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拍出的神劇 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

2020-12-18 霍格沃茲影視部

作為《毒梟》的衍生劇《毒梟:墨西哥》,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看完後,令人深覺其魔幻。

《毒梟》在經過三季於哥倫比亞的反毒戰爭後將告一段落。Netflix將原來的第四季獨立出來作為衍生劇《毒梟:墨西哥篇》(Narcos: Mexico)。

本作將聚焦於反毒戰爭的起源 – 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販毒集團,時間也將移前至80年代,講述冷靜﹑大膽﹑頭腦清晰﹑忠於親友的Felix Gallardo(Diego Luna飾)如何把散亂的販毒者統一起來,成為被稱為「Godfather」的大毒梟。

而緝毒局探員Kiki Camarena(Michael Pena飾)帶著妻兒從加州搬到瓜達拉哈拉,但他沒意料到此反毒戰的危險程度,並引發了慘劇。在《毒梟》第一季中曾提到,Kiki被販毒集團抓獲後,死前曾被剝了兩腿的皮﹑對著手腳開槍﹑用電鑽鑽頭等。不過他的死也令緝毒局開始對毒梟窮追猛打。

從第一季開始,《毒梟》就有意做了大量的史實考據工作,從人物的外型,到服飾裝扮,再到城市的布局面貌,盡力高度還原。

《毒梟》中的重要人物多有原型。前兩季中的毒梟原型是哥倫比亞知名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在他全盛時期,幾乎壟斷了美國古柯鹼走私量的80%,還在1989年登上過《富比士》富豪榜前十,甚至他還想過要不當哥倫比亞總統算了......

當《毒梟》播出後,埃斯科瓦爾家族威脅要把網飛告上法庭,索賠10億美金。為了保護劇組和製品人,網飛一度僱傭了上百位律師來保護他們。

然而在第3季播出後不久,《毒梟》的外景製片人在墨西哥尋找拍攝地點時被槍殺。人們發現他時,他正坐在車上,全身都是彈痕。

《毒梟》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在用生命拍攝的劇集,哪怕後期質量有所下滑,但依舊值得尊敬。

《毒梟:墨西哥》,與《毒梟》前三季有劇情上的關聯,但也相對獨立。這一季中,主角是墨西哥傳奇毒梟:加拉多。

加拉多並非一開始就是毒梟,他最初只是墨西哥錫那羅亞州的州警。一次好友拉法在試驗中培育出了無籽大麻,加拉多果斷帶著同伴進入了新領地,而後又不甘於屈居人下,便開始為建造屬於自己的販毒帝國努力,並成功締造了墨西哥史上首個販毒集團。

而屬於緝毒一派的奇奇·卡瑪雷納,可以說是英雄角色。在現實中,卡瑪雷納被黑幫拷打30個小時,頭骨、顴骨、下巴、鼻子在拷打中骨折,過程中還被注射腎上腺素保持清醒,最後犧牲於黑幫之手。

卡瑪雷納是個獨來獨往的人,常常在毒販中當臥底,也會鋌而走險,為了博得毒販的信任,甚至敢於讓槍指著自己的頭。因為想在緝毒領域有所建樹,卡瑪雷納前往墨西哥任職。

卡瑪雷納在歷經一系列波折後,終於毀掉了種植園,販毒集團也遭受重創。本來,此時功成身退後,他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他想親眼見證事情的結局。

