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新作《書房一世界》之《義大利小本子·拆信刀·風鈴》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書評人綠茶畫的馮驥才「心居」一景

馮驥才先生可謂是「書世奇人」,他的書房有多處,我只去過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這處,這裡存有他十幾萬種藏書,分布在不同的空間,供學生們閱讀。去年參加馮驥才「記述文化五十年」研討會,得以見識馮先生在學院裡的各種寶貝和大量藏書。我畫的這幅只是他眾多書房中一個小小的角落。馮先生最新作品《書房一世界》中說:「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書房的一半是精神的,情感升華了也是一種精神,精神至深處又有一種情感。書房裡是一個世界,一個一己的世界,又是一個放得下世界的世界」。(綠茶 庚子春二月二十九)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馮驥才先生就經常遊歷世界各國,不僅結識了許多海外友人,寫下了大量散文遊記、域外手札,還從西方文明中汲取精華,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和保護。中西文明的碰撞、比較和貫通融合,一直是馮驥才先生文學創作和文化思考的一大特色。

海外經歷的點點滴滴,也在馮驥才先生的書房裡留下了許多痕跡,並被他寫進了新書《書房一世界》中。在此選摘其中三篇,分享給您。

01 義大利小本子

第一次去佛羅倫斯,在阿諾爾河上那個著名的古橋——舊橋邊,鑽進一個很小、很獨特的店鋪,不足十平米,專賣各種仿古的本子。店裡有很濃的紙味和皮子味。這裡本子一律遵照古法,手工製做,真皮封皮,抄造紙張,有的毛邊,有的金口,古色古香,非常招人喜歡。文人對空白的本子有種天性的喜愛。我書房裡就有大大小小許多各具特色的空白的本子。這次,我選了一本回來,放在身邊,並給了這本子一個特殊的「職能」,倘我忽有一點什麼哲思或詩情,生成了片言短句,便記在上邊。我這樣做,一切任由自然,決不冥思苦想。如此日積月累,漸成規模,後來自編一本類似泰戈爾《飛鳥集》和紀伯倫《先知》那樣的散文詩集——《靈性》,在三聯書店出版了,大多句子就來自這個小本子。

這種句子都是腦袋裡偶然的靈光一閃,忽來忽去,倘不記下,過後便無跡可尋。我要感謝這小本,它幫我把自己腦袋裡許多奇妙的瞬間留住。

可是這小本總不能隨身攜帶,如果睡前或醒來,腦袋裡冒出來一句怎麼辦?

多年後,我又一次去佛羅倫斯,便特意跑到舊橋邊。歐洲這種老店是永遠不會改換門庭的。我又挑選了一本。上次是褐色封皮,挺厚的手工紙,紙質較松,拿在手裡邊,感覺古老而醇樸。這次選的本子是墨綠色的皮面,略薄的手工紙,紙質細密,氣質典雅。拿回來後便放在床頭,專門用來記錄睡前或醒來偶得的要言或佳句。幾年裡,一百頁左右的本子已經記下了一大半。

前年再一次去義大利,這次是專意探訪義大利中北部文藝復興的各種遺蹟。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中心,一定還要再去。而且這次正好住在阿諾爾河邊的一家歷史十分悠久的旅店,就近又去到那家賣本子的老店,再選了一本。這次的本子式樣更古老,粗牛封皮,皮面做成多折,翻動方便,先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本子,這叫我格外喜愛。

這本子也好似有靈性,當天買回到旅店,腦袋裡就蹦出一句,馬上寫在上邊:

