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三十年後,願你還能看到童話世界

2021-01-18 澎湃新聞

三十年前,科幻類動畫作品在日本有著不俗的表現,《宇宙大和艦號》《機動戰士高達》,直到今天仍被觀眾津津樂道,而現今仍然佔據神作名號的《銀河英雄傳說》第一卷小說,也在1982年11月由德間書店出版。德間書店,正是在1988年與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動畫電影《龍貓》的出版社。

《龍貓》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不需要用數據去佐證太多。三十年裡,《龍貓》帶著「宮崎駿」這一標籤,被翻來覆去分析過無數遍,關於純真夢幻、關於人與自然、關於稻荷宅地森林等風俗信仰,當然,也少不了最奪人眼球的過度分析,例如將故事中的龍貓等同於死神等。故事之外,關於《龍貓》的技術類探討也不再少數,關於電影中天空色彩的研究,關於浪漫主義手法的研究,關於生態審美的意識、關於主角龍貓的視覺特色等,也都有不少學者專門著文梳理,這使儘管只是動畫電影,且主角偏低齡的《龍貓》早早跳出了動畫低齡化的尷尬境地,成為日本動畫史上的豐碑之作。

《龍貓》中的經典一幕,後成為許多動畫電影熱衷致敬的片段

從1988至2018年,三十年的時間並未使《龍貓》看起來老套陳舊,相反,正如在故事開篇出現的那些藏在黑暗中的灰塵精靈一樣,《龍貓》的故事在喧囂中襯託出安靜,在寧靜中顯露出靈動,隨著這次重製的上映,主人公「龍貓」終於不再隱藏進時隱時現的樹洞,而是欣然現身在公眾面前。

動畫中的兩個世界

《龍貓》在不足90分鐘的片長中為觀眾展現了兩個世界。

一個是屬於成年人的現實世界,另一個則是屬於孩子們的童話世界。

《龍貓》並不像現在的許多作品一樣,將現實世界描繪得冰冷殘酷,將成長刻畫得痛苦焦慮,它更願意為觀眾展現出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在這個世界中,母親久病不愈,無法親自照顧兩個女兒,父親身為大學教師,工作繁忙,不得不帶著孩子搬到鄉下,住進椽梁不穩盛傳鬧鬼的村屋,但即便是這樣「烏雲壓頂」般的背景,《龍貓》仍然將其呈現得萬分靈動鮮活:兩個小女孩兒在鄉間放肆地奔跑,摔倒也不覺得疼痛,鬆動的房梁能搖下不少木屑,月和梅反而覺得有趣,破敗的房屋中全是灰塵甚至「精靈」,但當觀眾跟隨主角的視角走進看起來恐怖萬分的屋子時,兩個主人公也只是尖叫又大笑。父親的形象也不是常見的「世故的成年人」,而是滿懷愛意相信女兒敘述中的「怪力亂神」,將屋中有精靈鬼怪等事說得再有趣無比,母親更是以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們:「好想早點出院見見妖怪們。」在這樣的表現手法下,艱難的生活也被染上了鮮豔的色彩,現實世界同樣柔軟溫暖,這樣令故事遞進到童話世界,也並不突兀。

父親對院中的橡樹視而不見

月和梅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她們的勇敢與活力都是對這種愛意的回饋。故事中只有孩子才能看到的童話世界的確是為了治癒孩子們而存在,但卻並不是孩子們逃離現實世界的虛幻場域。在與龍貓有關的童話世界裡,橡樹種子可以一夜長成參天大樹,山貓妖怪可以變身巴士去往各處,躺在樹洞地下整日昏睡的巨大龍貓可以踩著陀螺飛向樹頂……這些無法在成人眼中出現的世界是孩子們深信不疑的存在。只有孩子能看見,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毫無意義,當月找不到迷路的妹妹梅時,她無法從成年人身上獲取幫助(儘管故事中的成年人都為了此事忙碌),而是選擇祈求森林將她帶去龍貓身邊,讓龍貓幫助她找到妹妹。故事中並不需交待龍貓為何能夠召喚山貓巴士找到梅,也不必解釋龍貓那些不可思議的超能力都來源於何處——因為這些問題常常是擁有邏輯的成年人的著眼點,對於孩子們而言,只要他們相信龍貓,龍貓就因此獲得信仰之力,因此無所不能。值得一提的是,動畫中的「妖怪」並未被刻意製作得不具攻擊性,龍貓極長的指甲與巨大的體型都在暗示他可輕易傷害主角,龍貓與山貓也常常吼叫並露出牙齒,月與梅也並非完全不懼怕這些未知的生物,僅僅是讓好奇大於恐懼,並不吝釋放善意,兩個孩子防備著未知,但也對外界充滿信任,這大約也是動畫中那個童話世界想傳遞的一部分。

