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咖談|胃癌年輕化是殘酷的真相,遠離胃癌,一定要做好幾件事!

2021-01-07 健康中國

最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翟惠虹教授接診了一位30歲出頭的胃癌患者小劉(化名),發現時已是胃癌晚期。抽菸、喝酒、熬夜、吃飯沒規律,曾經是小劉的生活常態。

在我國,胃癌等惡性腫瘤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在惋惜和痛心的同時,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遠離這種疾病。

翟惠虹教授近日做客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健康大咖談」直播間,就公眾關心的「保護胃健康」話題進行了權威解答,在此帶您快速瀏覽核心要點。

胃癌容易找上哪些人

年輕人患胃癌的越來越多?

翟惠虹教授:大城市的年輕人發病人數有增加趨勢!

總體而言,胃癌的發病率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二,但呈逐漸下降趨勢。這一趨勢在歐美、日本都比較明顯。這是因為,隨著冰箱的普及,公眾更易獲得新鮮的蔬菜水果,加之公共衛生水平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逐步下降,進而使胃癌的發病率降低。

但是,另外一種類型的胃癌,即非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胃癌發病率逐漸增加,這類胃癌目前在所有胃癌的發病率中佔1%~2%。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快,心理壓力大,不良情緒增多,所以這類胃癌的發病率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中有增加趨勢。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哪些?

翟惠虹教授:一般來說,胃癌的「幫兇」有5個。

幽門螺桿菌

是定植在胃黏膜的一種特殊細菌,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胃部細菌,與腸型胃癌相關。如果感染查出幽門螺桿菌,也就是幽門螺桿菌陽性,尤其是感染了有毒性的幽門螺桿菌,將來患胃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

事實上,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最多只有1%可能發展成為胃癌,這就需要結合其他因素了,比如鹽。在高鹽飲食環境下,幽門螺桿菌的致病力發生改變,其毒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導致胃黏膜上皮細胞損傷,進而轉化成胃癌。也就是說,幽門螺桿菌和高鹽飲食結合到一起,為胃癌的發生提供了催化劑。

年齡

胃癌的發生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從50歲開始,發生胃癌的機率增加;進入70歲後,胃癌發生的機率成倍增加;到了80歲、90歲,風險更高。這種現象符合大自然規律,胃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工作了一輩子,從50歲開始胃的自我更新修復能力開始下降,修復為正常胃黏膜上皮的能力減弱,轉化成胃癌的風險增加。

性別

男性患胃癌的機率是女性的2倍~3倍以上,在全世界都是同樣的現象和規律。究其原因,與男性的染色體有關,即遺傳基因;同時與男性的生活方式有關,如男性吸菸率高於女性;飲食習慣方面,男性更喜歡肉、高鹽食物,不喜歡蔬菜水果;此外還有社會賦予男性的責任,導致其壓力大於女性。上述綜合因素決定了男性患胃癌的機率更高一些,不僅僅是胃癌,還有一些其他腫瘤,也是男性患病機率明顯高於女性。

家族遺傳

一方面,遺傳基因在胃癌的發病率中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實它的作用沒有那麼大,胃癌是多基因、多階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遺傳基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胃癌家族史高危的人群,會受到其家庭的不良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影響。但如果後天養成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那麼這個方面的作用會降到很低。

有高危因素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翟惠虹教授:當然不是!

所謂高危,是患胃癌的風險概率高於一般人群,但通過生活、飲食方式的改善,是可以不發展為癌的。但若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情緒中,身體的免疫功能會下降,雪上加霜,導致癌找上門。

高危人群通過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明顯降低胃癌的發生率;通過生活、飲食方式調理,亦可降低胃癌的發生率。所以,通過幹預,不是每個高危人群都會發展為胃癌,其患病機率只有1%~2%。

如何早發現

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如何能夠做到早發現?

翟惠虹教授:即使害怕,高危人群也要做胃鏡篩查!

