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熊華君:四十八載堅守藝術之道 做春城的美畫師

2020-12-15 騰訊網

掌上春城訊 七月的昆明驟雨初歇,花溼木香沁人心脾,四季花語的畫室裡,剛經歷一場手術的熊華君伏在畫案上,開始了一天創作,回望四十八載的職業畫家之路,他的山水《江山晨暉》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畫作被兩岸四地所青睞,熊華君感嘆——能「畫出點名堂」,真不容易!人生如畫 從「仕女圖」說起出生於50年代的熊華君沒趕上「好時候」,用他的話說,一沒有畫冊、二沒有紙張,這讓對美術有著天賦和一腔熱血的他幾乎與藝術「絕緣」。直到1976年,南充地區工藝美術公司向社會招考畫工,才讓熊華君看到了藝術之光。「當時有不少人去報考,考試的題目在今天看來很簡單,畫了一幅工筆畫《牛郎織女圖》,成為了美術公司第一批畫工。「去美術公司的工作就是作畫,畫的產品就是仕女圖。」在當時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市場,畫有山水,花鳥,仕女圖案的竹絲簾,可謂一件難求,而熊華君的工作便是直接上手在竹簾上作畫。與此前沒有畫冊、沒有紙張不同,在畫室裡,熊華君得到了正規化訓練,美院的老師還會來進行專業指導。四十八載的光陰逝去,熊華君依然記得第一次拿到宣紙時的場景——「那時候都是不知道宣紙這個東西,更不知道宣紙是用來畫畫的。我們當時根本買不起、也買不到宣紙,是工作之後託大城市的朋友,好不容易弄到了幾張來開開眼。」第一次用宣紙的熊華君提筆一運,墨色便在紙上暈開,「第一張就給用廢了,誰知道這紙怎麼那麼吃墨!」種種的第一次、不斷地試錯與嘗試,讓二十多歲的熊華君得到了充足的藝術訓練。在美術廠七八年的時間裡,熊華君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的仕女圖,還在山水與花鳥上得到老師的指點。到了1984年,不滿足於自我重複的熊華君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自立門戶,以畫為生。不落窠臼 融匯中西畫技「那時候一起出來『以畫為生』的人有很多,但最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堅持到最後,一是技法沒能『畫出來』,二是市場沒人接受。」對於「好畫」的定義,熊華君有著自己的標準——那就是能雅俗共賞。太雅了,老百姓接受不了,就如交響樂是世界之聲,但普通老百姓有誰會去專門欣賞,換句話說,不夠通俗也就沒有藝術的傳播,更別提誰為藝術來買單。先後受教於蘇葆楨,白雪石、馮大中等諸位先生的熊華君,在四十八載的磨鍊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用他的話說,便是「畫出來了」,因為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重複」,活在大師的陰影中,沒有了創作,成了一支畫筆。熊華君的創作理念便是「不落窠臼、融會貫通」,打開熊華君最新的畫作《山水四季圖》,一幅包羅泰山、崑崙、天山等神山聖湖的四季長卷映入眼帘。「單幅的畫作很多,但整體氣勢不夠,我從東畫到西,從春畫到冬,在創作中將群山相接,大好河山的氣勢就能首尾貫通。」在技法上,熊華君同樣將傳統技法與結合西畫,「傳統山水畫的雲是用線條勾勒,顯得比較死板,這就需要用西畫的方式來處理,而畫中水的倒影,也是從西畫技法中借鑑而來。」四十八載的創作中,熊華君的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展,也備受港、澳、臺的藝術館和藏家青睞並收藏,2017年山水《江山晨暉》更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同年,在雲南昆明,熊華君還順利舉辦了《翰墨頌中華,彩筆繪江山》個人書畫展。畫如人生 醉心雲南山水2003年,因為兒子到昆明上大學,熊華君便作為「陪讀」來到了春城,「四季如春的氣候實在太舒服了,來了便不想走,過年也會回老家待一待,但都待不住,還是要回昆明才巴適。」對昆明「上癮」的熊華君沒過很長時間,便舉家從四川南充遷到了昆明。除了鍾愛昆明的氣候,這片土地孕育的山水也成了熊華君筆下繞不開的墨色,「之前身居四川,多畫的是巴蜀的山水,那裡裸露的山石比較多,而雲南的區域特色更為明顯,這裡的山水樹木植被較多,花鳥物種也較多,出的作品更為靈動。」「現在的精力可能創作巨幅長卷會比較吃力,但書法、寫意小品都必須每日練習,不然放久了一定會生疏。」定居在四季花語小區的熊華君將家改成了畫室,客廳的牆壁都掛滿他的畫作,陽臺上支起了長桌,常備文房四寶,十年如一日,他每日就在桌前進行他的創作,閒暇時拿出竹笛、二胡玩耍解悶。對於昆明這座城市,熊華君飽含冀望——「當好春城美畫師,明日昆明會更美!」掌上春城記者:許滸責編:蘇昊編審:周曉雪終審:李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取捨間鑄就佳作,看東方藝術取捨之道,感受畫家筆下的意境美
    取捨間鑄就佳作,看東方藝術取捨之道,感受畫家筆下的意境美文/錢毛毛人生貴在捨得,國畫創作中也有捨得的用法,所謂捨得,便是在景致的選擇中,通曉景致的繁密和留白之感。而在審視畫作時,也並不應該講目光全放在事物之處,從畫的留白中讀出韻味,更容易貼近畫家的感慨,走進畫家所創作的精神世界中。
  • 職業畫師與畫家有什麼區別呢?
