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毛主席親批,僅存在了77天

2020-12-10 佛系說史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二野、三野及四野一部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國民黨布置在長江沿岸的70萬部隊一觸即潰,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隨之土崩瓦解;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相繼解放,兵鋒直指湖南。至1949年7月下旬,人民解放軍已經攻佔了嶽陽、萍鄉等湖南重要城市,先鋒部隊已近抵長沙近郊。

1949年8月4日,經過與湖南中共地下黨員的多次談判,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國民黨一級上將程潛將軍和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將軍率領李默庵、傅正模、李覺等38名國民黨將領發表聯名通電,宣布起義。8月5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6軍第138師進駐長沙,長沙和平解放。

8月14日,起義部隊7萬餘人開到湖南瀏陽,改編為「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下轄第1、第2、第3軍,共9個師,3.6萬餘人,由陳明仁將軍出任司令員一職。編餘人員,大部分作轉業、復員安置,少部分送軍校學習。

「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這是一個由毛主席特批的暫時使用的番號;是起義前,程潛、陳明仁將軍在和中共代表談判的過程中,為了照顧部分官兵的情緒和習慣而提出的。當時為此,發生了很大的爭執,有人認為既然是起義部隊,那就應該一視同仁,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番號,佩戴人民解放軍的胸章和帽徽。也有人贊同程、陳二位將軍的看法,暫時就用「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的名稱,等時機成熟再進行改編。最後中共談判代表上報了毛主席,毛主席親自批示,同意暫時使用「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這一名稱。

11月1日,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政委唐天際,轄第52、第53軍。12月2日,在兵團駐地湖南瀏陽舉行了隆重的換裝大會。至此,存在了77天的「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正式消失。