一般情況下,篩查年齡從40歲開始。但是有胃部不舒服症狀的年輕人,尤其症狀持續存在,儘管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沒有任何特異性,儘管沒有食慾下降、飯量減少、體重減輕等「報警信號」,同樣建議進行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攻略

有痛胃鏡和無痛胃鏡的區別 做胃鏡檢查,尤其是普通胃鏡檢查時,患者噁心嘔吐的反應會比較明顯,由於年輕人對於外界的敏感性較強,所以這種反應年輕人可能會更明顯。

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也就是給患者應用一定的靜脈鎮靜藥物,減少咽喉反射,降低病人的嘔吐反應,從而順利接受胃鏡檢查。

哪些人適合做無痛胃鏡 只要沒有嚴重的心臟疾病、嚴重的肺臟疾病,基本上都可以做無痛胃鏡。但如果在做胃鏡檢查時,出現了上呼吸道感染,咽部有不適感,則建議停止檢查,因為此時氣道有炎症存在,做無痛胃鏡可能出現短暫性缺氧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建議患者擇期檢查。

胃鏡檢查時間 常規胃鏡檢查一般是8分鐘左右,如果發現病變,進行活檢處理,可能會多花一兩分鐘。總體而言,胃鏡檢查10分鐘左右基本可以結束。

檢查前注意事項 檢查前期按照醫院的要求完成B肝、愛滋、梅毒等感染指標的篩查,血液學項目和心電圖檢查。在此基礎之上,胃鏡檢查的前一天晚上10點之後不允許進食,做無痛胃鏡檢查當天早晨不允許喝水,以免檢查中發生誤吸。

此處敲黑板!!!對於高危人群,建議1年~2年的複查間隔;非高危人群,3年~5年的複查間隔。一次胃鏡,僅能代表一段時間內的胃部狀態,並不能代表終生不患胃癌。

如何規範治療

如果真的不幸得了胃癌,怎麼治?

翟惠虹教授:治療需結合腫瘤的早中晚分期,患者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簡單地說,對於早期胃癌,推薦內鏡下治療。內鏡下切除,也稱為超微創治療,既可以治癒胃癌,又可使胃的完整結構不受損失,術後胃功能完全恢復。

但內鏡下治療對腫瘤的大小、浸潤深度是有要求的,超過相關規定,就無法內鏡切除,因為達不到腫瘤的治癒性切除目的,此時即使行內鏡切除,也會有脈管、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可以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胃癌能治癒嗎?

翟惠虹教授:要看患者個體的具體情況!

早期胃癌,行內鏡下治療即可達到治癒目的。即使不幸檢出時已是胃癌中晚期,能手術切除的則儘可能切除。此時為了延續生命,所付出的代價是胃的部份或全部切除,因此生活質量會受到明顯影響。

如何遠離胃癌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不良行為會傷害胃?

翟惠虹教授:飲食不規律、高鹽、蔬菜攝入量少、吃飯狼吞虎咽、吸菸、熬夜……日常生活中,這些壞習慣正在悄悄地傷害著我們的胃。

身體出現哪些「預警信號」,說明胃可能出現問題了?

翟惠虹教授:不明原因的食慾減少、飯量減少、體重下降、黑便等。但這些情況出現時,可能已是中晚期胃癌了,早期胃癌是沒有症狀的,還是建議定期體檢。

一般人群如何預防胃癌?

翟惠虹教授: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健康策略,生活方式的調整對於預防胃癌至關重要。戒掉吸菸、高鹽飲食、少蔬菜飲食這些生活中的壞習慣,胃癌就會少上門;除此之外,有毒力的幽門螺桿菌會對胃黏膜造成了萎縮腸化破壞,根除這個致病菌,亦可防控胃癌。

(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

醫者名片

翟惠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微創減重治療協作組秘書,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整合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學組)第一屆委員會委會,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消化道癌前病變內鏡診治學組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內鏡分會委員。

對胃腸疾病的診治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胃腸道早期腫瘤診治、腸道菌群與腸道疾病中的關係有較深入研究,常常接診疑難病例並致力於相關研究。研究主要方向: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及分子網絡調控機制;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

自2008年以來,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主持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共11項。國內外期刊發表論著約50餘篇,其中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著15餘篇;參編《消化疾病症狀鑑別診斷學》《臨床基本素質及執業能力訓練》等著作。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健康大咖談」簡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持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科學的健康科普知識,2020年初,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向社會公布了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為動員專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形成系列品牌,專家庫管理辦公室將開展「健康大咖談——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由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具體實施,力爭聚合國家級專家資源,打造精品科普欄目,並通過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矩陣進行推廣,擴大權威科普內容傳播。

