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福斯,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猶太商人家庭,在總參謀部任上尉軍官。1894年9月,法國情報處副處長亨利,誣陷德雷福斯向德國出賣軍事機密,他被以間諜罪加以逮捕。
1894年12月22日,軍事法庭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認為德雷福斯出賣情報成立,判處德雷福斯在法屬蓋亞那附近的魔鬼島終身監禁。
1896年3月,新任情報處長皮卡爾在調查中發現,真正的罪犯是亨利的朋友F.W.埃斯特哈齊,要求軍事法庭重審。亨利偽造證件,反誣皮卡爾失職,後者被調往突尼西亞。
德雷福斯案件引起了法國輿論一片譁然。在法國《震旦報》的支持下,德雷福斯的兄弟把這一冤案的情況公布於世。在一些進步律師、記者和作家的幫助下,他要求撤銷原判。
1899年9月,經軍事法庭重審,德雷福斯仍被判有罪,但改判10年徒刑。 直到1906年7月最高法院才撤銷原判,為其昭雪。德雷福斯恢復名譽,被晉升為少校。
然而德雷福斯事件發生後,法國右翼勢力乘機掀起反猶浪潮。儘管此後不久即真相大白,但法國政府卻堅持不願承認錯誤,促使猶太人開始對法國居住的反思。
德雷福斯案事件的一個見證者猶太裔奧地利人西奧多·赫茨爾,在1896年他出版的一個叫做《猶太國》的小冊子中,將這個事件描述成一個轉折點。
在德雷福斯事件以前,赫茨爾曾經是一個反猶太復國主義者,在事件以後他變成了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的熱烈追隨者,並決定成為猶太人復國的先行者。
1897年,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這次大會成立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WZO),並推選赫茨爾為這個組織的第一任主席。
後來猶太復國主義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更是發表《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此舉受到了美國等世界主要大國的認可。
德雷福斯案事件,導致法國開始了歐洲反猶太人浪潮。猶太人因此反思要建立自己的國家,形成了猶太復國運動思想,並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應該說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建立以色列國家,完全是因為德雷福斯案事件產生的「蝴蝶效應」。這或許連德雷福斯本人也沒想到,自己蒙冤入獄,卻促成了一個猶太國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