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皇帝有恩,皇帝挖他母親之墓,他卻高興,他還被允許葬入皇陵

2021-01-09 耳東話史

從古至今,咱們聽過太多關於「恩將仇報」的故事,似乎有些人就如蛇一般,即便被農夫救下,也會反咬一口,不過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故事卻並非如此,故事的主角對皇帝有恩,可皇帝卻挖了他母親的墳,這事看起來是皇帝恩將仇報,可這主角反倒還對皇帝感激涕零,而且這主角還差點就被葬入了皇陵,皇陵葬皇帝、皇后之外的人,這可是聞所未聞,不過他倒也沒破這個例,因為他自己拒絕了這一恩賜。

允祥劇照

此人就是允祥,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說來也是悲哀,同為皇子,他可沒有老四和老八那麼風光,從來都像是個邊緣人物,康熙從不待見他,甚至在太子被廢那事時還受了牽連,一度被囚禁起來,活脫就是個悲劇人物,然而他這一生中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幫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在雍正登基之後,他的人生發生巨大轉折,其他和雍正作對的皇子幾乎都下場悽慘,唯獨他不僅活得好好的,還被封為和碩怡親王。

允祥劇照

雍正能夠登上皇位,這允祥功不可沒,甚至他就像是雍正的精神支柱一般,畢竟雍正身邊也沒幾個值得信賴的人,所以他也確實應該厚待允祥,有這麼幾件事,足以看出雍正是真心對待這位好兄弟的。

一、恢復原名

首先,他這名字就得改,本來是為了避諱被改的允祥,雍正特許他改回胤祥,這意義可不一般,潛臺詞就是「有我雍正一天,就有你胤祥一天」。

二、養胤祥之女

雍正劇照

胤祥的第四女被雍正所收留,也就是後來的和惠公主,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皇帝牽制親王的舉措,但咱們得分情況,試問一個忠心到願意為皇帝而被囚禁的王爺,皇帝還會有戒心嗎?蠢哥更願意相信雍正是真心待胤祥,所以才會收養他的女兒,讓她成為公主,這也是為怡親王增添幾分光彩的事,不是麼?

三、挖其母親的墳

胤祥對他有恩,他還要挖胤祥母親的墳?這是什麼邏輯?你有所不知,雍正此舉並非要冒犯已故之人,他不過是想要追封胤祥的母親為皇貴妃,因為胤祥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生前其實並不受寵,死了之後才被封的敏妃,說來也是可悲,聽聞雍正開墓是為追封其母親為貴妃,他不僅非常高興,還對雍正表示感激。

四、允許胤祥葬入皇陵

皇陵之所以為皇陵,正是因為葬的是皇帝,而作為一個皇子,胤祥是沒有資格被葬入皇陵的,可他卻差一點就被葬入了皇陵,雍正卻幫他選了塊風水寶地,他聽聞此事,連忙抓了把土往嘴裡塞,直說使不得,畢竟這是有違祖訓的事,他不願意讓雍正背負這樣一個罵名,雍正也被他再次感動。

都說這雍正是個無情之人,但對於胤祥這個兄弟,他還是做得夠有人情味的,對於胤祥來說,他幫助雍正登上皇位也的確是個明智之舉,雍正是個勤勞皇帝,還為他母親開墳封妃,讓他被允許成為第一個葬入皇陵的皇子(雖然他拒絕了),足以證明他的確沒看錯人。

