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家阿卜力克木追夢六十載

2021-01-10 天山網

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在調色盤上調色。新華社發

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右一)在家中教徒弟們油畫的繪畫技巧。新華社發

  天山網(記者費璇報導)3月19日,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扎瓦鎮庫木艾日克村,76歲的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坐在自家的院子裡,用粗糙的手握住畫筆在畫布上輕輕勾勒著,臉上不時露出微笑。繪畫是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惟一鍾愛的事情,在他的家裡,牆上、桌子上都掛滿擺滿了他的繪畫作品——胡楊樹葉反射著耀眼的陽光,潺潺的溪水順著蜿蜒的河床流淌,清涼的風從崑崙山雪峰迎面吹來,草原上山花爛漫鳥語花香……

  半個多世紀以來,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一邊勞動,一邊作畫,創作出1.5萬餘幅作品。「能用畫筆將家鄉的風景人物都記錄下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只要還能拿起畫筆,我就會一直畫下去。」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說。

  10歲迷上繪畫 邊勞作邊創作立志成為油畫家

  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10歲時,父母發現了他的繪畫天賦。因為他從小不論走到哪裡,手裡總是拿著筆,地上、樹上、牆上都被他畫過。

  「小時候就特別喜歡五顏六色的畫,那時候還不太明白,父親看我那麼喜歡就買來桑皮紙,沒有畫筆,他就用蘆葦製作,沒有顏料,他進山找來彩色礦石研粉做顏料。」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說,自己能接觸到繪畫,離不開父親的支持。

  看到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對繪畫的痴迷,父母便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就這樣,從小學畫到初中,又從初中畫到中專。15歲的時候,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無意中看到一位著名油畫家的油畫作品,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時我就在想,我要是能畫出這麼好的畫就好了。」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說,從那時起,他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上。

  中專畢業後,17歲的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回到村裡,因為有繪畫特長,他成了村裡的宣傳員。那時,宣傳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村裡繪製各種政策宣傳標語與圖畫,他還同時兼任了油漆工。平時,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很喜歡和村民們去撿柴火,因為在那裡能看到大片胡楊美景。他口袋裡總會帶一個本子,當大家散開撿柴火時,他就會邊撿柴邊找漂亮的景色,把美景畫下來。

  妻子布圖孫·麥提吐肉孜就是那時被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的才情所吸引,「記得那時,他每天幹完農活,就會抽時間畫畫,那種專注的神情,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布圖孫·麥提吐肉孜說。

  60餘載創作1.5萬幅油畫 教出30餘名徒弟

  60多年來,繪畫已經成為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堅持創作,也使他的繪畫技藝越來越精進。他畫油畫,也畫水彩畫,還用油漆繪畫,他的繪畫作品不僅在桑皮紙上、在畫布上,甚至在牆上、門上,還編織成了地毯。這其中,他最鍾愛的是畫胡楊,在發給記者的照片裡,綠色的、金色的、枯萎的,他把胡楊各種各樣的姿態展現得活靈活現。「胡楊是和田獨有的一道風景,我已經記不清畫了多少胡楊了,這些年自然環境越來越好,胡楊不只在沙漠裡,在水邊,在村莊旁,這都成為我創作的靈感。」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說。

  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不僅自己畫畫,還教他的孩子們繪畫,他有4個兒子,大兒子阿卜力皮孜·阿卜力克木是他第一個徒弟。「我8歲時,爸爸就抱著我,教我畫畫,現在我的繪畫水平也不錯。」阿卜力皮孜·阿卜力克木說,父親一直是他的偶像,這些年來,他已經創作了1.5萬幅油畫。

  2012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農民畫家油畫展上,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的畫作《古代神話》獲得二等獎,他現場作畫,一幅繪畫作品甚至賣到了1.2萬元,隨後他的故事還上了當時的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憑藉著精美的畫作,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漸漸被更多人熟知,每年都有好多繪畫愛好者慕名而來,拜師進修提高繪畫水平。至現在為止,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一共指導過1000餘名繪畫愛好者,教出了30多位從事美術事業的徒弟。

