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子又是長子,又勤勉賢良,為何皇帝公開宣稱他無繼位資格

2020-12-15 帝王史詩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子,他是皇帝的長子,平日裡做事勤奮,踏實,賢良,品質性格也很忠厚老實,在早期還時常幫助父親管理政務,說明皇帝也比較看重他,最後皇帝卻宣稱他無繼位資格,不允許他繼承皇位。他就是愛新覺羅·永璜。所以永璜到底做了什麼事讓皇帝當場公開宣布他無繼位資格呢?

永璜生於雍正六年,生母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由於自己的長子身份,永璜很受關注,再加上他從小乖巧聽話,富察氏也很得乾隆寵愛,雍正皇帝也很喜歡這個小孫子,永璜的童年過得是十分無憂無慮。

但是在永璜七歲那一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五月,永璜的爺爺雍正去世了,同一年,永璜的母親富察氏也生了大病離開人世了。

當時,乾隆最喜歡的有三個皇子,分別是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和皇三子永璋,其中只有永璉的生母是嫡妃,永璜和永璋的生母都是庶妃。

乾隆對於立儲是很鄭重的。雖然延續了雍正的「秘密建儲制」,但他是當著所有大臣的面,把皇太子的名字寫好後,放在了「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的。

乾隆皇帝這一做法,讓所有朝臣摸不著頭腦,大家都猜不出到底是哪個皇子成為了儲君。乾隆三年,永璉患上感冒,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病越來越嚴重最後病死了,乾隆皇帝因痛失愛子非常傷心,就叫人把命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密旨拿出來,下了一道聖諭「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乾隆以皇太子的規格為永璉舉行葬禮,也就是明擺著告訴大家他之前立得皇太子是也永璉,而這邊同樣身為皇子的永璜自然有些鬱郁不悶。

乾隆十一年,皇后富察氏生下了皇七子永琮,然而不幸的事又發生了,永琮在一歲時染病天花不幸夭折。乾隆非常悲痛啊,發下聖諭,口中滿是立永琮為皇太子未成的遺憾。這次聖旨一下,讓令永璜內心更加不開心了,父皇寧願立一歲的永琮為太子,都不立自己這個皇長子,永璜難掩心中悲痛。

就在永璜悲傷的時候,乾隆的富察皇后因為兩個兒子都病逝了,傷心過度,竟然也薨了,卒年35歲。一下子失去了愛子和皇后的乾隆皇帝,決定給富察皇后舉辦一個最高規格葬禮。

滿朝上下為富察皇后的葬禮忙得不可開交時,永璜卻很高興,在他認為,富察皇后與嫡子們先後逝世,就沒有人跟他爭太子之位了。所以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永璜不僅不一起悲傷痛哭,反而開心的咧嘴笑,結果被正傷心的乾隆皇帝給看見。

乾隆皇帝當時由於悲傷過度,看誰都不舒服,很多大臣做的有一點不合他的意就會受嚴厲的斥責。永璜雖未犯錯,但表現得沒有那麼悲傷,時不時還露出笑臉,乾隆帝看見非常生氣,他嚴厲斥責永璜「於孝道禮儀,未克盡處甚多」,並向朝臣宣稱:「此人斷不可承續大統!」永璜被乾隆皇帝這麼五雷轟頂地一頓批罵,就知道自己和皇位再也沒有緣分了,心裡無比的絕望,從此自閉府中,沒過兩年就鬱鬱而終。

