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如何改變中國?

2020-12-17 人民日報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授權轉載

中國的雪季

已經到來

人們在心中呼喊——

下吧

(雪中的犛牛,攝影師@盧文)

下吧

(雪中的藏狐,拍攝於可可西裡,攝影師@張強)

下吧

(雪中的狼,拍攝於內蒙古,攝影師@賓果)

從高山到平原

從都市到鄉野

人們賞雪、玩雪

展現出極度興奮

(雪中昂首闊步的藏野驢,攝影師@卡布;上述動物圖片為擬人化表達,不代表降雪對動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影響)

但是

氣象學家告訴我們

天地不願將雪輕易示人

根據數十年間的統計資料

人口稠密的華北

年均降雪日只有5-10天

長江中下遊地區更是不過3天

只有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

以及北疆東北的部分地區

才能達到數十天

(中國年均降雪日數,不含雨夾雪,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降雪日數如此有限

它下的已經不是雪

而是運氣、是真愛

是稀世珍寶

那麼

我們如何才能擁有

一個雪國呢?

01

南方之雪

冬季

西伯利亞等地

為我們送來冷空氣

周邊的海洋

則為我們送來水汽

水汽遇冷凝結為冰晶

冰晶不斷增大

成為雪花

(雪花,圖片源自@VCG)

雪花飄落時

如果雲下氣溫高於0°C

造成雪花融化或者部分融化

則會形成降雨雨夾雪

(雨夾雪形成示意,製圖@星球研究所)

如果雲下氣溫低於0°C

其保持以雪花形態降落至地表

才會形成真正的降雪

(降雪,拍攝於西安,攝影師@孫巖)

可見

要想形成降雪

冷空氣水汽雲下溫度

各種條件缺一不可

中國的北緯25°以南地區

包括雲南中南部、廣西廣東大部

以及福建沿海、臺灣、海南等地

緯度較低

冷空氣難以到達

除海拔近4000米的玉山等少數山地外

皆為無雪地帶

(雲南元陽梯田雪景,攝影師@何俊雲)

但凡事總有例外

2016年1月

一場席捲北半球的超級寒潮

揮鞭南下

受此影響

廣東北部最低氣溫降至-7.2°C

突破歷史極值

粵北陸續出現降雪

廣州市區則迎來了

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

唯一一場雨夾雪

(2016年1月24日市民在廣州塔上揚起「積雪」,圖片源自@VCG)

廣州全城轟動

人們艱難地收集「積雪」

堆出了也許是廣州城近70年來的

「第一個雪人」

(2016年1月24日廣州的雪人,圖片源自@VCG)

同樣缺少冷空氣的還有

四川盆地

盆地北部高大的秦嶺及大巴山脈

將北方冷空氣阻擋在外

除盆地中的山地外

亦難以形成降雪

(請橫屏觀看,四川峨眉山的雪,攝影師@姚璐)

以成都市區為例

個別年份裡的少數強冷空氣

越過大山到達成都時

已是強弩之末

市區偶爾飄下的雪花

被人們稱為「頭皮雪」

(2018年12月28日成都城區的雪花,圖片源自@VCG)

但這已經足以

在人們的朋友圈刷屏了

(網絡流傳的成都人民情緒變化,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而在沒有高大山脈阻擋

也比華南相對靠北的

長江中下遊地區

冷空氣可以順利南下

終於正經下起來了

杭州變色

(杭州靈隱寺雪景,攝影師@丁俊豪)

徽州變色

(請橫屏觀看,徽州雪景,攝影師@方託馬斯)

黃山變色

(請橫屏觀看,黃山雪景,攝影師@堂少)

武當山變色

(請橫屏觀看,武當山雪景,攝影師@程境)

不過

長江中下遊地理位置依然偏南

冷空氣力量有限

地面氣溫又相對較高

年均降雪日僅有3天左右

但是

來自孟加拉灣和南海的氣流

帶來充沛的水汽

水汽遇到強冷空氣

如同乾柴遭遇烈火

往往形成異常「兇猛」的大雪

(長江中下遊降雪的水汽來源,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其有限的降雪中

大雪和暴雪比例超過60%

降雪強度

居全國之冠

(中國降雪強度分布,降雪強度是總降雪量與降雪日數的比值,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正是這樣的大雪

