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題材是美國電影一個重要類型,大多以偉大運動家為主人公,比如《拳王阿里》、《42號傳奇》;或以偉大的教練為主人公,比如《熱血強人》、《該死的聯賽》;或者以一個運動隊,如《加油馬歇爾》。《選秀日》則選取職業體育經理人做主角,是一個新穎的角度。
《選秀日draftday》把一家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俱樂部克裡夫蘭布朗隊的興衰成敗濃縮在一天裡,聚焦的就是俱樂部經理們在選秀日如何精彩博弈,奠定一支球隊的基礎。
克裡夫蘭布朗隊的體育經理小韋弗(凱文·科斯特納扮演)處於中年危機期,俱樂部的經營狀況不佳,傲慢的老闆隨時要拿他開刀——儘管老韋弗為俱樂部鞠躬盡瘁一輩子——這就是一門生意,人情不是最重要那部分;家庭裡,他一直受到強勢母親的壓制,對父親鬱悶離世深感愧疚;婚姻失敗,女友艾麗是俱樂部的財務主管對他也是若即若離,難以控制;俱樂部下屬們對他的質疑和不信任正在瀰漫。選秀日,他必須拯救自己、贏回信任和愛情,唯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和資源。
本季選秀大熱門是優秀的卡拉漢,第一順位選秀權在西雅圖海鷹隊手裡,布朗隊只有第七順位選秀權,要想拿下卡拉漢必須交易選秀權。海鷹隊的開價是一顆毒丸:未來三年布朗隊的第一輪選秀權,交易,放棄的是未來三年的希望,不交易,死路一條。桑尼通過巧妙的選秀權交易拿下三位未來名人堂候選人,並且拿回了未來三年的第一輪選秀權,一石三鳥的神奇一戰。
職業體育聯盟的基石
影片反映了美國職業體育聯盟的制度,它的設計是排斥一支球隊長期統治聯盟的情形,拜仁皇馬巴薩米蘭那種寡頭球隊是不可想像的,會導致聯賽強弱分明、競爭力、觀賞性下降,商業價值必然受損,投資人、運動員、觀眾都不滿意。職業體育長盛不衰的基石在於選秀制、工資帽和奢侈稅。
選秀制,是按聯賽排名/勝率從低到高排序依次選取加入聯盟的新秀,也就是爛隊優先選擇球員,高順位的球員可以籤下高額的新秀合同,這個制度設計確保爛隊可以獲得優秀球員,避免贏家通吃、強者愈強、爛隊更爛。
工資帽是最著名工資限制條款。每年的工資帽是根據聯盟前一年的總收入,然後取這個總收入的一個比例(球員工會和球隊投資人協商確定)作為球隊工資總額。再拿這總額除以聯盟球隊總數,得出的平均數就是當年的工資帽。每家球隊花在球員身上的工資總額不得超過這個數字,誰都不能多撒錢,老闆自己有錢也不行。
奢侈稅,如果球隊老闆實在有錢一定要給球員加工資,沒關係,你每多發1塊錢就要向聯盟繳納1塊錢的奢侈稅,這個既保護了投資人的積極性又保護了弱小球隊的利益。影評精彩地體現了這些制度。
國內足球最早搞職業化,弄來弄去職業體育經理人卻成為假球黑哨的掮客,球市、球隊戰績都不好,足球的形象每況愈下,這個事情就不是職業體育經理人所能改善的。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因此除了主要角色由演員扮演外,其他的如NFL總幹事、選秀大會工作人員、媒體記者全都是本尊出鏡,並且將選秀大會電視新聞錄像與電影鏡頭剪輯穿插,給人以新聞的紀實感和快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