  徒弟買買提色力木·熱合曼是當地學校的一名美術老師,現在仍然經常向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求教。「老師對繪畫有獨到看法,他總說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創作出打動人的作品,現在我也是這樣教我的學生。」買買提色力木·熱合曼說。

  用畫筆描繪新生活「我會一直堅持」

  如今,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的家是村裡的「農民畫室」,不少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從左鄰右舍的家,到村裡的宣傳牆,他用畫筆將勞動與生活、胡楊與大漠,以及民族團結人物等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不僅裝點了村子裡的院落,也鼓舞了村民。

  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更先後獲得和田地區及墨玉縣勞動模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諸多榮譽。

  阿卜力皮孜·阿卜力克木說:「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畫的家鄉風景畫,有人願意出3萬元買,但父親說,那是最珍貴的回憶,多少錢也不會賣。」

  說到繪畫作品,在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創作的眾多作品裡,《民族團結之樹》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一直擺在家裡最醒目的位置上,畫上一棵結滿碩果的大樹下,環繞著各族兄弟姐妹。「國家就像一棵大樹,各族人民都要擁護國家、愛國家,大樹才能更茁壯成長,才能結更多果實。」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說,這些年,村裡變化越來越大,村民們生活越來越好,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他能夠用畫筆把美好生活都記錄下來,是他最開心的事。

  和田地區生態環境局駐墨玉縣扎瓦鎮庫木艾日克村工作隊隊員趙凱說:「現在有很多其它鄉鎮的幹部來請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去畫文化牆!只要有人來請,他每次都會答應,只要畫筆在他手中,畫總能讓人耳目一新,他總說,他的畫筆能為家鄉增添光彩,是他的榮幸。」

  這兩年,隨著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的年紀越來越大,兒子阿卜力皮孜·阿卜力克木常常會勸他別再畫畫,但阿卜力克木·麥麥提敏卻笑著搖搖頭說:「我熱愛繪畫,也熱愛生活,只要我能拿起畫筆,我就要一直堅持畫下去。」