才有了柳宗元筆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湖南大雪

(詩句出自柳宗元《江雪》,作於湖南永州;下圖為湖南張家界武陵源雪景,攝影師@李瓊)

才有了白居易筆下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江西大雪

(詩句出自白居易《夜雪》,作於江西九江;下圖請橫屏觀看,江西廬山含鄱口雪景,攝影師@廖昊)

高強度的降雪

也往往帶來災難

影響人們的交通出行、日常生活

(江蘇鎮江,大雪中飛馳的列車,攝影師@楊誠)

更嚴重的是

一些雪花在降落過程中

先遇到暖空氣融化成雨滴

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氣

形成低於0°C卻沒有凍結的過冷水滴

這種降水被稱為凍雨

(凍雨形成示意,製圖@星球研究所)

當凍雨接觸到地表物體

會在其表面迅速凝固

形成光滑的冰殼

稱為「雨淞」「冰掛」

(樹枝上形成的冰掛,拍攝於湖南衡山,攝影師@陳心傑)

如果凍雨降落在輸電線路上

冰掛的重壓足以

壓斷線路、壓倒電塔

2008年年初

以長江中下遊為主的南方雪災

大量的供電系統中斷

其元兇便是凍雨

(2008年湖北恩施,電力工人在大雪中修復供電線路,攝影師@文林)

如此有限的降雪日數

卻帶來如此嚴重的雪災

也不是那麼好賞的

那麼

更加靠北、不缺少冷空氣的

華北地區呢?

02

北方之雪

華北不缺冷空氣

的卻是水汽

從西、西北兩路進入華北的冷空氣

乾冷少水

在其強力壓制下

南方的水汽也難以向北輸送

(華北冬季冷空氣部分來源,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轉機出現在

一種特殊的降雪類型中

如果冷空氣從東北南下

經過渤海黃海

再調頭向西進入華北

形成一個「回流」

回流的冷空氣經過黃渤海的加溼

或者與從孟加拉灣遠道輸送至華北

的西南暖溼氣流相遇

便會形成降雪

稱為「回流降雪」

(華北回流降雪示意,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回流降雪

再加上其他一些類型的降雪

我們才能在華北看到

「雪紛紛,掩重門」

紫禁城之雪

(詩句出自關漢卿《大德歌·冬》;下圖請橫屏觀看,故宮太和殿廣場雪景,攝影師@柳葉氘)

看到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太行山之雪

(河南輝縣回龍太行山雪景,詩句出自李白《行路難·其一》,攝影師@劉辰)

看到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燕山之雪

(詩句出自李白《北風行》;下圖請橫屏觀看,燕山箭扣長城雪景,攝影師@楊東)

但是難以達成的降雪條件

讓華北的年均降雪日數只有約5-10天

華北人民盼望著

華北人民期待著

他們可以忍受北風呼嘯

他們可以忍受天寒地凍

只求多給他們幾場

痛痛快快的大雪

那樣的大雪

會出現在哪裡呢?

(山東臺兒莊古城雪景,攝影師@李瓊)

一個「異類」

在華北出現了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

萊山山脈橫亙半島中部

從偏西或偏北方向南下的冷空氣

經過渤海的「加溼」

不需要像華北回流降雪那樣調頭

便可直擊半島

氣流再遇上萊山山脈阻擋

從而在山東半島北部

形成降雪

(山東半島冷流降雪示意,這種降雪因產生於低層冷平流條件下,而被稱為冷流降雪,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再加上多種降雪類型的共同作用

半島北部的煙臺威海

成了知名的「雪窩」

其年均降雪日可達16-20天

降雪量比半島南部的青島多31%

比內陸濟南多出整整一倍

且多發暴雪

(2018年12月11日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的積雪,圖片源自@VCG)

然則山東半島北部畢竟地域有限

更加廣袤的富雪地帶

還需要到緯度更高的

東北地區

東北三面環山

長白山、大興安嶺分立東西

伊勒呼裡山與小興安嶺聳峙於北

形成一個向南開口的口袋

(東北地形,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這裡冬季漫長

冷空氣勢力強大

與此同時

來自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溼氣流

南海東海黃海渤海的水汽匯合

共同北上

再加上東側日本海的水汽加持

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來源

最終

一個大雪紛飛30-50天的東北

誕生了

降雪日數

從中部平原到周圍山脈依次增加

同樣形成了一個口袋形

(東北冬季降雪日數,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其中

東側近海的長白山脈

降雪量最大

(請橫屏觀看,長白山天池雪景,攝影師@小布)

