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飼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飼養的寵物也從最早普遍的貓狗,開始變得五花八門了起來,比方說前幾年,特別流行飼養寵物豬,不過,雖然小香豬都說長不大,但是看到買家秀,養到200多斤的大有人在。近年來,又有不少人飼養羊駝、土撥鼠等特別的寵物,可以說,人類已經在飼養寵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那麼,寵物是如何出現的呢?這裡,就需要從人類對野生動物開始馴化說起了。根據資料顯示,在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野生的動植物從自然繁育過程,逐漸演化為人工培育的過程,就是人類的馴化過程,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標誌。當然,不同的物種人類對其進行馴化的時間也不同,馴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現代研究表示,大約在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對野生動物進行馴化了,這一點,要比我們開始農耕時代還要早很多。在對2萬多年前出土的猛獁象骸骨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祖先在當時就已經馴化了犬類,輔助自己進行狩獵,同樣,人類馴化動物,也促進了人類文明雛形的建立。
後來,大約1.2萬年之前,地球進入到「倒春寒」時期,人類的祖先擔心吃不飽飯滅絕,所以開始馴化家畜,將捕殺到的一些動物,在自己的住的洞穴周圍圈養起來,在距今1.2萬年之前的很多原始人洞穴周圍,都出土了類似的早期家畜骸骨,這表明,人類對於家畜的馴化,是與農耕文明的出現相輔相成的。
而寵物的馴化,因為最終的目的與馴化家畜不同,過程也要更加的複雜。人類在馴化寵物的過程中,也是挑選一些警惕性較小,而且性格相對溫和的動物進行馴化的。根據研究表明,人類還是馴化寵物的時間,是要晚於人類馴化家畜的,在農耕社會開始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人類才開始馴化寵物,這裡很大一個原因是,早期的農耕社會,人類需要牛等家畜的幫忙,所以在接觸中,人類開始和動物產生了感情,於是,產生了馴化寵物的想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人類和自己飼養的小動物說話的場景,很多動物長時間和主人待在一起,當你喊它的時候,它就會對你回應,而且一些動物在經過訓練之後,還可以根據人類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其實,動物並不是真正可以聽懂我們說的話,只不過在人類的心理作用下,人類覺得它們是可以聽懂的,於是,人類開始與動物進行更多的互動,並且將寵物不再看做是動物,而是看作自己最喜歡的朋友,很多人都將自己飼養的動物當做家人,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越來越親密,於是,寵物也就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大家家中是否飼養小動物?和它們之間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