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昌邑:整鎮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奏響鄉村振興「北孟大合唱」

2020-12-06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3日訊 50多歲的小南孟村會計張佃欒坐在村口的廣場上,看著滿載西紅柿的中百大廚房物流車一輛接著一輛地從村裡開出來,不禁感嘆道:「現在有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就是好,產得多、價錢好,都不需要自己賣」。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北孟鎮小南孟村的孟南山蔬菜專業合作社出現。

位於山東濰坊昌邑最南端的北孟鎮,是一個三市區交匯的農業大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全鎮南北狹長,土質北部肥沃,東南部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比較突出。

缺身份、缺資金、缺市場、缺管理困擾著全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收益不高,村民積極性調度不起來,無法進行規模化種植,產量上不去,銷路也就不好,無法真正的讓村集體經濟增收,就算政府出臺了政策,也找不到匯聚力量的抓手。

發展新模式 巧解身份難題

為徹底扭轉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整體薄弱的局面,北孟鎮黨委決定充分利用村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整鎮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但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在內容中明確規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不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因此黨支部、村委會不能作為成員入股合作社,原來的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大都是支部書記和部分黨員成立的合作社,再通過契約的形式進行收入約定。如何解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身份問題,這在全國都無經驗可考、無先例可循,成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一大難題。為破解這一窘境,北孟鎮黨委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於2020年初在全國率先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後成立的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作為成員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解決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身份問題。

 整鎮推行 因地制宜

身份問題得到解決,接下來面臨如何進一步開展工作,北孟鎮在濰坊市率先開拓性走出整鎮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路徑。根據各村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實行一村一策,因村制宜,探索出「眾村飛地」型、土地資產收益型、社會化服務收益型、生產經營型、農產品電商型五種類型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宋家屋子村在2019年實施土地增減掛鈎,在村黨支部書記牟軍的帶領下,選擇了土地資產收益型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本村騰挪出的規模耕地進行集中流轉,從合作社和集體收入看:農戶各家承包地之間的生產道路和戶間隔浪費了部分耕地,土地聯片後,可增加10%以上的土地,這一塊直接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合作社可通過實施大田脫管、土地流轉等賺取服務費,又可增加部分收入;從群眾收入看:加入了合作社,土地流轉費每畝增加300元左右。集體有收入,群眾得實惠,大家都高興。依靠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北孟鎮村集體年收入不足5萬元村全面消除,過10萬元的村增幅超過20%。

這筆錢 貧困戶還能再拿一次

「誰能想到,蔥能和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朱家屯村貧困戶趙永強說,「有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銷路比原來也廣了,都賣到日本去了,還能二次分紅。」他所說的「二次分紅」,是北孟鎮在全國率先整鎮將建檔立卡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作為成員加入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讓貧困戶有了一份厚實、穩定的保障。在北孟鎮,還有400多戶貧困戶和趙永強一樣,沒有參與經營,靠著入股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能夠實現收入的再增加。北孟鎮黨委書記劉廣傑說:「將建檔立卡脫貧享受政策貧困戶作為成員加入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二次分紅、多重保障、持續增收,這是我鎮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項探索、一個縮影」。

北孟鎮整鎮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農民收入「雙贏雙增」,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今年,全鎮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社社有收入,村村見成效,真正趟出一條鄉村振興的「北孟路徑」。

