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這本書,是大家人盡皆知的世界名著,就算沒有看過,但是也聽說過,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名句: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更是讓無數人心靈震顫。
《百年孤獨》讓作者馬爾克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家,瞬間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成為了「世界文學大師」。
而《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那麼,這篇號稱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到底有多牛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它的開場白。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這種寫法使作者和讀者雙重地進入了一種純客觀的視角中,故事本身變成一個既非未來、又非現在的魔幻傳說。
長鏡頭的一步步推近,時光的緩慢轉換,作家主體的突然介入,讓我們與故事永遠保留著一定的距離,讓故事本身的發生和發展更加孤獨。這種敘述模式,讓許多的作家為之著迷。
比如說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
在莫言的《紅高粱》中就有這麼一段:
「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
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作家王蒙也曾說,對新時期中國文學的影響,沒有比加西亞·馬爾克斯更甚者了。
事實上,馬爾克斯對中國作家的影響,可不只是他獨創的經典開頭,他的「魔幻現實主義」成為一種讓中國作家不斷提起並重複模仿的奇特景觀。在許多的小說中,都能找到馬爾克斯的影子。
「白嘉軒後來最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中娶過七房女人。」
——陳忠實《白鹿原》
「直到很久以後,沙子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上午東山敲開他房門時的情景。東山當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窩裡的沙子大吃一驚。
那是因為沙子透過東山紅彤彤的神採看到了一種灰暗的災難。他隱約看到東山的形象被摧毀後的悽慘。」
——餘華《難逃劫數》
「我的父親也許是個啞巴胎。他的沉默寡言使我家籠罩著一層灰濛濛的霧障足有半個世紀。這半個世紀裡我出世成長蓬勃衰老。父親的楓楊樹人的精血之氣在我身上延續,我也許是個啞巴胎。我也沉默寡言。
我屬虎,十九歲那年我離家來到都市,回想昔日少年時光,我多麼像一隻虎崽伏在父親的屋簷下,通體幽亮發藍,窺視家中隨日月飄浮越飄越濃的霧障,霧障下生活的是我們家族殘存的八位親人。」
——蘇童《1934年的逃亡》
餘華就曾說過:「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莫言等,幾乎那個時期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承認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有人這樣說《百年孤獨》「無法忘記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的震撼,竟然還有人這樣寫小說,小說本身的文字就很魔幻,讓人如中了毒一般,一定要一口氣讀完。」
看一本好書,好比打一場攻堅戰,書中的內容就是你的對手,等你看完文字的時候,你的對手就倒下了。那時,你雖然累,但很充實,有種獲得感和勝利的喜悅。
這麼的一本世界名著,就該每個人都看看,只需要49元,就能帶回家品讀了,裡面的內封還是50年典藏版,值得閱讀收藏。
在閒暇的時候,讀一讀《百年孤獨》,說不定能夠讓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