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京城天空澄澈蔚藍,北京CBD瓊樓玉宇間車水馬龍。在銀泰中心辦公的吳律師總是在結束視頻會後,和同事們一頭扎進緊挨著通惠河北路的CBD城市森林公園。他告訴記者,與以往在會議室裡討論工作相比,在鳥語花香的樹林裡呼吸清新空氣,更能讓他平靜下來,對紛繁複雜的工作作出正確的決斷。如果把CBD比作首都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那CBD城市森林,這片鋼鐵叢林間的森林靜谷,則用生態之美為區域發展持續注入了綠色動能。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4次考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和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目標,突出強調北京要發展節水農業、多搞林業,成片建設森林、恢復溼地,城市規劃建設要適當「留白增綠」。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要高度重視綠化美化,增強吸引力。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既是對首都園林綠化人的殷切期望,也是北京全面小康之年的綠色願景。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2012年,北京啟動實施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日均施工隊伍達8萬多人,各種工程機械上千臺,建設規模前所未有,機械化施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造林速度連創紀錄。科學嚴謹的技術規程,照顧到工程所有細節,近千名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讓林子質量得到保證。到2017年底,作為全市生產和生活的主要承載地區,首都平原上117萬畝林海拔地而起,相當於為市民增加了110多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大小的綠色空間,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從之前的14.85%提高到27.8%。工程突出大尺度綠化理念,為北京帶來了23處萬畝以上的森林;工程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豐臺槐房、海澱唐家嶺、通州宋莊、昌平北七家等一些過去私搭亂建的重災區,通過綠化煥發新顏;工程注重生態修復,延慶康莊、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治理,許多昔日環境惡劣的地區已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據測算,新增的百萬畝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21萬噸,釋放氧氣88萬噸,滯塵62萬噸,不但補齊了首都平原地區生態建設的短板,更顯著提升了城市宜居生態環境,擴大了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有力夯實了首都綠色發展的「四梁八柱」。
2018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啟動,高質量發展理念讓北京園林綠化建設繼續全面升級。
從喧鬧的街道走進東城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園,就好像進入一個樹影婆娑、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公園裡沒有成行成列、整齊劃一的方正樹林,也沒有硬邦邦的水泥馬路,映入眼帘的是高低錯落、充滿野趣的森林群落,腳下則是木屑鋪成的小徑。一截平放的樹樁,就是遊客天然的座椅,旁邊緊挨著的,是樹枝、竹筒、瓦片等搭成的「昆蟲之家」。用鄉土樹種營造近自然森林、用完整的生態系統豐富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質量發展理念,在工人體育館西北側這片繁茂的森林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森林闊步向城市邁進的同時,平原的大片綠色也正在相互連通,與淺山區的林海融為一體。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方略,首次實現了首都生態建設「海陸空」一體化推進,不斷豐滿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為北京的城市發展厚植綠色底蘊。大片的森林與溼地,讓生態系統的功能更加完善,豐富的食源植物和茂盛的鄉土地被,讓小動物們再也不愁溫飽。
到2019年底,北京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44%。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