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或作蒼頡,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據說生有四隻眼睛,比常人多出的那兩隻,在畫像上往往安排到額頭,也就是眉毛上下各有一眼。
但這樣一來,除了令人感到怪異之外,別無功用,因為倉頡四目就是為了讓他能比常人看到更多的東西,估計那另外一雙眼睛是生在頭頂上,那樣觀察起天象來就便利多了;可是如果安排到腦袋上面,繪畫卻無法表現,所以只好示意性地放到了額頭上。
有的書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也有的說他是伏羲的大臣,還有的說他誰的臣子也不是,他就是史皇氏,為朝天子。
有的說他生下來就能書寫文字,更自幼善畫,養著一頭烏龜,揣摩龜殼上的紋理,又見鳥兒踩在沙地上的爪跡,也若有所悟,於是下依龜紋鳥跡,再上觀天文,根據奎星圓曲之勢,一畫一豎,一點一圈,撤捺鉤挑,配聚而成字體。
也就是說,倉頡受大自然的啟發而發明了文字。當頡頁而造,如果硬要附會,往往就出現一些笑話。比如禿子的「禿"字,《說文解字》就引王育之說,道是蒼頡外出,見痢頭趴在莊稼地裡,於是「禾」字下面加個伏著的人,便發明了「禿」字,這種聯想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不管怎樣,文字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中的一件大事,《淮南子》說,蒼頡發明文字之後,「天雨粟,鬼夜哭」。還有的書說,那時連龍也潛藏水底,不敢露頭了。
文字的發明讓人類進了一大步,鬼物怕人類洞見他們的神秘,所以哭泣,可是天上往下降小米,不知是什麼用意,大約是對人類這一進步的獎賞吧。
作為文字的發明者,倉頡之功不在畫八卦的伏羲之下,為後世看成一代帝王,也並不為過。所以緯書中說他治世百一十載,都於陽武。後代又奉他為「倉聖",建祠廟,入祀典。而民間自宋代時書吏即已把他當作行業神。
京師各衙門的胥吏,每至秋天,必湊錢為賽神會,所賽之神即是「蒼王」。又有稱之為「三聖大王」的。為什麼一人而稱三聖?是因為蒼頡第一主掌文籍算簿,第二能開人聰智,第三能追回過失,這三者都是胥吏所職而需要蒼頡所保佑的,所以稱為「三聖」。
但在那個時代,胥吏之流好人不多,他們那三件事也多半是造假帳、寫刁狀、出鬼點子整老百姓之類。如果蒼聖在天有靈,但願他不要收下這群刀筆吏的紅包,也給打不起官司的草民們稍留些生路。
好了,關於倉頡的故事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