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書法有多棒?光這一幅字,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2020-12-15 書法網

看到之前都讀者反饋,說很多古人的作品看不懂,甚至認為古代的書法就是「鬼畫符」,當然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我們的基礎教育在美譽方面的缺失,以及部分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等等。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其實想看懂書法並不難,也並不需要非得練上幾十年不可,你只需要花一點功夫,細細品味一下古代的經典法帖,就足以提高你的審美認知了,而書法中的審美認知,完全可以滲透到其他的藝術領域,這些都是相通的!

至於具體的技法方面,還需身體力行的練習才能體會。

晉唐以後,能將古人的筆法完美的詮釋,且能寫出極具個人風格且深合古法的大家者,米芾是第一號人物!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跟蔡襄、蘇東坡、黃庭堅齊名,若是沒有蔡襄的資格,不論蘇東坡在北宋文壇的地位,也不談黃庭堅「江西詩派」創立者的身份,而單論書法技法的話,米芾的書法絕對遠出其右者!

米芾早年的書法學習顏真卿,後學柳公權,後發現顏柳皆出自於歐,變轉而學歐,他在唐楷上下了極大的功夫,也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後來拜訪寓居黃州的蘇東坡,經其指點,轉而學習晉人,並取齋號「寶晉齋」!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米芾對於晉人筆法的領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他稱自己的作品是「刷字」,說自己寫字能夠「八面出鋒」,關於「八面出鋒」的含義,我們有視頻單獨講解過,指的是在用筆當中的換面極為豐富,其豐富程度幾可差近於王右軍,這一點在他的《多景樓詩帖》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你一直沉浸在「二王」的小字當中,而不知道如何寫大字,或者當你寫的大字有「江湖氣」的時候,米芾的大字《多景樓詩帖》會給你一個全新的啟示!

米芾的《多景樓詩帖》是米芾傳世大字當中的佼佼者,也是元明之前少見的大字之一,此作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神遊八極,眼空四海!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這八個字說的是此作的氣魄,此作用筆極為多變,「換鋒」極為強烈,筆法也「極為多變」,所以在氣勢上雄健豪放顯得神採飛揚!真可謂是獨步天下800年!後世寫大字這,無人能出其右者!但這一幅《多景樓詩帖》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米芾的《多景樓詩帖》乃是米芾晚年之作,彼時的他書風已經入神坐照,達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此作「刷字」的感覺尤為明顯,在結構上的欹縱變換讓人目不暇接,在點畫以線條之間的巨大張力,給了此作無限的遐想空間!

其豪邁的氣度,用筆之老辣,字態之變化,氣格之瑰偉,不愧為宋人大字之冠冕!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蘇東坡也經不住稱讚米芾:

米書超逸入神。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

說蘇東坡說米芾的字「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不輸於王羲之和鍾繇,雖有過譽之嫌,但也能表明心跡!

米芾此作《多景樓詩帖》流傳有序,如今藏於上海市博物館,是其「鎮館重寶」!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如今,我們採用超高清的宣紙掃描還原基技術,按照原作大小還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極為細緻而清晰!