內蒙古的呼倫貝爾阿爾山

則擁有最多的降雪日數

(呼倫貝爾雪景,圖片源自@VCG)

城市裡

雪花漫天飛舞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攝影師@王健宇)

鄉野間

大地蒼茫

(冬季的東北平原,黑龍江雙城,攝影師@傅鼎)

雪落屋簷

(雪鄉,攝影師@賀磊)

憑藉這樣優異的降雪條件

東北人民的交通出行

要依靠除雪機「吹沙填海」

(道路上的除雪機,攝影師@朱金華)

高鐵則是在雪海中

踏浪飛仙

(2018年1月15日長白山脈南大排子山,動車疾馳,攝影師@劉慎庫)

人民的娛樂活動

早已超越堆雪人的層次

而是追求精美的巨型雪雕

(哈爾濱的雪雕建築施工現場,圖片源自@VCG)

打雪仗的氣勢

更是排山倒海

(請橫屏觀看,2016年黑龍江黑河,戰士們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打雪仗,圖片源自@VCG)

冰雪之下

往往還蘊藏著

滿滿的收穫

(吉林省向海冬季捕撈的大魚,攝影師@邱會寧)

東北的水汽充足

那麼地處大陸深處的新疆

又會如何呢?

03

西部之雪

新疆北部

天山山脈阿爾泰山夾峙之間

便是北疆

北疆內部的伊犁河谷塔額盆地

都呈現向西開口的喇叭口地形

(北疆地形,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這裡主要由強勁的西風控制

雖然深入大陸內部

但是西風攜帶著大西洋、地中海

以及黑海、裏海等的水汽

甚至將北上的阿拉伯海水汽裹挾進來

一併向東吹拂

充滿水汽的西風

遇到伊犁河谷與塔額盆地的喇叭口地形

以及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脈

被迫輻合抬升

從而形成降雪

而偏北風

則在天山北坡形成降雪

(北疆主要降雪形成條件示意,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北疆年均降雪日數超過30天

中到暴雪的比例超過60%

年均積雪深度更是全國前列

(中國最大積雪深度分布,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大雪中

牧民趕著羊群向冬牧場遷徙

(天山冬牧場,攝影師@賴宇寧)

人們沿著牲畜踩出的雪道

踏雪出行

(新疆禾木,攝影師@王劍)

公路上

甚至形成比人還高的雪牆

(伊犁的道路與雪牆,攝影師@賴宇寧)

為防止積雪埋沒道路後

車輛駛出路外發生危險

道路兩側專門設置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

道路邊界指示箭頭

(新疆天山腳下的公路,攝影師@吳靜)

大雪漫漫

(新疆喀拉峻人體草原雪景,攝影師@劉承徭)

天地蒼茫

(喀拉峻草原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這樣的北疆是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的北疆

(詩句出自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下圖為冬季的天山博格達峰,攝影師@仇夢晗)

這樣的北疆也是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的北疆

(詩句出自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實際作於山西;北疆邊防戰士巡邏,攝影師@賴宇寧)

這樣的北疆還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北疆

(詩句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新疆和靜縣天鵝湖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待到春天來臨、萬物復甦

融雪又將滋潤出

一個繁花似錦的北疆

(伊犁草原花海,攝影師@賴宇寧)

然而

東北也好、新疆也好

如果與另一個地方的降雪日數相比

就相形見絀了

平均海拔約4000米的青藏高原

氣候寒冷

由於高原地形的阻擋

暖溼氣流難以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卻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以及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

找到了入口

水汽沿著峽谷洶湧北上

(青藏高原地形及冬季部分水汽通道,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在青藏高原東側

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一帶

形成了一個降雪中心

年均降雪日高達50-70天

許多地方甚至超過100天

(青藏高原平均降雪日數,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說明:因統計標準不同,全國降雪日數據和地區數據有差異)

以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為中心

整個青藏高原

雪花飄舞

(拉薩八廓街雪景,攝影師@伍斌斐)

江河變色

(長江北源楚瑪爾河雪景,攝影師@劉夙培)

大湖雪封

(請橫屏觀看,納木錯雪景,攝影師@趙露君)

