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工作攻堅|德州三年辦起2249個合作社激活鄉村振興 黨組織領辦...

2020-12-10 海報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付彪 見習記者 張樹鑫 通訊員 張勇 德州報導

眼下,正是夏播的時節,德州平原縣堤上王村的村民,卻三三兩兩在河堤樹蔭下乘起了涼。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馬頰河,伴著村民們的歡聲笑語。

「咋,他伯又下地?」「忙啥嘞,來坐下涼快會兒吧。」正在納涼的堤上王村村民鄭連鋼,「調侃」起了隔壁村的老熟人。一邊是為了搶時農忙的村民,一邊是樹蔭下乘涼的村民,同樣是農民,卻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農忙生活。

村莊聚合讓村民就地市民化

鄭連鋼的幸福生活得益於村裡黨支部辦起了合作社,家裡十幾畝地,全部入了社。46歲的鄭連鋼在黃土地裡忙活了半輩子,臨了,搖身一變過上了「收租」的生活。

5月29日,鄭連鋼領到了麥季每畝400元的首次分紅。

「土地入社,咱啥也不用管,每年只等著分紅拿錢。」5月底,合作社舉行分紅大會,地裡的麥子還沒收割,鄭連鋼就領到了麥季每畝400元的首次分紅。

土地入社到底給村民增收幾何,鄭連鋼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種地辛苦不說,一畝地按1000斤麥收算,賣1200元,刨除麥種、肥料等成本,能剩個600塊錢左右;土地入了合作社,每年每畝保底分紅800元,還會根據收益情況進行二次分紅。重要的是,村民解放了勞動力,就地職業化成為產業技術工人,或者進入龍門街道三大民營園區入園打工,這一算,年增收達到4萬元。

土地入社後,不少村民選擇進入軍倉創業園區打工,實現農民就業不離家。

同樣的土地,咋到了合作社手裡就能「高產」呢?平原縣龍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東告訴記者,「黨組織牽頭+土地聚合」讓村民手裡的土地「生金吐銀」。2017年,包括堤上王村在內的11個村莊,5632人搬進現在的軍倉社區,設立軍倉社區黨委和11個網格黨支部,聚合起9700畝耕地。之後,龍門街道又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破題的關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模式。土地由專業合作社經營,對接市場發展訂單農業,黨支部全過程參與管理與監督。土地聚合釋放了規模優勢,還有黨組織參與,一舉破解了土地零散、種植水平不高的難題。

軍倉社區成為了農村並建社區典型

龍門街道11個村子攥成拳頭,村莊聚合了,組織聚合了,土地聚合了。帶來的是農村並建社區從相加到相融、居民生活質量提升、黨組織組織力增強、鄉村治理體系完善、富民強民心氣提高的顯著變化。

在平原縣前曹鎮鄭莊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全村92.18%、1014畝土地集中經營,探索出一條「支部領辦、集約經營;以地入股、按股分紅;群眾受益,集體增收」的「鄭莊模式」。2018年群眾每畝分紅1379.22元,集體增收5.2萬元。2019年群眾每畝分紅1075元,集體增收4.78萬元,實現了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2017年,在「鄭莊模式」引領帶動下,前曹鎮試點村擴展到13個,共計570戶、4352畝土地入股合作經營,其中董集等5個村入股戶數和土地畝數均達到100%。截至目前,全鎮已完成合作社註冊36個。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聚合起土地,釋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巨大優勢。

三年時間,基層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德州已遍地開花。「目前,全市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數量已達2249個,通過土地變股權、農民變股東,實現了農民、集體『雙增收』,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雙增強』。」德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廷國告訴記者。

近年來,德州市堅持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舉措和重要抓手,下足功夫系統推進、下大氣力集中攻堅。2017年至2019年,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數量、規模和效益實現「三連增」。今年以來,德州專門出臺文件明確獎勵政策、強化財政扶持、完善帶頭人隊伍建設。4月15日,公開遴選306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重點村擔任支部書記,保障合作社建設質量。5月19日,舉辦德州市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招商推介會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籤約項目24個,總投資66億元。

從「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有收益」到「黨組織與經濟組織有效整合,優勢資源與發展需求深度融合,黨組織與黨員群眾緊密結合」,基層黨組織領辦2249個合作社,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提供了有效路徑。

