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或揭示人類如何馴化動物

2020-12-15 上遊新聞

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

格裡菲斯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在貝里斯海域中觀察到,一種長鰭雀鯛在珊瑚礁附近會變得十分好鬥,因為那裡通常長著可作為它們食物的海藻。領地意識很強的長鰭雀鯛會將除糠蝦之外的其他外來生物從其海藻「食物農場」趕走。受長鰭雀鯛保護的糠蝦則會在「農場」大量繁殖,其排洩物則能提高海藻生長質量,並最終使「農場主」雀鯛受益。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參與研究的格裡菲斯大學環境未來研究所的威廉·菲尼博士表示,雀鯛和糠蝦的互惠關係具有馴養行為的特徵,跟人類飼養家畜的行為沒有什麼分別。

一般認為,家畜的祖先最早就是被人類提供的庇護所和食物殘渣引來後被馴化的。研究人員認為,雀鯛能保護糠蝦免受掠食動物捕食,而糠蝦能在雀鯛提供的庇護所中大量繁衍,這些都是馴養關係形成的重要因素,也符合共生關係是導致一些動物最終被人類馴化的理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馴化不是人類特有行為 珊瑚礁魚也能「馴養」糠蝦
    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
  • 動物所等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重要的物種馴化搖籃之一,許多馴養動物起源於此,其中包括羊駝(Vicugna pacos)和美洲駝(Lama glama)這兩個具有經濟價值的駱駝科馴化物種。然而,羊駝和美洲駝究竟由哪些物種如何馴化而來,國際上存在爭議:基於考古或形態學的研究認為,羊駝馴化自原駝(L. g. guanicoe)、駱馬(V. v. vicugna)、或美洲駝和駱馬的雜交,美洲駝則馴化自原駝,而基於少量分子標記的一些研究表明羊駝馴化自駱馬,美洲駝馴化自原駝。
  • 研究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重要的物種馴化搖籃之一,許多馴養動物起源於此,其中包括羊駝和美洲駝這兩個具有經濟價值的駱駝科馴化物種。它們對於安第斯地區的經濟和生活十分重要,羊駝毛可作為優質毛織品的原料,美洲駝是當地的主要馱畜之一。
  • 人類可以將狼馴化成狗,為何不能馴化老虎和獅子?
    對於狗的起源,人們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不過目前比較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此外,狗還是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這其實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狼是一種非常兇猛而又狡猾的動物,而原始人類竟然可以馴化狼,顯然這個過程一定十分艱辛。
  • 馴化貓的故事,是人類馴化了貓,還是貓利用了人類
    古埃及貓壁畫這些野貓是獨居的動物,與狼等其他動物的社交結構不同。因此科學家認為貓的馴化可能與其他動物的馴化過程不同。但不幸的是,非洲野貓的化石記錄保存的不夠好。大多數都沒有被保存下來,無法用於基因分析,這就是為什麼很難弄清貓是如何被馴化的部分原因。
  • 為何動物會願意被人類馴化?
    近年來,又有不少人飼養羊駝、土撥鼠等特別的寵物,可以說,人類已經在飼養寵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那麼,寵物是如何出現的呢?這裡,就需要從人類對野生動物開始馴化說起了。根據資料顯示,在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野生的動植物從自然繁育過程,逐漸演化為人工培育的過程,就是人類的馴化過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
  • 肺炎病毒是如何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
    經過研究發現,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的來源測定,較為認可的說法是,病毒宿主為野生動物,有可能是中華菊頭蝠。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假設這種病毒就是來自於蝙蝠,或者其他生活中極少可能接觸到的野生動物,病毒是怎麼從這些動物身上傳染到人類的呢?為什麼野生動物自帶這麼多病毒卻能安然無恙呢?我們要如何把控和自然界動物接觸點距離呢?
  •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馴化狗的?
    據統計,每七個人就有一條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們小到可以陪主人嬉戲玩耍,大到可以看家護院,陪主人外出打獵。但是你想不到,你家中可鹽可甜的小可愛,它的祖先灰狼曾經是人類的勁敵。那狗被馴化的歷程是到底怎麼樣的呢?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就是狗。在人與狗相處的幾千年裡,彼此已經成為了分不開的好朋友。狗的馴化狗之所以被人類馴化,在科學界有幾個假說。第一個假說是人類馴化了小狼。在過去,人類在打獵時,會將成年狼宰殺吃掉,然後將小狼暫時養在身邊,等到長大後再宰殺。
