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令人心動的offer》收官之際,正式宣布了轉正的三位實習生的名單:李浩源,何運晨,鄧冰瑩。
有的網友在疑惑這檔綜藝不會也是靠劇本和設計好的情節來出演的吧!
節目被說是真人版的《律政俏佳人》,還被挖出來是模仿了韓國綜藝《good people》,就連拍攝手法都是一樣的。
當綜藝複製成了常態,似乎很多人便開始從節目裡尋找慰籍。很多綜藝COPY過來的都是都市生活的側面且是廣為人知的細節卻缺少感覺共鳴的場地。
生活中的婚戀——《我們相愛吧》《心動的信號》
生活中的代際——《爸爸去哪兒》
生活紀實——《嚮往的生活》《花兒與少年》
或者說得更細一些,滲透著年輕氣息的潮流文化——《偶像練習生》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也都蘊含著圍繞都市的核心——職場。
稍微有過一丟丟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在《令人行動的offer》許多人加上了濾鏡,職場的艱辛遠不止他們這一點半夜工作,委屈落淚,上司貼心......
儘管知道如此,還是很多人願意看,畢竟現實已經這麼苦了,在節目中找一點甜吧!
現在關於職場的節目越來越多,上班族的群體得到放大,漸漸暴露的是工作之後的諸多不易。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節目的設定是從事律師行業,八位法學學院的學生到上海的宜家律師所實習一個月,每期都會給他們發布一個課題,這8位實習生有分配4位帶教律師,在帶教律師的指導下有兩名實習生可以轉正。
面對專業的差異。實習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有的人在頂級的律所呆過,有的人天賦異稟+律師世家,有的人代理過民事案件,也有的人整篇簡歷關於法律的只有57個字......面對眾多的優秀者,或是自卑,或是發奮圖強。
北大女博士面對帶教律師的疑惑:如果現在從實習律師做起來的話,落差會很大,你會怎麼考慮呢?
是啊,這何嘗不是社會的現狀。哪怕你拿著一張漂亮的簡歷來應聘,等得知要與其他看似不起眼的人公平競爭,到底是委屈了自己的滿腹才華還是質疑自己多年的努力無用?
面對實踐的經歷。有的人在學校裡參加辯論賽且奪冠,有的人從國外回來法學素養和思維得到一定的鞏固.....
實習生的第一天,是職場小白打怪的開始,也是一個慌慌張張不知所措的開始。
在鏡頭下,我們看到帶教律師照顧了每個人的感受,對每個實習生都細細的分析問題,要麼是冷冰冰不近人情,要麼是學生氣息太重無法給別人信任的感覺。帶教律師自掏腰包的照顧實習生的飯店,平復他們的情緒......
這些自然是美好的,只是這些都是極其高度的職場理想化,現實是很殘酷的。在《82年生的金智英》述說的是更多人的真實現狀。
畢業前,父親「好心」勸她:「等著嫁人」,被低俗的男同事在女廁所安裝攝像頭;明明能力最強卻升職最快的是男同事;被要求陪酒......
要說社會淘汰了婦女,倒不如說職場「潛規則」逼退了女性。
女性在職場中被歧視使然,當知道鄧冰瑩獲得轉正名額,大家也都在驚訝。為什麼是她而不是梅禎?
關於辯論方面鄧冰瑩確實是沒得說的,她就讀的學校是西南政法大學,該學校也是政法專業的老牌大學。
在校期間帶隊獲得「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總冠軍。
學業有成倒是一段佳話,只是她的真實校園生活曝光,也算是一個有些許虛榮心的女大學生。
首先是她的微博上曬著各種各樣的大牌飾品,雖然也不知道這些大牌是真的還是假的。
貌似還養了一直行走的人民幣布偶貓。
換作是其他人似乎都平常不過的東西,怎麼放在鄧冰瑩這就不行了呢?
「她不是特級貧困生?」
學校裡總是有一些人拿著獎學金生活卻比誰都滋潤,一旦炫過頭了,也難怪網友的眼睛尖了。
據說是,鄧冰瑩的家庭條件確實是一般,這些奢侈品牌都是男友送的禮物。大一大二確實是領了學校的特級貧困生的助學金。但是因為經常曬,就被舉報了。
其次是她的成績。
在節目中,顯示她的簡歷是這樣的,綜合成績排名第四。只是有一位自稱是她的同級同一學院的網友爆料說:鄧冰瑩的實際成績是134名,即便是她辯論賽加分,但綜合排名也只49。
爆料遠不止這些,當這些爆料傳出來之後,馬上就有網友發現,這些成績已經被刪除了。
而關於專業這些,鄧冰瑩所讀的是法律碩士,這個專業其實和法學碩士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且關於她的保研,有傳聞稱這也並非真實。她是通過自己的考研,但是考川大失敗了被調劑,讀了一個非全日制的法律專業。
對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被大眾認可的是全日制學校。所謂的非全日制,顧名思義就是周末上課,無獎學金無助學金連住宿都要自行解決。
所以在綜藝上,她是個偽學霸?
《令人心動的offer》不僅僅是一個綜藝,更多是講述了一個職場的大環境。曾經在節目中他們探討一個問題:沒有辦法逆襲是不是職業常態?
要是細細講下來,沒有辦法逆襲肯定是職場常態。
在職場中,避免不了投機取巧的人靠「捷徑」上位,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或許會比不上那些在領導面前彩虹式吹捧的油嘴滑舌員工。
也可能避免不了那些靠潛規則坐上不屬於他的位置,但這些才是職場的普遍現象。
種種不走尋常路的途徑,讓職場小白秒變開掛職場路,談何逆襲。也許有人問,那到底有沒有真心想靠突出能力成功的人?答案是有的。
在《令人心動的offer》裡,李晨前期一直處於落後的排名,深受挫敗感打擊,雖然沒有翻身拿到第一名,卻是每一次都有沒有辦法忽視的進步。
再看看因強強聯合而深感不安的郭旭,她確實是很想贏得比賽,但是面對所有人都看好的「好運來」組合,也備受打擊。但也在和他們競爭的試題中也讓她更加明白以後自己的就業優勢在哪裡。
現實就是這樣,優秀的人總能輕而易舉的成功,成功的事情並不一定是獲得一份心動的offer,它也可以是一段可貴的經歷。
正如柴律師安慰情緒低落的李晨,柴律師是個非法律專業畢業,直到三十歲才轉行,他認為:年輕人正處於根正苗紅的時候,堅持努力沒有什麼不可以。
觀眾之所以這麼喜歡這個節目,或是因為在殘酷的現實裡看到仍然有人為此熱血沸騰。看到職場中的新人那些成長與變化,這才是深受感觸的地方。
其實哪怕學歷不是最真實的,在職場中雄姿英發也算是人生的一場歡快夢,一方面或許沒有辦法逆襲,另一方面或許你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人了呢?
在真正落實到工作時,專不專業的問題算是一個敲門磚,真正能從事讓被人信服的工作,還得靠能力。
令人心動的不是只有offer,而是處處難得的良言及感同身受的豁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