相關焦點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這裡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說到這裡,有一個問題,明孝陵加上十三陵,一共十四位皇帝,但是清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為何數目對不上?
  • 清朝最慘皇帝:死後5年下葬,盜墓者僅挖幾鏟,就破皇陵防盜設計
    每一位皇帝去世之後,都會修建一個皇陵並且埋葬大量的寶物。而這些埋在地裡的寶物也吸引了眾多盜墓者的目光。很多位皇帝的皇陵都曾經被盜墓者光顧過,最著名的莫過於秦始皇皇陵。而今天要說的這位被盜的皇帝就是清朝最慘的皇帝光緒帝,他的皇陵在下葬25年後也被盜墓者光顧過,盜墓者僅僅挖了幾鏟,就破了光緒帝皇陵專門防範盜墓者的設計。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烏雅氏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雍正繼位後,要尊封母親烏雅氏為「皇太后」,這本來是個高興的事,但烏雅氏卻拒絕接受「皇太后」的封號,在雍正登基的大典上,按規矩新皇帝是要給皇太后行禮的,當禮部將大典儀式稟報給烏雅氏時,烏雅氏卻給拒絕了,對此事,《永憲錄》上有這樣的記載:群臣請朝皇太后,傳懿旨:不受。
  •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只葬了13位皇帝?另外3人是沒資格嗎
    至於他們為什麼沒在裡面原因各有不同,首先,明皇陵並不止一個,算起來是有四個。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納悶了,不是只差三位皇帝,為什麼是四個?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這四個分別是明十三陵、明皇陵、明孝陵以及明顯陵。他小時候什麼苦都吃過,那時的他連給父母一塊身後之地都做不到,但後來不一樣了。他成為天下的掌權人,自然要給父母、兄嫂一個更好的安身之處,這地方選在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裡處。這便是明皇陵的由來,制度跟明十三陵還有明孝陵是一樣的。 接著的明孝陵便是沒有藏入十三陵的三位皇帝之一,朱元璋。作為大明的開國君主,一開始他將國都定在南京,本來他是想換的,但因為愛子朱標的去世。
  • 我國歷史中,還有哪些皇帝墓沒有被發現?
    秦始皇的陵墓不但找到了,目前該陵墓還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建築之一。 西漢和東漢,重要的皇陵目前大多數也已經被找到,只有藩王的陵墓依然有一部分沒有被發現。 因為大唐統治天下時,環境較穩定,又有詳實的文字記錄可查。因此唐朝帝王墓大部分都已經被發現,同時考古學家還發現唐朝帝王墓比較集中。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陵建築群,裡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那剩下的皇帝去哪裡了?
    有明一朝(不包括南明)總共有16位皇帝在位,那麼,還有三位皇帝葬在哪裡去了呢?下面就說一下,這三位皇帝為什麼不葬在明十三陵。 一,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明朝得國之時,初定國都是南京。儘管朱元璋確實叫太子朱標四處尋找更好的新都,本初擬定為中都鳳陽,也就是朱元璋的家鄉。
  • 卡裡古拉,臭名昭著的羅馬皇帝,他讓他的馬成為參議員
    他還裁定,在做出所有決定之前,要「民主地」徵求參議院的意見,避免過多的尊稱。卡裡古拉召回了所有流亡者,將資金投入到公共工程中,比如在提貝爾地區修建一條新的渡槽,並通過法律恢復了民眾對地方法官的控制。後來,公元37年10月,他病重。有一段時間,他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令所有人都非常高興的是,他活了下來。然而,當卡利古拉明顯改變時,這種快樂是短暫的。
  • 為何元朝皇帝沒有陵園,後人也未發現一座帝墓,他們葬在哪裡了?
    每一個朝代皇帝和他們親人死去時,都會有一座巨大的陵園來安葬他們,如北京十三陵就葬有明朝十三帝和他的親朋好友們。還有西漢帝陵,葬有許多漢朝的皇帝。但為何後人從未發現一座元朝的帝陵墓穴?他們的喪葬習俗又是怎樣的?
  • 明十三陵有多好?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在意的,皇家尤其如此,很多皇帝剛剛登基,就在修建自己的陵寢了,作為皇家陵墓,在地形和風水上肯定會有一定的講究,明朝的13陵就是如此,為何明朝有13個皇帝都葬在這裡?十三陵的地形到底有多好?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建都後,雖然他有遷都的想法,而且還曾派自己的皇太子朱標代自己,到去全國各地查看。只是,朱標還沒有替他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就不幸早於朱元璋離世了。之後,朱標葬在了現在明孝陵的東側。
  • 他堪稱是末代皇帝的楷模,是最有骨氣的末世皇帝
    明朝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王朝,其中出過不少大帝,也出過不少奇葩的皇帝。不過明朝的末世皇帝,崇禎皇帝被世人稱為最有骨氣的末世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
  • 明代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沒埋裡面
    眾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稱為明十三陵。那麼,明朝的哪個皇帝沒有被埋進十三陵當中呢?通過明朝皇帝列表與十三陵皇帝比對,我們會發現,這三位沒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鈺。
  • 溥儀不恨袁世凱,不罵馮玉祥,唯獨對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是誰?
    「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這是《步步驚心》中乾隆說過的一句話,能放下仇恨需要是心胸極其闊達的人,但很多時候,人們都不甘仇人逍遙,也不甘心任人擺布,那麼袁世凱推翻了清朝,溥儀心裡會有恨嗎?
  • 定陵挖掘照片曝光,萬曆皇帝屍骨清晰可見,唯一被主動挖開的皇陵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的陵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萬曆皇帝,此人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個。 定陵裡面除了埋著他還有他的兩個皇后,定陵也是目前為止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了的陵墓,萬曆皇帝還是比較悲劇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 這個南朝皇帝,他幹的醜事,使他成了皇帝群中的獨一份
    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 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劉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大權。
  • 他是明朝最好的皇帝,曾國藩評價他不遜李世民,為何卻默默無聞?
    但正所謂低調的人,往往才是有真本事的人,明孝宗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明朝官方史書中,人們特意用了這樣一段話來評價他:「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晚清名臣曾國藩也曾這樣評價明孝宗:「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如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從朱棣開始,這裡就被作為明朝的皇家園林,總共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一直截止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這裡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