  • 麻雀是離人類比較近的物種,但一直沒被馴化,其內在原因很實際
    人類依靠本身強大的智慧,雄霸於地球之巔,人類也因自己的各種需求,把不計其數的動物馴化,使其能夠為人類服務。我們最熟知的就是馬、牛、狗等人類身邊的動物,它們都在被馴化後,被人類按其特點,分配於不同的服務工種。
  • 馴化動植物是傳染病根源?
    人們發現狂牛症、禽流感、麻疹、口蹄疫、惡性瘧疾等傳染病都與被馴化的動物有關,於是不禁要追問——傳染病與人類結伴而行,是因為曾經茹毛飲血的古人類,從單純依靠狩獵採集轉向了畜牧業養殖嗎?這場以馴養動物為主要標誌的農業革命就是傳染病流行的源頭?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人群性病菌起源假說,即動物馴化導致人類疾病激增說。
  • 除人類外,有什麼動物會馴化其他生物?
    動物馴化人類在生物學上,不只是人類馴化了動物,動物也馴化了人類。在遠古時期,人類並不從事農業種植和牲畜養殖,而是在野外採集果實,挖掘根莖再加上打獵。這一段時期被古生物學家稱之為:原始的富裕社會。但自從人類馴化了牲畜之後,人類既要照顧牲畜幼崽,讓它們免遭食肉動物的攻擊;還要為它們採集食物,讓它們免受飢餓。而人類自己卻要每天勞作,付出的時間比採集和狩獵更多。雖然牲畜能夠為人類提供能量,但是人口增加之後必然又依賴更多的牲畜,所以人類要為它們開墾出足夠的土地,要為它們修建更為牢固的籬笆。
  • 或許是因為珊瑚礁的聲音變了
    熱鬧的珊瑚礁汪洋大海中,適合小尼莫定居的珊瑚礁只佔千分之二。那麼,它該如何找到珊瑚礁呢?聽一聽,也許就會有線索了。健康的珊瑚礁是個很熱鬧的地方,不僅顏色五彩斑斕,聲音也很多樣。澳大利亞的珊瑚海 | WWF珊瑚礁的背景音,聽上去有點像小時候吃跳跳糖時,舌頭上蹦蹦跳跳的聲音。
  •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貓並沒有被完全馴化,貓其實是自我選擇被馴化其實現如今依舊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貓咪雖然被人類馴養了3500年,但始終沒有像狗那樣被完全馴化。有文章的觀點是貓不是被人馴化的,而是自我馴化的,與其說是人類馴化,倒不如說是貓自己想跟著人。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而再往前推就是利比亞貓了,利比亞貓又稱為非洲野貓或者埃及野貓。追溯起源,可以從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慢慢說起。
  • 海底真奇妙:盤點世界上最美的珊瑚礁,五顏六色的魚愉快的生活!
    地球上壯麗的珊瑚礁是一個迷人的地方,五顏六色的魚靜靜地遊過,令人驚奇的是,多樣的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在你計劃下一個熱帶假期之前,一起來看看這些美麗的珊瑚礁吧!1.澳大利亞,大堡礁,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海岸外的太平洋上,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珊瑚礁群。它可能已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珊瑚礁了。2003年,一部名為《海底總動員》的電影上映,講述了一條生活在礁石上的小丑魚與父親失散的故事。此後,作為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之一,大堡礁吸引了眾多的粉絲。
  • 哪些動物永遠無法被人類無法馴服?為什麼呢?
    一個物種可能或多或少會適應馴化,但最終這是一個個體的過程。 而馴化意味著我們改變了一個物種,使它更容易與我們共存。這個物種的成員現在已經不同於他們來自的任何原始物種,他們的本能被改變了,這樣對他們來說,與人類友好,使得它們與人類相處的態度更自然。
  • 喵星人的秘密——人類養貓史5300年?貓咪:我已馴化鏟屎官5299年
    很久很久以前,喵星人降臨在地球······就出現在了人類的生活中,從許多史料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根據資料記載,人類馴養貓的歷史大概在4500年之前。在中國,有關貓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西漢時期,然而後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貓的骨骼,山東臨淄的一處新時期石黛的遺址中,專家也有發現非常像家貓的動物下頜骨,其牙齒端部不甚鋒利,生物學家鑑定認為也屬於家貓的遺骨,已有較高的馴化程度。
  • 非洲鬣狗能被馴化嗎?比它更野的都可以,讓它看家護院兒怎麼樣
    其實鬣狗雖然看著很像狗,但是它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其骨骼和身體結構方面更像貓科,因此它們被單獨作為一個種類就是鬣狗科,屬於貓型亞目。實際上不只是鬣狗,就連靈長類動物中野性最大的狒狒也能馴化。跑得最快的獵豹也能馴化。
  • 科學家重現動物馴化:如何再現從狼到狗的轉變過程
    一萬兩千年前,由於某個相對來說更有愛心的人類,與一隻可能由於更需要食物的狼建立了聯繫,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人類收養了她的孩子。通過15代的選擇,人類人為培養出食量更少、能聽懂人類手勢甚至表情、通過吠叫與人類交流(包括發出警報)的新物種——狗。這是第一種被馴化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