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五十載藝術人生感悟 馮驥才推出長篇小說《藝術家們》

2020-12-22 光明網

  2020年6月19日晚,馮驥才修改完《藝術家們》第七稿後自拍留念。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應妮)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藝術家們》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內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內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可以說,作家馮驥才和畫家馮驥才在這部《藝術家們》中相遇了。

  《藝術家們》書封。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馮驥才以三位畫家楚雲天、羅潛和洛夫從心靈交匯到逐漸離散的過程,折射了近五十年來的時代變遷。從「文革」,到80年代新時期,再到市場化大潮的席捲,每個人都經歷著時代的淘洗,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藝術和物質都極度匱乏的年代,幾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生活悄然起步;在新時期,純粹的藝術激情和探索引領了時代和他們;而當市場化大潮襲來,他們又不得不面對新一輪的心靈考驗,苦苦地尋求突破和自我救贖。

  「兩支筆」在《藝術家們》中相遇

  馮驥才先生以《義和拳》《神鞭》《俗世奇人》等經典作品聞名於世,是開創新時期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實際上,馮先生自幼習畫,師從名家,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專業修養。上世紀90年代初,馮驥才曾在國內外多地舉辦個人畫展,反響巨大。馮驥才曾稱,文學、繪畫、文化遺產保護、教育是他的「四駕馬車」。繪畫作為「四駕馬車」之一,從未離開過他的事業和生活。在社會轉型時期,馮驥才對國內繪畫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探索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在現代文人畫方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繪畫、音樂等藝術家是國內文學作品中較少聚焦的群體,而集文學、繪畫等多種才能、多重身份於一身的馮驥才,有著書寫這個群體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

  《藝術家們》塑造了國內作品中少有的藝術家形象,他們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種種生活情境、創作困境、情感經歷、商海博弈等,都是首次呈現於讀者面前。就個人經歷與精神追求而言,這部小說可謂是凝聚了馮驥才五十多年藝術生涯的澎湃之作,也是他表達個人美學理想、展現藝術心得感悟的心血之作。

  在自序裡,馮驥才寫道:「我一直想用兩支筆寫這本小說,我的話並非故弄玄虛。這兩支筆,一支是鋼筆,一支是畫筆。我想用鋼筆來寫一群畫家非凡的追求與迥然不同的命運;我想用畫筆來寫唯畫家們才具有的感知。」

  談「回歸」:「是文學找我了」

  馮驥才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堅守「唯美主義」,也為維護國家的「美」而做出了極具「理想主義」的犧牲。當工業大潮急速淹沒傳統文明遺存的時候,他毅然投入文化遺產保護的漩渦,苦心經營,輾轉大江南北,拯救了大量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守護了無數瀕危不可再現的民間文藝之美。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馮驥才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文化遺產保護,他倡導與主持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傳統村落保護等文化行為,對當代人文中國產生巨大影響。他主持收集整理的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據,已有20多億字的規模。為此,他犧牲了個人在文學、繪畫創作極為珍貴的二十多年時光。

  但是,馮驥才一直未離開文學。

  2018年,馮驥才憑藉《俗世奇人》(足本)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這是他時隔近四十年再次斬獲國內文學最高獎。近年來,他陸續推出了「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系列」(《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渦裡》)、《單筒望遠鏡》、《俗世奇人全本》等諸多文學作品。一時間,媒體和廣大讀者紛紛感嘆:「馮驥才回歸文學了!」

