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軍禮沒做好,日本少將當場挨耳光,打他的人啥級別?

2020-12-12 騰訊網

軍禮,世界各國大同小異,舉右手齊帽簷,掌心向下或向外,右臂平肩。

據說起源有三,一是源於古羅馬軍團士兵,舉手為了遮擋陽光,以示對上級或觀看他們比武的貴婦人的尊敬。

也有一種傳說是與握手用意一樣,向對方展示自己沒有武器。

第三種說法是源於歐洲騎士,在路上騎士相遇時,會用手把自己頭盔掀起來,讓對方看清自己。

不管哪一個,都是見面表示尊敬的一種武家禮儀。

抗日老兵的軍禮

日本陸軍學習法國軍制(後學德國)建軍,舉手禮也從歐洲沿襲了下來。昭和15年(1940年)1月25日的日本陸軍禮式令明確規定:

舉手矚目的敬禮時,要端正姿勢,右手舉起,手指伸直,將食指和中指放在帽簷的右側,或相當於簷帽的位置,稍停留,手掌略微向外斜,胳膊肘部放在與肩膀齊平的位置。因傷殘疾病而無法使用右手的人,用左手,放左側帽簷處。

作為一個軍人基本的禮儀,舉手禮從新兵入伍訓練時,就伴隨一個軍人的一生。可以說無論何時,一聲敬禮,可以不假思索的條件反射一般迅速行禮。

然而,奇葩的日本陸軍中,就是有例外。有人當上將軍還因為舉手禮不規範而被打耳光,打他的那個人僅僅是比他高一級的陸軍中將。

這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故事,出現在日本老兵齋藤邦雄《陸軍步兵漫畫物語》中。

日軍小野田寬郎的軍禮

據齋藤記述,1941年5月至1945年6月,他在華北方面軍63師團步兵66旅團保定司令部傳令班任職,旅團長是田中少將。

這個田中有兩大特點,一是留著長約10釐米的八字鬍,據說這個鬍鬚得到天皇的讚美,令其十分得意。

陸軍蓄鬍源於明治維新效仿歐美,是一種崇尚文明的時尚標誌。有人留短有人留長,最長者是長岡外史,30釐米,人未到眼前,就被刺刺把把的鬍子嚇一跳,老怕被它扎住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長鬍子常常能令孩童轉移注意力,或觀之畏懼,有了「大鬍子可止啼」的功效。

田中個頭高大,又留有10釐米的八字鬍,在軍中自是別有「威嚴」,作為一旅團之長,辨識度極高。

他的第二個特點,是舉手禮不太規範。一般來說,日軍的敬禮都是把右腕舉到右肩高度,然後用指尖頂住軍帽右側的帽簷。

但這個田中總是肘部往下彎,敬出來的舉手禮就像招財貓跟人打招呼。令人印象深刻。

配圖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他去前線時,正在休息的士兵見到他正要敬禮時,都被他叫停了:「士兵就算了,算了。」這也給齋藤留下了一個體恤士兵的好印象。

一天,上級派員來該旅團視察,在會議室,齋藤給來視察的中將端茶倒水,可還沒有走進會議室,就聽到裡面吧唧吧唧扇耳光的聲音。進去一看頓時驚呆:

只見大鬍子旅團長站得筆直,兩手緊貼褲縫,中將正在扇他的耳光,邊扇邊罵:「這算什麼敬禮,給我重來!」

旅團長個子高大魁梧,中將身材矮小,在他面前宛若孩童,儘管如此,咆哮的中將反而像打孩子一樣打旅團長,打得他一動不敢動。

齋藤嚇得一句話說不出來,這種打法,他在新兵入伍訓練時沒少挨,但也只在新兵中見過,老兵打新兵也是常有的,將官們意見不合時,彼時不服,當場拳腳相加的也是耳有所聞,但作為一個堂堂將軍,在自己的地盤上,一個上面來得比他只大一級的中將,就能這樣堂而皇之打,他還是震驚了。

齋藤所述這一幕,充分說明了日本軍營暴力治軍的嚴酷,已經成為日軍的暴虐基因。官大一級壓死人,在日本陸軍尤其如此,在中將面前,少將永遠是個「新兵」,所以拳打腳踢毫不顧忌,而被打者也久經考驗,毫無心理障礙。

對此,齋藤戰後回憶總結說,凡是在敬禮這種小細節上要求過多的軍隊上司,一旦打起仗來,往往都是無能之輩,「敬禮哪怕敬得再標準,一到攻打八 路軍的時候,也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在齋藤眼裡,八 路軍最不好對付,「特別頑強」,所以當後來聽說「不需要敬禮」的田中升為中將,被調到東南亞戰場時,心裡由衷地為他感到「慶幸」。

