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滴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合併快的

2021-01-09 TechWeb

文/王春龍

滴滴和快的倆打車軟體,合併的故事來得匆匆忙忙,像極了北京這座城市帶給人的快節奏感。在浪漫的2月14日情人節,宣布喜結連理。滴滴佔52%,快的佔48%,兩個品牌獨立運營。看得出來,合併界的勞模滴滴成為了暫時的贏家。但為什麼滴滴打車這一個月來,先後與易到用車、快的打車等公司傳出合併的緋聞,這次滴滴如此熱衷於合併快的到底為哪般?

  合併理由一:如此快速的合併只因被資本方脅迫?

這是目前業界最流行,也最可信的理由了。特別是對於滴滴來說,在柳傳志之女柳青頂著高盛光環來到滴滴之後,市場行動變得更加現實了,在這次合併中,據說從頭到尾滴滴打車都是最激進的推動者,背後的操盤手必然是柳青。2012年8月23日,優酷和土豆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宣布合併完成,跟本次的滴滴快的合併如出一轍。昔日仇人能夠一笑泯恩仇,外界認為主要原因是土豆遭遇投資人脅迫,隨后土豆網創始人王微也不出意外的淡出管理層。雖然老謀深算的古永鏘並非後輩柳青可比,但兩人既然都是投資人出身,因此更看重資本利益而並非市場因素。

所以,當傳出滴滴和快的合併,牽頭人是華興資本這樣的傳聞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順理成章,滴滴和其背後的騰訊自然更加主動想將這項合併儘快搞定。另外,軟銀和老虎基金等快的的大投資方,其實也更願意看到套現走人。所以,我們看到關於兩家合併消息最早的來源,令人感到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騰訊科技和騰訊財經。也許只有阿里巴巴還在為自己的小算盤「斤斤計較」,投資方和騰訊也許早已經達成了共識。

  合併理由二:燒錢大戰積重難返,趁早抽身離開?

翻看兩大打車軟體瘋狂燒錢的歷程,根據截至2014年5月份的統計,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半年補貼就花掉了24億元,而繼那次瘋狂補貼之後,2014年底兩家公司的補貼大戰依然在繼續,筆者粗略算來,保守估計應該至少在50億以內了。再來看看兩家目前的融資總共多少呢?滴滴打車4輪融了8億1800萬美元,快的打車5輪融了7億9016萬美元,縱然是軟銀、老虎基金和中投這種土豪投資機構,也得算計算計自家的錢是不是有可能打了水漂。特別是滴滴,D輪已經融資了7億美元,接下來如果不上市的話,很有可能沒有接盤者,也就是投資壞帳了。騰訊不想看到這個結果,滴滴目前的總負債人柳青更不想背這個黑鍋。

筆者此前曾粗略統計過阿里巴巴和騰訊過去一年間在O2O領域的燒錢經歷,阿里巴巴燒掉了60億美金,騰訊也至少揮霍了50億刀。在打車、網際網路金融、電商、餐飲等多個領域,阿里巴巴和騰訊都針鋒相對,但二者其實都希望能夠給對手以致命一擊。因此,如果能夠從一家投入過大,但依然看不到取勝把握的公司抽身而出,在新的市場中佔據優勢,這比雙方陷入拉鋸戰更有價值。

因此,作為滴滴和快的幕後的老闆騰訊與阿里巴巴,其實雙方都希望從滴滴和快的抽身,尋找給對方沉重打擊的新領域,所以不論是滴滴希望合併對方,還是快的背後的阿里希望把一個沉重的包袱甩給對手,都是一種騰出空間繼續擴大戰爭的戰略手段。滴滴似乎更加希望吃掉對手,成為打車軟體的壟斷者,但阿里巴巴或許更加聰明,明知這是一個無底洞,樂得河水不洗船,讓你在深淵中越陷越深。

  合併理由三:打車市場成為完全壟斷形態,打造「第二個騰訊」?

經濟學中關於寡頭壟斷的解釋是:一種由少數賣方(寡頭)主導市場的市場狀態。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而更接近於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一個行業中只有兩個企業相互競爭的情況是寡頭壟斷中的一種特殊情況,稱為雙佔壟斷或雙頭壟斷。根據易觀國際最新發布的《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4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帳戶規模達1.72億,其中快的打車市場份額為56.5%,滴滴打車為43.3%。二者已經佔據了打車APP市場99.8%的份額,很顯然,打車市場已經形成了雙頭壟斷的市場結構。

當滴滴和快的二者合併後,那麼打車市場必然形成完全壟斷市場。這是滴滴和騰訊最樂於看到的結果。

翻看以往騰訊依靠壟斷行為,成為屹立中國網際網路10年不倒的巨頭,憑藉其月活躍用戶8.2億,同時在線超過2億的龐大用戶群體和忠實的用戶粘性度,過去十年將幾乎所有創新模式都進行複製就簡單的獲得了成功。截止至2015年2月13日收盤,騰訊控股市值高達12203.93港幣,約合1573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的2237.85億美元。對於壟斷行為的認識和市場的控制力,騰訊的思路在國內無人出其右。打車市場是騰訊將自己壟斷行為的一個新的副本。