不敢挑戰是軟弱,

不敢應戰才是真正的軟弱。

寫滿一閃靈光的義大利小本子

02 拆信刀

拆信的感覺很特別,每封信裡都像封著一些不知道的事,急於拆開一看。拆信刀便是書房的必需品。

拆信刀往往還是一種別致的文人相贈的小物品,故我有多把,其中兩把,堪稱愛物。這兩把拆信刀都是從海外帶來的,都是銅的,都帶著一點特別的意味。

一把是1985年,聶華苓邀請我和張賢亮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在美四個月,其間遊訪馬克?吐溫故居。此地在密蘇裡州的漢尼堡,是密西西比河上一個有點繁忙又有點散漫氣質的港口小城。那裡保存馬克?吐溫故居、老街、昔時風物和相關《湯姆?索亞歷險記》及一些小說中描寫過的不少細節。我和賢亮還代表中國作協,向故居管委會贈送一套由翻譯家張友松先生譯的《馬克?吐溫作品集》。這套書給他們增添了一份驕傲。我少年時痴迷馬克?吐溫,甚至效仿湯姆?索亞和哈克貝利費恩淘皮搗蛋,鬧出一些笑話,帶著這種少年的記憶在漢尼堡遊訪便十分盡興。臨走時想帶走一點紀念。在有歷史意義的地方最好是帶走一些真正的歷史遺物。我的運氣真好,在一家小古董店碰到這把拆信刀。店主告我,馬克?吐溫是1910年故去的,很快漢尼堡就成為一個文化朝聖的小城,訪者頗多,漢尼堡隨即建起一座挺好的酒店,並以馬克?吐溫之名命名。在酒店經營了十五年時,特製了這種拆信刀做為紀念。時至今日,酒店不存,小刀成了歷史,有了保存的意義。這小刀為銅製鎏金,金皮磨損大半,刀柄是一個象徵美麗與勇氣的獨角河馬的馬首;刀面上清晰地鏨刻著一行字,為:MARK TWAIN 1927。

另一把拆信刀來自2013年。我在西歐(英法)遊學中,特意沿著法國西岸北上,目的是看一看兩個人類史最殘酷的戰爭遺址:二戰的諾曼第和一戰的索姆河。一戰於1916年7月1日在索姆河打響,當天就有6萬英軍士兵陣亡。戰爭一直打到多雨又寒冷的11月結束。德國士兵傷亡53萬人;英法聯軍79萬喪生。那場百年前人類相互之間匪夷所思的兇烈而野蠻的殺戮,至今在那片大地上遺留著累累傷痕。我曾把這些考察的細節與痛苦的思考,留在此行歸來所寫的一本小書《西歐思想遊記》裡。其中一段文字與這把拆信刀有關:

在廣闊的索姆河戰場的遺址上,至今仍不斷有戰爭的遺物出土。在博物館的紀念品店裡居然還可以買到一些出土物品,如鋼盔、布軍帽、獎牌、刺刀、單筒望遠鏡、子彈和炮彈殼、摺疊飯盒、眼罩和《聖經》等等。這其中一把小小的拆信刀吸引了我。刀柄是一顆子彈,子彈頭上切開一個小口子,插入一個用銅片製成的刀面,上刻一雙花朵。顯然這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士兵在戰爭的空閒裡自製的,用來裁開家信。它流露著這位不知名也不知國度的士兵對家人、對生活、對和平的期待。在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年代,這小小的拆信刀傳遞出那場戰爭的惡魘籠罩中人性的渴望。這小刀感動了我,我把它買下,帶了回來,放在我書桌上。

我這把拆信刀應是一個特殊的意味深長的「一戰文物」。我想世界上再沒有第二把這樣的拆信刀了。

兩把拆信刀

03 風鈴

第一次聽到風鈴是在美國愛荷華聶華苓的家裡。

那是1985年,我和張賢亮去參加聶華苓和她先生、詩人安格爾主持的國際寫作計劃。我們和應邀的各國作家住在愛荷華大學的學生宿舍五月花公寓裡。公寓後邊是一個林木深鬱的小山丘,聶華苓的家就在半山上。由於層層大樹的遮翳,我們不能隔山看到她那座簡潔又優雅的山間木樓。

聶華苓對來自中國大陸與臺灣的作家有一種天生的親切的情結。常常會在晚飯後打來電話,招呼我們去到她家聊天。我和賢亮便繞到公寓後邊,登著一條山路去到她家。山不高,我們那時都四十多歲,身體有勁,說說笑笑就到了她的樓前。

她的客室在二樓,很寬敞,一角放一張長長的餐桌。許多不同樣式的椅子中間放著一些藝術品。安格爾喜歡面具,靠樓梯的一面牆上掛滿來自不同國家和民族古老的面具。如果你表示喜歡,他就會像孩子那樣高興、得意。

客室朝南一面,有一扇門通向一個寬闊的木構陽臺。站在陽臺上可以看到愛荷華河流淌在大地上的遠影,就好像一條長長的帶子伸向無盡;夕照時這帶子好像鍍了金那樣閃閃發光。

我們在一起聊天時,不時會聽到一種極輕微、悅耳又悠長的聲音,一種好似發自金屬裡的聲音。我問聶華苓這是什麼聲音,她說你對聲音這麼敏感。她領我到陽臺看,屋簷下一根細繩吊著一塊圓形的木片,木片下邊掛著十來根銀色的鋼管,每有風來,鋼管輕搖,彼此相碰,遂發其聲。

聶華苓告我這叫做風鈴。那時,我們剛從封閉的社會走出來,第一次聽到風鈴這名稱,第一次見到這種如此美妙地取聲於微風的事物。也許那次在愛荷華的時間太長,去聶華苓家的次數太多,回國後每每懷念那次經歷,念及華苓,總不免想起這鈴聲。由於有了往日的情愫,這鈴聲便更加妙不可言。但聲音的記憶總是飄忽不定,很難像畫面那樣具體地想起來,那次我為什麼不從美國帶回這樣一個風鈴?

