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現在對於韓系車的認知是普遍性還是小而美,可能都有,畢竟由於地域不同、環境不同,人群的偏好也就隨之不同。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豪華品牌的下探、常規品牌的發力,韓系車上原本的核心性價比仿佛一下子就弱了很多。
其實起亞K3是火過的,並且憑藉著帥氣的外形在那幾年裡給無數消費者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現在的起亞K3作為一臺緊湊型轎車,還是主打年輕用戶的緊湊型家用車,指導價10.88萬-12.58萬之間,可謂是肩負著整個品牌的銷量重任。但是根據現階段的銷售數據顯示,全國月銷量在2000臺左右,這個成績在同級競品中,不要說銷量前十名了,前二十名甚至前三十名都沒有。
那是為什麼?
其實從設計上來看,起亞K3的外形還是儘可能的在貼近家族化語言,虎嘯式前進氣格柵在K3上是一大特點,直瀑式的鍍鉻格柵配上底部霧燈區域誇張的獠牙設計,營造出了一股兇悍又呆萌的氣質。全系標配LED日間行車燈、LED遠近光燈,並且都配有自動大燈功能,而下方的霧燈則依舊採用滷素光源,只是新銳版跟GT-Line新銳運動版均沒有霧燈。
目前起亞K3在售的共有5款車型,擁有1.5L搭配CVT跟1.4T搭配7速雙離合,兩套動力總成。其中1.5L搭配CVT的版本有三個車型,主推家用市場,最大功率85kW/115馬力/6300rpm,峰值扭矩143.9N·m/4500rpm,CVT的變速箱可模擬8擋變速;而1.4T搭配7速雙離合的版本有兩款車型,都以GT-Line命名,面向年輕消費群體,主推運動化,最大功率96kW/130馬力/5500rpm,峰值扭矩211N·m/1400-3700rpm。
外觀也分為了普通版跟GT-Line兩個版本,但是說實話外觀差別很小。尺寸上起亞K3的長寬高分別為4660*1780*1450(mm)軸距2700mm,特別標準的三廂A級車。
內飾方面其實過去一直是韓系車的強項,豐富的配置跟不摳門的用料也一直飽受好評。時過境遷,這幾年汽車市場在電子化跟設計感上都有了質的提升,韓系車的內飾優勢瞬間蕩然無存。
起亞K3的內飾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水平,那就只能說中規中矩了,中軸對稱的設計沒有不如人意的,但也沒有精彩討喜的。全系標配了後倒車雷達、倒車影像、定速續航、模式切換、自動駐車、上坡輔助、12.25英寸中控觸控螢幕、6喇叭等實用配置,在這個價位的合資車型裡已經算是對消費者友好的了,就是氣囊有點少。
其實起亞K3作為一款10萬元左右的家用車來講,絕對是稱職的,如果加上合資車這個「頭銜」的話,那也更是一款同級高分產品,但是隨著同級競爭對手不斷更替,從對標合資銷量王,到現在跟自主新秀搶市場,起亞K3的銷量變化更像是近十年汽車市場的縮影。
回到標題的問題,「這輛合資車很有性價比卻依舊無人問津,起亞K3做錯了什麼?」其實沒有起亞K3沒做錯什麼,只是還不夠好,好到大家拍案叫絕。
圖:來源於官方
文:九尾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