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打勝仗|③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說起

2020-12-02 中國火箭軍

有這樣一句標語口號,你幾乎可以在每一個解放軍部隊的營區、訓練場看到,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每一名解放軍戰士,也都會在兵之初就把這句話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那麼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

上世紀50年代初,第二野戰軍第18軍張國華軍長率部進軍西藏,他們是邊修路邊前進。1954年春,康藏公路東西兩線施工在波密、工布地區全面展開。當地自然條件惡劣,築路官兵不但要翻越數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還需打通30多公裡長的雪域天塹,不少指戰員犧牲在雪域高原。負責西段施工的第155團2連官兵看著一個個戰友在施工中倒下,不但不退縮,反而更加奮勇直前,莊嚴地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決心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將路修通到拉薩。

1963年2月,已擔任西藏軍區司令員的張國華赴北京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對印自衛反擊戰勝利戰況。當他談到參戰部隊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時,毛主席高興地說:「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9年4月,毛主席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再次強調這段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隨後在全國以口號形式流行,成為政治動員、鼓舞士氣的話語。

王傑奮不顧身撲向炸點

1965年7月14日,原濟南軍區坦克第2師工兵營1連5班班長王傑在民兵地雷班示範地雷試爆時,拉火裝置出現意外,炸藥即將爆炸。千鈞一髮之際,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他奮不顧身撲向炸點,壯烈犧牲。在王傑的日記裡,他曾寫道:「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誓言。《解放軍報》在當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23日、12月18日連續發表社論,呼籲學習王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一意為革命」的精神。從此,王傑的光榮事跡在基層落地生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成為解放軍廣大官兵忠實信奉的精神信條!

回顧我軍93年的戰鬥歷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其實早已融入一代代官兵的血脈靈魂,也成為這支軍隊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

南昌起義

93年前,我軍誕生於危難之中。南昌城頭一聲槍響,讓這支人民的軍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先後經歷了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這支軍隊在創建伊始,就面對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並長期與之作戰。但正是憑著「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人民軍隊戰勝了不同的強敵,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

飛奪瀘定橋

紅軍長徵時期,廣大指戰員的吃苦耐勞精神遠勝於當時任何一個對手。他們在極度缺衣少糧,同時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況下,完成了萬裡長徵這一史詩級的戰略轉移。這期間,經歷的湘江戰役、烏江戰役、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包座戰鬥、烏蒙山迴旋戰、臘子口戰役、直羅鎮戰役等,無一不是艱險異常、險象環生,他們正是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一強大的精神意志,才最終戰勝了敵人,保留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

楊靖宇隻身與敵人斡旋

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一直活躍在抗日戰線上。1938年11月5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發出給「東北抗日聯軍楊司令轉東北抗日聯軍的長官們、士兵們、政治工作人員們」的致敬電,高度評價活動在淪陷於敵手的東北地區的抗日聯軍,稱其英勇鬥爭為「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的模範」。

1939年秋冬季,楊靖宇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東北抗日聯軍(資料圖)

對於楊靖宇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陷入重重包圍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多日,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他們殘忍對其進行解剖檢查,想看看楊靖宇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還有這樣一支英雄連隊:面對20倍於己的日偽軍圍攻,全連82名壯士毫不畏懼,奮勇拼殺,激戰至最後一息也不屈服,最終全部壯烈殉國。這支彪炳史冊的連隊,就是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亦即著名的「劉老莊連」。

1943年3月16日,4連被1000多日偽軍包圍追蹤,轉移到劉皮鎮劉老莊(今屬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一帶。圍攻4連的這夥鬼子是一支1938年建立的日軍部隊,士兵作戰有術,裝備精良,配有騎兵和炮兵,攜帶有山炮、九二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等重武器。

