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2020-12-24 叮噹貓說歷史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

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

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明十三陵在朱元璋死後並未動工,當時的北京還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當然不可能選擇埋葬在兒子的封地上。另一個原因就是朱元璋剛建明時,就有元朝的一些勢力在作祟,為了威懾他們,朱元璋選擇了葬在南京。在紫金山附近的明朝都城——現在的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是與皇后馬氏合葬的,也是明陵之首——

從外觀上看,明孝陵富麗堂皇,陵內栽種十萬棵松樹,千頭鹿。以明代早期建築和石刻藝術為代表的最高成就,先後調用十萬軍力,於永樂三年完成二十五年之久。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旭傑是中國建築學會的副主席,他說:「明孝陵代表了明出皇室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墓葬建築和文化的縮影。」明、清兩代藝術家、政治家和建築大師的智慧集中在明孝陵,是我國很重要的文化遺產。

朱允炆

這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之子,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是朱元璋最看重的繼任者。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太子,朱標沒能繼承皇位就死了,此時朱元璋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沒有考慮次子朱棣,這是因為朱棣不是他和王后的生母,而是選擇了年僅16歲的朱允炆。朱允炆繼位後強行削藩,引發了以朱棣為首的親王們強烈不滿,他們長期在沙地上作戰,朱棣本以為哥哥朱標死後,自己會成為皇位第一繼承人。

出於上述兩個原因,朱棣對朱允炆懷恨在心,所以他在朱允炆說要削藩時,為保自己的安全而造反,這就是叔侄之爭。在戰爭中,朱棣常年作戰,很有作戰經驗,朱允炆不會用人,也沒有經驗,所以這場戰爭的局勢很快就被朱棣一方所壓倒。

當朱棣打到南京時,朱允炆把王宮燃起,王宮立即被燒成一片火海,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蹤,此後連自己的屍體都找不到,後來朱棣經過多方尋找都沒有找到。為鞏固江山,朱棣造反成功後遷都北京,才開始修建陵墓,所以即使找到朱允炆的屍體也不能葬入十三陵。

朱祁鈺

朱祁鈺是朱祁鎮的弟弟,23歲時被朱祁鎮俘獲,當時御駕親徵,國勢不能一日無君,於是他繼承了皇位,登上皇帝寶座。

但是沒想到多年後朱祁鎮被放回去了,回來發現自己在為王位準備,只能認栽。但是朱祁鈺為了防患於未然,將弟弟關了七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祁鎮不久就病倒了,朱祁鎮乘機奪取了王位。朱祁鎮被奪王位,又囚禁七年,奪取王位成功後,取消了朱祁鈺的帝號。