得知永璜英年早逝,乾隆皇帝這時才想起,可能就是因為自己的態度,讓這位很早就幫自己處理政務的長子的鬱鬱而終了,乾隆內心很是後悔,於是連忙頒布聖諭:「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此外,乾隆皇帝還追封他為定親王,以親王規格下葬,但這些都為時已晚,畢竟人死不能復生了啊。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高宗諸子》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乾隆將兒子過繼給大臣,使他們失去繼位資格,皇子叩謝:父皇萬歲
    將愛妃所生皇子過繼給大臣,永失繼位資格 乾隆的妃嬪當中,富察皇后自然是他最重視的女人,無論是與她之間的情感,還是富察氏身後的娘家,都讓乾隆對富察氏極為重視
  • 古代帝王傳位,為何會優先考慮嫡長子?看看何鴻燊就知道了
    當出現多個兒子並存的局面時,繼承人的選擇,就成了一項藝術,極其考驗皇帝的智慧。理論上說,老皇帝所有的兒子都有繼承資格,這些人也會拼命地爭取。不要說皇室,即便是家族企業,也面臨家業繼承問題,處理不好,就是一場遺產爭奪戰,「賭王」何鴻燊去世不久,各房太太、子女就已經蓄勢待發。
  • 乾隆皇子被過繼給大臣,失去儲君資格,皇子為何還叩謝父皇萬歲?
    而到了乾隆皇帝時,乾隆皇帝的子嗣數量變為了十七個。乾隆皇帝一生最愛富察皇后,但是可惜富察皇后生下兩位皇子,都夭折了,後來富察皇后悲痛欲絕,憂鬱而亡。此後,最得到乾隆皇帝喜愛的是嘉嬪金氏,她給乾隆皇帝生下四個兒子。乾隆皇帝最終只剩下六個皇子,有資格擔當儲君之位。這六位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由於雍正皇帝的前兩個兒子早年夭折,因此弘時是實質上的雍正皇帝的長子,同時也是乾隆皇帝同父異母的兄長。 三皇子弘時極為聰慧,為何被雍正皇帝賜死?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可惜胤禔能力不足,經歷兩立兩廢之後,徹底失去皇位繼承資格。最終老四胤禛坐上帝位,即雍正帝。 弘曆之所以能登基,完全是因為當年康熙的一句話。
  • 唐朝最悲催皇子,不僅失去繼位資格,老婆還被爹搶走
    然而,李瑁很快卻由一個人生贏家,轉變為唐朝最悲催皇子,不僅失去繼位資格,老婆還被爹搶走。 武惠妃還沒將自己兒子李瑁,扶持坐上太子之位,她就突然去世了。史書記載的是,武惠妃陷害了李瑛等人,他們被殺後,武惠妃就天天做噩夢。她甚至請了法師來做法,可惜都沒有用。最終,武惠妃就這樣被嚇死了。 武惠妃一死,李瑁就等於失去了最大靠山。
  • 為什麼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嫡長子卻比較平庸?
    嫡長子繼承制度是中國皇帝繼承最常用的繼承制度。而頗為有意思的是在歷史上可以稱得上雄主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比如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九子或十子(史料記載有爭議),唐太宗是唐高祖的次子,明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子,康熙皇帝是順治皇帝的第三。似乎高成材的都是非嫡長子。這裡面有沒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 此人才是乾隆最喜歡的皇子,遠超五阿哥,嘉慶帝見了都要叩拜
    乾隆是清朝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皇帝,在他的勤勉治理下,國家和平統一,無重大災難。在他父親雍正帝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了清朝政治、經濟、文化。所以,乾隆皇帝才為後人所熟知,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一個話題,成為各大以電視劇拍攝的原型。如此精明能幹的皇帝,卻為自己的繼任者傷透腦筋。
  • 雍正皇帝真的在繼位後逼死了他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嗎?
    按說雍正被罵其實也挺虧的,他可以說是滿清所有的皇帝中最勤政的一個,甚至有人說雍正之所以死得那麼早,就是他自己給自己累死的,但即便雍正再怎麼勤政,為「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身後還是留下了罵聲一片。
  • 順治六歲繼位是託了多爾袞的福?那是歷史遺忘了他的政治資本!
    咱們先分析一下豪格和多爾袞豪格豪格,不但是皇太極的長子,也是唯一一位封王的皇子。豪格年長多爾袞3歲,他自小就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也算得上是有勇有謀,在朝中也有一批堅定的支持者。皇太極去世時,豪格執掌正藍旗,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也表示擁戴豪格。
