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神域系列講述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從對立走向融合的故事,其中涉及了VR、AR、AI等時下熱門技術,具有很強的前瞻性。
談到《刀劍神域:序列之爭》路人看著一定覺得特無聊,暗地裡嘲笑二次元眾的奇葩口味。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一部沒有高潮的動畫電影,有空補完兩季動漫還不如看點綜藝節目樂呵樂呵來得好。如果之前沒有看過刀劍神域的,是不會知道大戰時桐人的換裝意味著什麼,男主角拿單劍和雙劍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個幻影只出現了兩秒鐘,就能讓這些人激動得不能自己。
畢竟,《刀劍神域》對於當代一批喜歡二次元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可以算是啟蒙入宅的一線人氣作品之一,承載了一些特別的回憶與情結。
對於粉絲來說,這則是給自己當年的中二日子一個最好的交代。
片中事件就是第一季開篇單元,也是老觀眾們最記憶深刻的SAO死亡遊戲,當年的一群SAO倖存者又重聚一起,再組戰隊,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共同進入最新的AR時空的OS中並肩作戰,而他們所面對的,則是來自懸浮城艾因格朗特100層的BOSS們,只有將每一層的BOSS打倒,才能最終通關。影片最燃的部分也是在此,各種形狀特異、功能大不同的怪獸們輪番出場,與遊戲中的玩家開啟生死之戰,激烈的戰鬥場面,爆燃的背景音樂,帶領觀眾一起血脈僨張。生還者玩家被剝奪記憶後,聯合起來對抗反派,要奪回這段悲慘又珍貴的人生回憶,也給老觀眾極大的共鳴感。對我們來說,當年看著他們在這個遊戲中生存戰鬥,看著桐人和亞絲娜一路走來,同樣是珍貴的人生回憶。
戰鬥搬出了艾恩葛朗特浮空城的各關boss,最終戰將動漫中一直沒能攻略的第100層紅玉宮展現,一掃多年夙願。當結衣帶來眾人的裝備,桐人的黑披風,亞絲娜的紅紋白衣,拔出第二把劍的黑色劍士,血盟騎士團副團長閃光的亞絲娜,時隔多年,不勝唏噓……
《刀劍神域:序列之爭》是一部具有超前預言價值的動畫電影,故事基於當下的科技進度,以及對未來的預判,打造出這樣一個充滿新鮮感與期待感的超前故事。
看過《刀劍神域》都知道,在未來的時空,VR技術已經風靡。我們可以跟隨川原的描寫看到虛擬實境技術一點點在刀劍的世界普及,最終完全融入現實世界。
具體來說有三條主線,「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虛擬世界中角色的強大與現實世界中人物的無」能和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三者相互承接。一起看的話,也即「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從對立走向融合」。
這雖然是遊戲,但可不是鬧著玩的。」
SAO中茅場晶彥開發的革命性完全潛行專用裝備設備「NERvGEAR」在VR虛擬實境世界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沉浸式的交互體驗為每一位玩家提供的都是一個100%的虛擬世界
而AR技術,無疑更強大,至少在《刀劍神域:序列之爭》中,已經可以很輕易的改變現實的環境,直接生成虛擬又不乏真實的圖像,帶來更加沉浸式的體驗,虛擬與現實合二為一的時代,利弊都顯得格外明顯,這種被稱為「擴張真實」的技術,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AR技術和VR技術是同時火起來的,但是在後續發展上卻比VR慢了很多。如今VR已經遍地開花,AR卻還停留在高端體驗的層面。《刀劍神域:序列之爭》裡的「Augma」,可謂對AR遠景非常準確的暢想。VR畢竟還是虛擬世界,遠景不外乎把遊戲和影音的體驗效果提升到360度的沉浸;AR則是對現實的增強,既能如片中所展示的給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又有著片中所展示的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風險。但是在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風險上,AR遠大過VR。
如果說現實與虛擬的混淆是對人性的試探,那麼讓角色在這樣的境況中堅守底線,則是為這個以叢林法則為無上主導的充滿了冰冷絕望世界,注入一絲人性的溫暖。
雖然「虛擬與現實」這一主題無數作品講了又講,SAO沒有講得更深刻,相反卻更淺顯,更易懂。
誠然,虛擬與現實是個被討論爛了的哲學話題,也是科幻超級母題之一,哲學方面暫不討論,科幻方面國內大家會熟悉的主要作品有威廉·吉布森(《神經浪遊者》、《零伯爵》)、弗諾·文奇(《彩虹盡頭》,《真實姓名》)的系列作品,國內比如遲卉的《歸者無路》三部曲,影視方面大名鼎鼎的黑客帝國也是例子。但是SAO用更清晰、明確、貼近現實的故事講述並解決了矛盾,而這一點上述作品都沒有做到。
那麼《刀劍神域:序列之爭》中通過人的記憶重塑人格真的可以實現嗎?也就是影片裡的尤娜能否復活?
該科學假設認為:只要收集到了現在的足夠多的信息,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完整的得出關於過去和未來的所有結論。
聽起來,這似乎是對的。
但是很遺憾,該科學假設被證偽了。
因為世界本身是混沌的:哪怕我們收集到再多的數據,最終我們計算出的也只是一個可能性而已。
然後我們再回到問題。
這個設定的核心內容是:只要收集到了足夠多的記憶(數據),我們就能模擬出一個與真人一致的人格。
但問題恰恰就在這裡。
你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形象,真的是你內心深處的自己嗎?
更別提記憶會出現偏差這個近乎致命的bug了。
通過一堆真假難辨的海量數據塑造出來的,究竟是我們所見到的「尤娜」,還是原原本本的「尤娜」呢?
答案不是顯而易見嗎?
影片對於未來科技的設想固然深入人心,但其對於人性弱點的預言同樣發人深省:即使身處虛擬實境中,仍然應當堅守最後的善良,信仰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