相關焦點

  • 六十歲左右的農民,還在家種田,農用機械還值得投資嗎?
    回本可期農村也有著大市場和不會種地的農村年輕人相比,農村六十歲的老農民能夠把種地損失降到最低,種地在他們手裡變得可以掙錢。所以投資農用機械,是可以回本的,並非是虧本的。其次六十歲的老農民和年輕人相比在體力上有些不足,通過購買農用機械可以降低他們在體力上的投入和提高農業農事生產率。其次對於不少農村地區來說,農用機械還是一個空白市場,拿我們這邊來說,去年才開始出現微耕機。所以再購買到機械設備之後,您完全可以自己給其他農民或租用給其他農民使用,由此來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
  • 星夢六十載 一曲東方紅
    星夢六十載「克利夫蘭總統號」緩緩駛出,載著梁思禮和他似箭的歸心,奔向彼岸的祖國。「故鄉的碼頭上,老母親一定在等著我。」這位梁啓超先生最小的兒子心想。此時,已獲美國終身教授身份的錢學森也開始了回歸之旅,但他和夫人為此被美國政府扣留5年之久。到1956年,已有一大批僑居海外的科學家衝破重重阻礙,回國報效。
  • 治沙人奮鬥六十載 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
    治沙人奮鬥六十載 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時間:2020-04-23 16:28   來源:科技生活快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治沙人奮鬥六十載 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毛烏素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現在這片沙漠要從陝西境內消失了,這是中國人民治沙的另一個豐功偉績
  • 農民畫家繪製百龍圖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農民畫家繪製百龍圖向建黨100周年獻禮作品將於明年赴人民大會堂參展本報訊(記者孫健 通訊員南寶通)日前,從南皮縣傳來好消息,當地農民畫家劉煒華創作的《中華騰飛,百龍獻瑞》書畫長卷已經完成,明年3月將上交中國文聯有關部門,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慶祝建黨100周年書畫展覽。
  • Stay at Home Museum|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裡的「農民畫家」
    Stay at Home Museum來到了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解密16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的藝術風格。彼得·勃魯蓋爾對自然、人性和幽默極為著迷,其畫作細節複雜,敘事宏大。他將怪誕幻想融於樸實筆觸,用寫實主義構建超現實夢境,以達成對現實的反諷與精神的傳遞,在今日已被公認為法蘭德斯繪畫的三大巨匠之一。
  • 風雨兼程六十載 繼往開來譜新篇
    六十載風雨兼程,一甲子桃李滿園。60年來,從誕生到停辦、從復辦到壯大,廣西華僑學校(以下簡稱「僑校」)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十三五」以來,僑校已發展成為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等榮譽稱號為一體的國家級國際化學校。
  • 匯愛心·微捐贈|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教系)六十周年生日快樂
    匯愛心·微捐贈公共管理學院(政教系)六十周年生日快樂曾記否,書生意氣的青春追夢時光:課堂上恩師授業解惑的激揚、圖書館裡書本油墨的芬芳、寢室熄燈後臥談的暢快、木蘭路上初次邂逅的忐忑……
  • 河南農民小夥追夢影視圈花光積蓄拍電影只為圓夢
    談起影視追夢的事已經不稀奇了,但是今天說的這位追夢小夥比較特殊。做影視失敗後,他選擇了在老家做起了直播,一不小心成為了網紅,他就是網友們經常看到被老婆追著打的「柴雞哥」。追夢過程中,他經歷了很多困難,甚至被騙的一無所有。蔡金堂告訴小編,他做影視工作,其實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做一名演員。他喜歡表演,在工作過的劇組中,也經常出演一些小角色。一次他看到河南籍導演任德勇的追夢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他。任德勇也是農民的兒子,也是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
  • 專業畫家讓一個農民宣傳自己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自媒體時代的興起,讓大衣哥再次紅了一把,每天都會有數百人出現在他的家裡拍短視頻,拍短視頻這種事呢,最頭疼的不是沒人拍,而是不知道拍什麼,於是我們看到的一幕是:新店開業,老闆來找大衣哥,孩子結婚,有人找大衣哥錄製祝福視頻,就連專業畫家,都想著送大衣哥作品來宣傳自己!
  • 畫家劉東方的「家鄉之戀」