策劃:方彤 譚嘉

文字:甘貝貝

編輯:甘貝貝

相關焦點

  • 患胃癌之王,竟然被「治癒」,只因做對了這件事!
    一次麻醉,胃鏡+腸鏡一起做 遭遇胃癌之王,且沒有經外科手術而能痊癒出院,確實是不幸中的萬幸!這就是35歲的劉先生。 劉先生因「大便次數增多」來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予以預約無痛結腸鏡檢查。
  • 新婚夫妻倆相繼查出胃癌,醫生怒斥:1件事傷胃不淺,怎能天天做
    沒想到,夫妻倆年紀輕輕,結婚不到一年就雙雙查出了胃癌,這就是天妒英才吧,但幸好是早期,發現的比較及時,否則會更嚴重,不過夫妻倆生活習慣都比較好,怎麼會得這麼嚴重的病呢?新婚夫妻倆相繼查出胃癌,醫生怒斥:1件事傷胃不淺,怎能天天做?
  • 早期胃癌有哪些症狀?如何早期發現胃癌?胃癌如何治療?
    其它,比如黴變的玉米、花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與胃癌的發生都有關係,而新鮮的水果、綠葉蔬菜則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所以,平時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和綠葉蔬菜,比如西紅柿、胡蘿蔔、洋蔥、西蘭花這些食物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家族遺傳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風險是沒有胃癌家族史的2-3倍。說明胃癌有一定的遺傳性。
  • 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這些傷胃的事別再做了
    儘管得了胃炎並不一定會導致胃癌,但是如果胃炎不及時醫治的話,很有可能會發展成胃潰瘍,甚至還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發現胃炎要及時治療和養護。出現哪些症狀要小心是胃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縈晅介紹,很多患者只說上腹部不舒服,其實不一定就是胃炎。對於醫生來說,還需排除其他臟器或全身系統性疾病,才能診斷。哪些人需要到醫院做檢查?
  • 50歲大媽胃癌惡化,遺憾離世,消化專家:菸酒不沾,全怪1件事
    張大媽平時沒有什麼別的愛好,每天除了照顧家庭中的瑣事之外就是和朋友們去跳跳廣場舞,是小區裡知名的熱心腸,前段時間張大媽覺得胃部不適,就去醫院做了相關的檢查,查出了胃癌,癌細胞擴散速度非常快,張大媽年齡又大了,很快因為胃病惡化遺憾離世。誰也沒想到,整天笑眯眯的張大媽會犯上這麼嚴重的疾病,大家都對此難過不已。
  • 25歲小夥,胃癌住院後悔不已,專家:這事不能經常和女朋友做
    檢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醫生通知它是出現了胃癌,需要住院進行治療,而且在生活中一定要合理的控制飲食,聽到自己出現胃癌之後,小張頓時慌了神,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醫生先穩定他的情緒之後
  • 胃癌早期「悄無聲息」,哪些反常現象可能預示著早期胃癌?
    胃癌和其他癌症一樣,都伴隨著惡性腫瘤,因此也有一些共同的先兆。比如體重驟降,健康人的體重是不會突然下降的,癌症患者則不然,因為體內的腫瘤總是會消耗養分,原本用於身體正常代謝的養分由於腫瘤的「搶奪」而損失大半,自然就會造成體重的飛速下降。
  • 胃癌早期有6大信號,佔一個也要小心為妙
    胃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年齡一般在40-80歲之間,並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不過近幾年來,胃癌的發病逐漸呈年輕化,所以需要引起每個人的重視。特別是本身就有中重度胃潰瘍病史、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的人群以及患有萎縮性胃炎的,或者平時比較重口味的,以及肥胖人群等等,都是罹患胃癌的高危人群。
  • 胃癌早期的體徵與常見表現
    在胃癌的早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患者會沒有明顯症狀,但是也有一部分早期胃癌患者是可以出現一些症狀的,不過胃癌的早期症狀很容易與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因此正確的認識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助及時發現早期癌症的徵兆,以便早就醫早治療,有效地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 15歲孫子胃癌早期,奶奶嚎啕大哭,醫生搖頭:怪這1件事太頻繁
    但是小邢打小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在學習上更是體現出來了這一點,每天早晨伴著晨星出門上學,下午隨著星星放學回家,也是因為這些付出,小邢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是奶奶的驕傲,每每提起他,奶奶總是自豪的一臉幸福,然而就在五個月前,小邢突然開始了肚子疼,奶奶起初不以為然,以為就是普通的肚子疼,但是後來小邢提起肚子疼的次數越來越多,並且疼痛程度越來越忍不住,奶奶趕緊帶他去醫院檢查,誰知這一檢查不要緊,竟然是胃癌早期
  • 為什麼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遠超中國和美國,秘密在這裡!
