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猶太軍官蒙冤,促生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並最終建立以色列

2021-01-20 木頭視點

德雷福斯,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猶太商人家庭,在總參謀部任上尉軍官。1894年9月,法國情報處副處長亨利,誣陷德雷福斯向德國出賣軍事機密,他被以間諜罪加以逮捕。

1894年12月22日,軍事法庭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認為德雷福斯出賣情報成立,判處德雷福斯在法屬蓋亞那附近的魔鬼島終身監禁。

1896年3月,新任情報處長皮卡爾在調查中發現,真正的罪犯是亨利的朋友F.W.埃斯特哈齊,要求軍事法庭重審。亨利偽造證件,反誣皮卡爾失職,後者被調往突尼西亞。

德雷福斯案件引起了法國輿論一片譁然。在法國《震旦報》的支持下,德雷福斯的兄弟把這一冤案的情況公布於世。在一些進步律師、記者和作家的幫助下,他要求撤銷原判。

1899年9月,經軍事法庭重審,德雷福斯仍被判有罪,但改判10年徒刑。 直到1906年7月最高法院才撤銷原判,為其昭雪。德雷福斯恢復名譽,被晉升為少校。

然而德雷福斯事件發生後,法國右翼勢力乘機掀起反猶浪潮。儘管此後不久即真相大白,但法國政府卻堅持不願承認錯誤,促使猶太人開始對法國居住的反思。

德雷福斯案事件的一個見證者猶太裔奧地利人西奧多·赫茨爾,在1896年他出版的一個叫做《猶太國》的小冊子中,將這個事件描述成一個轉折點。

在德雷福斯事件以前,赫茨爾曾經是一個反猶太復國主義者,在事件以後他變成了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的熱烈追隨者,並決定成為猶太人復國的先行者。

1897年,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這次大會成立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WZO),並推選赫茨爾為這個組織的第一任主席。

後來猶太復國主義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更是發表《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此舉受到了美國等世界主要大國的認可。

德雷福斯案事件,導致法國開始了歐洲反猶太人浪潮。猶太人因此反思要建立自己的國家,形成了猶太復國運動思想,並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應該說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建立以色列國家,完全是因為德雷福斯案事件產生的「蝴蝶效應」。這或許連德雷福斯本人也沒想到,自己蒙冤入獄,卻促成了一個猶太國家的建立。

