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談口罩,談口號……

2020-12-02 中國火箭軍

「不談口罩,談口號」,這真是一個「怪題目」!

自新冠「戰疫」一開始,「口罩」就是自帶流量的「熱詞」。「怎麼戴口罩」「哪裡買口罩」「如何自己做口罩」「誰在求援捐口罩」……面對「無孔不入」的病毒,身為作戰物資的口罩是實打實的「剛需」。

而「口號」呢?如果假大虛空,那就一文不值。日前就有主流媒體尖銳指出:我們要口罩,不要口號。這裡指的「口號」,當是那些或虛情假意、或空洞無物的「假口號」。

既然有「假」,那就有「真」!

我們今天談的,是情深義重、振奮人心的真口號。當春暖花開、病毒退去,也許口罩們都已被掃進了垃圾堆,而有那麼幾句口號,卻已深深地刻在了你的心裡……

真口號,是帶著溫度、充滿力量的,折射出的是時代精神。歷史上,新中國屢勝頑敵,哪次靠的不是「精氣神」?從「向我開炮」的怒吼,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從「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擔當,到「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承諾……一句句戰鬥口號,讓我們領略了什麼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一次次徹底壓倒對手的,就是這股中國人特有的精氣神!

和平年代,我們也從來沒有忘卻對精神品質的磨礪。即使是在影視劇中,一句句言猶在耳的口號,折射的也是中國人對精神力量的深刻認同和呼喚追求。

記得一句「狹路相逢勇者勝」,就能激起全體將士「逢敵敢亮劍」的李雲龍嗎?

記得將「不拋棄、不放棄」的軍人意志,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士兵突擊》嗎?

戰鬥口號,是戰鬥精神的濃縮。戰鬥精神,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面對病毒,抗擊疫情的成敗絕不僅僅取決於以口罩為代表的物質,更取決於口號所折射出的精神。

愈到關鍵處,格外看精神!

請聽,新冠「戰疫」中的一聲聲「號角」……

「誓死不退」,這是馳援武漢的人民軍醫向人民發出的誓言承諾:

「若有戰、召必至、戰必勝!」這是無數請戰軍醫們發自心底的如雷共鳴:

「64個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一個戰鬥團隊在宣示打敗對手的信心,抒發對親人戰友的祝福!

如今,在醫院與死神競速的救治一線,在抗疫物資爭分奪秒的搶運途中,在自我隔離的家家戶戶,人們需要口罩的保護,也需要精神的鼓舞。就連不少生產口罩的工人,現在也正是在「為了前線連夜幹」的口號激勵下日夜趕工。

當新冠肺炎「戰疫」結束時,春暖花開、病毒退去,那還在耳邊迴響的一句句濃縮了我們的信仰、情感、意志和行為的響亮口號,我想將是中華民族又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當然,衷心希望我們的口罩快快充足!戴著口罩,我們的「戰疫」口號會更加有力和響亮。