千山莽莽

一個雪域高原誕生了

(請橫屏觀看,阿里高原雪景,攝影師@孫巖)

獨特的雪域

孕育出獨特的雪域生命

包括藏羚羊、藏原羚、

藏野驢、野犛牛等等

成為中國大型野生動物

最繁盛的區域之一

(藏羚羊,攝影師@奚志農)

而海拔更高處的積雪經年不化

最終發育成氣勢磅礴的冰川

成為亞洲大江大河的源頭

(格聶山的冰川,攝影師@XSFAN STUDIO)

至此

南方之雪、北方之雪

以及西部之雪

中國

終於變成了一個雪國

雪改變了中國

改變了中國的山嶽

當它降落在西嶺山

便有了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從成都遠眺雪山,詩句出自杜甫《絕句》,攝影師@嘉楠)

當它降落在秦嶺

便有了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秦嶺之雪,詩句出自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攝影師@王警)

雪也改變了

中國的森林

(航拍新疆瓊庫什臺的森林,攝影師@劉承徭)

改變了

中國的草原

(請橫屏觀看,伊犁草原雪景,攝影師@賴宇寧)

改變了

中國的沙漠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雪景,攝影師@王漢冰)

改變了

中國的都市

(雪後山西平遙古城,攝影師@翟鴻宇)

改變了

中國的鄉村

(新疆禾木雪景,圖片源自@VCG)

還改變了

我們的文化

中國的雪有千千萬種

它是清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伊犁雪景,詩句出自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攝影師@賴宇寧)

是苦寒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天山冬牧場,詩句出自孔平仲《寄內》,攝影師@賴宇寧)

是驍勇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奔馬,詩句出自王維《觀獵》,攝影師@顏景龍)

是豪情

「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

(雪後永泰龜城,詩句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攝影師@王生暉)

是友情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新疆禾木村山路,詩句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圖片源自@VCG)

是愛情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詩句出自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圖片源自@VCG)

是浪漫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北京鐘鼓樓冬季雪景,詩句出自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攝影師@盛躍)

是孤獨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一隻孤單的野犛牛正在雪中尋覓,詩句出自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攝影師@姜鴻)

是年華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詩句出自白居易《夢微之》,圖片源自@VCG)

這就是

中國的雪

它從空中飄落

讓超過80%的國土換上冬裝

滲透到5000年華夏的骨髓

(雪國的藝術化展示,製圖@鄭伯容&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參考文獻】

1. 劉玉蓮等,《中國降雪氣候學特徵》,地理學報,2012

2. 張志富等,《1961-2012年中國降雪時空變化特徵分析》,資源科學,2015

3. 李津等,《一次華北破紀錄暴雪成因的分析研究》,氣候與環境研究,2017

4. 楊成芳,《渤海海效應暴雪的多尺度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0

5. 李麗等,《山東半島冷流強降雪和非冷流強降雪的對比分析》,氣象,2015

6. 李邦東,《近50年東北地區降水時空變化及降雪影響因子分析》,蘭州大學,2013

7. 鄒旭東,《我國東北地區冬季降水和東亞冬季風的關係研究》,冰川凍土,2013

8. 莊曉翠等,《新疆北部強降雪天氣研究若干進展》,沙漠與綠洲氣象,2016

9. 李亞雲等,《北疆冬季降水異常的環流特徵和水汽輸送分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8

10. 王澄海等,《北半球大氣環流及其冬季風的年代際變化對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的影響》,氣候與環境研究,2015

11. 胡豪然等,《近50年青藏高原東部降雪的時空演變》,地理學報,2014

來源: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本文創作團隊---撰稿:所長,圖片:謝禹涵,地圖:鞏向傑、王朝陽,設計:鄭伯容,審校:王朝陽、風子

