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書銀 雅昌藝術網
在過去短短三周的時間裡,臺北當代決定與藝術平臺Ocula合作,推出一項全新的數字計劃,為其今年參展的99家畫廊提供一場線上藝博會的服務。此次線上展覽對所有參展畫廊免費。由Ocula提供線上平臺技術支持。線上博覽會將在5月2日至5日舉辦,貴賓預覽為4月30日及5月1日。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臺北當代線下往線上的轉換,這其中有許多策略上的思考,但主辦方表示: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而是博覽會之前的推廣工作,並希望藉此繼續推進臺灣與外界發生聯繫。
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APP特別在線上藝博會開幕之際,對話臺北當代聯合總監嶽鴻飛(Robin Peckham),談到了他們舉辦全新數字計劃的思考。作為平臺提供方,Ocula也同樣與我們分享了在線上展示方面的經驗。
嶽鴻飛(Robin Peckham)
雅昌藝術網 X 臺北當代聯合總監嶽鴻飛(Robin Peckham)
雅昌藝術網:臺北當代很幸運地成為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場在線下舉辦的藝博會,據許多畫廊反應,今年反響不錯。從2020年的臺北當代來看,你們對市場原本預測是怎樣的?
嶽鴻飛:其實在舉辦今年臺北當代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的擔心。一是許多內地的畫廊參展人員、藏家可能沒辦法順利辦理籤證;二是時間上臨近春節,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在四年發生一次。臺北當代舉辦的時間一般是在春節前三個星期,今年剛好是比較特殊的一年,舉辦的時間與春節只差了一個星期,所以可能影響很多人的行程安排;三是整體的經濟形勢並不樂觀。但欣喜的是,這次的結果出乎了我們的意料。尤其是來自臺灣本土的收藏家,表現很活躍。這也堅定了我們的信心:繼續推進臺灣與外界的藝術交流。
姚瑞中, Good Times: Selfie, 2017.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Tina Keng Gallery.
雅昌藝術網:這是否就是你們此次推出線上藝博會的一個出發點?
嶽鴻飛:確實是這樣。今年我們已經舉辦了藝博會,沒有要做一場替代性藝博會的壓力。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臺北當代不僅是一個交易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連接多方交流的平臺。我們希望在藝術周之外的時間也能繼續這種交流的活動。雖然線上無法與線下直接會面交流的效果相比,但我們想藉由這個時刻再次思考如何作為橋梁去聯結畫廊和藏家,共度時艱。
現在的疫情則是直接的原因,很多藝博會都推出了線上平臺。我們也希望通過線上藝博會的方式,為我們的參展商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我前幾天剛剛讀到一篇新聞,著名藝術品經紀人及畫廊主多米尼克·萊維(Dominique Lévy)稱,畫廊的藝術品銷售額下降了約90%。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真實的情況,但現在畫廊確實需要一個更新的平臺來獲得銷售的機會。
Doug Aitken, I'll be right back...: Aperture series, 2019.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Eva Presenhuber.
Al Held, Untitled 「I」, 1960.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White Cube.
雅昌藝術網:目前的參加情況和具體安排是怎樣的?
嶽鴻飛:我們這次向今年所有的參展畫廊發出了邀請,基本上得到了所有畫廊的回覆。大家都非常願意參加線上展示,而且我們發現,很多畫廊帶來了非常好的作品。比如臺灣耿畫廊帶來了姚瑞中的當代書畫作品;白立方畫廊帶來了美國戰後「硬邊繪畫運動」的引領者阿爾·赫爾德[Al Held]的著名」幾何形「作品;Eva Presenhuber帶來了美國著名藝術家道格·阿提肯(Doug Aitken)的作品《我很快歸來......》等等。還有的畫廊將展出他們春季取消的展覽。相信會給藏家提供很多的選擇。
臺北當代聯合總監嶽鴻飛(左);臺北當代創辦人及總監任天晉(右)
這次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會推出一系列的線上活動,包括我與我們的聯合創始人任天晉會在開幕舉行一場對談;在5月2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之後,會有一系列的畫廊主、藝術家的直播導覽、對談;臺灣藝術家虛擬工作室參觀等等。希望這個全新的數字計劃成為一場線上的嘉年華。
雅昌藝術網:如此迅速的針對當下情況作出反應,目前在技術、資金、人員等方面有哪些投入?