大約六年後,我到巴黎做人文考察,在巴黎聖母院對面的拉丁區住了兩個月。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時走進一個小店。這店裡所售的物品全是與大自然相關。我忽然見到屋頂垂下幾個風鈴,其中一個竟與聶華苓家陽臺上那個風鈴完全一樣,這使我異常驚喜,買回來,掛在我書屋外的陽臺上。

每每有風,便有鈴聲。每有鈴聲,心裡便有一種牽動著昔日與往事的感覺。

人不能陷在昨天裡,又不能忘卻昨天。

風鈴的聲音,牽動著昔日與往事的感覺

(文圖來源於馮驥才工作室)

《書房一世界》

作者:馮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20-01

裝幀:精裝

ISBN:9787521207873

本書為馮驥才先生2020年開年推出的全新散文集,輯錄77篇精妙短文,皆以作者書房中的一物一景起興,娓娓道來,串聯起作者人生的細節,引申出不能忘卻的紀念,或是人生中必須永遠留住的收穫,意境深邃而遼闊。

(來源:中國網)

相關焦點

  • 玉與刀,茶刀、裁紙刀、拆信刀、書刀,一刀一江湖!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君子武備」的說法,茶刀、裁紙刀、拆信刀、書刀,一刀一江湖,這便是中國文人獨有的情趣!利用刀體前端的尖刃可順利的插入茶餅內,以此沿被切軌跡重複上述方法,這時只要輕加很小外力,即可實現茶餅部分的分離。
  • 馮驥才的書房:去到這裡寫作,都是因為心言難抑,非寫不可
    以世界之廣,宇宙之大,此時卻仿佛只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季羨林希拉蕊•曼特爾正如我相信,世界如一張書桌,面對它時,思考就發生。珍妮特·溫特森的書房朱天文的書房也有人說,書房是奢侈的,擁有書房的人,坐擁沒有藩籬的世界。
  • 日本周邊商《鬼滅之刃》日輪刀拆信刀發售
    日本周邊商 Movic(ムービック)推出全新《鬼滅之刃》角色商品,將角色所使用的日輪刀迷你化,成為實際可使用的拆信刀,既精緻又實用呢!  「Eternal Master Piece」是將動漫角色所使用的武器轉變為高級迷你模型的系列,本次推出的是《鬼滅之刃》炭治郎、善逸、伊之助、義勇所使用的日輪刀
  • 「斜槓青年"馮驥才:作家、畫家、領讀人
    在眾多外國作家中,契訶夫對馮驥才的影響較大,他的文字也受其影響,比如善用短句,白描的手法,充滿節奏感的語言。在馮驥才看來,契訶夫擁有一顆悲憫之心,而這對作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紀70年代,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馮驥才住在不到10平米的房子裡。
  • 馮驥才加入抖音DOU來讀書「領讀人」計劃
    在眾多外國作家中,契訶夫對馮驥才的影響較大,他的文字也受其影響,比如善用短句,白描的手法,充滿節奏感的語言。在馮驥才看來,契訶夫擁有一顆悲憫之心,而這對作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上世紀70年代,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馮驥才住在不到10平米的房子裡。
  • 開信刀有了,給你寫信的人呢?
    然而火漆印章不可避免的缺點在於,拆信時有可能損壞信件,用手摳去蠟封會弄臟手指。於是,貴族們便開始使用小刀、短劍等道具劃開信封,撬掉蠟封,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出現了專門用來拆信封用的小刀,短劍,就是開信刀。
  • 在書房,把靈魂安頓好
    《書房一世界》,是馮驥才以書房為書寫對象和精神核心的散文集,兼顧書房的前後左右與人生的四處奔走,展現的是他獨特且純淨的精神世界。一篇一篇文章慢慢地讀來,就像走進馮驥才的書房翻閱他的藏書,聽他講述各個物件的前世今生,有一種闖入秘境的快意。閱讀的間歇,手撫光潔紙面心生欣喜,是別樣的體會與感悟。
  • 預購《只狼:影逝二度》可獲得限量版超酷的「不死斬」拆信刀!_遊俠...
    GameStop今天宣布在其商店中預購《只狼:影逝二度(Sekiro: Shadows Die Twice)》的玩家可以獲得限量版贈品「不死斬拆信刀」,造型十分具有武士風格,也相當還原。  【遊俠網】《只狼:影逝二度》限定版贈品拆信刀宣傳片  這把拆信刀還原了遊戲中武士刀不死斬的造型,總長度8英寸(約20釐米),目前只作為在GameStop預購《只狼:影逝二度》的贈品送出,無法單獨購買,贈品會在遊戲正式發售時一同發出。  《只狼:影逝二度》將於3月22日發售,登陸PS4/Xbox One/PC平臺,敬請期待。
  • 馮驥才:「藝術的本質是在任何地方都讓美成為勝利者」
    《書房一世界》包含了77篇散文,單篇篇幅非常精短,細讀卻很有趣味。但在《書房一世界》這本書的序言中您又寫道:「我的書房在家中。」請問這兩種「書房」有著怎樣不同的意義?您在書中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心居」,又有什麼特殊的緣起?馮驥才:「我的書房在田野」中的「書房」概念指的是「研究在田野」。我覺得,從事文化保護的學者的研究工作,主要應該是在田野。
  • 預購《只狼:影逝二度》可獲限量版贈品 超酷不死斬造型拆信刀
    預購《只狼:影逝二度》可獲限量版贈品 超酷不死斬造型拆信刀 2019-03-
  • 我校馮驥才教授獲得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公共建設力獎