相關焦點

  • 他是少將中行政級別最高之人,授少將軍銜,卻拿著中將待遇!
    一九六五年,在新中國實行了十年的軍銜制被取消了,當時大部分人認為軍銜制助長了幹部的等級思想,不利於軍民團結,而此前一年,在軍隊中已經進行了薪資制度的改革。未改革前一些軍隊幹部的薪水比地方幹部還高80%,而且還有軍齡補助等其他補貼,這樣又不利於軍隊和地方的團結。
  • 男孩和父親玩「互打耳光遊戲」,一掌下去父親當場去世
    男孩和父親玩「互打耳光遊戲」,一掌下去父親當場去世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社會學家說家室社會的最小細胞,婚姻學家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其實有愛就是家,沒有和諧的家庭哪來穩定的感情。事發當天,這位父親帶著兒子去酒吧看球,看完之後,父親沒有徵兆的就開始教育自己的兒子,根據酒吧的監控可以看到,父親抬手打了兒子幾個耳光,兒子也同樣給了父親幾個耳光,之後兩人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擁抱在了一起。
  • 老蔣打了他兩記耳光,他飛身一腳,踢到老蔣的肚子上
    王國維、梁啓超、章太炎、陳寅恪、季羨林、錢鍾書這些人,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師級人物。不過,這些大師們,因為學術淵博,術業有專攻,脾氣也都相當倔,比如章太炎。 章太炎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劉文典的,早年留學日本,精通日、英、德語,回國後,給孫中山當過秘書,在北大、清華都當過教授,1927年8月,來到安徽當時的首府安慶,籌辦安徽大學,雖然沒下校長令
  • 女孩2分鐘挨了50個耳光,鞋底打了28次,家長痛心:為什麼不還手
    之前在網上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女孩挨打的視頻,引起了公憤,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打女孩的人也是一個孩子。通過視頻可以看出,挨打的白衣女孩和打人的黑衣女孩應該是認識的。當時,她們和其他人在飯館裡吃飯。期間,黑衣女孩喊了白衣女孩4聲,但是白衣女孩卻因為沒有聽到而沒做出任何的回應。
  • 吳宣儀新劇路透,臉上紅腫巴掌印明顯,耳光戲是真打
    總是有人認為,她們如果不唱歌跳舞而去演戲了之後,就只能一個表情出演所有仙女人設的角色,稍微有一點難度的都無法駕馭。 看著吳宣儀那高高腫起的臉頰,網友紛紛感嘆,這個耳光戲打得真實在,而粉絲們則很是心疼。
  • 亮劍:李雲龍放狠話要跟日本少將過招,為啥和尚一攔他就退下了?
    這場戰鬥李雲龍速戰速決,以極小的代價全殲了一網大魚,一個少將,六個大佐,還有數十名軍官,李雲龍激動地奪下和尚手中的刀,嚷嚷著千萬別打死那個日本少將,老子要跟他過過招!(楚雲飛:他們說什麼呢,啥?單挑,取我畫戟來!)但是當真正臨敵時,李雲龍似乎就慫了,和尚一攔他就退下了,這是為啥?
  • 誰打了楊四郎的耳光(圖)
    在京劇《四郎探母》中,四郎楊延輝是一個被寄予同情的人物。戲一開場,他念的〈定場詩〉:「……高堂老母難得見,怎不叫人淚漣漣!」就為戲定下了調子。如果細加品味,這在《四郎探母》劇中也有跡可循,突出的例證是,讓被同情的主人公楊四郎後來挨了兩次耳光!  誰打的耳光?第一位是楊四郎的原配妻子,戲中尊稱四夫人的孟金榜。在「京劇音配像」錄製保留的1947年上海、1956年北京的兩個大師雲集、群星薈萃的版本中都有她的身影,後來的舞臺演出被精煉了。
  • 開國少將下連隊視察,為何看到一位老兵卻連忙過去敬禮,他是誰?
    1958年,一位開國少將到基層部隊視察,當他看到一位老兵的時候,感到十分的驚訝,之後便立刻朝他敬了一個軍禮。那麼,這位老兵到底是誰?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位少將向他敬禮?雖然身居高位依然嚴於律己,他們認為保家衛國是每個人的責任,今天自己所得的榮耀是國家穩定和富強饋贈的禮物。其實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來自基層,貼近群眾與人民,一時間也不能很好地適應上層的生活,所以國家便號召他們到基層去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同時也能發現基層存在的問題。成鈞將軍便是其中的一個,他被派到了雷達連中。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而參與侵華戰爭的日本軍官則主要為,將軍、佐官和尉官三個級別的軍官。並且每一個級別又可以依次劃分為大、中、少三個級別。所以從以上內容來看的話,日本軍官中的大佐應該相當於我國的上校。換言之,也就是日軍大佐在軍銜上和我國的團長其實是平級的。
  • 邪王追妻:南宮流雲保護師妹,瑤瑤護衛暗害蘇落,晉王挨了一耳光
    在戀愛動漫中,男主角挨女主角的打,往往看似遭人陷害被誤解,其實都是自作自受,南宮流雲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仔細說說這個南宮流雲挨打事件。南宮流雲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師妹,是瑤池宮的少主,人稱瑤池仙子的李瑤瑤。南宮流雲和李瑤瑤的緋聞幾乎人盡皆知,李瑤瑤對南宮流雲也顯然超出了師妹對師兄的感情。南宮流雲一把年紀,似乎也不傻,卻在李瑤瑤面前討好蘇落。