姐妹倆與山貓巴士

動畫之外的《龍貓》

龍貓布偶及其他周邊的熱賣是公司的重要進項,《龍貓》的導演宮崎駿也曾言是龍貓拯救了一切。故事裡的龍貓拯救了無法找到妹妹瀕臨絕望的姐姐,故事外的龍貓則拯救了無法仰賴票房瀕臨破產的公司,故事內外,龍貓都充當了重要的角色,這也讓龍貓不愧為動畫史上最偉大的角色之一。

《龍貓》的背景故事一向是觀眾十分樂於討論的話題,儘管官方已經明確否認了「死神」說,但在故事中間插的黑暗、未知、哀傷與恐慌都讓故事充滿了探討餘地。如果能夠將那些疑點暫時擱置,回到故事起初想要傳達的主題,那麼很直白,宮崎駿只是想讓每個四歲的小女孩兒都像梅一樣,說出:「我才不怕呢!」

儘管只有四歲,儘管為了母親久病不愈傷心,儘管被屋中的「灰塵精靈」嚇到尖叫,儘管因為山貓巴士的樣貌恐懼,但導演仍然希望小女孩充滿勇氣,充滿在倔強嘴硬支撐下獨當一面的勇氣。勇氣並不是讓人無所畏懼變得冷硬,而是明知害怕仍然不停止前進的步伐;勇氣也不會讓人踏上坦途不再迷路,而是不因恐慌害怕而失去最初的目的。在整部電影中圍繞在兩個小女孩頭頂的陰影,例如母親可能會因病離世,父親課業繁忙難以面面俱到,都在反覆錘鍊著兩個孩子的勇氣,而這種勇氣的來源,除了主角自己外,也來自龍貓。

整日昏睡,時常茫然,帶著天真頑劣,無法與人交流的龍貓成為孩子們最後的避風港,告訴動畫中,以及動畫外的孩子:龍貓是最後的港灣,所擔憂的一切都不必害怕。

因在電影中有「峽山茶」的字樣,《龍貓》被傳與峽山兇殺案有關

關於龍貓是死神、姐妹倆已在故事結尾死去的「都市怪談」早已被官方蓋章謠言,但龍貓中包含著現實關照卻是不爭的事實。即便不將動畫中出現的「峽山茶」與峽山案相關聯,也不將故事後期神池中那隻涼鞋與現實中的兇案相關聯,影片中仍然處處透露著對孩子的關愛,整個世界對孩子都沒有絲毫惡意。

初相識的鄰居便肯在農忙時應承照顧四歲的小女孩;調皮的男孩也會在大雨中將傘交給姐妹,自己冒著大雨跑回家;沒交情的陌生人也願意借出在故事時代裡尚算稀罕物的電話,還十分樂意讓姐姐留在電話旁等消息;在鄉間小路被逼停險些出事故的貨車也會認真向姐姐提供消息,並在告別時說「再見」。這些無處不在的善意都孕養著孩子們對世界的善意,也令他們在回饋時毫不吝嗇。

補票理論

或許因為九零後已成為重要消費群體,近年來「補票」理論也越發常見。不知不覺中,被代表的「我們」已經欠下了許多電影票,由於盜版錄像帶與碟片的盛行,我們欠著周星馳的電影票,我們欠著宮崎駿的電影票……經典作品倒也罷了,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欠下了《愛情公寓》之類原本與電影無關作品的電影票。無端背債的「我們」不僅常常因營銷裹挾,不得不走進電影院「補票」,更要接受童年記憶一次又一次被刷新,童年觀點一次又一次被推倒重建,以及曾被記憶補足濾鏡再三美化的印象卻不得不崩壞的可能性。