1950年11月,第21兵團在司令員陳明仁的率領下奉命到廣西參加剿匪鬥爭 ;至1951年9月,剿匪3萬餘人。

1952年10月,第21兵團被改編為解放軍第55軍,陳明仁任55軍軍長。

1985年10月31日,第55軍番號撤消。

1955年大授銜中,陳明仁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1974年5月21日,陳明仁將軍病逝於北京;享年71歲。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50年國共空戰,解放軍取得制空權,國民黨海、陸、空軍全線撤退
    1949年5月,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揮師南下,一路高歌猛進,順利解放了中國最大的都市上海。米格-15戰鬥機在得知上海不斷遭到國民黨空軍的連續襲擊後,黨中央和毛主席十分重視,緊急約見了蘇聯領導人,請求蘇聯派出空軍協助防守上海領空。
  • 四戰四平:錘鍊了解放軍正規化作戰能力
    1946年至194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隊先後在四平進行了四次浴血鏖戰,人民軍隊以傷亡四萬餘人的代價取得最後勝利。  歷史永遠銘記那些為了新中國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英烈。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感受這部炮火硝煙中的英雄史詩。
  • 曾澤生:國民黨的雜牌軍長,入朝抗美立大功,毛主席卻不準他入黨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部隊之所以越打越多,除了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國民黨軍隊那裡轉化了很多過來。當時我軍對待戰俘有一個大的處理原則,那就是削弱國民黨軍隊,增加解放軍之補充。具體做法就是「一切精壯士兵,均加爭取,補充我之部隊」。
  • 針對美帝及蔣介石政權,毛主席公開向全世界講了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解放戰爭時期,美國的海陸空軍均在中國參加了戰爭。青島、上海和臺灣,有美國的海軍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青島、上海、南京都駐過美國的軍隊。美國的空軍控制了全中國,並從空中拍攝了全中國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鎮,在長春附近的九臺,在唐山,在膠東半島,美國的軍隊或軍事人員曾經和人民解放軍接觸過,被人民解放軍俘虜過多次。陳納德航空隊曾經廣泛地參戰。
  • 一支僅存在一年多的神秘部隊,卻創下「鐵血內衛」之威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中央縱隊,一支僅存在一年多時間的神秘部隊,但卻完成了無數次絕密任務,創下了「鐵血內衛」之威名。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標誌著一個嶄新的國家即將誕生。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維護北平的社會治安無疑是重中之重。而要承擔起如此重大的軍事和政治任務,僅靠原來的中央警備團,以及華北軍區步校改編的北平市糾察總隊已經遠遠不能勝任,因此,組建一支強大的公安部隊已是迫在眉睫。"北平"並不太平,國民黨特務、散兵遊勇、土匪流氓數以萬計。
  • 毛主席一生所寫詩詞中最豪邁的4首,經典至極值得品讀
    這首詞毛主席寫於1925年秋。長沙是毛主席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主席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主席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範。由於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 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抱著救國救民的理念。
  •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裡出現一個全新軍種!
    1949年的4月23日,這一天,在江蘇泰州白馬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宣告成立。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1949年4月23日,時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的張愛萍受命,在位於江蘇泰州白馬廟的一座小樓中,召開了華東軍區海軍的成立會議,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就這樣誕生了。但是,當時海軍僅有13個人,多年後張愛萍回憶起來曾說到:3輛吉普車就裝下了當時所有的海軍部隊。那麼,中國海軍又是如何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創建海軍的呢?
  • 雙槍老太婆的覆亡:抗日當土匪打解放軍,毛主席:可優待其家人
    他們到各地宣傳抗日,招新兵,搞募捐,受到各地人民群眾的歡迎。1938年春,趙洪文國的二兒子趙連秀部與日軍遭遇,兵敗被俘後遇害。老太太悲痛萬分,帶遊擊隊晝伏夜出,在晉察冀軍區的大力配合和支援下,趙洪文國打碉堡、炸炮樓、殺漢奸、擾鬼子,戰績斐然,名噪一時。
  •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鬥爭的旗幟。然而使這個起義終於獲得結果,作為人民武裝革命勝利偉大起點的,是毛主席親自領導的秋收起義〔2〕和向井岡山進軍。毛主席親自建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毛主席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是無產階級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 兩當鴻福大酒店隆重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 | 宴請慰問醫務人員和教育工作者
    △1937年5月,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組織中央考察團到延安考察。延安各界召開了歡迎國民黨考察團大會。這是毛澤東等與國民黨考察團的合影。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講演。這一年,毛澤東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件讓你覺得「天佑中華」?
    柏林危機的發生,使得當時中國發生了幹涉真空,美蘇兩大國暫時都沒有精力幹涉中國事務,1948年7月,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人民解放軍的總體實力還不佔優勢,決戰的條件尚不完全成熟之際,就開始醞釀在我軍唯一佔局部優勢的東北戰場發起戰略決戰。
  • 獨臂將軍餘秋裡上任石油部長,毛主席:缺幹部,你願選誰就選誰
    1946 年初,國民黨政府在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壓力下,不得不召集有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一系列有利於和平民主的決議,並於1月 10 日發布了停戰令。但是,蔣介石表面說的是一套,實際上做的又是一套,墨跡未乾,就背信棄義,繼續調集軍隊向各解放區進攻。
  • 綏遠子弟兵丨人民解放軍36軍、37軍簡史
    作者:李榮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6、第37軍是1949年9月綏遠起義的原國民黨軍部隊改編而成的。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形勢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排除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種種障礙,率綏遠省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族代表共39人聯合署名通電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參加人民革命陣營,使綏遠省獲得和平解放。
  • 西藏阿里地區的人民解放軍邊防戰士裝備單兵外骨骼
    但是近日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人民解放軍邊防戰士裝備了全新的單兵外骨骼。雖說與電影中有很大差距,但是其帶來的效果是獨一無二的。 人民解放軍邊防戰士正在穿戴外骨骼
  •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製造的汽油桶炮,威震敵膽
    在淮海戰役中,一個被俘的國民黨士兵說:你們的炮太厲害了,落到地下半天不炸,冒著火星,還在地上跳來跳去的,然後轟的一聲,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個被俘的國民黨士兵說的就是解放軍的汽油桶炮,發射的是十公斤重的炸藥包,落到地下,半天不炸,那是導火索還沒燒到頭
  • 對日作戰中,此人未嘗敗績,外號常勝將軍,卻被人民解放軍生擒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正面戰場節節潰敗,丟失了中國大面積的國土。在同日本侵略者作戰時,國民黨非常多的將領貪生怕死,經常是不戰而敗。但是在國民黨政府中也有能徵善戰的將軍。這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數次對日作戰未曾一敗,被稱為抗日常勝將軍,他的名字叫做陳長捷。
  • 紫石英號事件:國民黨軍居然和解放軍聯合炮擊英艦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即將橫渡長江之際,發生了一件轟動國際的事件:在長江中遊弋的英國軍艦「紫石英」號與長江北岸的人民解放軍炮兵展開炮戰,「紫石英」號遭受重創,3艘英艦先後趕來救援,也被擊傷。長期以來,介紹1949年這場中英炮戰的文章大多語焉不詳,而且往往把各次炮戰彼此混同,使人難知真情。
  • 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打勝仗|③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說起
    1963年2月,已擔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赴北京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戰況。當他談到參戰部隊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時,毛主席高興地說:「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9年4月,毛主席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再次強調這段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隨後在全國以口號形式流行,成為政治動員、鼓舞士氣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