  合併理由四:發展受限,緩解政策風險

進入2014年下半年,打車軟體除了大肆燒錢的資本壓力之外,另外一個關乎其生死的問題就是政策風險。2015年初,據媒體報導,北京、上海、青島等全國十個城市先後叫停了滴滴打車、易到用車、快的打車等公司的專車服務,並把專車定位成「黑車」。這無異於將已經站在懸崖邊上的打車軟體滴滴和快的,又朝著萬丈深淵使勁推了一下。現在打車軟體不死撐下去會夭折,咬牙堅持下去的死法會更痛苦。因此,與其說幾家公司面臨的問題類似,還不如乾脆合併算了,這樣雖然不能解決政策帶來的壓力,但雙頭壟斷的寡頭市場變成完全壟斷市場,合併後的公司可以騰出精力在其他出行市場繼續搏殺。

2015年的滴滴很忙,合併界的勞模當之無愧,但總想著合併別人,似乎並不一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滴滴和快的合併令打車市場形成了完全壟斷市場,但這也許僅僅是擺脫了眼前的危機,下一個深淵似乎正在靠近。

相關焦點

  • 曾經相互碾壓的滴滴和Uber,合併後將怎麼碾壓我們?
    今天下午5點,在經歷了兩周的反覆傳言和闢謠——先是由彭博等海外媒體傳言雙方在商談、由滴滴副總裁、投資人和公關部門出面否認、Uber中國副總裁柳甄否認,再出現已經合併的傳言,並傳出Uber創始人發的合併通知郵件,雙方再闢謠後——滴滴出行終於發布了官方聲明,公告標題叫做「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  而根據36kr獲得的一張滴滴股東微信群的截圖。
  • 滴滴優步合併案再被舉報
    鞭牛士BiaNews消息:據21財經消息,近期,四年前完成的滴滴優步中國合併案再次引發反壟斷爭議。12月17日,中國出租汽車產業聯盟致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交通運輸部,呼籲繼續進行對滴滴優步合併案的反壟斷調查,並查處平臺存在的其他壟斷行為。
  • 重啟快的 滴滴不偏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伴隨著「快的新出租」的強勢歸來,此前,滴滴出行承擔了很多的誤解: 作為中國最大的出行平臺,在計程車和網約車之間,滴滴也曾面臨兩頭不討好的局面——網約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都認為滴滴對另一方更好。 然而,實際上,對於滴滴而言,計程車、網約車手心手背都是肉。
  • 滴滴能否娶到「洋媳婦Uber」?網約車市場即將大整合?
    同樣作為網約車兩大巨頭的滴滴和Uber,合併還是分手,緋聞也是層出不窮。最近,美團CEO王興在社交網站回復網友稱,「孫正義正在努力促成滴滴和Uber的全球合併,越來越好玩了」。這暗示網約車市場將會面臨新的改革,市場要進行重組。幾度傳言、發酵、闢謠,最後是否坐實?關鍵還是得看這三位!
  • 滴滴程維蝶變
    到2013年底,快的收購大黃蜂,中國計程車打車市場呈現滴滴快的雙雄並立的格局。中國的市場很大,但打車軟體這個高度同質化的行業容不下兩個巨頭,彈藥充足的滴滴和快的大戰一觸即發。 狼性更強的程維率先出擊,對於使用微信支付的每個客戶每單便宜五塊錢。補貼的效果非常明顯,滴滴打車在微信端的訂單兩周內上漲了50倍。
  • 列舉滴滴多條「罪狀」,計程車聯盟呼籲對滴滴進行反壟斷調查
    中國出租汽車產業聯盟在信函中詳細闡述了滴滴與優步合併及相關反壟斷調查的經過,同時強烈呼籲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對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合併案的反壟斷調查。中國出租汽車產業聯盟認為,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合併案雖然已過去四年,但是在網際網路平臺反壟斷方面仍具有典型意義。
  • 滴滴重啟快的: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滴滴最新資訊 > 正文 滴滴重啟快的: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
  • 滴滴程維的燒錢大戰
    小馬哥心領神會,於是滴滴先降了一點,快的立馬跟進;快的再降一點,滴滴也立馬跟進……到了2014年5月17日,補貼大戰才正式結束。這場大戰,騰訊和滴滴燒了14億,阿里和快的燒了10億,可以說是兩敗俱傷。最後,程維和呂傳偉達成協議,滴滴合併快的,程維和呂傳偉共同擔任聯席CEO。2015年2與14日,兩家正式合併,打車領域的超級獨角獸誕生了。一個月後,呂傳偉退居二線,程維成為了超級獨角獸的唯一掌舵人。
  • 滴滴的六道輪迴——順風車的性暗示(轉載)
    聯想集團(0992.HK)2010年5月至今股價走勢為什麼聯想的股價會走成這樣,不是寥寥數語能說得清楚。自此,滴滴走上了快車道,2014年12月,7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淡馬錫、國際投資集團DST和騰訊;2015年2月14日,滴滴宣布與快的戰略合併;2015年7月,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筆非上市公司融資——20億美元;這之後,已經進入正常運轉軌道的滴滴,開始接受戰略投資。——這背後,都有已任滴滴CEO的柳青的運作和身影。
