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動物會願意被人類馴化?

2020-12-24 奇點使者

如今,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飼養的寵物也從最早普遍的貓狗,開始變得五花八門了起來,比方說前幾年,特別流行飼養寵物豬,不過,雖然小香豬都說長不大,但是看到買家秀,養到200多斤的大有人在。近年來,又有不少人飼養羊駝、土撥鼠等特別的寵物,可以說,人類已經在飼養寵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那麼,寵物是如何出現的呢?這裡,就需要從人類對野生動物開始馴化說起了。根據資料顯示,在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野生的動植物從自然繁育過程,逐漸演化為人工培育的過程,就是人類的馴化過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當然,不同的物種人類對其進行馴化的時間也不同,馴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現代研究表示,大約在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對野生動物進行馴化了,這一點,要比我們開始農耕時代還要早很多。在對2萬多年前出土的猛獁象骸骨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祖先在當時就已經馴化了犬類,輔助自己進行狩獵,同樣,人類馴化動物,也促進了人類文明雛形的建立。

後來,大約1.2萬年之前,地球進入到「倒春寒」時期,人類的祖先擔心吃不飽飯滅絕,所以開始馴化家畜,將捕殺到的一些動物,在自己的住的洞穴周圍圈養起來,在距今1.2萬年之前的很多原始人洞穴周圍,都出土了類似的早期家畜骸骨,這表明,人類對於家畜的馴化,是與農耕文明的出現相輔相成的。