嶽鴻飛:籌備線上藝博會確實要比籌備線下藝博會迅速許多。一場線下的藝博會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但我們這場線上藝博會,是過去三個星期裡完成的。我們向所有的參展畫廊發出邀請;Ocula提供平臺、技術方面的支持。雖然工作量很龐大,但雙方團隊的共同努力,最終促成了這件事情。
雅昌藝術網:您對線上展覽的銷售預期怎樣的?您認為它的主要作用、價值是什麼?
第一屆臺北當代VIP首日現場。圖片:courtesy of Taipei Dangdai
嶽鴻飛:線上和線下展示的方式不同,因此線上不可能展示像線下那些體量巨大,吸引人眼球的作品。但它依然可以帶來許多尺幅不大,卻依然精彩的作品。
對我們而言,籌備這場線上藝博會,並不是期望做一個銷售盛會,而是鼓勵畫廊與貴賓繼續發生聯繫。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臺灣有「鬼島」之稱,再好的藝術家、畫廊、收藏家都很難得到世界的認可。因此,臺北當代核心價值觀是要不斷地增加世界與臺北的互動。此次線上藝博會並不叫「Online Art Fair」,而是叫「Taipei Connections」,它要替代的不是一場藝博會,而是博覽會之前的推廣工作。
雅昌藝術網:未來對線上展廳的投入將會是怎樣的?對博覽會線上、線下整體發展的策略是怎樣的?
嶽鴻飛:這一次的疫情讓我們都有了一個強烈的意識,那就是遇到突發性事件時,應急的應對措施是什麼?所以對我們來說,探索線上的發展將成為未來持續的項目。我想線上與線下一樣,逐漸會成為博覽會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Ocula.com上的2020年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平臺
雅昌藝術網 X Ocula 聯合創始人兼總監Christopher Taylor
雅昌藝術網:首先請介紹一下與臺北當代合作的過程。以及此次雙方合作的契機?
Christopher Taylor:與臺北當臺的合作,是由之前雙方合作的項目發展而來的:在2020年1月17日至19日舉辦的實體博覽會期間,Ocula發布了線上展品目錄。同時,Ocula也通過文字報導該展會。Ocula與Magnus Renfrew和Robin Peckham就亞太地區當代藝術的各種倡議進行合作等等。
雅昌藝術網:Ocula的線上平臺與目前其他既有的線上展廳(包括藝博會、畫廊等)的區別是什麼?
Christopher Taylor:Ocula平臺特別注重設計和用戶體驗。並且與視頻和文本相結合。Ocula希望搭建的平臺是:訪問者希望返回,能發現更多內容,並藉此願意去了解、接觸畫廊,從而成為購買藝術品的潛在群體。
雅昌藝術網:Ocula線上展示平臺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針對目前線上展覽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作品的展示問題(媒介、材質、重量等呈現方式),以及頁面加載速度問題,線上溝通交流問題等,Ocula線上展示平臺的操作是怎樣的?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措施?
Christopher Taylor:Ocula平臺非常穩定。我們從一開始就建立了這個系統,包括前端和後端,經過多年的改進,已經成為我們的核心業務,而不只是我們業務的延伸。Ocula.com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平臺,擁有180家畫廊,它們代表著世界上領先的畫廊。我們了解畫廊進入新的數字計劃所面臨的挑戰,它往往比最初想像的要複雜得多、耗時耗力,因為數位化不僅要獲得正確的用戶體驗,還要確保技術交付的一致性和完美無缺。當然會不時有問題,我們就是提供幫忙的機構。
雅昌藝術網:未來對線上展廳的投入將會是怎樣的?預計線上展廳會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Christopher Taylor:我們下一次是在6月份與墨爾本藝博會(Melbourne Art Fair)合作,我們再次提供平臺,並在paltform的功能基礎上拓展,舉辦視頻講座等廣泛的活動。
我們會一直研究開發這個平臺的方法,這是我們的工作,也希望與世界各地積極尋求新的合作。
(雅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