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為什麼北京只有13陵呢?

2021-01-12 我在天青色等煙雨和你

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昌平有個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帝陵園,裡面有明朝13位皇帝,但明朝實際在位的有16位皇帝,那麼問題來了,其他3位是誰呢?為什麼沒有埋葬在十三陵呢?

首先第一位沒有埋葬在十三陵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是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奪取了帝位之後才遷都北京的,因此朱元璋埋葬在了今天的南京明孝陵!

第二位就是被朱棣奪取的建文帝朱允文了,他原本是太子朱標的兒子,由於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又過於喜歡太子,就立朱允文為皇太孫,傳位給孫子。但萬萬沒有想到,朱允文剛一上來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削藩,導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清君側,奪取了皇位,建文帝也下落不明,有人說跑出去當了和尚,有人說被大火燒死了,反正至今也是個迷,所以他也沒有在十三陵當中!

最後一位就是明代宗朱祁鈺了,他的故事也挺悲催,本來是個王爺,奈何哥哥自己作,非要御駕親徵,自己被瓦剌抓了,他們就要挾明朝,後來大臣們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就讓朱祁鈺當了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樣瓦剌就沒有籌碼了,後來朱祁鈺用于謙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但後來朱祁鎮被送了回來,這就很尷尬了,兩個皇帝該怎麼辦?本來朱祁鈺好好對他哥也行,可他非幽禁他哥,自己又廢了他哥的兒子太子位,立他的兒子當太子,最後兒子也死了,自己也病重了,最後朱祁鎮又把皇位奪了回來。所以他廢除了朱祁鈺的皇帝名位,不承認,所以朱祁鈺修建的陵墓也沒辦法住進皇陵了,最後葬在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

相關焦點

  •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
    明代16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13陵?網友:有一位我曾是「見過」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從朱棣開始,這裡就被作為明朝的皇家園林,總共修建了13座皇帝陵墓,一直截止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這裡是我國非常著名的一處景觀。
  • 「大歷史系列」明朝16帝,不全住在明十三陵?
    這裡也需要註明的是,我們並非只單純講某個年份這一年的故事,而是發生在那個年份前後的人和事的故事,只有這樣,才能把每個世紀的故事串聯起來。屆時,再詳細展開,以上是初衷,但之於這篇文章,前面都是鋪墊。這篇文章要分享的內容,其實是在研究1587年這個年份的時候,我試圖把視角放眼整個明朝歷史,然後就有了題目中的這個問題,明朝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十三陵只葬了13位皇帝?
  • 為什麼孫殿英只盜清朝的皇陵不去盜明朝13陵,只是因為距離問題嗎
    為什麼孫殿英盜的只是清朝的皇帝陵?原來他是為了報仇。盜墓的真正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了錢,我們先來說一說孫殿英和曹操吧,他們盜墓的基本目的就是想要彌補軍餉不足的問題。不過在查閱資料後,我們能夠發現,當初孫殿英在盜墓的時候,他盜的都是清朝帝陵。但在北京也有明朝的十三陵,離他也非常近,為什麼孫殿英非去盜清朝墓而不去到明朝墓呢?第一個原因,清朝的墓很容易被盜。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話說,明朝是宦官之患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出現了王振、劉瑾這樣禍國殃民的權閹,但壞太監有,好太監其實也不少。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太監的陵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明朝哪個太監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埋葬著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代宗除外)。
  • 明朝16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明朝歷12世16帝,國祚276年,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如果按照個人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來說,明朝的16帝,可以分為五個檔次。第一檔次:超級狠人明太祖和明成祖縱觀明朝16帝,不客氣的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與其他皇帝是截然不同,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了好幾次檔次,後面皇帝對於先祖的勇武和治國能力是丟的一乾二淨,如果後面皇帝隨便有著太祖、成祖的幾分雄才大略,也不至於打爛了一手好牌,以至於是局面越來越糟糕
  • 明朝共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只葬了13位皇帝?另外3人是沒資格嗎
    相對來說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安全得多,明十三陵如同它的名字,只有十三個皇陵,可明朝只有13位皇帝。為什麼明十三陵還差三個,那三個人是誰?至於他們為什麼沒在裡面原因各有不同,首先,明皇陵並不止一個,算起來是有四個。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納悶了,不是只差三位皇帝,為什麼是四個?其中也是有原因的,這四個分別是明十三陵、明皇陵、明孝陵以及明顯陵。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那麼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都有什麼寓意呢?其中哪些又與別人重複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1、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建立了明朝,擁有洪大的武功。為了彰顯其聲威,朱元璋稱帝後,便決定用年號「洪武」。這個年號是朱元璋首次使用,不過後來有兩個人又用過。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孝陵坐落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後世500多年明清兩代皇帝陵墓奠定了基礎形制,後世的皇帝均按照這陵規格調整。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明十三陵,作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皇陵?
    然而,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共有十六位皇帝,而陵墓中僅葬有十三位,那麼還有哪三位身在何處呢? 眾所周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不過當時的國都並不是北京,而是應天府,即南京。直到五十多年後的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才將國都北遷至順天府,即北京,所以,朱元璋生前都是住在南京皇宮,他的陵墓也自然而然的建在了南京,這就是明孝陵。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 明朝16帝,細數他們都做過哪些奇葩的事?
    明朝(1368-1644),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王朝始建都於南京,1421年遷都至北京,1644年亡於李自成農民起義,享國276年,先後有16個皇帝登上帝位。明朝皇帝們很多都不像清朝那麼兢兢業業,出了幾個放飛自我的皇帝,其他勤勉的皇帝也都有自己的趣事。那麼明朝的皇帝們都做過哪些奇葩的事呢?
  • 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在意的,皇家尤其如此,很多皇帝剛剛登基,就在修建自己的陵寢了,作為皇家陵墓,在地形和風水上肯定會有一定的講究,明朝的13陵就是如此,為何明朝有13個皇帝都葬在這裡?十三陵的地形到底有多好?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要介紹下明朝16位皇帝。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 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徵,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
  •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了?
    明代營陵費用的三部曲,是明朝經濟由盛到衰的一個縮影。」學者胡漢生說。 除了銀子不夠,陵寢要用的石料也不夠。當時的魏忠賢已經被崇禎帝扳倒,有人便建議拆掉各地魏忠賢的生祠,以供石料。崇禎帝覺得有損皇家聲譽,最終沒有採納這個意見。 德陵經過五年的艱難施工,於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竣工。
  • 野史趣談——為什麼不挖秦始皇陵
    僅為陵墓守衛的兵馬俑就能引起世界關注,作為千古一帝的陵墓——秦始皇陵價值更是不可估量,但是為什麼至今沒有開挖?秦始皇陵又是否被盜墓者關顧過呢?1974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制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
  • 清朝諷刺明朝時候絲毫不留情面,明朝使者被懟的啞口無言面紅耳赤!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聯手明朝山海關總兵打敗了李自成,這個時候清世祖順治帝決定將首都從盛京遷到北京,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北京一直都是清朝的中央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