相關焦點

  • 德州24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項目籤約,助推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 5月28日上午,德州市舉行2020年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招商推介會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德州市委副書記張傳忠致辭,德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藝丁主持,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介紹德州投資環境、推介招商項目。
  • 乳山市南黃鎮: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今年以來,著眼農村支部弱、集體窮、群眾散、產業衰等突出問題,乳山市南黃鎮黨委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通過「三個強化」務實舉措,引導各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今年,在已有成功創辦2個合作社的基礎上,南黃鎮黨委在8個村試點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並將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設情況納入支部書記考核內容,對於工作開展不力、推諉扯皮的直接取消重點工作考核成績,壓實工作責任。
  • 濰坊昌邑:整鎮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奏響鄉村振興「北孟大合唱」
    但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在內容中明確規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不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因此黨支部、村委會不能作為成員入股合作社,原來的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大都是支部書記和部分黨員成立的合作社,再通過契約的形式進行收入約定。如何解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身份問題,這在全國都無經驗可考、無先例可循,成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一大難題。
  • 莒縣庫山鄉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由於歷史的現實的等等多種原因,有部分村亂且窮,其中,就包括雙泉村在內,有25個自然村被列為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前些年,雙泉村班子軟弱,集體經濟空白,債務纏身。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尤其是2018年初,省人大派駐任職黨支部書記劉國敏同志到村後,高舉黨建引領的旗幟,堅持強班子帶隊伍,任命一名專職支部副書記,持續搭建黨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各項規章制度,組織黨員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外出學習,理清思路,結合村莊特點,制定脫貧攻堅「三年發展規劃」。
  • 老知青重回故地變身「農場主」 招遠大戶陳家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40多年後,退休之後的他,又回到這片土地,加入了新型合作社,成為一名「農場主」。40多年的變遷,背後是大戶陳家村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致力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近日,記者來到招遠市大戶陳家村,見到了這位「老知青」。「你們稍等一下,我去把以前的日記本拿上來。」陳仁芳騎上小電動三輪,到山下的工房拿回一撂頗有年代感的日記本。陳仁芳的故事,也就從這一撂發黃的日記開始。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這裡有農業園區,有商貿園區,有工業園區,有科技園區,異彩紛呈。布局區域化、產業園區化、企業集群化、產品品牌化已成為德州農村經濟發展的顯著趨勢。
  • 青島市出臺鄉村振興新方案 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
    鄉村振興攻勢發起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方案》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著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今後三年全市重點實現「五大突破」,即突破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突破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突破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突破農業農村「雙招雙引」和突破深化農村改革。
  • 「三個三」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今年以來,金海湖新區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採取「三個三」聚力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力。「上下」聯動,著力「三個突出」聚合力。突出部署謀劃。召開年初「大黨建」工作會議,不定期召開黨工委會、黨建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會等,研究解決當下存在問題。建立抓黨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工作清單,抓實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持續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促進基層黨建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突出業務提升。針對基層組織建設、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邀請18名專家講師對230名黨員幹部進行輔導培訓。
  • 「經濟日報頭版」融合之道——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這裡有農業園區,有商貿園區,有工業園區,有科技園區,異彩紛呈。布局區域化、產業園區化、企業集群化、產品品牌化已成為德州農村經濟發展的顯著趨勢。
  • 「黨建+直播」注入鄉村振興「雲」動力
    今年以來,為打贏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聊城高新區搶抓疫情期間逆境機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激活黨建動力,積極探索「黨建+直播」方式,優選示範村打造「雲上高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系列直播活動,實地展示投資環境,實時推介產品項目,同時開設雲課堂、提供雲服務,先後吸引十餘家企業到訪考察。
  • 經濟日報頭版點讚德州鄉村振興探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這裡有農業園區,有商貿園區,有工業園區,有科技園區,異彩紛呈。布局區域化、產業園區化、企業集群化、產品品牌化已成為德州農村經濟發展的顯著趨勢。
  • 七星關區:「四突促四變」推動支部領辦合作社穩中有進
    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推行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強化黨支部政治引領、組織引領功能,充分利用村集體合作社聯結群眾、整合資源,緊密結合「532(50萬畝刺梨、30萬畝茶葉、20萬畝蔬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以四個突出促四個變化,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共贏之路。
  • 甘肅山丹:統籌推進「五個振興」 譜寫鄉村發展新篇章
    山丹縣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農業效益穩步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形成了極具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藍圖。開展「人才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活動,選派268名醫療骨幹、科技(工業)特派員、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組建「天使服務團」「科技推廣員」「專家服務團」三支人才隊伍,深入村社、企業、田間地頭等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政策宣傳、人才培訓等服務。
  • 成就展示|山東菏澤鄆城縣南趙樓鎮:推進鄉村振興 助力全面小康
    、從特惠向普惠轉化,確保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平滑過渡、有序推進,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抓實基層黨建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南趙樓鎮黨委書記範國綱告訴菏澤日報記者:「我們把『築牢黨建、夯實地基』作為工作的重點,多管齊下,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實施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 未來三年重慶這樣幹
    為深入實施《重慶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進一步突出重點、聚焦難點、形成新增長點,我市近日發布了《重慶市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從2020年開始,集中3年時間實施鄉村振興十大重點工程。
  • 「基層資訊」左旗花加拉嘎鄉「五措」並舉提升黨組織服務能力
    1123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採取「1123」考評、黨支部領辦、公司化運營等五項舉措,切實提升了村級黨組織服務能力,為實現「整鄉推進、整縣提升」作了有益探索。黨支部領辦,壯大集體經濟為有效破解勞動力外流、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小營子村探索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將全村土地進行「託管」給合作社管理,從而實現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脫貧致富、產業發展集中集聚集約的新路子。
  • 德州(平原)豐收節:萬餘農民同慶豐收,百家校企共襄振興
    9月20日,「慶豐收話振興走進我們的小康時代」2020德州(平原)農民豐收節在平原縣市民中心廣場拉開帷幕。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社相關負責人,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平原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志勇,及平原各鄉鎮(街道)農民群眾代表、農民運動員代表、群眾演員代表等1000餘人歡聚一堂,共慶豐收。
  • ​洛南縣「智囊團」催生鄉村振興「金點子」
    《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村黨組織書記應當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即村正職幹部「一肩挑」。他們的權力更集中,責任更重大,面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歷史重任,他們會不會出現「一言堂」「一人幹」,「一班弱」隱患。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牟平典範:甜蜜蜜的水果玉米 甜滋滋的幸福生活
    這些香甜的水果玉米是小宋家疃村的收穫,也是牟平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的成績。近幾年,牟平區不斷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路徑,以小宋家疃村為試點,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同時聯合豐金集團助力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抱團發展推進強村富民,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旌德縣: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安徽旌德縣結合脫貧攻堅和「三農」工作實際,及時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有效路徑的調研探討,積極完善、優化脫貧攻堅和「三農」領域政策體系,精準銜接、分類施策,從築牢鄉村物質基礎、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提高鄉村人文內涵四個方面重點發力,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