《流星花園》再三被翻拍的熱度尚未散去,新版《還珠格格》又被提上了翻拍日程,《放羊的星星》《王子變青蛙》《天國的嫁衣》《薰衣草》等偶像劇紛紛放出了將翻拍的消息,不得不令人懷疑是否當今時代不再有愛情,因此只能通過翻拍聊以慰藉。

IP的風潮未過,短時間內似乎也不會輕易翻篇,觀眾明明期待著更精良的製作,更成熟的影視體系,但卻著實無法擺脫翻拍重映的影響,更會在獵奇與吐槽的心態中為翻拍重映事業添磚加瓦。

宮崎駿的作品自然不會令人失望,無論現在重映的是《龍貓》或是不知是否會重映的《天空之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或《懸崖上的金魚姬》,每一部作品都能令觀眾覺得物超所值。

但在經典作品之外呢?

無緣無故欠下數張電影票的「我們」,還需去電影院補幾次票?IP翻拍重映的熱度,又還能再持續多久?依靠著情懷消費,一次又一次消耗著觀眾的耐心與期待,又是否能讓故事本身所傳遞的善意永遠留存呢?

哪怕去詢問龍貓,它也無法解答這些問題。只能盼望觀眾都是「心地純潔的人」,能夠在三十年後的現實世界中,仍然看見龍貓並相信龍貓吧。

(歡迎關注公眾號尋隙「xunxi2016」,我們一起聊聊影視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龍貓》:小孩世界的童話,大人世界的真話
    雖然影片播出後就小梅是否遭遇不幸做出了官方聲明,但影片必定是童話,宮崎駿為我們創造的是溫暖和美好,那些隱藏著的現實真話往往會被忽略,但在大人世界裡,我們卻看得到。孩子世界看到的是童話,所以她們會用雙眼發現美好的事物,而大人的世界是真話,所以才會看到破舊不堪和搖搖欲墜的環境。這是影片以孩子趣味性視角突顯出來的樂襯託大人現實視角的悲,以樂襯悲的反向表現手法,寫盡了現實的真話,環境的艱苦和條件的局限會成為她們一家將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 三十年後,忘掉你是個大人,一起去看《龍貓》吧!
    你大概不會想到,三十年後還有機會在電影院看《龍貓》,吉卜力工作室對《龍貓》進行了數碼修復,重製了高清版本。作為一部1988年上映的作品,《龍貓》講述了一個距離當時30年之久,也就是1958年的鄉村故事,所以電影的背景距今已經60年了,但即使年代久遠,一想到可以近距離接觸這隻毛茸茸的大怪物仍然讓人興奮不已!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裡,《龍貓》大概是最為恬靜美好的一部,故事也很簡單。
  • 只有內心單純的人,才可以看到龍貓的存在
    ▊看點一覽自1988年在日本本土上映後,時隔30年,宮崎駿帶給我們的感動,依舊感染著每一個觀影者,依舊溫暖著我們那份獨屬於童年的純真回憶,那個守護著每一個孩子童年的龍貓,三十年來,依舊可愛。與宮崎駿其他作品不同,《龍貓》顯得更加純真,脫離世俗。
  • 願你走出半生,看到《龍貓》依舊能夠永葆童心
    導語:介紹過更多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卻還沒有介紹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你還愛著那隻胖乎乎的龍貓嗎?雖然德間書店的高層還是有異議,但在1988年的4月,《龍貓》還是和《螢火蟲之墓》一起上映了。兩部電影合計票房差不多6億日元,也算是不錯的成績了。後面的大火是因為有廠商製作龍貓周邊以及電視臺的復播,這給吉卜力帶來了大筆的利潤,這也是這麼些年一直走在破產邊緣的吉卜力能夠支撐至今的原因,宮崎駿也說:「《龍貓》拯救了吉卜力。」
  • 《龍貓》為什麼大人看不到龍貓?龍貓為何是大人眼中殘酷童話?
    爬起來後,她看到空地上躺著一隻毛茸茸、圓圓肥肥的大妖怪正在睡覺的,哈哈其實是我們可愛的龍貓啦。大人是看不到龍貓,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到它,此外,龍貓不會輕易出現在人們面前,但姐妹們卻與龍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她們需要幫忙的時候,龍貓就會自動出現。《龍貓》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之作也就在這裡。它不但關乎情懷、關乎童心,也是天真的孩童世界裡的精神支柱。
