏自身的情況,烏雅氏是病死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烏雅氏去世的時候已經六十四歲了,按照當時的人均壽命,她已經算是高壽了,她因為康熙的去世傷心過度,和她本身原有的疾病,像她這個年紀的老年人,不一定非要臥床不起再去世,才算壽終正寢,也不能排除她突然去世的可能。
但是雍正對於弟弟允禵的態度,也極有可能是刺激母親烏雅氏突發疾病的原因之一,允禵回京後,雍正不允許他拜見其母親,烏雅氏要見兒子也被雍正拒絕,最讓人懷疑的是,在烏雅氏去世三天後,雍正才允許允禵拜祭其母親,這也是別人懷疑他的原因之一。經過綜合分析,烏雅氏應該不是自殺,但她的死因也不排除受到雍正刺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