戰鬥從3月18日上午9時開始,4連與武器裝備和人數都遠遠超過自己的敵人苦戰10多個小時,先後打退敵人多次衝鋒,彈藥全部打光就與敵人開展肉搏,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當晚,19團2營3連連長霍繼光率部到劉老莊收殮埋葬4連戰士遺體。這是霍繼光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陣地上,硝煙還沒散盡,四處丟散著被砸壞的槍,很多戰士是和日本鬼子抱在一起死犧牲的。4連犧牲的本來是82人,最後收葬的卻是84具屍體,因為有兩名戰士把敵人抱得太緊實在分不開,只好將他們一起下葬。

除了楊靖宇、劉老莊連,還有許許多多抗日將士,如趙一曼、趙尚志、狼牙山五壯士等,他們的這份堅強執著,沒有強大的信念支撐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是因為他們卓越的付出,才能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把日寇陷於敵後遊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

狼牙山五壯士

實踐證明: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戰鬥精神對戰爭勝負起關鍵作用;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旺盛的戰鬥精神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使物質力量發揮最大的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能創造以劣勝優的奇蹟。我軍能夠用「小米加步槍」打敗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靠的就是強大的戰鬥精神。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每個高地都有「人在陣地在」的錚錚誓言,每片山坡都見奮死拼殺的血肉雕塑,每塊陣地都能看到拼彎了的刺刀、砸碎了的槍託、和敵人同歸於盡的烈士……

遼瀋戰役

攻打錦州時,錦州城北的配水池是一處制高點。用鋼筋加水泥築成的地堡有1米多厚,火炮打上去只留一個白點。敵人有一個加強營守衛,上面用白灰寫著『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漢!』」奪取配水池,成為遼瀋戰役中我軍控制錦州城北的關鍵。東北野戰軍三縱七師二十團一營三連衝鋒上去,突進到敵人挖掘的壕溝裡準備衝擊。這時,守衛的國民黨軍引爆了埋在溝裡的炸彈,只有連隊指導員一人倖存。傷亡慘烈,上級通知一營撤下來,老營長趙興元堅決頂住:「我們營在壕溝裡還倒下了幾十號人,有犧牲的,有受傷的,怎麼能丟下他們!」艱難突破後,一營打得只剩22人。最終,經過31小時的激戰,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殲敵10餘萬人。

解放軍攻打錦州

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將士們正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血戰52天,以傷亡6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隊47.2萬餘人,不僅解放了東北全境,更為解放華北和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們也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書寫著一個個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事。70年前的那個冬季,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在冰天雪地的極寒天氣中持續了一個月。志願軍第9兵團奉命到達朝鮮長津湖地區後遭遇了兩個強敵,一個是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另一個就是50年不遇的寒冬。志願軍官兵們在極寒環境中,穿著布鞋,身著單衣,與穿著皮靴和鴨絨衣的美軍作戰。他們把血肉之軀像鋼釘一樣楔在長津湖,很多戰士直到犧牲也仍保持著戰鬥的姿態。很多美國士兵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中國軍人寧願凍死也不願後退半步。

一位名叫宋阿毛的戰士留在陣地上的絕筆詩能夠回答這個疑問: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宋阿毛絕筆詩

歷時不到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湧現出近6000個功臣集體和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等許多英雄模範,他們憑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把「聯合國軍」打回到三八線以南,讓不可一世的美軍不得不籤下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是什麼讓中國軍人所向披靡?毛主席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志願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這「一股氣」,後來被美軍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這一句口號穿越時空,傳遞至今,已深深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的血脈,而這句口號所代表的戰鬥精神,就是這支創造了歷史的人民軍隊常勝不敗的原因之一。

習主席指出,「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要成為革命軍人的座右銘」。

進入新時代,我軍武器裝備得到極大發展,與強敵的差距不斷縮小,但人民軍隊始終把培育和鍛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鬥精神作為重要課題,激勵官兵時刻準備戰鬥。

請祖國和人民放心,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現在的人民軍隊鋼多氣也多,但仍然保持著頑強的戰鬥精神,有堅定的信心和強大的決心,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相關焦點