相關焦點

  • 解讀以色列系列:以色列的復國曆程-1-那些猶太復國運動的先驅們
    因而,筆者認為,在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地區一千八百年之後,本-古裡安宣布在以色列土地上建立了猶太國家以色列國,是一個奇蹟,是一般民族難以想像更難以做到的。 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利奧·平斯克,曾經極力倡導猶太人的「俄羅斯化」,俄國反猶勢力的猖獗和反猶主義大屠殺殘酷事實,讓比赫斯小9歲的平斯克轉變了思想,他認為,猶太人必須有一個獨立生存的國民族國家,在各方面全面復興,不能坐等救世主彌賽亞的最終降臨,猶太人必須「自我解放」。
  • 反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左翼,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反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這種殘酷的現實不僅僅是右翼政府的產物,也不僅僅是未能有效達成兩國解決方案的結果。相反,它源於現代猶太復國主義計劃本身,這個計劃是在殖民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從根本上說,它依賴於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清洗和暴力統治。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中都有自稱為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人,他們強烈反對以色列國代表猶太人民的意願或利益的說法。
  • 猶太復國主義的歷史根源及它真正意味著什麼?
    猶太復國主義者和其他支持以色列的人認為,被殘酷迫害的猶太人民的安全和持續存在取決於一個猶太國家的存在,而這個國家的合法位置是猶太教的祖傳家園。與此同時,巴勒斯坦人及其支持者將猶太復國主義視為帝國主義(或更糟的是種族主義)運動,它強行殖民阿拉伯土地,並將巴勒斯坦土著人民作為二等公民。
  • 猶太復國主義,讓消失三千年的國家,再次獲得重建
    19世紀80~90年代,在俄國、法國、德國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後,為了免遭迫害,流浪兩千多年的猶太人形成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要求回到古代故鄉巴勒斯坦,重建猶太國的政治主張與運動。又稱猶太復國運動。這種運動追求的是自身民族的自由,然而卻忽視了其他民族的合法權益。
  • 以色列國的起源:猶太復國主義是如何轉變成國際運動的?
    許多猶太人開始構想建立一個國家實體來恢復正常生活,以此解決猶太人問題。鑑於猶太人近兩千年來一直夢想返回以色列地,建立猶太國家的首選地點自然就是那裡。巴勒斯坦已經有可觀的猶太人口,其中有西班牙的塞法迪難民的後裔、中東國家近來移民的後裔,以及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受各種宗教運動影響而從歐洲移居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的後裔。
  • 庫克用猶太教獨有的方式,宗教與民族主義結合,形成猶太復國主義
    庫克用猶太教獨有的方式,宗教與民族主義結合,形成猶太復國主義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從歷史來看,庫克的宗教復國主義救贖理論雖然對於猶太復國主義政治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卻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逐漸演變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 猶太復國運動,你想知道的在這裡
    無奈強大的羅馬帝國強烈的鎮壓,最終使他們再次背井離鄉,這一次成了猶太歷史最漫長的流浪、壓迫、屠戮,他們被徹底逐出了巴勒斯坦,被放逐到野蠻的歐洲北部和東部地區。在那裡,猶太人和本地的小地主們混居,而當地人對於猶太人的到來非常反感,因為猶太不管是在知識上,技術上,體制上都高於他們一頭,而且因為開化的早,猶太人明顯比他們聰明,又勤奮。
  • 猶太復國主義是一場殖民運動,還是一場自我解放運動?
    戈迪斯在書中提醒讀者注意,基布茲(kibbutz,最早是基於社會主義原則建立的集體社區,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建國之初的以色列文化,但即便在其鼎盛時期,基布茲人口也只佔全國人口7%左右。與猶太復國主義竭力宣傳的價值觀相反的事實是,絕大多數猶太移民來到巴勒斯坦後選擇住進城市。
  • 希伯來語復興與猶太民族國家建立
    瑞士為多種語言共存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證明。我們在新國家中將保持我們現在這裡的這種情況, 我們將永遠保持對我們被驅趕離開的誕生之地的深切懷念。」[24]在早期猶太復國主義者看來, 將猶太人團結在一起的是信仰, 而不是語言, 因此不會強制推行一種民族語言。
  • 猶太復國運動:巴勒斯坦是無主之地,但那裡真實生活著阿拉伯人
    《猶太復國主義時評》(Zionist Review)在1920年年初評論道,「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地主和商業階層真真切切地害怕猶太復國主義計劃強徵他們的土地,剝奪他們參與工商業發展的所有權利」: 他們反對,並且是合情合理地反對猶太人獨霸政治或經濟領域;只要這種霸權被認為是猶太復國主義目標的一部分,他們就必然會反對猶太復國主義。