  • 《龍貓》:宮崎駿最唯美的童話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嗎?
    首先來說一下影片的劇情吧,影片主要以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奇幻的童話故事,女主小月的媽媽因為生病住院,父親帶著她和四歲的妹妹小梅來到了鄉下居住,面對鄉下新奇的環境,她們感到很稀奇,因為在這裡她們遇到了很多的小精靈,還跟一隻肥胖的龍貓成為了好朋友,影片的劇情大致就是這樣,但是這些最普通的劇情卻被宮老用最單純,純粹的手法表現出來了,看的人很容易就會被帶進去,因為那個世界真是太美妙了
  • 童年夢的延續|《龍貓》
    宮崎駿在長達數十年的動漫創作生涯中,創作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龍貓》這部動漫有著獨特的地位,這部包裹著童話外衣的故事,曾帶給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無數的歡笑,但當我們逐漸長大,看著童年一點點遠離,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反而能真正感受到這部作品帶來的溫暖的力量。
  • 豆瓣9.2《龍貓》:一場只屬於小孩子的童話,從童心視角解讀世界
    這部電影是宮崎駿爺爺裡面最經典的電影之一,主要就是因為它如童話般美好,整部影片敘事平穩,沒有任何的衝突轉折,不論你處在一個怎麼樣的年紀,看完之後或多或少都會被治癒,都能往你的內心注入溫暖。那麼我們為何如此的熱愛這部電影呢?接下來我會從童心的視角看待世界、解讀世界、探索世界,帶大家透過這部電影重新找回那份美好的童年。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覺得《龍貓》是一部童話作品嗎?
    這部影片上映後便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 其童話般的故事情節和動畫製作的詼諧幽默感讓觀眾們體會到了孩童般的快樂但實際上龍貓講述的真的是一篇美好的童話故事嗎?細刨情節,我們會發現,動畫中講述的其實是一個個悲慘的故事。1.龍貓是「靈魂擺渡人」龍貓又名「多多洛」,而「多多洛」這個名字來自於「trawl」,是北歐相傳的一種妖怪,也有一說是會擄走小孩的死神。
  • 《蠟筆總動員》:童話的世界你看到了嗎?
    《蠟筆總動員》劇照        童話世界是怎樣的?在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看來,它只存在於孩子們純潔的雙眸裡,那裡有翩翩飛舞的蝴蝶,憨厚可愛的龍貓,感性友好的四鄰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成年人看不到的。
  • 採松茸的小姐姐遇見龍貓打傘,宮崎駿沒騙我們,原來那些童話真的
    靠著和童話割裂獲得成長的成年人哪一個沒有體會過那種靈魂上的撕裂之痛,而如今看到「現實竟然是從童話開始處開始」,怎麼能夠不激動!沒有錯愛的人生,可以撫慰我們經歷過的一切苦難!蘇東坡自以為佔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後高興地將此事告訴蘇小妹,想炫耀一番。沒想到小妹冷笑著說,哥哥,今天輸的是你,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嗎?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 《龍貓》: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而此時在吉卜力的辦公室,一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宮崎駿卻難得地放鬆了下來,他倒一杯茶給大自己幾歲的高畑勲,說道:「你猜,觀眾們是先笑了再哭呢,還是先哭後笑呢?」幾天後兩部動畫同時上映,想一探究竟的人們發現,很多人在看了其中的一部後,接著又買了另一部動畫的票。據統計,當時有40萬人次同時看了這兩部動畫。而他們普遍表示,兩部動畫看下來,一會兒想哭一會兒想笑,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 《龍貓》: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而此時在吉卜力的辦公室,一貫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宮崎駿卻難得地放鬆了下來,他倒一杯茶給大自己幾歲的高畑勲,說道:「你猜,觀眾們是先笑了再哭呢,還是先哭後笑呢?」幾天後兩部動畫同時上映,想一探究竟的人們發現,很多人在看了其中的一部後,接著又買了另一部動畫的票。