    「全球每年有100多萬以上的胃癌患者,60%以上在中日韓三個國家。」「在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已高達60%,而其他國家只有10%-25%,相差很大。」2020年1月9日,在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在「腫瘤防控的全球經驗」演講中說。
  • 28歲女子,查出胃癌,一旦飯後出現3種異常,去查一下胃鏡
    3、胃痛加劇 飯後,出現胃痛,一定要提高警惕。 養護胃部,這3件事,再難也要堅持 第1件:堅持吃早餐
  • 胃癌發現就是晚期?消化科醫生:早期有症狀,但迷惑性大
    早前日本的胃癌率一直是全球最高,但如今確實胃癌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主要就是因為日本人的防癌意識較強,日本早就已經明確將胃鏡和鋇餐造影歸入到一般企業體檢項目之中,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必須要檢查胃鏡,這才及時的將胃癌死亡率降到最低,日本在早期發現胃癌的機率幾經達到了80%,這一舉措直接防止了胃癌的進一步惡化,可見防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胃癌病人放療期間,如果能注意這3件事,一切會順利不少
    胃部惡性腫瘤的產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發病過程中身體發出的信號明顯,一旦察覺到疾病苗頭,病人應該第一時間處理,通過對症治療的方式將疾病帶來的傷害減輕。另外,患者還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合理的治療措施,如果採取放射治療的方式來控制胃部惡性腫瘤的發展,身體的護理措施應該做到位,如果單純治療又沒有護理好,身體同樣也會有一些健康隱患。胃癌患者在護理身體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科普|胃癌早篩從檢驗胃蛋白酶原開始|幽門螺旋桿菌|胃蛋白酶|胃癌|...
    胃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中國是胃癌高發的國家之一,患病率和死亡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胃癌的大面積普查和早診早治應當擺在重要的地位。胃癌的高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桿菌(HP)的感染和吸菸,少部分與飲酒和飲食相關。
  • 七旬夫婦胃癌入院,女兒以淚洗面,醫生:只怪這1件事太頻繁!
    七旬夫婦胃癌入院,女兒以淚洗面,醫生:只怪這1件事太頻繁!留下女兒帶著外甥忙前忙後的奔波在床前,整日以淚洗面,在經過了醫生的詳細詢問之後發現,老兩口有著一些比較不好的習慣,就拿吃飯問題來講吧,他們很喜歡醃鹹菜,並且農忙的時候總是會因為沒空做飯簡單的就鹹菜吃點飯,時間長了胃黏膜受損,然後就胃潰瘍,慢慢的就變成了胃癌。
  • 預防胃癌,五個早期信號要警惕
    鄒曉平教授為患者進行內鏡下早癌治療 錢秀華 攝過去認為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無典型症狀,但經過仔細追問病史,發現部分患者都有一定的症狀,只是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而被忽視,按胃炎或潰瘍病盲目服藥治療,造成誤診誤治。
  • 得了胃癌別亂吃,4個不良飲食方式,別再繼續貪嘴了
    1、遠離酒精 想要讓胃部疾病得到改善,有胃癌發展在飲食期間需要戒酒。因為胃癌出現已經讓其功能降低,如果還經常飲酒或者攝入添加酒精的食物,會在酒精的影響下刺激胃黏膜,黏膜受到損傷,引發的不良症狀會越發明顯,可能會有胃部疼痛、噁心反胃等症狀。因此,在改善疾病,緩解胃癌的時候方法要正確,儘量做到滴酒不沾。 2、不要吃太飽 要讓身體保持健康,在緩解胃癌的過程中,飲食要有節制,不要每頓飯吃得很飽。
  • 臨渭區「健康扶貧—大病救助項目」早期胃癌篩查援助項目啟動儀式...
    渭南青年網(圖/文 閔盼龍 劉婷 李靜)為落實《臨渭區「光華公益行-胃病巡診走基層」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提高渭南地區居民健康水平,12月16日下午,由臨渭區衛健局主辦,渭南市第二醫院承辦的《臨渭區早期胃癌篩查援助項目啟動儀式暨業務培訓會》在市二院學術會堂召開
  • 什麼人是胃癌的易發人群?3種人或已在名單上,記得定期篩查
    因此平時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降低胃癌的患病率,這樣才能防止胃癌的形成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那麼,有哪些特徵的人更容易患上胃癌,需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呢?因此,想要遠離胃癌這種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將好習慣堅持下來,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避開不正確的飲食行為。這樣才能夠提高胃部功能,防止胃癌的形成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2、受到幽門螺旋桿菌入侵的人受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可能會導致胃癌的發病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