  面對「回歸」的聲音,馮驥才說:「我今年七十八歲了,爬山爬不動了,臺階超過三十公分也上不去了。當我回到書房的時候,不是我找文學,是文學找我了。」

  據悉,10月29日晚17:00,《藝術家們》線上發布會將在各大平臺直播。屆時,馮驥才將親臨直播間,與讀者分享自己書中所寫的藝術人生感悟。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馮驥才長篇小說《藝術家們》:凝聚五十年藝術人生感悟的澎湃之作
    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在其最新長篇小說中這樣描述他眼中的「藝術家們」。 近日,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藝術家們》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內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內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 這部長篇小說是馮驥才先生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
  • 作家馮驥才與畫家馮驥才相遇長篇《藝術家們》
    本報訊 近日,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藝術家們》是馮驥才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融入了作家對繪畫、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獨特體悟與思索,用鋼筆和畫筆「兩支筆」描繪出激蕩動人的藝術人生。
  • 「斜槓青年"馮驥才:作家、畫家、領讀人
    近日,他又添了一個新身份——「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並通過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的內容和寫作感悟。:「我所有的人生經歷和收穫,都離不開文學和書籍的滋養。」近年來,小說《俗世奇人全本》《單筒望遠鏡》《藝術家們》等先後出版,也讓世人看到這位七旬作家豐沛不竭的創作力。  新作長篇小說《藝術家們》講述了畫家楚雲天、羅潛、洛夫從心靈交匯到逐漸離散的過程,折射了近五十年來的社會和思想變遷。國內文學作品中較少關注藝術家群體,該書第一次全面呈現了他們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因此一經問世,就受到了極大關注。
  • 馮驥才加入抖音DOU來讀書「領讀人」計劃
    近日,他又添了一個新身份——「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並通過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的內容和寫作感悟。喜歡被書「埋起來」的感覺馮驥才曾說:「我所有的人生經歷和收穫,都離不開文學和書籍的滋養。」屠格涅夫的《初戀》是他讀的第一本外國文學,那時他才20來歲。
  • 一支畫筆,一支鋼筆,為藝術家們畫像
    面對社會風雨,深陷生活漩渦,他們該怎樣支撐理想,又何以經營各自的藝術與人生?日前,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人生經歷為軸,向人們展示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藝術家群體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靈史、藝術追求史」。
  • 2020年中國長篇小說一覽:在堅守創作中奉獻時代
    但是,作家頭腦裡的時針依然在照常行走,他們用手中的筆留下自己對生命和歷史的感悟與思考,對時代和社會的洞察與反思,對人性和人心的開掘與復刻。因此,當我梳理這一年的長篇小說創作時,發現成果依然相當豐碩,中國當代長篇小說創作正日益成熟。重磅力作標識文學高地我們擁有一支龐大的小說家隊伍,每年新出版的長篇小說都有數千部之多。
  • 馮驥才:「藝術的本質是在任何地方都讓美成為勝利者」
    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訪作家馮驥才:「藝術的本質是在任何地方都讓美成為勝利者」■教鶴然 李英俊文藝報:您的新作馮驥才: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每個作家的性格和趣味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書房都是不一樣的,不同書房帶給寫作者的感覺自然也各不相同。我特別希望作家們能寫一寫自己的書房,哪怕不寫一本書,就寫一點散文,寫寫自己獨特的感受。前兩天,我跟一個朋友談起這本書的時候聊起了作家李敖,李敖的書房特別大,有五六個房間那麼大。
  • 藝術人物·當代著名藝術家——楊紅
    2008年油畫作品《節日》入選「慶祝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五十周年展(廣東美術大展)」。2013年榮獲2013藝術奧運倫敦奧運紀念金獎(奧斯卡藝術家得主:楊紅金獎)。員工們需要養家餬口,如果沒有了工作,他們該怎麼辦。看著員工們期待的目光,想想先生生前的期盼,我決心把企業與家庭的兩付重擔一起挑起來。堅強的人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生活不相信眼淚,人生不能靠同情。經過一年的拼搏,公司的業務打了一個翻身仗,有了經濟基礎後,公司的經營管理又一次步入正軌。
  • 【重磅】第五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0)揭曉
