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療法實戰分享:如何應用不怕死來治癒驚恐發作

2020-12-14 Tinny說心情

本人2014年第一次焦慮症驚恐發作,到2016年遇到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的兩年間,症狀何其多,得過焦慮症的人都深有體會。

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孩子當年才兩歲,我要陪她長大,我輾轉好幾個醫院各種檢查,卻沒有找到病的原因,最後得出結論焦慮症,但是西藥的副作用以及網友的服藥反應讓我對西藥更恐懼,一天幾次的驚恐,時刻在恐懼之中,但是卻沒有特效藥來治癒擺脫一切痛苦,我對醫學充滿了深深的失望。

我流連在各大網站尋找著焦友們的治癒經歷,我很感激那些康復的朋友在網上留下他們的成功經驗,混合著血淚的涅槃重生經驗,我一遍遍的讀,就像今天還有人在網上跟我當年一樣的尋找著成功的經驗,我也讀過各種心理學的書,然而順其自然我還是做不到。

但是我是幸運的,遇到了不無自我心理療法,今天來講一講我自己是如何應用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的第一個方法不怕死來治癒驚恐發作的。

驚恐發作對我來說當時是最痛苦的,一天好幾次,心跳巨快,120都打過,去到醫院又好了,以至於我去哪裡首先看看附近有沒有醫院,這個條件束縛著我,以至於我的活動範圍只有了公司和家,從公司回家的路都難以忍受。

先來看看不怕死的理論是什麼?郭士全教授在他的書中給我們總結了這麼幾個定律:越怕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真該死怕也沒有用,不該死怕什麼。但是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這裡指的是內心的想法,不是指地震來了讓你不怕死連跑都不跑。而是指碰到一切你覺得害怕的事情都要這麼想,郭老師一直說人之所怕,莫過於死,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我反覆領悟這幾句話的意思,每天都小心翼翼的控制一切,不能放鬆就不能好好的體驗人生了。總希望一切都好了,然後再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驚恐發作就是做事的攔路虎,按照我以前的邏輯,攔路虎不除則事不成。

因此每天都在「拼命」的與虎作鬥爭。卻不知道越是怕老虎,老虎越是強大,你的害怕和完美主義在給這隻老虎提供力量。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眼中只有事情,任憑你老虎咬我,也不能改變我做事情的決心。主動找老虎咬,無所畏懼,這才是不怕死的精神。

有天上班在公司驚恐發作,以前我會先忍忍,接著腦子裡會出現更恐怖的想法,心梗腦梗等等,要瘋了,只能去醫院。我就想打破這種狀態,心裡默默的反覆讀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真該死怕也沒有用,不該死怕什麼,不去管它心跳得多厲害,多害怕,讀了十幾遍之後我發現心裡的恐懼感消失了,按照不無自我的心理療法我已經在心裡有不怕死的觀念了,這會讓你心裡無比的輕鬆自信。

接著按照心理療法的步驟,問自己既然不怕死了,還怕驚恐發作嗎?還怕心悸胸悶嗎?既然不怕我敢不敢放開膽子使勁讓心跳的更快,死了拉倒,內心放開,腦子裡想著跳吧跳吧更快吧,我就躺在椅子上等待著心跳的更快,等待著驚恐跟以前一樣的恐懼,結果一會兒身體的反應消失了,心跳正常了,我體驗到了成功應用不怕死解決驚恐發作,我的內心開始有自信了。

後來過了幾天下班路上感覺自己又要驚恐發作的前奏,呼吸困難,心跳加快,恐慌來襲,我沒有思考什麼,心裡讀了一遍越怕死越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來吧驚恐發作,反正你弄不死我,死了也算是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以必死的決心命令自己放鬆癱在椅子上等待症狀來,結果恐慌就像電流一樣過了一遍我就平靜了,手腳溫暖了。驚恐的烈度降低了很多,而且至此之後就沒在發生過。

內在的恐懼才是病因,症狀千變萬化,根源只有一個。你要思考你到底怕什麼?如果只是簡單怕症狀,我只能告訴你,你做了那麼多檢查,在醫學上身體是健康的。有的焦慮症朋友犯病就感到渾身難受,總是揉揉按按,檢查治療,想法設法消除難受。這種心理也很正常,也符合邏輯。但是身體上符合邏輯,心理上確是害怕的表現。你越是害怕就越難消除症狀。

所以方法不對,病狀永遠好不了。

每次驚恐不論大小,都是鞏固和建立積極性腦迴路的最佳機會,經常在腦子裡演繹成功的經歷,假以時日就能成功修復受損神經迴路。為什麼以前可膽大了,現在就不行了,體檢身體健康,可是卻總是不舒服呢?斷了的通道還可以建立,21天養成一個習慣,30天的堅持就可以建立一個神經通道,不怕死的通道建立好以後驚恐發作就會不藥而愈了。所以去抓住每一次機會,以不怕死的心態去迎接驚恐發作,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康復。