    畫家劉東方家鄉系列作品:《池塘的記憶》皖北農村幾乎村村都有的「當家塘」,對村寨防火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鄉回望後記——《根》年至不惑,客居他鄉已逾三十載矣!鬥轉星移,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吾自幼受家人撫育,鄉鄰關愛,先祖護佑,才得以存願立志,數十載雖歷經蹉跎,尚能安身立命。雖無青雲之志,建樹罕有,無光耀門楣之舉。卻也無敢懈怠,臨池不輟,謹言慎行,不辜親、師所望。茨水之濱,吾生養之地,根也!源也!所幸懵懂之年,得張公鵬侶先生開蒙,初涉丹青。授業雖短,卻有終生享用之功,恩澤之情,時不敢忘。鄉鄰雖滿目布衣,鄰睦罕有爭訟,愛幼而尊老,淳樸之風盛矣!
  • 他享譽畫壇,被世人稱為「農民畫家」,塞岡蒂尼11幅油畫作品欣賞
    塞岡蒂尼(1858-1899年),19世紀義大利描繪勞動人民和鄉村景色的現實主義畫家,被世人稱為「農民畫家」。1896年,塞岡蒂尼的繪畫藝術已享譽畫壇。他在回憶自己學畫以前的一段年輕時的經歷時,曾對女作家愛妮拉講過一段故事:他寄住在威爾卡斯小鎮的親戚家裡,愛畫的志趣已形成,平素總愛見了什麼就畫。
  • 真情描畫美好生活——記農民畫家阿不力克木·麥麥提敏
    畫家簡介  阿卜力克木 · 麥麥提敏,72歲,是墨玉縣扎瓦鎮庫木艾日克村土生土長的農民畫家。他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熾熱情懷都凝聚在他的畫筆裡,繪成了五彩繽紛的畫卷。畫家的院落,掛滿了大大小小的葫蘆,比普通人家多了許多詩情畫意。他精神矍鑠,氣質明朗,令人印象深刻。他用一雙握過坎土曼的手開啟繪畫之旅,從10歲直至如今的72歲。  一  我們來,他一邊抬頭應答,一邊俯身繼續繪畫,不經意間,我驚訝地看見他隨手點的兩個白點兒,已經被他三勾兩畫地成了兩隻小白兔!
  • 一甲子報國初心不改 六十載強軍首責不渝
    六十年前,一支新組建的空軍保障部隊,肩負著保軍強軍的光榮使命,從廣州白雲機場出發,北上入湘,開啟了航空維修艱苦創業的偉大徵程。 六十載滄桑巨變,經歷了工廠易址、轉隸航空工業集團、推行公司化改制等變革的長飛,也在一次次順應時代的改革中見證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 六十甲子很難背,那它是誰書寫的呢?
    在中國,採用六十甲子記錄年月,已長達三幹多年。六十甲子,即用十天幹、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後得出的一張順序表,用途涉及到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等作用。所謂「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則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砥礪六十載 奮進結碩果——建市以來我市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重大跨越
    特別是近年來,全市廣大幹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接續奮鬥,矢志追夢,探索出一條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成功實現煤城到美城的華麗轉身,讓文明創城、高鐵升級、擁湖發展、淮水北調、煤化工振興、棚改安居、自辦本科高校等夢想照進了現實。
  • 河南省實驗中學喜迎建校六十周年
    六十載滄桑砥礪,一甲子弦歌不輟;六十載薪火相傳,一甲子深耕廣芸;六十載桃李芬芳,一甲子春華秋實。」一位省實驗校友將此詩題贈給母校。11月5日,河南省實驗中學迎來了建校六十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數千名歷屆校友與學校萬餘名師生齊聚,掀開這本專屬的「紀念冊」。
  • 我們家的農民作家
    張曉英和丈夫蔡豔文是吉林省蛟河市河南街保家村的農民,對文學創作的共同熱愛,讓他們收穫了美好的愛情,並幫助村民們勇敢追夢,帶動和推進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1985年-1986年,張曉英在參加作家函授班學習期間,在教材上看到蔡豔文的習作,很欣賞他的文採。
  • 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掌上春城訊 七月的昆明驟雨初歇,花溼木香沁人心脾,四季花語的畫室裡,剛經歷一場手術的熊華君伏在畫案上,開始了一天創作,回望四十八載的職業畫家之路,他的山水《江山晨暉》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畫作被兩岸四地所青睞,熊華君感嘆——能「畫出點名堂」,真不容易!
  • 【陽朔人 陽朔事】農民畫家何奕雲:用畫筆擺脫貧困,描繪美好生活
    歡迎收看本期《陽朔人 陽朔事》 在金寶鄉竹山村,有一位「農民畫家」,他堅持學畫20多年,筆耕不輟,畫技有成。如今,他的畫作已經賣到全國各地,月收入能夠輕鬆達到7000元以上。他就是用自己的畫筆擺脫貧困,並描繪美好生活的何奕雲。
  • 追夢二十載,再踏新徵程——安東20周年慶祝晚會隆重舉行
    追夢二十載,再踏新徵程20年來,安東始終將自己視為一家創業公司,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與技術創新,實現了全球化突破及快速發展。未來安東的增長引擎將來自安東的核心技術、新型的服務模式,以及在安東的平臺上輸出中國資源,以確保輕資產的健康發展和持續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