  • 以色列的盛世危言
    一方面,作者肯定了猶太復國主義者赤手空拳建國的壯舉;另一方面,作者也承認,以色列建國,傷害了巴勒斯坦原住民,某種程度上,以色列人是「侵略者」。  1897年,對於以色列人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這一年,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在瑞士巴塞爾舉行。
  • 回到應許之地:猶太人的民族記憶與復國運動
    人們常說,1897年從世界各地匯聚在巴塞爾參加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就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創立者。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的參與者開啟了猶太復國主義這項政治運動,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核心——渴望回到先祖在以色列地家園的夢想——早已存在。這個夢想和猶太民族一樣古老。
  • 猶太復國運動:我知道他們公開宣布是我們的敵人,佔領我們的土地
    1920年5月,他遇見了納布盧斯的知名人士、前市長兼奧斯曼議員海達爾·貝伊·圖坎(Haydar Bey Touqan),並許諾給他2 000英鎊進行親猶太宣傳。圖坎設法讓10個村莊的人提出請願,支持英國統治和猶太移民,譴責耶路撒冷暴亂。這樣的請願書總共出現了約80份。另一個辦法是利用阿拉伯人現有的分歧和催生新分歧。
  • 她被稱為「鐵娘子」,和柴契爾夫人比肩,以色列復國成功離不開她
    她被稱為「鐵娘子」,和柴契爾夫人比肩,以色列復國成功離不開她 儘管早前,大部分都是男性在外衝鋒陷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的崛起,很多女性也站在了歷史舞臺上,剛柔並濟的手段,讓不少男性都為之嘆服。
  • 南哲思享 | 孟振華:參孫故事及其現當代猶太解讀
    在猶太復國運動開展的過程中,聖經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從猶太啟蒙運動時代的凝聚猶太民族精神的天然磁鐵變成塑造現代猶太民族意識的基石,能夠促使現代猶太人在觀念和行動上與古老的巴勒斯坦土地建立聯繫,既培育猶太人熱愛巴勒斯坦的情感,樹立生存在那裡的信念,又有助於彰顯猶太復國主義事業的合法性。」猶太復國主義者以極大的熱情去閱讀聖經,在學校中傳授聖經的知識,對於聖經中的一些文字也進行了政治化和世俗化的解讀。
  • 猶太復國運動:你只要足夠強大,他們就會壓制住仇恨屈服於你
    在1882年至1909年的27年間,13名猶太人被阿拉伯人所殺,但其中只有兩人的死亡是出於明顯的「民族」原因;1908年雅法爆發騷亂,猶太人在普珥節慶典期間遭到襲擊,一名阿拉伯人被刺死;僅1909年一年就有4名猶太人為「民族主義」而死;而在1909年至1913年間,有12名猶太衛兵遇害;1911年,在阿拉伯佃農被驅逐出阿富拉附近阿瑟·魯平從瑟索克手裡買的土地後,一名阿拉伯村民因與新建立的馬哈維亞定居點的猶太工人發生口角而被殺
  • 國際思想周報|「雙重否定」川普;「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
    根據《以色列時報》的報導,支持者認為,這項法案將「猶太人的價值觀」與民主價值觀放在了等同的地位,總理內塔尼亞胡更是難掩興奮,他表示,法案的通過是猶太復國運動和以色列國家歷史上的「至關重要的時刻」。以色列議會當地時間19日上午通過一項頗具爭議的法案,將定義以色列為「猶太民族國家」正式寫入法律。
  • 巴以在地圖上的博弈:以色列的「地圖更名運動」
    而在那片土地上,有一段歷史更鮮為人知,它就是自猶太復國運動以來的「地名運動」,即「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它堪稱為現代以色列空間史上的一場革命。猶太復國運動藉助在巴勒斯坦版圖上喚醒猶太人的集體記憶,完成其身份與空間的連結,為這場浩大的移民與土地佔領賦予了知識和學理上的正當性。與此同時,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的日常經驗和記憶則被改寫或取消。
  • 國際遷移與以色列建國之路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為了定居下來,以色列人進行了長期戰鬥。最終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叫大衛王。大衛王在以色列建立了穩定的君主制和龐大帝國。大衛王死後,兒子所羅門繼位,此時大約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西周初年,即公元前10世紀左右。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座聖殿,從此,耶路撒冷和聖殿山成為猶太人宗教生活的中心。所羅門王死後,國家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大王國。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奧斯曼帝國治下的東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亞洲行省地圖》)到1925 年,奧斯曼帝國崩解,英國託管了巴勒斯坦,定居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自發組織起一個特別委員會,專門規劃猶太人定居點的命名事務。命名原則有兩個,一是「恢復」《聖經》或猶太法典上的地名;二是以復國主義歷史上的人物或政治領袖命名,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