  • 抗戰老兵口述:撬鐵軌剪電線送情報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日軍看張鴻玉只是個小孩,也沒有逼問出什麼有用的信息,放鬆了看押。全村第一個當八路軍只有十多歲的張鴻玉個子卻不矮,身材也壯實,被八路軍看上是個當兵的好苗子。一開始,張鴻玉只跟著八路軍一起勞動,參加秋收、春種等。接觸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八路軍是一支「好隊伍」,於是就報名參加八路軍。「八路軍對我影響很大,我們村上我是第一個當兵的,當時他們都怕當兵。」張鴻玉說。張鴻玉興奮地告訴記者:「八路軍說這小夥子壯、不怕苦、不怕死、很勇敢。
  • 今天,我們不談口罩,談口號……
    「不談口罩,談口號」,這真是一個「怪題目」!自新冠「戰疫」一開始,「口罩」就是自帶流量的「熱詞」。「怎麼戴口罩」「哪裡買口罩」「如何自己做口罩」「誰在求援捐口罩」……面對「無孔不入」的病毒,身為作戰物資的口罩是實打實的「剛需」。
  • 永遠的戰鬥口號:練好體能,為打勝仗
    軍人打勝仗靠的是實打實的真本領。而這個本領,是靠平時訓練場上無數次揮汗如雨的積累。想要讓訓練場無縫對接戰場,就必須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從難、從嚴,一切從實戰需要出發。不管是兩軍對壘,還是抗洪搶險,想要打贏,強大的體能是前提。對運動員來說,體能是保障賽場發揮出色的基礎。對於軍人來說,體能則是戰場打贏、保家衛國的重要基礎。
  • 電影 | 《智取華山》:華山天險擋不住英勇的解放軍
    1949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的強大攻勢下,胡宗南率部南逃,
  • 抗疫英雄「為生命站崗」,「兩不怕」傳人為祖國站崗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 作者:劉鑫 張軍 等4月4日,降半旗,全體官兵默哀。2020年4月4日10時00分,隨著防空警報響起,駐守在雪域高原的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全體官兵默哀三分鐘,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全體默哀!」
  • 網易雲熱評:我這個人虐點特別奇怪,不怕死不怕殘不怕分手,就怕……
    歡迎來到網易雲專區,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帶給大家快樂,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內容是網易雲熱評:我這個人虐點特別奇怪,不怕死不怕殘不怕分手,就怕…… 我這個人虐點特別奇怪,不怕死不怕殘不怕分手,但我怕看見誠實的人被迫說謊,正直的人被迫彎腰,直言者被迫噤聲,理想主義者親眼見到理想破碎。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戰鬥民族絕不投降,敵人:他們為什麼不怕死?
    通過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蘇聯人民在抵禦外敵時的勇氣和不怕死精神是恐怖的,但於國家而言結局是好的,不過此戰的殘酷程度也是問鼎人類有記載的戰爭中最為殘酷的。面對蘇聯人即將要面臨德軍鐵騎的時候,國際上怕是都認為蘇聯時代即將被徵服了,但已然將生死看淡,本著不服就幹的蘇聯人,最終還是以4700多萬的軍民取得勝利。面對戰鬥民族的絕不投降,也不得不讓敵人很疑惑:這俄羅斯人為什麼不怕死?
  • 洪深與「《不怕死》事件」
    原標題:洪深與「《不怕死》事件」   上世紀30年代初,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在上海公映。著名劇作家、電影編導、復旦大學教授洪深觀看該片後,當場在影戲院發表演說,批判該片肆意醜化中國人,勸導觀眾勿再觀看。
  • 中越戰爭期間,解放軍為什麼不肯戴頭盔?原因讓人無法接受!
    在中越戰爭爆發之前,中國解放軍一向是不怎麼佩戴鋼盔,而都是大棉布帽子。很多人都說,鋼盔並不能夠擋子彈,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鋼盔再怎麼不好,面臨近距離正角飛過來的子彈頭盔和一般柔性防彈衣都改變不了被打死的厄運,哪怕是剛性的防彈衣正面近距離挨一槍也輕快不了。那為什麼還要穿戴防彈衣和頭盔呢?那要考慮戰場環境的致死、致傷要素都有哪些了,炮彈破片、飛濺的碎石、木屑、泥沙、流彈...
  • 許三觀:我不怕賣血,也不怕死,但聽到那個不好的消息時,我哭了
