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英菲尼迪,曾經也是被不少車迷們所喜愛的一個汽車品牌,它最被人所熟知的就要屬當年推出的VQ37系列發動機了,搭載在現款英菲尼迪Q50的前身——GS7車型身上。也正是得益於G37這款車,英菲尼迪G37成為了眾多車迷心中所最想要擁有的一款車型。
如今,能買到G37車型的機會只能是二手,而二手車又往往存在車況良莠不齊等問題,所以風險其實是很大的。那如果退而求其次,選擇它後續所推出的全新車型——Q50L,又有沒有值得入手的必要呢?
在我看來,如果你不是一個品牌控,豪華車非BBA車型不可,那可以考慮Q50L這款車。畢竟,價格不如20萬的英菲尼迪Q50L還搭載了一臺奔馳的M274系列發動機,後驅車的身份再加上低廉的售價,買它也不會太虧。所以我其實一直就不解,為什麼明明它的產品力還算不錯,可就是無人問津呢?下面來具體分析。
要承認,從氣場上來看,英菲尼迪Q50L的外觀造型是不如奔馳C級、寶馬3系等車型來得那般驚豔的,家族式的設計只能和優雅勉強扯上一點關係。要是真要真刀真槍地拼起設計來,英菲尼迪Q50L相比後者就還是有些相形見絀的。
這其中不僅僅是因為車標缺少了品牌加成,更多的我覺得是在於那種外觀設計上底蘊的缺失。畢竟,3系至今也已經第7代了,而C級則是傳承大哥S級所下放的設計語言,因此單單論外觀,確實英菲尼迪Q50L不佔優勢。可話又說回來的是,Q50L便宜啊,你能想像花20萬出頭就能提它嗎?而另外兩位怎麼著也就30萬出頭了吧,所以價格方面的優勢不可忽視,也是很多人買車的一個很重要點。
其次就內飾,說實話,英菲尼迪Q50L的這套內飾設計語言相比3系和C級也是不佔一點優勢的,畢竟都已經是7年前的產物了,所以不管是設計還是所營造出的氛圍都是和現在的3系C級不可同日而語的。上下兩塊屏幕分別負責多媒體和空調區域的調整,以前看還算個性,但現在看多少還是會感覺有些過時了。此外車機的反應系統也是極其慢,這點也遭人吐槽不已。
至於用料上,倒是大部分都採用的這種皮革包裹,觸感還是可以的。最低配座椅為仿皮,次低配為真皮,其餘配置上差別不大,不會直接影響使用車主的使用。
最後就是動力了,英菲尼迪Q50L搭載了一套2.0T+7AT的動力總成,這套系統來自於戴姆勒奔馳,2018款的奔馳C200就是使用的這臺發動機。調校上也與奔馳的產品優點類似,油門踏板自身的阻尼偏重,駕駛起來的沉穩感比較強。轉向採用線傳技術,也就是轉向為電子系統,機械轉向僅僅為備份,具體到駕駛層面轉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力度和回饋方面不是非常直接,延續了舒適的調校風。當然,Q50L後驅的布局多少能讓駕駛者對運動性和心理滿足感上有提升。
實際的加速方面,Q50L實測的0-100公裡/小時加速時間為7.4秒,加速成績在2.0T中型車中不是很搶眼,只能說中規中矩吧。
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養護方面了,在後期成本上英菲尼迪有一定的優勢,官方提供4年10萬公裡免費保養,包括了9次機油、機濾更換,4次空濾和空調濾芯的更換,4次剎車油更換以及4次火花塞更換,核算下來前四年幾乎都是只用出油費即可。
總的來說,這車買回家也確實是很省心了,既不用擔心它壞、保養還基本上不花錢,放奔馳、寶馬車型身上哪那麼好事啊,所以大家為什麼就是不買它呢?
對了,再來提下價格,現款Q50L的指導價是26.48-38.98萬,這個價格已經定了好幾年時間了,由於車型銷量一般,所以在部分地區它的優惠力度是很大的。就以哈爾濱等地報價來看,它的參考最低價就來到了19.98-34.31萬區間,最高優惠8萬,最低只需19.98萬就入手,整體來說優惠真的很高、價格真的很公道良心了。再結合我上面所說到的那些,買它還是可以的,可為什麼你們就是還不買呢?下方說說看吧,我們一起交流探討下。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