卡瑪雷納被毒梟們和墨西哥的高管們盯上了。

死在墨西哥的卡瑪雷納可以說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勇士。

緝毒這件事,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是政府一直在做的。為了緝毒死去的警察們不計其數,他們都值得敬佩。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這種文體稱為「神話,魔幻以及其它非同一般的現象」。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magic realism)指的是一種將魔幻因素(magic elements)自然融入現實背景的流派,多見於文學作品,不過也用於電影和視覺藝術(visual arts)領域。
  • 早期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發端
    魔幻現實主義被視為「20世紀中葉以來流行於拉丁美洲的文學流派」。實際上,魔幻現實主義並非僅流行於拉丁美洲,它的藝術疆域也不只局限於文學。和巴洛克、現代主義等世界性的文藝思潮一樣,魔幻現實主義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早在1973年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魔幻現實主義這一主要議題,展開激烈而充分的討論,卻難以達成基本共識。
  • 用生命拍出來的神劇,你要不要看?豆瓣9.6分《毒梟:墨西哥》
    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禁毒力度最大的國家,看完下面這部劇以後,迷妹很慶幸自己是中國人,生活在中國。《毒梟:墨西哥》別人拍戲玩兒腦洞、玩兒特效,這部劇的團隊拍戲——玩兒的是命!!!看完了《毒梟》才真正懂得什麼才是魔幻現實主義,劇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卻都已經真實地發生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毒梟:墨西哥》為《毒梟》衍生劇,劇情設定於毒品戰爭的源頭墨西哥。
  • 「圖片素材」魔幻現實主義 Magical Realism
    關於魔幻現實主義,大家可以自行去度娘一下,是用一種簡化的或者是精細的錯視畫法將一種神秘或者怪異的氣氛融入到普通的主題當中。那如果不是藝術專業我們倒不必了解過多,拿來作為素材也是極香的,不管你是想用作紋理填充還是全圖背景都可行,總之這種抽象類型的圖片永遠不嫌多啊!
  • 《降魔的2.0》最精彩的一段故事,魔幻現實主義的「無盡公路」
    在ATV還沒停播之前,ATV曾出過一部都市奇幻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這部作品是不少人難忘的螢屏記憶,後來ATV停播後,TVB也出過同類型的作品,劇名叫《降魔的》。起初,人們並不看好這部作品。當然,已死的展明為何會再出現,這是劇情用來帶出另一個關鍵角色:大話魔比利。
  • 現實主義魔幻電影,靈魂深處的糾結與孤獨,不一樣的希望與夢想
    「波普電影」「魔幻現實主義狂想曲」「一場拆解、縫合的瘋狂實驗」等概念化十足、學術氣息頗濃的美譽,撲面而來。 於是毫不猶豫地點了想看,然後開始期待。電影官微也十分霸氣地表示,「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結構主義電影,從主體到色彩,從對白到音樂,皆暗藏了獨特的結構主義信息流,任你自由組合拆解。」「這是一種尊重,終於讓觀眾擺脫了看圖識字式的敘事套路。」
  • 當有機玻璃融入了極具生命感的血色,魔幻現實主義呈現了!
    你知道魔幻現實主義藝術嗎?魔幻現實主義指的是20世紀的一種繪畫,這種繪畫用現實主義的精確來描繪物體,但是卻悖論般地表現出一種由於對時空因素進行迥然不同的並置所致的奇異的效果。比如,豔陽高照的正午卻有一盞亮著的街燈。
  • 《潘神的迷宮》,獨樹一幟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現實與夢幻的交融
    ---吉爾莫·德爾·託羅 吉爾莫·德爾·託羅與阿方索·卡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並稱為「墨西哥三傑」,其中託羅憑藉《水形物語》榮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殊榮,奠定了託羅在世界影壇中的地位,其實在2006年的作品《潘神的迷宮》中,我們已經能夠發現這一端倪,半人半神的農牧神與純潔無暇的小姑娘奧菲利亞之間這段魔幻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相輝映的傳奇故事充滿了對生活和生命的哲思
  • 《赤朽葉家的傳說》:櫻庭一樹筆下魔幻現實主義的灰色演繹
    因為,在她的作品中,你總能找到不一樣的看點,比如《我的男人》風格較為陰鬱,《荒野》風格又比較小清新。雖然這本《赤朽葉家的傳說》有很多人在說對《百年孤獨》模仿的很拙劣,但我認為雖然是受到其很大的影響,但也有她的細膩所在,更重要的是這也算日本文壇對於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一個重要嘗試。
  • 銀幕上的現實與現實主義引熱議 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的堅守與奮進
    導演曹保平曹保平導演就此也表示:「經常讓我跟一些年輕編劇談劇本,每每就會說你這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起碼的邏輯性、真實性等等。但可能我用的詞有問題,對方並不明白我說的現實主義是怎麼回事,很多時候是雞同鴨講。」曹保平導演認為,現實主義的電影首先和時代的「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棋魂》導演劉暢:我真正擅長的是現實主義題材