本期編輯:胡程遠、楊翹楚

相關焦點

  • 中國交通建設傳奇,道路如何改變中國?
    開篇導語今日以壯麗山河、偉大工程下料,煮熱血豪情寫文字,看中國交通建設,在七十年歲月中,如何改天下山河命運,改14億人民命運!其精彩是中國幾代工程人的奮鬥鑄成的,必不負您此行!鐵血軍事要談中國交通建設如何改變中國,須乘歲月之風逆行70年,回到共和國初立的時候。彼時,你會看98%的道路被 歲月的風,吹回到最初的曠野上,僅剩下8.08萬公裡公路,2.18萬公裡鐵路,留在凋蔽的山河中破不堪,不堪重用!
  • 解密中國電子菸最硬核舞臺:雪加CNAS實驗室是如何打造的?
    作為中國電子菸的領軍品牌,雪加則走了不同路線,正是通過一份「史上最嚴企標」高唱質量之戲,明確了品牌與產業鏈之間合作共贏的規則與邊界;這是按CNAS認證要求設計實驗室為其搭建了最硬核的舞臺「。在中國深圳光明區——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一座國內電子菸最硬核的實驗室於2020年3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它全程按照CNAS標準搭建,擁有者是雪加電子菸生產者——深圳雪霧科技有限公司。 「實驗室的建設過程超過了7個月,一期工程投入就超過了千萬元。」
  • 醃製雪裡紅的正確方法 如何正確醃製雪裡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醃製雪裡紅的正確方法 如何正確醃製雪裡紅 1、首先把雪裡紅摘洗乾淨.注意不要把根部都修下去,要讓雪裡紅儘量保持原態,只把那些爛葉摘下去就行了. 2、其次要控水一天,上午九點左右掛出去,等下午五點收回來即可. 3、把雪裡紅放入密閉容器裡,十斤菜準備一斤半的鹽
  • 寫完《雪中悍刀行》,又寫新書《劍來》,烽火戲諸侯有哪些改變?
    看到有朋友提出了一個關於烽火戲諸侯的問題:寫完《雪中悍刀行》,又寫新書《劍來》,烽火戲諸侯有哪些改變?作為烽火戲諸侯的書迷,筆者總結了烽火戲諸侯的以下九點改變,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改變一:烽火戲諸侯的小說寫得更穩了。
  • 《誅仙》、《雪中悍刀行》動畫化,應如何看待?
    那時候的很多家長就曾為此頭痛過,絞盡腦汁找到如何戒除網文癮的方法。如今,那時候的頑童也已長大,不說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起碼也是能夠箇中翹楚。網文千千萬,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沒多少。優秀的,很多已經影視化了,以動畫化最為顯著。
  • 中國「雪都」翹首盼望冬奧會(組圖)
    6日,國際雪聯高山滑雪積分賽及遠東杯賽暨第十屆中國崇禮國際滑雪節即將開幕。12月的第一個周末,有12.6萬人口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每天都將迎來6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  中新網記者近日採訪中發現,在京張聯合申辦冬奧會的總體規劃中,「張家口賽區」舉足輕重,或將產生雪上項目的50塊金牌。
  • 「河南的雪是人工降雪」真相:雪是真的
    「河南的雪是人工降雪」那麼「雪是真的吧」聞訊而來的河南氣象局官微在深夜緊急發聲,對剛剛過去的這輪雨雪過程進行了分析。首先,這場雪是自然降雪和人工增雪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次,人工增雪也得老天爺的配合(首先必須天空裡有雲,沒有雲就象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一樣,下不了雪。能下雪的雲,還必須是0℃以下的「冷雲」。)
  •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矛盾出現,雪之下雪乃決心改變
    大家好,今天清竹想和大家講一講《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的第二季的第三集,在這集當中,由於之前的事情,導致雪之下雪乃還有由比濱結衣與比企谷八幡之間的相處氛圍非常的尷尬,而且甚至還有一種對手的感覺。來自於視頻截圖若是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而就在此時有一個委託的事件又出現,而關於解決辦法,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雪之下雪乃已經開始不贊同比企谷八幡的做法了。
  • 酷斯基滑雪板|第一次滑雪,如何裝作雪場「老手」?
    因為作為新手,初次使用單板,沒幾秒就會摔到;甚至你還會化身一枚橫衝直撞的「魚雷」,他們可是雪場常見的戰略殺傷性武器!魚雷是何物?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滑雪初學者共同的苦惱,畢竟年紀一大把,到了雪場什麼也不會,蠻尷尬的!別怕,滑雪很簡單,上初級道,下坡速度快的時候別怕,很多人中間其實滑得很好,就是下坡時速度加快,自己不由慌了神就會摔倒,其實到下面平的地方速度很容易降下來。
