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只葬了13位皇帝?另外3人是沒資格嗎

2020-12-05 騰訊網

皇陵,一般指的都是皇帝或者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上百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都留下了皇陵這座國家寶藏,不過大多數皇陵在歷史上多多少少都受損過,有些甚至被人盜竊。比如說清東陵,曾被孫殿英盜了,珍寶盡數流失。相對來說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安全得多,明十三陵如同它的名字,只有十三個皇陵,可明朝只有13位皇帝。為什麼明十三陵還差三個,那三個人是誰?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分別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少的是三個,那就是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至於他們為什麼沒在裡面原因各有不同,首先,明皇陵並不止一個,算起來是有四個。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納悶了,不是只差三位皇帝,為什麼是四個?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這四個分別是明十三陵、明皇陵、明孝陵以及明顯陵。

明皇陵其實說來算不得皇帝陵,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寒。他小時候什麼苦都吃過,那時的他連給父母一塊身後之地都做不到,但後來不一樣了。他成為天下的掌權人,自然要給父母、兄嫂一個更好的安身之處,這地方選在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裡處。這便是明皇陵的由來,制度跟明十三陵還有明孝陵是一樣的。

接著的明孝陵便是沒有藏入十三陵的三位皇帝之一,朱元璋。作為大明的開國君主,一開始他將國都定在南京,本來他是想換的,但因為愛子朱標的去世。朱元璋這位曾經叱吒天下的人物仿佛一夜之間老了,遷都一事也就作罷,所以到他去世,南京都是國都。而朱元璋的陵墓早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便開始修建,自然而然的,他就此在南京沉睡。

朱元璋的陵墓被稱之為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陵墓中還有他的皇后馬氏,因為馬皇后的諡號是孝慈高,又向來以孝治天下,所以取作孝陵。說來中山陵就在孝陵的旁邊,作為明皇陵之首,孝陵代表了明初的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同時,孝陵也是明清後來二十多座帝王陵形制的原型。

明顯陵,它有點特殊,因為這裡面的也不是皇帝。明朝有過四次特別的登基,一次是靖難,叔叔搶了侄子的皇位。最後一次是哥哥臨死,將皇位讓給了弟弟。而第二次便是明顯陵的來源,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愛玩的皇帝,結果吧,玩著玩著把自己給玩死了。他去世的時候後才三十一歲,也沒下個孩子什麼的,又是獨子。

沒有辦法,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早在武宗去世前就想到了繼承人的問題。找了半天,從皇明祖訓中找到了兄終弟及這一條,隨即以皇帝的命令頒布立朱厚熜繼承興王的爵位。這朱厚熜被選中為下一任的皇帝,他其實是興獻王的兒子,爺爺是明憲宗朱見深。詔書頒發五天後,朱厚照病逝,楊廷和立馬找了太后,立朱厚熜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嘉靖。

按理說,他是皇帝,他父親並不是,可嘉靖執意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也因此,才有了明顯陵,這也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明帝陵。而沒被葬進來的朱允炆跟朱祁鈺的,原因就簡單了,朱允炆是壓根就沒找到屍首。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大概是朱元璋太愛長子,在他去世後便將皇位傳給他兒子朱允炆。

可朱元璋擔心子孫受苦,將他們分封到各地,藩王的勢力因此很大。那些又都是朱允炆的叔叔們,年紀輕輕的他那裡鎮得住呢?尤其是朱棣這樣的,身上還有軍功,削藩是肯定的,可朱允炆太心急了。最終導致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更為尷尬的是朱允炆近百萬的大軍打只有三十萬的燕軍還沒打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佔領當時的應天(南京)。

在南京失陷當天,皇宮起了大火,朱允炆消失。他的去向沒有人知道,當然,就算有屍首恐怕也難以皇陵下葬。也因此,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因為朱棣在登基後不久便遷都了。所以明十三陵入葬的第一個皇帝是朱棣,位於長陵,至今完好。另一位沒下葬的是朱祁鈺,朱祁鈺的事跡近些年電視劇播出的可不少啊。