相關焦點

  • 焦慮症患者驚恐發作時,心慌、喘不上氣,如何快速緩解?
    一般來說,如果出現這些狀況並且去醫院檢查排除了生理上的原因,那麼多半這是心理疾病,從這位讀者的描述來看,這個很像焦慮症的驚恐發作。在驚恐發作期間,你會感覺昏天暗地,感覺自己像是瘋了甚至快要死了,但其實呢,這些根本不會發生。它會持續大約20分鐘,其中有幾分鐘症狀特別劇烈。
  • 當壓倒一切的恐懼來臨時:驚恐發作和驚恐障礙
    有一次突然就感到心慌、心砰砰直跳好像要跳出來,喘不上氣來,全身出汗、發抖,特別緊張、恐懼。以為自己突發心臟病,快要死了。稍微緩解一些就立馬去醫院急料就診,全身各各個檢查都做一遍,發現各項指標都正常,可是這種現象又真實出現過。從都天開始,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幾天就發作一次,有時候一天發作好幾回。
  • 突然發生心悸、胸悶、喘不過氣,又找不到原因,可能是驚恐發作
    他總會毫無緣由地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的症狀,他以為自己患了心臟病,可能快死了。掙扎著去了醫院看急診,但是到了醫院之後,他的症狀又會逐漸緩解。醫生把他從頭到腳查了遍,卻什麼問題都沒發現。醫生說他可能是植物神經紊亂,建議他去看心理門診。但他認為心理門診是看「精神病」的,他覺得自己心理正常,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想問問華子,有沒有什麼藥能解決他的問題?
  • 焦慮症和驚恐發作的區別,您了解嗎?
    但兩者的區別也非常鮮明,驚恐障礙的驚恐發作,是「發作無明顯誘因、無相關的特定情境,發作不可預測」,而應激性心理障礙,是有明確誘因的,而且,應激性心理障礙障礙,未必會嚴重到有驚恐發作的程度。驚恐障礙的首次驚恐發作,很多時候也會有類似的誘因,比如「心慌、心悸、頭暈」等等,這些誘因雖然也是真實的,但患者由此產生的緊張恐懼卻是誇張的、不必要的。正是由於誇大了危險,產生了惡性循環,才會導致驚恐發作。
  • 關於驚恐障礙,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驚恐障礙?驚恐障礙,簡稱驚恐症是以反覆出現顯著的心悸、出汗、震顫等自主神經症狀,伴以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害怕產生不幸後果的驚恐發作為特徵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典型表現1、驚恐發作典型的表現是,患者正在進行日常活動,如看書,進食,散步,開會,或操持家務時,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臟要從口腔裡跳出來;胸悶、胸痛、胸前有壓迫感;或呼吸困難,喉頭堵塞,好像透不過氣來、即將窒息。同時出現強烈的恐懼感,好像將死去,或即將失去理智。這種緊張心情使患者難以忍受。因而驚叫、呼救。
  • 焦慮驚恐|我只是短暫的「死」了幾分鐘……
    焦慮驚恐發作是什麼感受?你本來好好的,可是突然什麼東西來襲!你仿佛被突然放進真空玻璃罩中,怎麼都喘不上氣來,甚至在腦海裡已經後悔還有哪些事沒有做......「我到底怎麼了呢?」你反問自己。這會使人感到頭暈眼花,覺得失去方向,並產生不真實感。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那些災難化的思維都是自己的假想,不管當時如何信以為真,它們都不會發生。 如何自救呢?
  • 應該如何治療
    2.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驚恐障礙) (1)死亡或失去控制的感覺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與正常人幾乎相同一旦發作(某些患者有特定的觸發情況,例如封閉的空間等),患者就會突然感到極度恐懼,並感到接近死亡或失去控制感。 (2)自主出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和全身發抖。 (3)通常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發作突然開始,在發作期間意識清醒。
  • 驚恐障礙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經常待著待著就突然頭暈心慌、喘不過氣來。這種感覺太恐怖了,就像要死了一樣。每次都打120求救,到醫院後身體各項檢查結果又都正常。最近半年已經發作多次了,家人都快不相信我了,說我在演『狼來了』。可我真的沒裝,真的覺得要死了。
  • 「驚恐發作」,急性焦慮的解決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急性焦慮症如何治療? 焦慮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 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指的是起病突然,患者有一種說不出的內心緊張、恐懼感,表現為焦慮不安,可出現肢體震顫或發抖、頭暈等。這些生理異常正是由於情緒緊張,使大腦過度敏感,以及植物性神經系統感受性增高、腦內腦電波造成紊亂的緣故。一般慢性焦慮表現為五大症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和胸痛。
  • 抗疫日記丨驚恐發作、為孩子抓狂,「人恐懼到了極點那就是憤怒」
    抗疫日記丨驚恐發作、為孩子抓狂,「人恐懼到了極點那就是憤怒」 2020-02-02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普一種假心臟病「驚恐障礙」,別再提心弔膽浪費錢做各種檢查了