  • 皇帝繼位都愛玩「勉為其難」的套路,他卻玩砸了,與皇位失之交臂
    張勳腦後拖著一條花白的長辮子,他先向溥儀磕頭請安,然後直奔主題:「共和不合咱們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心中大喜,卻沒忘記老師的教誨,知道不能這麼快答應,當即推辭道:「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勳老奸巨猾,當然不會傻到信以為真,又將小皇帝大力誇獎一番。兩個人就這樣心照不宣,一個再三請求,一個再三推辭,總算把戲演足了。最後,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 最有資格繼位的乾隆嫡子,生前無任何封爵,死後還被父親羞辱
    ▲清代皇帝 一 皇室出生的孩子 可無論怎麼描繪都會發現乾隆有一個出色的兒子,他一生豐功偉績,容貌俊逸, 乾隆一生風流,子女無數,其中最喜愛的還是二阿哥永璉(富察皇后嫡長子),曾稱讚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然而慧極必傷,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永璉還是在九歲那年因病去世。
  • 雍正登基後直言:「誰想當皇帝讓給他」,為什麼他敢這樣說?
    雍正剛剛繼位,就敢於和兄弟們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影視劇中虛構的場景,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有沒有這樣的操作真的不好說,那麼雍正為何敢這麼做呢?難道他就不怕有人答應嗎?這樣對於剛剛坐上皇位的雍正而言,那可就不僅僅是打臉那麼簡單了,畢竟君無戲言,你讓他到底讓不讓這個皇位呢?
  • 胤禛真的是通過篡位當上的皇帝嗎?如果不是,康熙為何要讓他繼位
    那胤禛為何能繼位呢?因此康熙覺得他禽獸不如,就也把他圈進了起來。而八阿哥胤禩在朝中非常有威望,因此很多皇親國戚都支持他,希望他能成為太子,並成為日後的皇帝。而康熙覺得胤禩黨羽過多,如果讓他繼位,估計別的兒子日後無法活下去,於是也沒有讓他繼位。
  • 為啥歷史上開國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順利繼位,或者不得善終?看完後...
    歷史上先後有7位開國太子沒能順利繼位,3位雖做了皇帝也沒有善終。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因為誘人的皇位。為了那把「龍椅」,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貪戀皇位,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後捅刀,強勢「娘娘」獨攬大權,當權大臣離心離德。開國太子如果還不低調,可能稀裡糊塗的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作為萬曆皇帝的長子,按照我國古代傳統的繼承方式,朱常洛理所當然的應該被確立為太子。萬曆皇帝畫像但是,儘管是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卻並不在父親這裡受待見,萬曆皇帝甚至要廢掉朱常洛的儲君之位,重新立自己的愛子朱常煦為儲君。
  • 天潢貴胄、承嗣別宗——有清一代皇子出繼宗室之事
    有清一代,共計皇帝(含後金汗)十二位,而各代皇帝誕育皇子數量分別為:太祖十六人、太宗十一人、世祖順治帝八人、聖祖康熙帝三十五人(因為人數太多、所以夭折的就不再序齒,有排行的二十四人)、世宗雍正帝十人、高宗乾隆帝十七人、仁宗嘉慶帝五人、宣宗道光帝九人、文宗鹹豐帝二人、穆宗同治帝無後、德宗光緒帝無後、遜帝宣統帝無後,合計清代皇子數量是一百一十三人。
  • 質疑:雍正帝繼位真的合法?透過康熙遺言與遺詔來看真相
    康熙帝是大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其在位期間政治功績,從其年號「康」、「熙」二字中也可見一斑。其中「康」字指的是安寧,自然是國家內無憂慮,外無憂患;而「熙」字指的是興盛,百姓生活富足,經濟發達,富甲一方。
  • 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記載
    導語:聰明美貌的年輕皇后蹊蹺死去,為何朝廷不披露死因。請看《鹹豐皇帝生母,不明不白殞命圓明園,為何正史只有十二個字》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年份。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座橫亙於古代與近代之間的黑色時間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