    畫師複製行畫千篇一律職業畫家則是從事繪畫工作的創作者,畫家要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見解和個人的藝術風格,得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沒有思想的藝術作品稱不上是畫家所畫,畫家所創作!要成為畫家必需有自成一家之成就,是一種尊稱和一種肯定,另一種解釋是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有豐富實踐經驗及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甚至是開創性的成果。畫家必然是繪畫的技藝及思想不同於普通畫者,並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從事繪畫的人。繪畫對一個畫匠而言是一門專業技能,繪畫對畫家而言是一門學問。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文人畫家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學問、敏捷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唯有此才能將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和抒情性三大特徵集合在繪畫作品上。安徽當代青年畫家阮勇以藝術創作為生命,以生命為藝術載體,追求文人畫之風骨、之精神,一躍成為當今畫壇融匯古今、兼長中西的實力派青年藝術家。 山水、花鳥、人物是阮勇表達藝術人生的寄託,是表達他的遠方和學術理念。
  • 2020「春城力量·我為昆明代言」年度代言人名單出爐 267人登上小...
    三大主題活動 509萬人次參與  2020年雲南·昆明網絡文化節系列活動之「春城力量·我為昆明代言」手機形象徵集活動於2月啟動,圍繞「抗疫一線」「文明城市」「助力脫貧」 三大主題,共同見證雲南的美、昆明的變和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
  • 「書界」——劉祖鵬藝術工作室同仁書法藝術品鑑
    書 界學書,是每一位中國畫家的必修課。歷史上,畫家稱自己的書法作品優於繪畫的不在少數,從中可見書法在畫家心中的地位。「書畫同源」,大家諳熟,然知易而行難。今天這個「書界」展,是我們工作室同仁在繪畫的同時,作一次書法藝術的小型交流。
  • 90後畫家借B站推廣扇面丹青之美 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國畫
    打開「一間畫室」的B站帳號,UP主、畫家何挺跟記者介紹如何觀看和收藏他的視頻。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白廂展廳裡,「雲上的日子——何挺×蕭韓山水·扇面展」正在展出,將展至7月5日。兩位「90後」藝術家堅守傳統之美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利用網絡平臺,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國畫。  用畫捲髮揚傳統文化  何挺和蕭韓是好朋友,也是上海師範大學國畫系的同班同學。去年,蕭韓辭去新聞編輯的工作,成為職業畫家和自由撰稿人。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美人畫不論是在東方的墨筆下還是西方的畫布上, 呈現出來的美人形象一般都為畫家的情婦或者是當時的歌姬舞姬。在江戶時代,「浮世」 精神最先興起的地方是吉原。這裡由於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有一些藝妓被特別培養起來,她們從小不僅接受較高的文化教育, 詩詞歌舞都要精通並且氣質不凡, 容貌嬌美。
  • 法國巴比松畫派畫家柯羅,一位盡情描繪自然之美的風景畫藝術大師
    柯羅自畫像法國巴比松畫派畫家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是一位盡情描繪自然之美的風景畫藝術大師。柯羅的老師維克多·貝爾坦作品《classical landscape》柯羅立志要當一名畫家,但是他的繪畫生涯起步較晚,26歲時才開始跟古典風景畫家維克多·貝爾坦(Victor Bertin
  • 齊白石紀念館籤約畫家-湯發周分享程十髮美術館院藏女畫師作品展
    近觀正於程十髮美術館舉辦的「畫院掇英——院藏女畫師作品展」,人們很容易同時產生這樣兩種感受。首先固然是驚嘆。原來,我們熟悉的她們(其實只是她們的八卦掌故)——陸小曼、周錬霞、李秋君、陳小翠等等,畫藝如此之好!巾幗不讓鬚眉!