    但樂滋滋的他,後來才知道,他最疼愛的大兒子一樂竟然不是他的種,他還沒有從自己白當了幾年烏龜的鬱悶中走出來的時候,一樂又闖了大禍,用鐵榔頭把鐵匠兒子的頭給打破了。一樂的親爹不認帳,許三觀也不想管,但他又不得不管,不忍不管。眼看著自己辛苦置辦的家當要被抵債時,許三觀再次想到了賣血,只有賣血,才能緩解這次危機。
  • 解放軍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有哪些新變化?
    新華網北京2月1日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1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
  • 抗美援朝91歲老戰士餘進凱: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
    抗美援朝91歲老戰士餘進凱: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01當兵就不怕打仗 怕死不當兵70年前,韓戰爆發,當時初為人父的餘進凱響應號召,積極報名,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 我不怕死,但是,我怕死在父母前面
    我不怕死,真的,一點都不怕。但是,我怕,死在父母前面。讓辛苦了一輩子的他們,還沒有得享半點福,就要面對喪子之痛,上演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我怕,死在未成年的孩子前面。
  • 假如犧牲不可避免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王傑生前所在部隊組織官兵開展撰寫告別信活動,一封寄給家中親人,一封放入戰備行囊,以此鼓舞軍心士氣,砥礪血性膽氣,賡續傳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軍人的告別是悲壯的,「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寫告別信的過程,就是感受生死考驗、思考犧牲價值、強化鐵血擔當的過程。
  • 心理療法實戰分享:如何應用不怕死來治癒驚恐發作
    但是我是幸運的,遇到了不無自我心理療法,今天來講一講我自己是如何應用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的第一個方法不怕死來治癒驚恐發作的。驚恐發作對我來說當時是最痛苦的,一天好幾次,心跳巨快,120都打過,去到醫院又好了,以至於我去哪裡首先看看附近有沒有醫院,這個條件束縛著我,以至於我的活動範圍只有了公司和家,從公司回家的路都難以忍受。
  • 2020年下半年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貴人扶持生肖
    每一個人都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篇輝煌的篇章,所以進入2020年下半年整整年,你們人生需要經歷一些坎坷,經歷一些人生的事業和前途,今天來給大家講解進入下半年,今年只要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就能夠得到貴人的扶持,生活當中錦上添花,所以你們是人生的幸運兒,非常的幸運,抓住此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能夠平步青雲。
  • 黑人遍布全世界,為什麼唯獨不敢去俄羅斯?專家:不怕死就來
    說起黑人,相信大家對他們很是熟悉,似乎全世界都有黑人,連很多其實他們的西方國家他們都敢經常出沒,更別說是亞洲國家了,以前家裡的父母看到黑人還要盯著看好幾眼,如今已經見慣不慣,都習慣了他們的存在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全世界都有黑人,唯獨俄羅斯他們不敢去,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美教授柯文:美疫情以不怕死戰勝中國,證明比中國強大的多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泰勒·柯文(Tyler Cowen)、彭博社的專欄作家在媒體刊文詆毀中國,其中一段內提到:雖然美國的新冠疫情應對搞砸了,但這也說明「美國不怕死人」,證明了美國不是中國所描述的「軟弱不堪」,而且美國的這種「不怕死人」,也將令中國制訂針對美國的軍事策略時不得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