  • 美團去點評、鬥魚虎牙合併:消失在網際網路歷史洪流的玩家們
    之所以斷斷續續、沸沸揚揚了將近一年,卻一直沒有落定,原因在於當騰訊開始提出合併建議時,在鬥魚和虎牙兩家公司都不存在實際障礙,雙方實際爭奪的地方在於「合併後公司的控制權爭奪」與「各方如何在合併後的公司保留更多利益」。雙方花了將近一年,來爭論這些事情。 最終,現任鬥魚CEO陳少傑與現任虎牙CEO董榮傑將擔任聯席CEO。
  • 滴滴正式「認親」花小豬:停不下來的滴滴,在講故事給誰聽?
    這樣的陣仗,對於經歷過滴滴、快的、Uber混戰的年代的用戶而言,並不陌生。「這儼然就是另一個從零開始的滴滴。」有使用過花小豬的滴滴北京用戶對投中網表示。那麼,滴滴為什麼要為自己孵化一個「敵人」?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對投中網表示,核心原因有三點。
  • 滴滴籌備上市,目標估值800億,83年創始人程維,原來如此兇猛!
    滴滴和快的合併,程維和呂傳偉共同擔任聯席CEO。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舉行了盛大聯姻,合為一體。由於這天正好是情人節,這次合併,史稱「情人節計劃」。一個月後,呂傳偉悄然退居二線。一統江山的程維,此刻志滿意得,卻沒想到,更兇狠的猛獸,正在前方等著他。
  • 超級獨角獸滴滴,準備赴港上市了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優步中國宣布合併。至此,中國網約車市場如火如荼的補貼大戰終於告一段落,滴滴以超9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絕對的老大。按照滴滴的規劃,2016年網約車市場競爭已經結束,2017年開始修煉內功,2018年即可全面出擊準備上市。
  • 否認市場傳聞,滴滴資本故事待續
    「其他平臺有時候我也會接單,但現在來看,滴滴單量還是最大。」7月24日,劉師傅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事實上,8歲的滴滴,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近期關於滴滴上市以及合併的消息被盛傳。7月21日,《財新》援引接近滴滴高層人士消息稱,滴滴正在籌備港股上市,但具體的方案尚在推進當中。
  • 計程車聯盟呼籲對滴滴進行反壟斷調查
    日前,中國出租汽車產業聯盟致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交通運輸部,呼籲繼續進行對滴滴優步合併案的反壟斷調查,並查處平臺存在的其他壟斷行為。對於市場監管總局嚴格執行反壟斷法律法規、保障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舉措,我們表示密切關注和堅決支持,同時強烈呼籲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對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合併案的反壟斷調查。以下是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合併及相關反壟斷調查的經過。
  • 創業7年,滴滴向死而生,程維做對了什麼?
    2014年初,程維就打算做拼車,由於計程車業務和快的正在打仗,就暫時無暇顧及。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時候陳汀送上門來了。於是,陳汀有了第一次給別人「打工」的經歷。他退掉了投資人600萬美金的投資,給程維當了兩個月助理。2014年6月,滴滴上線一號專車,正是由陳汀操刀。到後來,私家車業務成為滴滴的核心。「合併夢想,這是程維最牛逼的地方。」
  • 【特寫】Uber司機:滴滴讓我這幾天的訂單銳減三分之一
    不但沒有成為滴滴出行、優步中國合併的受益者,廣州優步司機忠華(化名)稱自己還成為「受害者」。從外地到廣州的忠華,自己買了一輛豐田卡羅拉當起專車司機。聰明好學的他,很快熟悉了廣州大多路段,他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出門攬客,一般開了十個小時之後,就已經接下30多個訂單。
  • 滴滴與國泰君安誰在說謊?當事人為何沉默?
    滴滴收購Uber中國之後,國泰君安舉辦了一個例行解讀電話會議,不料卻使其陷入羅生門。「滴滴副總裁」真實性被滴滴否認,新浪財經報導躺槍。 滴滴和國泰君安到底誰在說謊?當事人為何沉默?
  • 滴滴IPO最大金主是誰?8年融資千億全球最多,孫正義砸數百億
    金沙江創投一口氣甩來了300萬美元,為滴滴解了燃眉之急。就在滴滴逐漸步入正軌時,騰訊投來橄欖枝,想要投資滴滴,2013年4月,騰訊給出了1500萬美元的融資金額,並將滴滴入口加入微信。當年的網約車市場,滴滴還不是現在的龍頭地位,「北有滴滴打車、搖搖招車,南有快的打車」是對當時市場的精準概括。
  • 為什麼打敗你的是跨界,滴滴做社區團購為何能領跑?
    為什麼幹掉你的很可能是跨界玩家?智慧型手機幹掉了數位相機,外賣壓倒的方便麵。而這一次又輪到誰?滴滴,一個做出行的,卻在社區團購裡打敗了一眾有豐富電商零售經驗的對手,領跑行業。滴滴的橙心優選做對了什麼?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