  • 在堅守中拓展一一記南開畫院老畫家谷伯言先生
    在天津,提到老畫家谷伯言,業界人士都會挑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一位功力紮實、學養深厚、為人質樸、做人低調的畫家。 說谷伯言先生低調,是因為你很少在熱鬧的場合看到他;說他功力紮實,是因為每每有他的作品出現在展覽中,人們都會從他的畫中看到精到的筆墨和絕佳的韻味,透過這些可以看到畫家的實力。
  • 央美的日本教授——天才畫家、藝術大家:加山又造
    在藝術界的很多畫家,他們都「一專多能」,有自己最擅長的一個畫種和一種風格,並且還能熟練地掌握其他畫種的技法,這些畫家的作品精彩多樣,往往融合了更多的藝術表現性,具有強大的表現能力和塑造能力。在20世紀的日本,我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繪畫大家——加山又造,他是當代日本畫家中最富有革新和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他的畫可謂是多門多派,沒有固定的一種畫風,所呈現的繪畫作品都獨具特點,詩意而夢幻。美術史論家瀧悌三:「加山是一位不斷在變幻而又成就卓越的天才畫家,也是一位繪畫技術早熟的藝術大家。」
  •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四十八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四十八大慶市大同區:「中國板藍根之鄉」打響「大同北藥」品牌大慶市大同區是黑龍江省重要的道地藥材生產區之一,依託區位交通優勢大同區是「大慶石油會戰最早戰場」,也是「中國寒地提子之鄉」和「中國優質果品之鄉」,更是「中國板藍根之鄉」。 大同區自然環境、土壤優勢非常適宜板藍根、月見草、防風、黃芪、白芍、甘草、柴胡、龍膽草等中藥材生長,藥材品質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場歡迎。
  • 閔行實驗(春城校區)
    學校現有莘松、春城、景城、畹町4個校區。足球是躍動的音符,是舞動的旋律,是運動的藝術。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在足球運動中感受體育的魅力,體會足球運動的快樂。 春城校區的教學特色以數學(奧數)、科技類為主,又以戲劇作為核心的課程,形成海派文化特色。學校堅守服務社會、造福兒童的理念,辦優質教育,是家長和社會的靠得住的依託。
  • 博寶藝術網推薦:當代畫家駱旭放的山水畫藝術
    藝術簡介駱旭放,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山水畫碩士研究生課題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書法院,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李寶林藝術工作室畫家,陳鈺銘水墨家園藝術創作室畫家,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畫家。
  • 凝聚五十載藝術人生感悟 馮驥才推出長篇小說《藝術家們》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應妮)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藝術家們》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內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內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可以說,作家馮驥才和畫家馮驥才在這部《藝術家們》中相遇了。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天寶未亂猶數載,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詩人元稹在其《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一詩中曾如是說到。「長河落日安西府,鐵馬戍邊將軍墳。 風卷戰旗天山葬,長槍永守大唐魂!」網友曾如是改編。
  • 西班牙畫家裡貝拉,一位以宗教題材繪畫聞名的藝術大師
    後來隨父去義大利,長期定居在那裡,25歲時成為了那不勒斯總督的宮廷畫師。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好像很簡單,實際上能真正做到的卻很少。裡貝拉也是說服了想讓自己專心做學問的父母才做到的。
  • 閩東之美 惟水墨寫之——品王信聰水墨山水畫
    文/文化中國總編、藝術評論家 高松看到信聰這些描繪閩東風光的水墨作品,忍俊不住驚嘆!一嘆,閩東之美,感動畫者。怪不得,信聰要畫閩東,原來這裡別有洞天。閩東寫生創作歸來的王信聰,對閩東充滿了眷戀,筆下的山水,也算是閩東之行的一個完整記錄。
  • 三朝老畫師李嵩,從小木匠到大畫家,以界畫著稱卻不拘泥於界畫
    南宋這樣一位畫家小時候做過木匠後來機緣巧合學了繪畫畫又非常親民,名動一世人物、山水、花鳥、樓閣樣樣精通如果不是齊白石,那他是誰?所以這個有靈氣又肯吃苦的小木匠李嵩被當時的宮廷畫師李從訓一眼識中,並收為養子,承授畫技,終成一代名家。李嵩子承父業,後雖為畫院待詔,但出身貧寒,又處在南宋這麼一個偏安一隅、時局不穩的國家,君主安於享樂,不顧政事,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有情性的畫家,是不會不為之動容的。 但一己之力如此微薄,只有寄情於繪畫,來傳達自己的思想。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邱軍作品賞析
    》為北京宋慶齡故居宋慶齡紀念館序廳作大型壁畫《灤河母親》為河北灤縣而作《中國鑼鼓》為山西襄汾縣而作《古樂八韻》為山西襄汾縣而作出版有《邱軍作品集》、《人民藝術家邱軍》,《大匠之道-邱軍》。他注重在萬千變化的詩意生活中體悟造化之道,以藝術家的情懷去表現自然之美。從其作品看出,他巧妙地進入水墨寫意之境,在畫面中,畫家的筆墨表現功能、傳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溶為一體。加之以書入畫,固他的用筆疾徐得法,沉實蒼勁,與章法布局結為一體,從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清麗之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