    來自活動現場的報導 12月19日下午,由《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主辦的「第五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20)暨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15層會議室舉行。
  • 來讀馮驥才的這部新作
    作為職業評論者,我這些年的關注重點集中於20-40歲這個年齡區間的作家的作品,所以讀到《藝術家們》這樣前輩作家的新作時,能強烈地感到馮驥才先生這代作家與前述作家群體在語言、手法、風格上的代際差異。《藝術家們》 馮驥才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藝術家們》在以下兩方面也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小說人物的職業身份與重建世界總體性的可能性之間的張力關係。
  • 當電波落於紙面,《音樂新空氣》帶你聆聽音樂大咖們的藝術人生
    這本書翔實記錄了主持人虞莉婭對三代藝術家採訪的心路歷程,呈現了上海在新中國音樂事業進程中的現場生態,鋪陳了一幅百年上海城市的藝術畫卷。《音樂新空氣》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旗下「經典947」頻率的一檔早高峰品牌節目,自創辦至今已走過10個春秋。在這個藝術交流平臺上,節目主持人虞莉婭用她獨特的主播形式,與藝術家對話交流,為聽眾朋友講述了他們成功背後的感人故事。
  • 中國園林的藝術智慧和藝術總監們:文人貫注精神、帝王凝聚意志
    而這種像與不像重重疊得地搭配在一起,即便是千年以前的東西,你身在其中,依然能如時空轉換,生出層層疊疊的感悟。寫意,是一種智慧,也是園林藝術的魂靈!這種智慧,是中國歷代的文人貫注的,從而發展為內涵極豐富的山水藝術體系。
  • 七十年人生昧履 半世紀藝術守望「歲月恩典——趙先聞從藝五十周年...
    可以說,這本文獻集是一部擁有極高史料價值的藝術資料集,是濱州五十年美術創作發展的見證和縮影,堪稱濱州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   先聞藝術論壇的成立,是這次研討會的又一主題。先聞藝術論壇是趙先聞先生倡導和支持的又一公益文化項目,是為文藝評論界開設的一個新的學術平臺。
  • 漆畫藝術家喬十光:漆墨春秋五十年 順應漆性回歸混沌
    病魔纏身的喬十光,步履艱難,需人扶助,語言模糊,需人「翻譯」,但現場80餘幅沉默而溢出生命光彩的漆畫作品則向人述說著中國一代漆畫藝術領軍人和開路先鋒的「漆藝人生」。用太多「第一」 演繹人生傳奇當喬十光跨進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這位樸實無華、淳厚睿智、痴迷書畫藝術的北方農家子弟命運就徹底改變,他以紮實的繪畫功底和高遠的情懷,在一代藝術大家龐薰琴先生藝術思想的指引下,走進了中華民族的「大漆園」。
  • 「攜手五十載,漫步人生路」 世紀金源金婚紀念晚會圓滿落幕
    為深入挖掘愛的文化,弘揚家庭美德,倡導良好家風,8月25日晚,閩江世紀金源購物中心攜手蓋山鎮浦江社區、閩江世紀城物業聯合主辦以「攜手五十載,漫步人生路」為主題的金婚紀念晚會。當晚,20對金婚夫妻齊聚現場,參與本次的金婚慶典。
  • 簡即是繁,純即是美——品鑑世界銅獎藝術家王鏡蓉的繪畫藝術
    對於中國著名書畫藝術家王鏡蓉先生的評論與解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因其獨特的藝術風貌和強烈的現代感,《上海畫報》曾以兩整版篇幅全彩面專題介紹其中國畫代表作;中國畫專業性刊物《書與畫》也以「純淨的藝術品格」為題,專文評價其藝術風格。
  • 李陀:我的朋友「馮·唐·吉訶德」——馮驥才印象
    所以,當時我看驥才對藝術的熱愛,多少是把他和藏家們一視同仁的。可是,我錯了。後來驥才的所作所為,那些「藏家」怎麼能比?那時候,我並不了解自己這個朋友。這些小道崎嶇不平就算了,四周渺無人煙也算了,讓人時時心驚的是,這些疙裡疙瘩的路面還往往向水庫那邊傾斜——載著五個活人(其中還有個體重不一般的「大馮」)又搖搖晃晃的拖鬥,如果頃刻之間翻到水庫裡,那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事:沒翻車,是運氣;翻了車,很正常。
  • 十七載履遠而歸 最葵園只若家園——「花的山河」最葵園藝術中心首...
    今日首次亮相的最葵園藝術中心,將以許江為首的相關專業領域中全國性領軍者、藝術家聚在一起,尖端融通,精英集結,既是一個五坊合一的藝術創作和展示中心,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文藝創作的高端平臺。藝術中心五坊由畫坊、織坊、塑坊、陶坊、築坊構成,必將成為濱江區的又一座重要文化地標。開幕式上,五坊主持藝術家許江、王澍、陸文宇、周武、陳漢共同出席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 高佔祥推出首部長篇小說《秘密印鈔局》 - 中國在線
    詩人、文藝家高佔祥日前推出從事文學藝術創作68年來首部長篇小說《秘密印鈔局》。這部充滿懸疑色彩的長篇小說,通過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侵略者、汪偽政府四個印鈔局之間的複雜鬥爭,描寫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場血雨腥風的金融決戰,刀光劍影的貨幣廝殺,塑造了一批印鈔局地下工作者的形象。
  • 馮驥才新作《書房一世界》之《義大利小本子·拆信刀·風鈴》
    書評人綠茶畫的馮驥才「心居」一景馮驥才先生可謂是「書世奇人」,他的書房有多處,我只去過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這處,這裡存有他十幾萬種藏書,分布在不同的空間,供學生們閱讀。去年參加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研討會,得以見識馮先生在學院裡的各種寶貝和大量藏書。我畫的這幅只是他眾多書房中一個小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