當我們能夠放心地摘下口罩那一天,我們一定會用最大的聲音喊出:「我們,勝利了!」

來源:學習軍團

相關焦點

  • 今天我們談的是安檢
    今天我們談的是安檢 2020-12-21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了《十日談》,才能開始理解那些拒絕戴口罩要自由的義大利人
    在病毒們亂跑的過程中,我們也得以窺見其他各國的態度,上了一次妙趣橫生的「世界文化課」。比如頻頻上熱搜的義大利,在我們看來,真是有夠誇張的。你們不提倡戴口罩就算了,你們買不到口罩假裝很酷就算了,你們覺得戴口罩是病人才做的事就算了,還抗議戴口罩是不自由???
  • 今天不談劍法,不談內功,就說說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四套拳法
    金庸武俠世界當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各種神奇武功,我們今天不談劍法,不談內功,就說一說其中最厲害的四套拳法。這門拳法的厲害就不需多言了。
  • 壇蜜出席綜藝談婚後生活 吐槽漫畫家老公總戴口罩
    來源:新浪娛樂壇蜜資料圖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寫真雜誌《FLASH》報導稱,性感女星壇蜜參加2020年2月8日NHK電視臺播出的節目《周六Studio Park》,談與漫畫家清野通的新婚生活,稱老公總戴口罩很少看到真面容。
  • 「十日談」第一季收官,我們談了些什麼?
    過去的四月,在中國疫情進入下半場,全球疫情開始爆發的節點上,我們以「反思」為主題,策劃了「非遺星球十日談」第一季的課程,並在「穀雨」時節,一日日地呈現給大家。第三日我們在那張刷屏網絡的醫生病人同賞落日的照片中,感受到了美的召喚以及人們對美的強烈需求。我們跟隨著「承創織繡」的主理人吳穎,走進了燦若雲霞的雲錦世界,在她所打造的美學空間裡,看到了非遺之美賦予平凡生活的力量。
  • 當我們談《高達》正統系和非正統系時,我們在談什麼?
    那今天我們就來試著聊一下這個一撩就容易爆炸的話題吧。目前大家對於《高達》系列作品正統與否的劃分,無非有下面幾個標準:以UC記年;富野由悠季執導;風格相對寫實;人物設定沿襲初代畫風;機械設定沿襲初代框架。
  • 在華外國人談疫情:我們不害怕 中國政府在認真應對
    (抗擊新型肺炎)在華外國人談疫情:我們不害怕 中國政府在認真應對中新社北京1月30日電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多位在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外國人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對疫情感到擔憂,但他們並不感到害怕,因為中國政府在認真採取各項應對措施
  • 著名作家談歌「談」小說
    千墨藝術網消息(續軍/文、張子彬/圖)2020年12月16日,由宣化上谷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宣化大講堂第139期特別講座《談歌談小說》如期開講。課前,上谷文化研究會安排專人採取嚴格的消毒、測溫、發放口罩等措施, 以確保疫情期間聽眾安全。
  • 「我也經常被人被欺負」張文宏談完疫情談人生,喝完這碗雞湯又被圈...
    張文宏說,「如果人手一本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策劃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了解了病毒就不恐懼了,就遠離新冠了,要得新冠也很難。」談疫情發展市民過年悶在家都很辛苦,很多人跟我說,情願出去工作,也不願意沒事做。
  • 去售樓部買房可以談價格嗎?又該怎麼談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國家新房採取的是「預售制度」,因此現在去售樓部買房都有一個看樣板間的環節,可能一些比較心急的朋友就會在這時和銷售人員談價格,其實這個時候非常不合適的。其實房子本身就是商品,我們先將其簡單的理解為「大宗商品」吧,既然是買商品,那我們自然就需要進行貨比三家。
  • 使用藥物增肌的大塊頭,為什麼不談藥物,只談訓練
    健美運動員使用藥物已經越來越多被大眾知曉,但是大多數健美運動員對此諱莫如深,不願多談藥物使用,但是會經常分享自己的訓練計劃,平時如何飲食。但是,我們知道,如果沒有藥物輔助,我們按照他們的訓練計劃和飲食,根本不可能練成他們那個樣子,而且距離相差不是一點點。
  • 中國口罩廠「出海」掘金,談生意要排到半夜4點
    中國人口罩夠用了嗎?3月2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中國口罩日產能和日產量雙雙突破1億。當時,「電商在線」曾發文《日產1億隻,造航母的都上了,我們離「口罩自由」還有多遠?》。「現在一天產能在4億隻口罩不成問題。」某業內人士對「電商在線」說。
  • 談讀書談節目談生活 透過文字感受名嘴董卿的智慧
    「朗讀依舊,初心不改——《朗讀者II》特別專場暨新書發布會」1月15日在國家博物館劇院舉行,《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在活動現場還與嘉賓共同朗讀,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節目特別專場。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日前刊發文章,回顧董卿曾經談節目、談讀書、談生活的一些語句,讓我們透過文字一起感受董卿的「智慧」。 談讀書
  • 談錢傷感情的睿智:談錢是俗氣,但從不談錢的人更俗
    可惜的是男人不懂這個理,他們覺得談錢是俗氣。02、不少男人覺得談錢很俗,其中就有幾個因素在作祟:①、好面子。所以,在談錢俗氣的背後卻是有著很大的扭曲,不願意找人借錢,都是在各種平臺上揮霍。但我始終覺得,不談錢的人才俗氣。03、楊超越接受採訪時,談到自己要攢錢:沒有嫁妝,你怎麼嫁人?
  • 世界名著《十日談》
    #看世界回故鄉##1000個過年故事##把健康帶回家##最暖團圓年##我要上頭條#2020年春節,假期從七天延長到十天,又推遲一周,這個難忘的春節隆重而來,悄然而去,這個與新冠疫情相攜手的春節我在家看完了十本書,今天推薦一本世界名著《十日談》
  •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Predator Tango 18+ TF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Predator Tango 18+ TF,這款猛男級別的TF,讓你不得不愛。經典外觀,讓人驚豔▼但是無鞋帶穿鞋是真的困難呀,不過「為了帥,不存在」。超強科技,令人嘆服▼
  • 這四大星座,要麼不談戀愛,要談就談一場能結婚的戀愛!
    人們常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刷流氓,十二星座中,有下面這幾個星座,對於戀愛的態度非常謹慎,一旦戀愛就會以結婚為目的。 ,要談就談一場能結婚的戀愛。
  • 記住「三談三不談」,早知早用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和上司一起一個人的話,常常感到非常不愉快。和上司的對話,以對方為中心,尋找對話的素材,從細小的地方開始。發現後,通過讚美、提問、請教的方式,讓對方說出更有效的信息,為下一輪會話提供素材。他們不敢和領導說話。所以,請記住「三個對話不說三個話」。
  • 《我不是藥神》不談價值觀,我想看看生命的力量
    不談價值觀,我想看看生命的力量前段日子,我忙於期末考試,奔波於圖書館和教室,動輒天文地理,國民生產國際貿易。紙上談的皆是國家大事。忙忙碌碌一個多星期,結束考試急忙鑽進了電影院,這一進去,就將我近日高屋建瓴的自信盡數擊潰了。
  • 「科學少女」談方琳:15歲攻克世紀難題,因拒記者採訪再度走紅
    我們常常聽到、看到這樣一個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暫且撇開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談,孩子之間的競爭從出生起就開始是沒錯的。不同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各種技能培訓同樣影響孩子的發展道路。如今的孩子從小被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補習班壓榨得苦不堪言的同時,孩子們的家長也常常被熊孩子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似乎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