他死後,朱祁鎮痛恨自己所做的事,沒有將他按皇帝的旨意下葬,當然也沒有葬於十三陵,而是由他的兄弟隨意地將他下葬在玉泉山附近的景泰陵,並給他加了一個諡號:邪惡。

相關焦點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話說,明朝是宦官之患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出現了王振、劉瑾這樣禍國殃民的權閹,但壞太監有,好太監其實也不少。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太監的陵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明朝哪個太監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埋葬著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代宗除外)。
  • 明代皇帝16位,細數只有明十三陵,剩下三個在哪裡?
    明代皇帝16位,細數只有明十三陵,剩下三個在哪裡?說起來朱元璋這個人,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他這個人也經常在各種影視劇中出現,所以我們也從很多的電視劇中了解到,明朝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可是明朝從頭到尾,一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
  •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只葬了13位皇帝?另外3人是沒資格嗎
    皇陵,一般指的都是皇帝或者皇室成員的陵墓,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上百位皇帝。每一位皇帝都留下了皇陵這座國家寶藏,不過大多數皇陵在歷史上多多少少都受損過,有些甚至被人盜竊。比如說清東陵,曾被孫殿英盜了,珍寶盡數流失。相對來說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安全得多,明十三陵如同它的名字,只有十三個皇陵,可明朝只有13位皇帝。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在230多年間,天壽山麓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這裡埋葬了明朝第三位到第六位,第八位到第十六位,共十三位皇帝。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歷史雖然荒誕,但挺有趣
    01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十六位皇帝。 可是,我們也知道,北京的明代皇陵有十三座,名叫「明十三陵」。 問題來了: 大明帝國,明明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卻只有十三處皇陵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明十三陵只葬了十三位,那剩下的皇帝去哪裡了?
    明十三陵,顧名思義是安葬了13位皇帝的陵寢。 有明一朝(不包括南明)總共有16位皇帝在位,那麼,還有三位皇帝葬在哪裡去了呢?下面就說一下,這三位皇帝為什麼不葬在明十三陵。 一,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明朝得國之時,初定國都是南京。儘管朱元璋確實叫太子朱標四處尋找更好的新都,本初擬定為中都鳳陽,也就是朱元璋的家鄉。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在如今北京市西北部的昌平區天壽山麓,坐落著十三座皇帝陵墓,這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陵建築群,裡面一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 「大歷史系列」明朝16帝,不全住在明十三陵?
    這篇文章要分享的內容,其實是在研究1587年這個年份的時候,我試圖把視角放眼整個明朝歷史,然後就有了題目中的這個問題,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十三陵只葬了13位皇帝?說來慚愧,作為在北京生活了13年的人,竟然從來沒有去過5A景區十三陵。去過的我估計都能解答我上面提出的那個疑問。我雖然沒去過,但我可以去學習呀。明朝16位皇帝,的確有三位沒有葬在明十三陵。
  • 2019年國內旅遊景點介紹,北京明十三陵
    於是,小編今年參觀的地方便是明十三陵。那麼接下來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明十三陵看看吧。明十三陵屬於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全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更是國家的5A級旅遊景區。平時三菱坐落在北京的昌平區。它位於天壽山的山腳下。明十三陵的周圍有許多的高山環繞,這裡的地形十分崎嶇。明朝以來的十六位皇帝中,有十三位皇帝都葬在天壽山,所以,我們就稱這裡為明十三陵。
  • 明代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沒埋裡面
    眾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稱為明十三陵。那麼,明朝的哪個皇帝沒有被埋進十三陵當中呢?通過明朝皇帝列表與十三陵皇帝比對,我們會發現,這三位沒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鈺。
  • 明十三陵有多好?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在意的,皇家尤其如此,很多皇帝剛剛登基,就在修建自己的陵寢了,作為皇家陵墓,在地形和風水上肯定會有一定的講究,明朝的13陵就是如此,為何明朝有13個皇帝都葬在這裡?十三陵的地形到底有多好?
  •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從朱棣開始,這裡就被作為明朝的皇家園林,總共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一直截止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這裡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景觀。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了?
    十三陵研究者胡漢生曾介紹說:「明代陵寢講究『法先王』,陵寢建造時不能跟先王有太多區別,連細節上都相差不大。這六座陵寢中,除了永陵規模最大,其他幾座在面積上基本相近。」 然而這個相近只是表面的形態,背後的故事則大不相同。 與朱棣時期明朝的盛景不同,到了明熹宗朱由校時期,由於寵信魏忠賢不理朝政,到他去世的時候,明朝已是風雨飄搖。
  •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
    帝王的墳墓,位於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所埋葬的哪些皇帝在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有一個面積約120多平方公裡的地方,這裡埋葬著自永樂七年至最後一位崇禎皇帝,期間二百三十餘年的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兩位太子,三十餘位妃嬪以及一位太監。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中華上下千年,自秦朝大統一開始,歷史上有兩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的身後事都是早早準備,除了修建奢華,還會陪葬大量皇帝生前喜歡的文玩字畫,因此皇陵意味著寶藏。面對這些財富的誘惑,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衍生出了盜墓這一職業。
  • 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
  • 大明朝有十六個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皇帝去哪了?
    在北京昌平城區西北50多公裡處,有一處佔地120多平方公裡的景區——明十三陵。這裡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遊客到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明朝的建立,結束了元朝蒙古族對中原的統治,帝王的喪葬禮制也由元蒙習俗不建陵寢的「潛埋」方式,重新恢復為中原沿襲數千年之久的山陵墓葬形式。明代從開國皇帝算起,到最後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況未能葬於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長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