  • 2022冬奧會將至:「雪如意」如何矗立?
    2022冬奧會將至:「雪如意」如何矗立?
  • 中國南極泰山站雪下工程探秘
    2月1日,中國南極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設全部完成。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工程主要任務——泰山站配套系統工程全部安裝在深雪之下。在完工現場,新華社記者對神秘的泰山站雪下工程進行了探秘。
  • 「2017世界雪日」中國區設滑雪服務站
    數以千計的孩子們參加2017「世界雪日」活動 主辦方 攝中新網吉林1月15日電 「2017世界雪日暨國際兒童滑雪節」15日在吉林北大壺雪場度假區及全國25家滑雪場同步舉行,滑雪服務站覆蓋參加本屆活動的所有雪場。當日,數以千計的孩子們得到了滑雪教練的專業指導。
  • 雪之下雪乃的抉擇,藏於玩偶背後的真物,我該如何站在你身邊?
    雪之下雪乃的抉擇,藏於玩偶背後的真物,我該如何站在你身邊初見雪之下雪乃的人會覺得她孤高美麗善良並且正確,但隨著對劇情的深入便會決定她那份正確是她保護自己的超強武裝外殼。若將自己代入雪乃這一角色,我們便會感受到藏在雪之下的那抹扭曲。若摒棄所有雜念去分析這個角色,便會發現她是一個讓人同情的人。
  • 淺談《雪中悍刀行》如何?
    雪中悍刀行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與你們討論這部《雪中悍刀行》?大概是我一次次翻閱之後,沒有將它讀完而失了談論它的勇氣。首先,我們不可否認這是一部玄幻架空小說,卻能夠讓人找到中國朝代舊國的影子。它有廟堂,有江湖,有古蹟更有傳說。所以,它是一部斑駁複雜,龐大宏偉的作品。
  • 《雪中悍刀行》:小地瓜的母親到底如何?番外篇讓書迷滿足
    《雪中悍刀行》:小地瓜的母親到底如何?其實在番外中自有答案!《雪中悍刀行》是一部描寫武俠江湖的小說,有人看得酣暢淋漓,有人看到淚流滿面,其實這本書有不少的悲劇情節,比如說那個北涼老卒去世的時候,是大將軍親自送他,親自抬棺送他走,是無上的榮耀,可是那一拜讓無數人都哭了!
  • 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
    {"title":"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2020-12-16/2072beed7f1c497c704d23d71d0f8c28.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3427614", "classid":"2704"} 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 關於雪,中國現代詩歌
    文/鴻雁安徽(千面)雪,是一種美的令人窒息的風景雪,也是一種讓人望而止步的災難雪是女人的一個陷阱在美麗表面之後隱藏著一種危機雪是心懷叵測的人一面鏡子雪是另一種時空雪是心境的一種真實也許你會精巧的偽裝總會留下些許蜘蛛與馬的痕跡有時雪會成為死神的幫兇遲滯逃亡者自我拯救的速度
  • 「雪如意」背後的80後設計師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佇立於覆滿白雪山巔的「雪如意」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雪如意」的名字來源於跳臺環形頂端、賽道剖面線形和底部看臺,與中國傳統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線的完美融合。  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由清華建築團隊引領全部規劃設計。
  • 一雪前恥!布熱津斯基訪華「送份」,禮物給中國
    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布熱津斯基訪華時,卻僅帶來了1克作為禮品贈予中國,這也被視為是一種「羞辱」。如今「嫦娥」奔月,中國終於可以一雪前恥。,厚積薄發的中國航天人一次又一次創造震驚世界的壯舉。 嫦娥奔月計劃立項,從如何繞月、如何登陸月表到如何取樣返回,不斷探索、嘗試,如今「嫦娥」終於升空,進入到了
  • 如何醃製雪裡紅
    大家喜歡吃醃製的雪裡紅鹹菜嗎?雪裡紅炒肉絲可是我們這兒的一道名菜哦!昨天中午和晚上,我一直在忙著醃製雪裡紅鹹菜,直累得腰酸手疼!前幾天,我從一個種菜的村民那兒買了三十斤雪裡紅鮮菜,放太陽底下曬了幾天,等菜葉曬焉了,就收起來。昨天中午我把一棵棵的鮮菜清洗乾淨,用架子懸掛在陽臺上晾乾水分。晚上下班回家開始切菜。把一棵棵整菜切成碎碎的小菜,可是個大工程!30斤菜,我整整切了兩個多小時,手都切出了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