欲購此作,請點擊下面惠購: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

相關焦點

  • 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傳承千年,被後人稱為字帖,米芾:都是醜書
    米芾書法局部說這句話的人就是米芾,米糊作為宋四家之一,一生瘋瘋癲癲,經常口無遮攔,但是對於他評價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後人褒貶不一。在宋四家之中,米芾的年齡最小,書法也最具有特點,他之所以貶低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主要有兩個原因。
  • 米芾和蔡襄書法的不同:「刷字」與「勒字」
    以上米芾所說勒字、排字、描字, 皆是做作之詞, 自己說刷字, 刷便是揮灑自如, 一無做作。雖然顯得有些刻薄, 但卻概括了各家書法的主要特徵。鄧散木在《臨書偶得》中對米書的「刷」字做了這樣的分析:「竹葉有正背偏側, 竹枝長短粗細, 一叢竹子, 從枝到葉, 絕不相同。所以畫家畫竹, 也運用不同的筆法來畫出它的不同姿態。米南宮的字就跟畫家畫竹一樣。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書法史上個個成名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全才,對於經史子集皆能通曉,這也是一個書法家最基本的素養,沒有一定的學問基礎,其書法也並不會長遠。我們今天就介紹一位書法史上的一位全才,也是一個奇才,他寫出了最美的行楷,這字秀美無雙,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令後人望塵莫及!
  • 米芾10幅新作問世,這字轟動了整個書法界,美的讓人心醉!
    在近1000年的書法史中,米芾的書法不是意境最高,也不是最具開創性的,但是論及技法的豐富性,米芾則當仁不讓。米芾說自己寫字乃是「刷字」,「八面出鋒」,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這是晉人筆法的一部分,毛筆是一個錐面,若是談到筆鋒轉換的方向,則是有無窮個方面,米芾的「八面出鋒」乃是指自己用鋒的豐富性。
  • 米芾寫給皇帝的這幅書法,800年來少有人及!
    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傳世書法作品當中,有這樣一類書法堪稱傑作。這一類書法乃是「奉敕」所寫,就是皇帝命令書寫,或者寫給皇帝的作品。 這一類書法往往是那個時代書法的至高成就,比如在北魏時期著名的《元氏墓誌》,不論是從刻石的選擇上還是「書丹」的書法家,或者是最後鐫刻上石的刻工,都是當時的一流名手。
  • 米芾的書法有多好?看看他作品中的用筆特徵與章法就知道了
    這樣的美學見解是追求書法的韻趣,芾有書法藝術的抒情性,追求象外象的審美態度,這一點與宋代尚意相關。但是蘇、黃追求的晉人書風是王羲之,而米芾追求的則是王獻之的書風。雖然「二王」之間的藝術趣味大同小異,但若再細分一下來看,王羲之比王獻之更加規矩,韻致更加內在含蓄,而王獻之則比王羲之更具有革新的一面。從米芾的角度來看,王獻之比王羲之更加貼近自然,因而他學王獻之。
  • 米芾一生最出彩的10幅字,學好了這些,你的書法成就將不可限量!
    意思是學習書法,假如能得到古人的幾行字,也能成名成家。這句話對於當代人大有啟示意義,當代人面對卷浩繁的歷代名帖,往往難以擇選,在琳琅滿目的歷代名帖當中,很同意不知所措。在米芾40歲之後,書風為之一變,筆筆皆是晉唐法度,個性突出卻符合。米芾說自己寫字乃是「刷字」,這一點跟別人評價他的字是「八面出鋒」是一個道理,。「刷字」的描述是很直觀的,毛筆中鋒的錐面鋪開之後就是「刷」的感覺,在寫每一個筆畫的時候,都能夠調為中鋒,說明用鋒之精,換面之勤,所以筆筆如刀,豐富多姿。
  • 一位狂人寫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書法史究竟有多少年?若是從甲骨文的成熟之日開始算起,距今也有3000多年了,在這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有多少名碑名帖呢?有人統計過,到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了的有1300多件,這當然指的是那些經典之作,不包括已經丟失的!
  • 米芾名氣太高,後人專門拓印其書法作品,合成書法集
    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明清人刻的米帖,有專刻,也有見於匯帖中者,情況複雜。較早的是明弘治九年晉靖王朱奇源為世子時所輯的《寶賢堂帖》,宋以前書幾乎都是翻刻,其中卷十一有米芾兩帖,皆翻自《寶晉齋》。文徵明的《停雲館帖》只刻米芾草書九帖,全為真跡。從米友仁「臣」字款跋可知,九帖匯集一帙當在南宋之初。
  • 米芾晚年之作《德忱帖》,高清放大欣賞,字體寫出書法藝術美!
    ,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楷書鼻祖,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大家也非常的熟悉,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米芾。說到米芾這位書法家大家肯定也非常的喜歡他的書法吧,米芾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特別擅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米芾所臨摹古人的字體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這也足以證明米芾在書法方面的功底非常的深厚,說到米芾的書法,小七今天也為大家找到了一幅米芾的晚年之作《德忱帖》,這幅書法作品那可是是非常的漂亮,被稱為是米芾草書的代表作之一