  • 打開塵封已久的童心,也許你也能看到那隻《龍貓》
    宮崎駿作為世界頂級的動畫大師,從孩子的角度,用純樸方式,靠直擊心靈的劇情為世界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今天就走進這部三十年前的經典:《龍貓》,在三十年後從影視走向生活。情節簡介:爸爸帶著兩姐妹來到鄉下的一所老宅。
  • 龍貓再次上映,這次的你可以看到它了嗎?
    這就是龍貓,我們已經逝去很久的童年回憶。只有天真爛漫並且心思很簡單的孩子才可以看到龍貓,小時候我不禁會想,難道我不夠天真,長大後再來看這部影片,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童話很多時候並不是寫給兒童的,童話的深處有很多的寓意和暗語只有成年人才可以理解,但是童話故事純真的很美好的結局,讓兒童嚮往但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會明白,童話永遠只能活在故事中,現實中很少會有童話一樣的故事出現,我們遭遇的更多是一些青春片,是一些悲劇電影。
  • 《龍貓》值得珍藏一生的回憶
    但是龍貓面向的觀眾是所有人,故事很簡單,卻講述了一個美好溫柔的童年夢境。我喜歡大製作能給人視覺衝擊的動畫大片,也喜歡龍貓這種平平淡淡,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電影。龍貓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也是能拿來珍藏一生的回憶。樸實龍貓這部電影我前前後後看過五遍,每一次看到姐妹倆在夢裡跟龍貓一起圍著種子跳舞都會難以控制地落淚。
  • 在宮崎駿的《龍貓》裡,為何只有姐妹倆才能看到多多洛和龍貓巴士
    在宮崎駿的《龍貓》裡,為什麼只有姐妹倆才能看到大龍貓多多洛和龍貓巴士?按照導演宮崎駿的設定,在電影《龍貓》中確實只有小月和小梅姐妹倆才能看到龍貓。準確的說,在姐妹倆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們就可以找到龍貓。1、龍貓在電影裡是真實存在的,並非是姐妹倆的幻想。姐妹倆在公交站臺等爸爸的時候,多多洛送給了她們一袋橡果子。
  • 求求你們,不要再黑《龍貓》了
    愛看動漫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龍貓》吧,畫風清新,溫暖治癒。據《龍貓》第一次上映,已經32年了,年代久遠,但十分經典。18年再次公映,喚起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豆瓣評分也非常給力!1.血案說(又稱「狹山事件」)案件發生在1963年5月1日的下午,16歲的女高中生中田善枝在獨自回家的路上,被歹徒綁架了。綁匪索要20萬日元,家屬報警後,打草驚蛇,綁匪撕票了。兩天後,女孩的屍體在田野裡被發現,身上有明顯勒痕,還有被侵犯的跡象。
  • 願我們成長後心中仍舊有《龍貓》,這樣我們心中的美好才不會消失
    《龍貓》上映於1988年,過去32年,但提起經典動漫片它仍有一席之地。《龍貓》這部電影是用平淡的故事賦予詞喻橫生的形態、艱苦的生活,這也是宮崎駿用生活這些不經意間的情節匯聚成的一部治癒系作品。我們看到很多部動漫片,但卻很難找到如此治癒的動漫。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任何年齡段觀看動漫都合情合理。
  • 遲到30年,你的鄰居龍貓終於來了!
    和善的父親會告訴發現龍貓的小妹妹,相信她看到的一切。一家人其樂融融,悠閒地泡著熱水澡。偶爾踏進幽閉的林中小徑,通往大樹的洞穴裡,奇妙的花草紛繁生長,蝴蝶飛舞,龍貓就躺在那裡,偶爾滾動圓滾滾的身軀,你可以藏在它毛茸茸的肚子裡發呆、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