    小書桌在書房中,大書桌在田野裡本站訊(通訊員 楊揚)11月28日下午,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典禮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光啟劇場舉行。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教授,榮獲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公共建設力獎。
  • 軒轅劍拆信刀超精美《軒轅劍7》PS4實體限定版開箱
    遊戲除了詭秘的黑火妖魔和奇異的神話怪物外,玩家也將遇到理軍、墨家等歷史中的知名勢力,至於一代英豪劉秀與之領導的綠林軍,也將在《軒轅劍7》中佔有重要戲份。  《軒轅劍7》此次分別推出了PC與PS4中文限定版,PS4中文限定版內容包含《軒轅劍7》特別繪製限定封面BOX、PS4《軒轅劍7》中文版遊戲、限量精裝收藏鐵盒、限量軒轅劍造型拆信刀、《軒轅劍7》B5設定集畫冊
  • 作家馮驥才與畫家馮驥才相遇長篇《藝術家們》
    本報訊 近日,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藝術家們》是馮驥才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融入了作家對繪畫、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獨特體悟與思索,用鋼筆和畫筆「兩支筆」描繪出激蕩動人的藝術人生。
  • 【大刀】 Sun-Star21年4月 PB網限 機動戰士高達 老虎電熱刀造型開信刀
    萬代南夢宮集團旗下的 SUN-STAR 文具公司(サンスター文具株式會社),在以《機動戰士高達0079》為主題推出受到好評的電熱斧型、夏亞專用電熱斧型拆信刀之後
  • ​​​​美圖: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西洋拆信刀
    美圖: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西洋拆信刀
  • 凝聚五十載藝術人生感悟 馮驥才推出長篇小說《藝術家們》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應妮)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藝術家們》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內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內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可以說,作家馮驥才和畫家馮驥才在這部《藝術家們》中相遇了。
  • 馮驥才長篇小說《藝術家們》:凝聚五十年藝術人生感悟的澎湃之作
    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在其最新長篇小說中這樣描述他眼中的「藝術家們」。 近日,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馮驥才的最新長篇小說《藝術家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藝術家們》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內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歷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內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 這部長篇小說是馮驥才先生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
  • 來讀馮驥才的這部新作
    作為職業評論者,我這些年的關注重點集中於20-40歲這個年齡區間的作家的作品,所以讀到《藝術家們》這樣前輩作家的新作時,能強烈地感到馮驥才先生這代作家與前述作家群體在語言、手法、風格上的代際差異。《藝術家們》 馮驥才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藝術家們》在以下兩方面也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小說人物的職業身份與重建世界總體性的可能性之間的張力關係。
  • 文壇前浪出新作 「直播賣書」成熱詞
    原標題:文壇前浪出新作,「直播賣書」成熱詞   他們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在文壇的
  • 原央視名嘴王志新作《質疑的力量》(12卷)出版,馮驥才作序!
    當好老師的,也能寫一本書,還是大家愛看的。」這不成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王志又出書了,這次直接12卷本。上次是他的妻子朱迅作序,這次是著名作家馮驥才作序。王志集30年媒體生涯的心血之作,王志「質疑式」訪談的經典作品——《質疑的力量》(12卷)《質疑逼近真相》《採訪的秘密》《採訪課》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