    為了拍好這部劇,創作團隊特別聘請了世界圍棋混雙冠軍作為顧問,從劇本寫作階段開始全程參與執導。劉暢也在拍攝前特地去學習如何下圍棋。「其實入門很簡單,很有意思。圍棋是男生能迅速喜歡上的東西。大家覺得它門檻高,特別難,其實不是」。 和他從前執導的愛情題材相比,《棋魂》所屬的體育競技題材,明顯要冷門、小眾。
  • 泰特呈現百年前的魏瑪藝術,看「魔幻現實主義」的混亂與頹廢
    在當時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德國藝術表現出的焦慮、混亂的「魔幻現實主義」現象。在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看來,被納粹譴責為「墮落」的藝術家確實陶醉於墮落和墮落之中,他們在作品中的表達,仍舊令人震驚。《在工作室中的自畫像》,喬治·格羅斯在喬治·格羅斯於20世紀30年代勾勒出的自畫像中,他正準備在工作室裡畫一個模特。
  • 專訪|弗洛雷斯:拉美文學的魔幻現實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
    採訪中,弗洛雷斯明快地表達了對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不認同,認為集體主義的寫作已經過時,她更關注的是社會環境中個體的境遇。而她最喜歡的作家是羅貝託·波拉尼奧。談及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弗洛雷斯微笑地表示,希望自己能創作出和《2666》一樣偉大的作品。【專訪】澎湃新聞:你是如何開始文學創作的?
  • 在秘魯南部,我喝下草藥致幻劑,體驗了一回魔幻現實主義
    只要來拉美走一遭,就會知道這裡為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的誕生地。那些奇幻的故事、聞所未聞的傳奇和未解之謎、仿佛天外之境的景色,少數族裔的服裝仿佛把大自然的顏色扯了下來,做了縫衣服的布料。不知道是這片大陸塑造了拉美人,還是拉美人塑造了這片大陸。世界上最著名的時尚攝影師Mario Testino, 以用色大膽聞名。他也是出生和成長在南美大陸。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科幻是一種跨越文化又回歸文化的表達,範軼倫在《科幻世界》中連載的一篇《科幻學徒筆記》中,記錄了他對於拉美科幻文學的認知變化,被大眾熟知的「魔幻現實主義」在西方與拉美學者心中的不同定位等,本文便摘自於此。
  • 色香味俱全,連HBO都不敢拍,年度最上癮的神劇真的有毒!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更多電影信息,請關注電影 拉丁美洲,是一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 它的魔幻,不止表現在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文學領域,還表現在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
  • 評《玉米人》: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評《玉米人》: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小說:《玉米人》  作者:(危)阿斯圖裡雅思  定價:52元  評分:8.5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玉米人》是運用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寫出的藝術精品。
  • 八部經典二戰電影,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戰爭
    八部經典二戰電影,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戰爭1《風語者》衝著吳宇森去的,結果看到尼古拉·凱奇。該片上市的冷遇在觀片之後有所解了。吳導戳了美國人的軟肋,就好比,中國導演永遠拍不出日本戰敗後國人做的那不出門兒的那點兒事兒。還有一個問題:吳導您太能打了。太能打了。太能打了。打了。打了。傳說這叫暴力美學?
  • 日本也拍「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和神劇有很大不同
    導語:抗戰題材現在已成為影視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總有許多人以抗日劇的名義,拍出各種烏煙瘴氣的神劇。這一神劇不僅曲解了真實的抗日歷史,甚至把英烈們的故事寫成了卿卿我我的愛情偶像劇。這樣做對下一代的愛國教育極為不利,原本我國抗日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取得勝利,無數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獻身祖國,而日本人則在神劇中傻乎乎的的,會讓未成年人誤以為抗日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可否認,我國的抗日劇也有許多經典代表作品,如我們熟悉的《亮劍》、《我的團長》等。事實上,除了我們國家喜歡拍攝抗日劇外。日本也曾有拍過類似的「抗日劇」。
  • 10月新番魔幻現實主義佳作《巴比倫》
    就是圍繞著生與死之間的關係展開的,如果給他們一個機會去詢問全知全能的上帝,那麼他們一定會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但它憑藉著嚴密的推理、緊張的氛圍以及那一抹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知道這部作品的人群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這部作品便是《巴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