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是根據「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史實改編,於8月21日公映,這是一部講述軍民團結,共同抵禦外敵的抗日電影,相信許多人在觀影期間,都被「八百壯士」的愛國情操和英雄無畏感動得熱淚盈眶、涕泗橫流。
那麼,你知道抗日民族英雄謝晉元與「八百壯士」的最終結局麼 ?
讓我們從杜淳飾演的愛國將士、抗日英雄謝晉元說起。
年少立志,盡忠報國。謝晉元,字中民,出生於1905年4月26日,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父親謝發香是小商販,母親李氏是漁民的女兒,皆是小人物,他從小就以嶽飛的「精忠報國」為座右銘,立志為國獻身。
家國情懷,棄筆從戎。在聲援「五卅運動」示威大遊行的鬥爭中,目睹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暴行的謝晉元,胸中波濤翻滾,決心投筆從戎,在揮筆寫下「河山破碎實堪傷,休作庸夫戀故鄉。投筆願從班定遠,千古青史尚留芳」的詩句後,依然從軍,入黃埔四期,畢業後加入國民革命軍,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
臨危受命,死戰「四行」。「八一三」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奉命率五二四團死守閘北,掩護大部隊撤退。謝晉元經過綜合考慮,把四行倉庫作為了據點。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閘北區最緊固最高大的建築,並且靠近公共租界,一方面易於防守,另一方面,能讓國際社會更真切地看到中國人抵抗侵略鬥志和決心,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從而促進國際社會對日本政府進行制裁。為了麻痺敵人,謝晉元對留守的戰士要求,若是有外人問起守軍數量,大家一定要統一是800人,史稱「八百壯士」,而這正是影片《八佰》這一片名的由來。而實際上,僅為一個加強營,420餘人。「八百壯士」人人抱定必死的信念和「以死報國」的決心,在日軍重兵出擊下,爭先殺敵,以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二百餘人,傷敵無數,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道義上的勝利。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在國軍將士死戰和國際社會的不斷斡旋下,最終迫使日軍不得不撤退,謝晉元因抗戰有功,被國民政府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
將星隕落,天地同悲。謝晉元與國軍將士們本打算與在四行倉庫日軍周旋到底,但迫於軍令,無奈撤退到租界。英方為不得罪日本人,當「八百壯士」進入英租界後,立刻收繳了他們的槍械,並將他們軟禁在了上海膠州一帶的難民區。日方十分痛恨謝晉元以及謝所率的「八百壯士」,多次陰謀劫持和暗殺,謝晉元憑著警惕性始終未讓日偽得逞。
天有不測風雲,讓人扼腕嘆息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例率官兵早操,四名被日方收買的兵士故意遲到,在謝晉元詢問遲到原因時,四人突然取出兇器,猛刺謝前胸、太陽穴等要害,一代忠將謝晉元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最終卻殞命於叛徒之手,年僅37歲。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國民政府追晉為陸軍少將;毛澤東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蔣介石譽其「精忠貫日」。謝晉元去世後,「八百壯士」 命運依然波折。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向英美等中立國宣戰,公共租界成為日軍的管轄範圍。12月28日,日軍突入孤軍營,將手無寸鐵的孤軍全部押走,日本人對「八百壯士」非常憤恨,在接管後,對他們百般折磨,被押解到孝陵衛、杭州、紐幾內亞等地做苦工。1946年,日本戰敗後,名揚天下的「八百壯士」才得以恢復自由,從各地回到上海,他們請回老團長的遺孀,在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起棚子住了下來,只是此時他們只剩下100餘人了。
英名永駐,浩氣長存。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建立晉元高級中學、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附屬學校、晉元公園、晉元體育中心、晉元紀念廣場 ,並以晉元路命名道路、以晉元裡命名小區、以上海晉元大酒店命名酒店作為紀念。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圖片,深受中外觀眾好評。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2014年,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今天,四行倉庫的殘垣斷壁周邊雖然已經遍布高樓大廈,但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故事卻從不曾被人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