  • 米芾說他善於刷字,這是優點嗎?他的書法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發飄
    特別是他的研山銘已經是價值過億的境界,並且這幅作品也是鎮館之寶,不可以再有交易的機會。這就讓米芾的書法在書法歷史上佔有了一個非常突出的高峰地位。皇上問米芾的各家書法怎麼樣?米芾把別人的手法都貶低了一圈,然後說她他的手法有刷字的狂風驟雨落花飛雪。很顯然,米芾是吧他的刷字風格當成了書法的優點,但是後來的書法研究者或觀賞者們對於刷字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 米芾這幅作品,書法造詣超過蘇軾,卻被當代專家認為是贗品
    米芾的書法作品究竟怎麼樣?在很多喜歡書法的愛好者眼裡,在同時期有這麼一個排號,那就是蘇黃米蔡四個人,書法水平也就是這麼排的。但也有一些人說米芾的作品應該排在當時的第一位,蔡京放在最後一位沒有問題,但蘇軾的書法作品絕對不能放在第一位。
  • 書法轉化到硬筆書法,我們從米芾行書《離騷經》作品欣賞開篇!
    硬筆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應用,但是人們可能學習到的知識是關於實用性硬筆書法多,還沒有達到藝術性硬筆書法,那麼我們今天從欣賞古人的毛筆書法裡面,吸取古代的書寫特點,運用到藝術性硬筆書法的書寫當中。
  • 一件藏於臺北故宮的「書法至寶」,曾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
    他精通各種書體,且每一種書體都是頂尖層次,他從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晚年時期的書法水平,能與鍾繇、王羲之媲美。董其昌甚至評價他的書法為宋朝第一!董其昌曰:「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米芾筆下最為經典的一幅書法作品,當屬行書《蜀素帖》,此作被世人譽為「天下第八行書」。前七大行書,第一位是王羲之《蘭亭序》,往後依次是《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伯遠帖》、《韭花帖》、《蒙詔帖》、《張翰思鱸帖》。
  • 米芾巔峰期的一幅字,跌宕起伏、大氣磅礴,被譽「中華第一美帖」
    在書法界有這樣一句話:想學王羲之,首先要學米芾。如果你能看懂米芾的筆法,再去學習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就會輕鬆許多。為何?「宋四家」,其實宋朝之後,學米芾之字的人要遠遠超過後三個人,影響後世1000年。
  • 張旭教給顏真卿的這一筆法,為何被米芾稱為「謬論」?
    顏真卿回答:「嘗聞教授,豈不謂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張旭說:「然,子言頗皆近之矣。」但是,張旭和顏真卿的觀點卻遭到了米芾的批判。米芾說:「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張顛教顏真卿謬論。蓋字有大小相稱,且如寫『太一之殿』,作四案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案,以對『殿』之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
  • 米芾格調最高的一張字
    轉自書法思考。 一般一幅作品,氣勢強則氣韻弱,氣韻佳則氣勢弱,二者有機統一起來較難,而米芾的《張季明帖》則是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的少有佳作。此帖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米芾作品中格調最高的一件。米芾《張季明帖》粗觀此作,開局的「餘」字大開大合,把一個縱勢的結體變成橫勢的結體,第一筆特別長,看起來如長槍大戟入陣,大有「捨我其誰」的氣勢,可謂勢如破竹。倘若不明白老米的字「風檣陣馬,快劍斫陣」,觀此帖可以明矣。對於書寫氣勢的體現,此作堪稱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 米芾放任不羈,他的一幅即興手札,一不小心暴露了性格
    米芾《臨沂使君帖》如果說二王書法是最經典的,那麼米芾書法,無疑是最華麗的。他的字,堪稱視覺盛宴。米芾在北宋諸多書家中功力最為深厚,米芾對書法用筆有獨到體會。米芾的書法成就以行草書為最高。他的書風瀟灑舒暢,圓潤險奇。董其昌說:「米字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說到「冰寒之奇」我們就要看到《多景樓詩冊》,此帖寫得很光怪陸離。
  • 都說米芾很顛狂,哈哈,原來米芾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他的《拜中嶽命帖》中記述他改監中嶽廟,職為「閒祿」,曾有 「閒祿是身榮」、「圖書老此生」之句。米芾書法米芾一生之所以沒有擔任過重要的官職,第一是因為他沒有經過科舉選拔,第二是因為他「不能與世俯仰」的耿直性格以至他「從仕數困」。第三是他那癲狂的個性和怪誕的舉止致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 米芾書法高清大圖30幅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山人等。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年。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