其實朱祁鈺在歷史上是一個好皇帝,他本來是皇帝朱祁鎮的弟弟,後來朱祁鎮玩脫了,死倒是沒死。只是將幾十萬精銳直接送給瓦剌,順帶把自己也送了過去,好讓瓦剌更好的威脅明朝。他昏庸,但于謙不昏庸,因此為了不讓瓦剌拿著皇帝來威脅,他立了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鈺在任期間,勵精圖治,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也使得明朝從原來的混亂開始逐漸好轉,不可謂不是英明之主,他不該的是幽禁哥哥朱祁鎮。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大明不亡、北京不丟離不開他的功勞,到頭來卻要把江山還給敗家的哥哥,有幾個人願意呢?可朱祁鎮再不好,他也是正統,奪門之變後復闢。朱祁鈺也就隨之被軟禁,不久後離奇病逝。朱祁鎮恨他,僅以親王禮下葬。自己則是住進了明十三陵,也就是裕陵。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那剩下的皇帝去哪裡了?
    明十三陵,顧名思義是安葬了13位皇帝的陵寢。 有明一朝(不包括南明)總共有16位皇帝在位,那麼,還有三位皇帝葬在哪裡去了呢?下面就說一下,這三位皇帝為什麼不葬在明十三陵。 一,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明朝得國之時,初定國都是南京。儘管朱元璋確實叫太子朱標四處尋找更好的新都,本初擬定為中都鳳陽,也就是朱元璋的家鄉。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這裡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在如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區天壽山麓,坐落著十三座皇帝陵墓,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陵建築群,裡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十三陵有多好?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在意的,皇家尤其如此,很多皇帝剛剛登基,就在修建自己的陵寢了,作為皇家陵墓,在地形和風水上肯定會有一定的講究,明朝的13陵就是如此,為何明朝有13個皇帝都葬在這裡?十三陵的地形到底有多好?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明代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沒埋裡面
    眾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稱為明十三陵。那麼,明朝的哪個皇帝沒有被埋進十三陵當中呢?通過明朝皇帝列表與十三陵皇帝比對,我們會發現,這三位沒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鈺。
  •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從朱棣開始,這裡就被作為明朝的皇家園林,總共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一直截止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這裡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景觀。
  • 明代皇帝16位,細數只有明十三陵,剩下三個在哪裡?
    明代皇帝16位,細數只有明十三陵,剩下三個在哪裡?說起來朱元璋這個人,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他這個人也經常在各種影視劇中出現,所以我們也從很多的電視劇中了解到,明朝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可是明朝從頭到尾,一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
  • 明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歷史雖然荒誕,但挺有趣
    01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可是,我們也知道,北京的明代皇陵有十三座,名叫「明十三陵」。 問題來了: 大明帝國,明明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卻只有十三處皇陵呢?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要介紹下明朝16位皇帝。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
  • 中國「規模最大」帝後陵寢,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
    古代皇帝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說處於國土之中,他都屬於個人,我們必須像今天一樣遵守法律,古代皇帝說的話都是法,也就是說他說你錯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所追求的一定是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只是個傳說。如果不能長壽的話,我想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帶到地下,像秦始皇的兵馬俑,那時他想帶著軍隊去別的世界,其他皇帝基本上是這樣做的,剛升到上位的皇帝給自己建了墳墓。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了?
    明熹宗的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寢,他的繼任者,末代皇帝朱由檢以自縊煤山為結局,沒來得及給自己修建陵寢雖然德陵看起來一片悽風苦雨,但相比崇禎帝來說已經算是足夠幸運。 崇禎帝本想選擇河北遵化的馬蘭峪作為最後歸屬,但苦無開工吉時也再無金錢,只好作罷。
  • 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
  • 大明朝有十六個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皇帝去哪了?
    在北京昌平城區西北50多公裡處,有一處佔地120多平方公裡的景區——明十三陵。這裡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遊客到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明朝的建立,結束了元朝蒙古族對中原的統治,帝王的喪葬禮制也由元蒙習俗不建陵寢的「潛埋」方式,重新恢復為中原沿襲數千年之久的山陵墓葬形式。明代從開國皇帝算起,到最後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況未能葬於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長眠於此。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話說,明朝是宦官之患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出現了王振、劉瑾這樣禍國殃民的權閹,但壞太監有,好太監其實也不少。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太監的陵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明朝哪個太監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埋葬著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代宗除外)。
  • 明朝的16位皇帝,他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的帝王,也有過很多的朝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明朝的歷史。明朝的歷史共有276年,明朝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在這276年的歷史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明朝皇帝們的名字,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名字,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1、 明朝的強盛時期在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在明朝的初期,就經歷了三個強盛的時期,這三個時期分別是"洪武之治"、"永樂盛世"還有"仁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