  • 夢見自己打別人耳光預示著什麼 夢見自己打別人耳光是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打別人耳光,預示做夢人可能會被別人譏笑。宜適當忍耐,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打算出門的人夢見打別人耳光,建議有異勤日期,往後再出發。準備考試的人夢見打別人耳光,意味著如願錄取。創業的人夢見打別人耳光,代表先得後失,宜守不宜再投資或擴大。談婚論嫁的人夢見打別人耳光,說明雙方若能互相信任,不聽信謠言則婚姻可成。
  • 貓咪狂扇母雞耳光,母雞當場氣炸毛,鏡頭記錄搞笑畫面!
    貓咪狂扇母雞耳光,母雞當場氣炸毛,鏡頭記錄搞笑畫面!貓咪可謂是寵物界的打架高手,家中養的其它寵物沒乎沒有它的對手,由於它的出手速度非常快,就連是老虎也有可能會被它嚇跑,這天作死的貓咪又狂扇母雞的耳光,母雞當場氣炸毛,鏡頭記錄搞笑畫面!
  • 日軍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他們不當少將,也要爭當大佐?
    日軍的大佐到底是個啥官?日軍的大佐略相當於中國的上校!不過,在二戰的時候,日軍中的大佐實際上的權力大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具體還要看當時擔任了什麼職務。由於大佐是屬於軍隊智囊型的人才,因此他們可以擔任部隊的聯隊長以及師、團級單位的參謀。理論上來講,大佐這一官職具體的級別高低,還得參考其服務的對象。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日軍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日本軍銜在1953年,美國海軍闖入正處於「閉關鎖國」的日本,沒有任何意外發生,日本被迫打開國門,直接導致了日本國內發生運動,最終明治天皇勝利,建立了日本新政府。想必大家對明治天皇還是有些了解的,在他的明治天皇的治理下,在富國強兵的國策下推進,日本建立了新式軍隊。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將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這個人就是伊藤博文。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大佐」能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大佐的等級和中國軍隊分級的不同,日本軍隊有6個等級,16個級別,而大佐並不是等級最高的,在他的上面有大將中將和少將,也就是說,大佐這個軍銜其實是屬於中等的,只不過在電視劇中,大佐好像永遠是部隊的領頭羊,而且在軍隊撤退的時候,所有人都在掩護大佐。
  •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隱忍10年後,終於憑實力打了日本人一記耳光
    而且咱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件事,這個日版的《荊軻》確實成功了,所以,也順理成章地改變了日本的歷史。大日本古書中記載,此人名叫武林唯七,他的祖父叫孟治庵,來自杭州。明末天下大亂,孟治庵先是逃往廣東,後又被倭寇所虜,逃往日本。不知為什麼,倭寇後來把他放了出去。於是孟治庵一路來到廣島。由於老家就在杭州武林郡,於是他改了一個姓:武林,很有日本特色。
  • 德雲社,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老郭就不必說了,他身為班主,挨的刀真的是太多了。想當年的「反三俗」那不就是刀刀往老郭身上扎麼?黑八月事件,更是刀刀往老郭的心上扎。老郭一步步走到今天真可謂是身經百戰了。正所謂人紅是非多,更何況德雲社紅的可不只一個。從張雲雷到嶽雲鵬,再到孟鶴堂,秦霄賢,哪一個沒挨過罵?又有哪一個沒遭到過質疑?
  • 男生遭女老師扇耳光,當場猛扇回擊,師生之間關係應如何相處?
    ,視頻中女教師對男生進行批評教育時發生衝突,這位男生不但不聽,還頂撞老師,致使女老師當場被激怒,隨後當場猛扇該男生一耳光。  僅就網上流傳的不到十秒的視頻來看,老師的確打了學生,而且是先動手,這沒有任何可洗的餘地。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20歲參軍,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唯一的「上將級」少將。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1933年,成立西北抗日救國義勇軍,他任義勇軍步兵大隊大隊長。一天夜裡,他帶3個人摸上了蘭州北門城樓,沒打一槍就繳了敵人一個排的槍。此事震動了南京政府,蔣介石電令甘寧青三省派兵剿滅之。「三省聯軍」包圍了義勇軍駐地紅砂峴,數十倍於義勇軍的敵軍潮水般湧上來。賀晉年率60餘人突圍,途中遭到冶成章騎兵襲擊,賀晉年等4人被俘。但是,頑強的賀晉年他們還是趁敵人疲憊懈怠之際機智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