而寵物的馴化,因為最終的目的與馴化家畜不同,過程也要更加的複雜。人類在馴化寵物的過程中,也是挑選一些警惕性較小,而且性格相對溫和的動物進行馴化的。根據研究表明,人類還是馴化寵物的時間,是要晚於人類馴化家畜的,在農耕社會開始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人類才開始馴化寵物,這裡很大一個原因是,早期的農耕社會,人類需要牛等家畜的幫忙,所以在接觸中,人類開始和動物產生了感情,於是,產生了馴化寵物的想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人類和自己飼養的小動物說話的場景,很多動物長時間和主人待在一起,當你喊它的時候,它就會對你回應,而且一些動物在經過訓練之後,還可以根據人類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其實,動物並不是真正可以聽懂我們說的話,只不過在人類的心理作用下,人類覺得它們是可以聽懂的,於是,人類開始與動物進行更多的互動,並且將寵物不再看做是動物,而是看作自己最喜歡的朋友,很多人都將自己飼養的動物當做家人,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越來越親密,於是,寵物也就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大家家中是否飼養小動物?和它們之間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人類可以將狼馴化成狗,為何不能馴化老虎和獅子?
    對於狗的起源,人們一直存在著很多的爭議,不過目前比較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此外,狗還是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這其實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狼是一種非常兇猛而又狡猾的動物,而原始人類竟然可以馴化狼,顯然這個過程一定十分艱辛。
  • 除人類外,有什麼動物會馴化其他生物?
    動物馴化人類在生物學上,不只是人類馴化了動物,動物也馴化了人類。在遠古時期,人類並不從事農業種植和牲畜養殖,而是在野外採集果實,挖掘根莖再加上打獵。這一段時期被古生物學家稱之為:原始的富裕社會。在人類的照顧下,豬、牛、羊等家禽數量超過了任何野生動物的數量。而如果沒有人類的照顧,僅憑這些動物自身,無論如何也不會發展到如此規模。所以,從某方面來講,不僅是人類馴化了動物,也是動物馴化了人類。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就是狗。在人與狗相處的幾千年裡,彼此已經成為了分不開的好朋友。狗的馴化狗之所以被人類馴化,在科學界有幾個假說。第一個假說是人類馴化了小狼。在過去,人類在打獵時,會將成年狼宰殺吃掉,然後將小狼暫時養在身邊,等到長大後再宰殺。
  • 馴化貓的故事,是人類馴化了貓,還是貓利用了人類
    人類如何幫助貓佔領賽普勒斯,並最終佔領整個世界?賽普勒斯為此,我們要感謝馴化的複雜過程。今天的家養貓屬於獨立的物種,被稱為家貓(Felis catus)。我們可以將其起源追溯到一種名為斑貓(Felis silvestris)的野貓,該物種由五個不同的亞種組成。
  • 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或揭示人類如何馴化動物
    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格裡菲斯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在貝里斯海域中觀察到,一種長鰭雀鯛在珊瑚礁附近會變得十分好鬥,因為那裡通常長著可作為它們食物的海藻。
  • 它比貓頭鷹還能熬夜,生活在北極圈,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一批動物
    這種擁有巨大的角的動物,一直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圈附近,並且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早期人類馴化馴鹿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畢竟它們的優勢要遠遠超過其他北極圈附近的動物,才能夠被聖誕老人「相中」,成為著名的「山林之舟」。
  • 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馴化狗的?
    據統計,每七個人就有一條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夥伴。它們小到可以陪主人嬉戲玩耍,大到可以看家護院,陪主人外出打獵。但是你想不到,你家中可鹽可甜的小可愛,它的祖先灰狼曾經是人類的勁敵。那狗被馴化的歷程是到底怎麼樣的呢?
  • 人類是不是動物的朋友?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類搖身一變,成為了動物的朋友,動物保護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逛動物園、海洋館成了罪過,看動物表演成了罪過,吃狗肉成了罪過,甚至吃其它動物的肉也被動物保護者們和素食主義者們所不恥。但不管懷有博愛之心的「聖母們」如何的不情願,人類只是動物的一種,並不是動物的朋友。1、早期的人類是一種很殘酷的生物。
  • 麻雀是離人類比較近的物種,但一直沒被馴化,其內在原因很實際
    人類依靠本身強大的智慧,雄霸於地球之巔,人類也因自己的各種需求,把不計其數的動物馴化,使其能夠為人類服務。我們最熟知的就是馬、牛、狗等人類身邊的動物,它們都在被馴化後,被人類按其特點,分配於不同的服務工種。
  • 科學家重現動物馴化:如何再現從狼到狗的轉變過程
    一萬兩千年前,由於某個相對來說更有愛心的人類,與一隻可能由於更需要食物的狼建立了聯繫,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人類收養了她的孩子。通過15代的選擇,人類人為培養出食量更少、能聽懂人類手勢甚至表情、通過吠叫與人類交流(包括發出警報)的新物種——狗。這是第一種被馴化的動物。
  • 馴化不是人類特有行為 珊瑚礁魚也能「馴養」糠蝦
    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馴養其他物種是一種複雜行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自然界中很難觀察到人類以外的物種馴養動物的例子。  格裡菲斯大學近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在貝里斯海域中觀察到,一種長鰭雀鯛在珊瑚礁附近會變得十分好鬥,因為那裡通常長著可作為它們食物的海藻。
  • 動物所等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重要的物種馴化搖籃之一,許多馴養動物起源於此,其中包括羊駝(Vicugna pacos)和美洲駝(Lama glama)這兩個具有經濟價值的駱駝科馴化物種。然而,羊駝和美洲駝究竟由哪些物種如何馴化而來,國際上存在爭議:基於考古或形態學的研究認為,羊駝馴化自原駝(L. g. guanicoe)、駱馬(V. v. vicugna)、或美洲駝和駱馬的雜交,美洲駝則馴化自原駝,而基於少量分子標記的一些研究表明羊駝馴化自駱馬,美洲駝馴化自原駝。
  • 人類演化過程中,曾存在17個人種,為何只有智人進化成人類?
    提到人科動物,你會想到什麼?在地球上,人科動物只有現代人這一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洲,經過漫長的進化後,最終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人科動物可是曾經有17種的,他們都去哪了呢?
  • 國際最新研究:遠古人類剩肉餵狼或促進早期犬類馴化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論文顯示,在末次冰期快要結束時(1.4萬年至2.9萬年前),遠古人類在寒冬中把剩餘瘦肉餵狼可能在犬類的早期馴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 人類幻想與猛獸做朋友,本質上不過是想馴化一隻萌寵!
    就算獅子不咬她,也會咬別人啊。米婭很生氣,乾脆在一天晚上打開了獸圈的大門,把獅子全放了。自己帶著白獅穿過街道和商場,送它回到大草原……為了逃離,米婭還有大麻醉槍把自己的父親幹翻在草原上。這個故事真的很蠢。雖然最後是個大結局,白獅回到了大草原,自由奔跑。
  • 最新研究認為並非人類馴化,而是野貓自願的
    後來原始部落逐漸壯大了起來,人們開始學會圍獵、種植農業,甚至是馴化野生動物讓它們成為人類的家畜,因此家貓和家狗也被認為是通過馴化進入人類社會的。然而前段時間有考古研究發現,野貓變成家貓的過程有可能不是人類主動促成的,而可能是野貓自願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國外一支考古隊伍在研究家貓起源歷史的時候在北美洲地區的郊狼身上獲得了靈感。
  • 馴化動植物是傳染病根源?
    人們發現狂牛症、禽流感、麻疹、口蹄疫、惡性瘧疾等傳染病都與被馴化的動物有關,於是不禁要追問——傳染病與人類結伴而行,是因為曾經茹毛飲血的古人類,從單純依靠狩獵採集轉向了畜牧業養殖嗎?這場以馴養動物為主要標誌的農業革命就是傳染病流行的源頭?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了人群性病菌起源假說,即動物馴化導致人類疾病激增說。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在外出捕獵時,明顯會去獵殺一些性格溫順,攻擊性不高的食草動物,比如:牛、羊等。當然,也會捕殺體型較小,攻擊力不強的鳥類,比如:雞的祖先是原雞,原雞的食性較雜,既吃植物果實也會吃小型昆蟲,但由於它們體型較小,沒有較強的攻擊力,因此也會成為人類的食物之一。
  • 如果人類變得更大,獅子和老虎會像貓一樣成為寵物嗎?
    這種安全隱患似乎可以用「人類不夠強壯」來解釋,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人類變得更大,而獅子和老虎就像小貓一樣,那麼它們會成為寵物嗎?從馴化目的上來看,人類不太會去接觸這些大貓,但剛剛我也提到了它們震懾力,那麼就可以回到我們的主題,它們可以被馴化嗎?為什麼有些動物可以馴化?
  • 貓咪只會對人類喵喵叫,這獨特的恩寵與萬年的馴化有關
    但是,你知道嗎,家貓用聲音和人類交流的方式是獨一無二的,貓與貓之間的交流很少用聲音,因此你很少見到它們彼此喵喵叫。而這發生的一切都與人類的馴化有關。約翰·布拉德肖和夏洛特·卡梅倫·博蒙特在2000年出版的《家貓:行為的生物學》(The Domestic Cat: The Biology of Its Behaviour)一書中寫道,在大約1萬年前,家貓的祖先還未與人類生活在一起,它們是孤獨的獨居動物,就像現在的老虎一樣。這些家貓的祖先很少能遇到自己的同類,因此它們不需要用聲音來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