相關焦點

  • 乳山市南黃鎮: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今年以來,著眼農村支部弱、集體窮、群眾散、產業衰等突出問題,乳山市南黃鎮黨委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通過「三個強化」務實舉措,引導各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今年,在已有成功創辦2個合作社的基礎上,南黃鎮黨委在8個村試點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並將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設情況納入支部書記考核內容,對於工作開展不力、推諉扯皮的直接取消重點工作考核成績,壓實工作責任。
  • 德州24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項目籤約,助推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 5月28日上午,德州市舉行2020年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招商推介會暨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德州市委副書記張傳忠致辭,德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趙藝丁主持,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介紹德州投資環境、推介招商項目。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牟平典範:甜蜜蜜的水果玉米 甜滋滋的幸福生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春雁 攝影 湯淼 煙臺報導近日,煙臺市牟平區大窯街道小宋家疃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水果玉米熟了。滿眼翠綠的種植園中清香陣陣,肥碩飽滿的玉米綴滿枝頭。這些香甜的水果玉米是小宋家疃村的收穫,也是牟平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的成績。近幾年,牟平區不斷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路徑,以小宋家疃村為試點,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同時聯合豐金集團助力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抱團發展推進強村富民,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七星關區龍場營鎮——走活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這盤棋
    七星關區龍場營鎮——走活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這盤棋 發布時間:2020-03-16 17:33:06      來源:貴州網   「黨支部有了自己的支柱產業
  • 重點工作攻堅|德州三年辦起2249個合作社激活鄉村振興 黨組織領辦...
    之後,龍門街道又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破題的關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模式。土地由專業合作社經營,對接市場發展訂單農業,黨支部全過程參與管理與監督。土地聚合釋放了規模優勢,還有黨組織參與,一舉破解了土地零散、種植水平不高的難題。
  • 七星關區:「四突促四變」推動支部領辦合作社穩中有進
    近年來,七星關區大力推行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強化黨支部政治引領、組織引領功能,充分利用村集體合作社聯結群眾、整合資源,緊密結合「532(50萬畝刺梨、30萬畝茶葉、20萬畝蔬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以四個突出促四個變化,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共贏之路。
  • 梨果壓枝香滿園,百姓安居生活美 惠民縣皂戶李鎮範家村奏響鄉村...
    梨果壓枝香滿園,百姓安居生活美 惠民縣皂戶李鎮範家村奏響鄉村振興幸福樂章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彩 見習記者 段峰 通訊員 楊潔 牟樹濤 濱州報導從惠民縣城出發,沿慶淄路往南走5公裡,有一個一眼看去就不一樣的村莊
  • 相約在美麗的金冢子--濰坊市派安丘市金冢子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工作...
    初夏時節,走在安丘市金冢子鎮雙柳樹村前的土地上,一壟壟的草莓苗正在姿意地生長著。村黨支部書記任洪江高興地說。鄉村振興服務隊到底用了什麼魔法,將荒置多年的貧瘠土地變成雙柳樹村集體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帶著這個疑問,去實地找尋鄉村振興服務隊工作的「藏地密碼」。
  • 林州:因地制宜調結構 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人民富裕、鄉村文明的重要手段。2020年,茶店鎮繼續以菊花產業為主導產業擴大種植規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鎮裡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專門成立了菊花產業發展指揮部,統籌推進全鎮農業結構調整、菊花產業發展。
  • 勉縣周家山鎮:黨旗引領脫貧路
    周家山鎮舉辦蘇陝扶貧協作項目籤約儀式勉縣周家山鎮留旗營社區黨總支書記殷金水成立中藥材扶貧加工基地,吸納貧困戶就近務工,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春風村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麥冬特色產業;周家山村第一書記封利軍和村「兩委」牽頭成立合作社,實施蘇陝扶貧「稻蝦連作、稻魚連作」項目,讓「沔水一品」小龍蝦、稻蝦米成為品牌走向市場;團結社區黨總支依託企業成立社區工廠,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勉縣周家山鎮鄉村,一個個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一名名黨員幹部卯足幹勁,引領群眾脫貧致富。
  • 平邑縣仲村鎮:「一核三化」引領鎮域發展
    平邑縣仲村鎮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落實上級各項政策,以黨建統領為總抓手推進基層工作,通過「一核三化」,即發揮黨支部核心作用、強化黨建制度、深化服務機制、優化產業類別,推進鎮域項目建設,為建設「仲子故裡,手套名鎮、美麗新仲村」注入源動力。
  • 濰坊昌邑:老村舊房變美食大院
    龍東村的這條牛街,本是村內一條普通小道,隨著規劃的新村逐漸東移,這片老村舍日漸缺少了住戶,村裡這條極普通的土路也日益冷清,行人經過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數年來保持著不曾改變的土路面貌。今年來,這條不起眼的村路變了大樣,土路鋪成了青磚大道,舊村舍改造成了茶室或美食大院。「牛街」也聲名日隆。
  • 莒縣庫山鄉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7月15日上午8:00,莒縣庫山鄉雙泉村省派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劉國敏,剛踏進村黨支部辦公室,雙泉烤菸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金軍就風風火火的推門進來,向劉書記匯報了這條振奮人心的喜訊。庫山鄉位於莒北偏遠山丘區,現有43個自然村。
  • 德州(平原)豐收節:萬餘農民同慶豐收,百家校企共襄振興
    「千面鑼鼓將全縣各個村的大鼓集中到一起,寓意縣鄉村三級同時奏響豐收鑼鼓;百人農民合唱團則是平原縣第一支農民合唱團,成員包括農學碩士、種田老把式、農業合作社理事、農村電商主播等。兩個節目前後排練了一個半月。」平原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劉有冰說。農民豐收節姓農。為確保農民參與率,平原縣堅持面向農村,全民參與,逐村逐級開展文藝節目選拔。
  • 「黨建+直播」注入鄉村振興「雲」動力
    「我們黨支部領辦的鐵女農業合作社採取桃子和韭菜套種的立體化種植模式,大大增加了產業園區的利用率,同時為確保四季採摘,僅水果種植就有十餘個品種。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支部示範,黨員帶頭,目前10%的收入都屬於村集體,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來,村集體的收入都富起來。」
  • 「鄉村治理」龍桑寺鎮劉集村:推行三委三會三治 打造鄉村治理樣板
    多年以來,該村始終堅持「333」即「三委同心、三會同德、三治同向」 工作理念,積極創新、大膽實踐,探索出了鄉村善治的新路子,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省級生態村、省級衛生先進村。
  • 全村共種「一塊田」莒南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59家
    「合作社拿的錢,算算帳,比自己種地划算,所以老少爺們都爭著入社,連外村的鄉親都想加入俺村呢!」淇岔河村黨支部書記徐淑勝說。目前,莒南縣累計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59家,入股農戶25838戶,入股土地2.4萬餘畝。合作社為何發展成這般規模?
  • 濰坊濱海區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看濰坊□ 本報記者 石如寬 宋學寶本報通訊員 王衛東 王春旭11月27日,濰坊濱海區大家窪街道郭李央村,60歲的村民袁豐春吃完早飯,穿上工裝,出村往南,步行六七分鐘現在,我在這個果蔬合作社打工,每月能掙3500多元錢,一年算下來,比自己種地合算多了。」袁豐春說。景海高端果蔬示範園是濰坊濱海區「村企聯建」眾多落地成果中的一個。濰坊濱海區黨工委結合本地村居少、企業多的實際,組織50家規模以上企業自願與村居黨支部「村企聯建,結成幫扶對子,共同發展現代農業、規模種植、生態休閒文化旅遊等產業。
  • 義和鎮:科技賦能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在義和鎮,以種植地瓜聞名的慧海農機合作社也嘗到了攀上「科技親」受益的甜頭。擁有100餘臺各類農機的義和鎮慧海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慧承包了400畝土地,與山東農科院籤訂協議,合作建設「國家甘薯技術體系示範基地」、「山東農科院甘薯生產示範基地」兩個基地,並聘請「地瓜皇后」、「泰山學者」王慶美研究員作為指導老師,採用機械化種植和「膜下滴管帶」新技術,趟出了一條鹽鹼地種植地瓜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