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發售的遊戲不算少,但是像《無人深空》這樣爭議如此大的還真沒有。遊戲自從發售之後,除了玩家們兩極分化的評論之外,各個遊戲媒體也是看法不一。以至於時至今日,包括IGN在內的幾個大型的遊戲媒體都沒有給出遊戲評分。
2013年,當時只有四個人的獨立工作室Hello Games工作室對外公布了《無人深空》。其宣傳的開放宇宙和公布的遊戲預告以及原畫等內容,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個「餅」看起來真的太好吃了。接近無限的可探索行星,每顆行星上都有無數的奇特生物,自由自在的探索,和外星人進行貿易等等。讓人對無限宇宙充滿了嚮往。而遊戲之後在E3 2014上摘得了「最佳原創遊戲」、「最佳獨立遊戲」和「特別表彰創新獎」等多個榮譽,讓越來越多的普通玩家也開始注意到了這款作品。包括玩家和遊戲媒體,對於《無人深空》都是報以支持和積極的態度,期待其能夠帶來出色的表現。
期待中的《無人深空》是這樣的
直到遊戲發售之後。
探索,可以說是《無人深空》最大的亮點和賣點。遊戲中號稱總共有18446744073709551616個星星,這個數都要數半天的數字著實是十分吸引人的。而每個星球上都有著獨特的氣候環境、豐富種類的生物,以及數小時的探索時間。倘若真的要把所有行星都要探索一遍的話,那真的就是「有生之年」系列了。但是遊戲發售之後,玩家們紛紛吐槽,星球同質化嚴重。雖說大家都明白是隨機生成的,但是也過於千篇一律了。如果說地表上的景象還有不同的話,那麼地下洞穴的景象真的是毫無新意了。玩過一段時間後,除了要收集元素外,完全沒有進入地下的欲望。
不過地表之上每個行星的溫度、輻射、毒性等氣候條件確實是不同的,而不同氣候環境影響著星球上生物的分布,每一個星球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時候風景秀麗,截張圖,去掉UI都可以直接當壁紙使用。不過槽點也是不少,比如官方告訴我們外星生物是這樣的高大威猛:
或者是這樣萌萌的十分可愛:
而我們實際看到的可能就是這樣的:
甚至還有「汙」力十足的:
這些差異給人的感受有點像方便麵包裝上的那句話: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
除了探索以外,《無人深空》其他的要素包含「生存、貿易、戰鬥」三個方面。在「生存「方面,由於行星可能存在大量輻射或者毒素,亦或者是由於極高或者極低的溫度,這就要求在星球探索的時候需要注意防護設備的能量值。雖然星球環境這一點需要看臉——有的玩家可能出生地就是一個恆溫、無毒無輻射的適宜居住的星球,而且遍地黃金。而有的非洲土著,一出生就可能「水深火熱」,而且遍地毒蛇—— 不過由於能量值都是可以通過採集來的元素進行實時補充的,所以實際上在探索過程中並不需要太過於擔心這方面的影響。這也使得生存這一項的存在感偏弱。
至於「貿易和戰鬥」方面,筆者遊戲時間不長,一直就在幾個星球之間閒逛,也偶爾在沒「鈦元素」的時候找過那幾個無人機的麻煩,不過更進一步的貿易和星戰的內容沒有體驗過。玩過的朋友認為這部分如何呢?而據網上玩家們給出的評價來看,仍然是陷入了兩極分化之中。不喜歡的玩家認為貿易系統單一,戰鬥系統毫無設計感,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喜歡的玩家則是樂此不疲的跟外星人交易共振器,改裝光速推進器然後準備躍遷……
如果說在遊戲性上,由於眾口難調,才產生了對於《無人深空》的不同評價。但是在遊戲優化和UI設計方面,《無人深空》確實表現糟糕。而優化糟糕還可以歸咎於小作坊趕工等原因,但是PC版遊戲按鍵都需要長按等待那個圈圈轉完,如此不友好的操作方式,這個鍋真的只能工作室自己來背了。
不知道有多少玩家被這個E給「涮了」
無論神作也好,還是了雷作也罷。遊戲終究還是需要玩家們自己來評價,那麼你喜歡《無人深空》嗎?這款作品達到了你之前的期望嗎?不放在下方評論區給出你的意見,大家一起討論。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無人深空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