    如何確診?那麼今天殷醫生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病例分享這天晚上我睡得好好的突然從睡夢中驚醒,出現心跳加速胸悶,胸口好像有一塊大石頭一樣,被壓得好像喘不過氣來,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一樣,老公看到這情況以為我是心臟病,嚇得趕緊打了120,做了一個全身檢查,但檢查結果卻一切正常
  • 驚恐障礙——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心理疾病
    驚恐障礙是容易被誤診為心臟病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因為痛苦程度高,因而反覆就醫,發作時類似於心肌梗死的症狀,更易令患者產生死亡恐懼,因此減少日常活動,甚至外出需要家人陪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由於症狀導致的痛苦和恐懼,無法確診,症狀得不到緩解,反覆求醫,花費巨大。張先生剛過三十歲,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平日經常加班。
  • 「健康科普」焦慮症的急性發作
    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兩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以及運動性不安。讓我們通過兩個典型的臨床案例認識「驚恐發作」【案例一】33歲的小陸認為自己有心臟病,最近兩周來病情明顯加重,自述有「心慌胸悶瀕死感」,多家醫院急診就診未發現明顯異常,甚至多次在醫院急診科走廊度過了幾個晚上,醫生均建議小陸到心理醫學科門診就診。
  • 焦慮症,植物神經官能症,驚恐障礙
    一開始我相信很多人都到醫院檢查來檢查去,以為心臟或者哪裡出了很嚴重的問題,急救也不少打,到醫院之後呢一點毛病沒有,頂多就是心動過速或者心率不齊等等一些小毛病。然後回家各種百度,各種網上查,聽到猝死什麼的新聞,嚇得半死。
  • 23歲小夥「驚恐發作」來看急診,心臟疾患浮出水面
    患者還指出自己曾經在數周前發作過類似症狀,曾到急診室就診,被診斷為「驚恐發作」。既往無其他疾病史,無手術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及藥物濫用史,不吸菸,少量飲酒(僅社交時)。入急診時生命體徵:BP 120/70 mmHg,R 18次/分,外周血氧飽和度99%,心率測不到。入院查體合作,心臟聽診顯示律不齊,無雜音,脈搏不規則且緩慢,立即做了心電圖(圖1)。
  • 走近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但現實中焦慮障礙的識別率和治療率並不理想,很多患者飽受數年痛苦後才走進精神科診室。因此我們有必要提高對焦慮障礙的認識。如果您看過本公眾號題為 「焦慮障礙,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用連結的形式)的科普文章,那您已對焦慮障礙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焦慮障礙中兩個代表性的疾病: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焦慮和恐懼是很常見的情緒。
  • 兒童過敏性紫癜反覆發作怎麼辦?
    其實過敏性紫癜反覆無非和病初原因大致一樣,一個是免疫失衡紊亂,一個是免疫系統不完善,免疫低下。話不多說,先來看病友投稿,然後我們將帶著本次網友投稿的問題進行解答。病友A投稿:兒童(7歲)過敏性紫癜治癒出院後反覆,腿上隔三差五的出幾個,沒有伴隨其他不適症狀,請問大夫該如何去做?
  • 森田心理療法的格言
    【不安常在】在日常生活中,焦慮不安是常有的現象,任何人都會河避免地遇到,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自我防衛機制,不能把它當成敵人來消除和排斥。人是有各種欲望或願望的,欲望或願望越高,伴隨的不安也就越顯著。你的欲望高,又沒有為滿足欲望而奮發努力 ,卻要擺脫或消除不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安反而會對你窮追不捨,逐漸加重。
  • SDCC 2017·上海站之網際網路應用架構實戰峰會講師和議題全曝光
    、資料庫核心技術與應用實戰峰會和網際網路應用架構實戰峰會,為期三天,為軟體開發者帶去共24場的技術盛宴。在建設初期,由於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限制,大部分系統傾向採用單體應用。但隨著業務的發展和複雜度的增加,系統的可維護性和性能都很難滿足線上需求。本次演講以支付系統為例,介紹如何對單體應用進行拆分,落地實施微服務架構,在確保線上業務穩定運行的同時推動架構可控地演化。
  • 疫情期間,抑鬱發作如何自救?
    原創 發光體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作者聲明以下內容僅是個人經驗分享,不代表任何觀點。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自救不等於不看醫生!我是誰?我如何自救?在抑鬱發作這段時間裡,我只見過K醫生(我的主治醫生)一次,在2020年1月15日。隨後離開上海回到老家(湖北鄰省某農村)。然後疫情爆發,不能出門,老家醫院的臨床心理科/精神科全部停診,我也無法回上海複診,基本只能靠自己。如下,我簡單總結在這段時間裡做了什麼以供參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