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 專題展覽在抗戰館舉辦

2020-12-14 青瞳視角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開幕。

悼念活動上,出席人員通過奏唱國歌、默哀、獻花等形式,表達了對在南京大屠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遇難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緬懷。

悼念活動上,出席人員通過奏唱國歌、默哀、獻花等形式,表達了對在南京大屠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遇難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緬懷。

儀式上,俄羅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傑尼索夫還代表俄羅斯政府向抗戰館頒發了由普京總統親筆籤發的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獎章。

這是迄今為止,俄羅斯政府首次將獎章頒發給講述二戰歷史、傳播和平 理念、促進中俄友好的傑出單位代表,在此之前,勝利紀念獎章僅頒發給為衛國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老戰士等個人代表。

本次展覽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共展出107張蘇聯知名女性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涉及戰爭前線、後方、戰後重建、勝利閱兵等多種場景的珍貴影像,絕大多數為全球 首次公開展出。

本次展覽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共展出107張蘇聯知名女性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涉及戰爭前線、後方、戰後重建、勝利閱兵等多種場景的珍貴影像,絕大多數為全球 首次公開展出。

本次展覽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俄羅斯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共展出107張蘇聯知名女性攝影記者拍攝的照片,涉及戰爭前線、後方、戰後重建、勝利閱兵等多種場景的珍貴影像,絕大多數為全球 首次公開展出。

生動展現了蘇聯官兵及普通民眾(尤其是蘇聯女性)等在1941-1945年衛國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和建立的不朽功勳。

生動展現了蘇聯官兵及普通民眾(尤其是蘇聯女性)等在1941-1945年衛國戰爭中的英勇事跡和建立的不朽功勳。

本次展覽旨在紀念七名蘇聯女性攝影記者,以及她們用鏡頭記錄下的數以千計的英雄們。

本次展覽旨在紀念七名蘇聯女性攝影記者,以及她們用鏡頭記錄下的數以千計的英雄們。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專題展覽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羅鑫、鄭冬睿)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1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現場通過奏唱中國國歌、默哀、獻花等形式,表達了對在南京大屠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遇難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緬懷。俄羅斯方面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頒發了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獎章,旨在表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講述二戰歷史、傳播和平理念、促進中俄友好中做出的傑出貢獻。
  • 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滔天罪行 北京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上午10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人們為死難同胞默哀,敬獻鮮花,參觀展覽,表達對在南京大屠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遇難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緬懷。展覽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對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在抗戰館舉行
    線上展覽截圖在臺灣光復75周年之際,抗戰館在官方網站——中國抗戰勝利網隆重推出「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首批展出照片205張,以線上展覽的形式紀念臺灣同胞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勳
  •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專題
    每晚8:00(可回放觀看)導師將通過細江英公的《男與女》《薔薇刑》《鐮鼬》這幾部作品中探討鏡頭下身體的表演性,思考身體是如何進化為舞蹈並最終形成意識,理解作為照片的身體表演的特殊意義。以及從石內都作品中的「傷痕」作為切入點,深入石內都的作品與精神世界之中,去理解她所把握的生活、生命、時代以及時間。
  • 活動攝影實戰:展覽拍攝的鏡頭選用及曝光與構圖技法
    逸風視覺原創攝影作品為什麼呢?因為不同的拍攝體,你所搭配的鏡頭,所需的拍攝輔助器材、所拍攝的思路、所遇到的拍攝考驗都將不相同。今天逸風就拿某場繪畫藝術展覽攝影為例,與大家分享所拍攝的經驗技巧!逸風視覺原創攝影作品空境的拍攝,通常用相機鏡頭的廣角焦段來進行作業,構圖非常講究,既要突出展覽現場的意境之雅,還要拍清楚作品之美。
  • 第25屆河北省攝影藝術展覽:多彩鏡頭講述燕趙大地脫貧攻堅故事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城市安,雲端上的村莊》《請給玉狗梁點點小紅心》《第一書記》……不久前,第25屆河北省攝影藝術展覽在保定市競秀區江城鄉大激店村舉行。中國攝協副主席、河北文聯副主席、河北攝協主席楊越巒說,今年以來,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團結帶領全省攝影工作者,成功舉辦了「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精準扶貧在阜平」、阜平·中國風景攝影大展暨「追夢太行,尋味阜平」全國攝影大展等一系列活動。「易地扶貧搬遷的大工程、貧困戶帶貨直播的具體典型,都是反映脫貧攻堅工作的精品力作。」
  • 撒花~福建經濟頻道《海峽視點》專題報導萬基生物
    作為基因檢測行業的重點企業,萬基生物在基因檢測方面的快速成長引起了福建經濟頻道《海峽視點》欄目的關注。7月2日,福建經濟頻道《海峽視點》欄目對萬基生物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欄目重點採訪報導萬基生物《心源性猝死基因檢測》項目,並且了解公司實驗室建設、設備投入以及人員引進情況,期間還對實驗室進行了實地參觀。
  • 北京國際攝影周本周日登陸中華世紀壇,將開放一個月夜場
    攝影周第一個推出的展覽為「共渡——公元2020抗疫影像展」,將於9月27日開幕。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9月21日,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新聞通氣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召開。記者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將從往屆的集中展覽向常態化展覽轉變,將中華世紀壇南廣場作為主展場,採用專題輪換形式。
  • 影像中的不屈意志,「阿爾勒攝影季」26場展覽集美集結
    與此同時,「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日前正在廈門集美舉辦。8個單元,26場展覽,87位藝術家,組成了本年度集美·阿爾勒的陣容。「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獲悉,攝影師沈綺穎憑藉《保持沉默的大多數》和《流沙志》系列在11月29日下午揭曉的「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摘得該獎項。提名沈綺穎的策展人認為,「對於攝影來說,我想唯有在拍攝的那個動作和圖像中找到人生行跡、心靈所向,才是真意。」
  • 戰爭讓女人走開,可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女性是如何走上戰場的
    蘇聯是反法西斯的主戰場之一,蘇聯紅軍為了反法西斯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之中,「娜塔沙」、「喀秋莎」等等無數平凡的女性扛起了鋼槍打擊侵略者。蘇聯的女性在蘇德反法西斯戰場中,活躍於前線參戰,以及後方支援工作。
  • 看展覽|「走神」,當代攝影藝術展陳於古老的蘇州園林
    2020年7月24日下午3點,《走神:當代攝影與園林》展覽開幕式在蘇州耦園舉行,藝術家羅永進、周仰和仇曄昕用不同的「觀看之道」賦予園林新的意義,展覽還邀請了阮儀三教授進行江南園林發展的講座,使大眾有機會同時與藝術家和學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
  • 香港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在山水武寧開幕
    中國日報網江西武寧電(記者 陸中秋)9月6日上午,350名攝影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山水武寧,隆重舉行「香港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系列活動。展覽開幕式舞龍表演。攝影:李濤本次活動由香港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開幕、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百名攝影家看武寧特別邀請賽、航拍中國武寧飛行大會和頒獎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組成。在這豐收的季節,這座山水城市專家雲集,群星璀璨,獲獎作者、評委、媒體及嘉賓代表相聚於此。大家品味藝術、廣結益友,暢談攝影,共敘友情,共同見證香港第十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的空前盛況。
  • 北京國際攝影周海報展正在中華世紀壇熱展中
    近日,北京國際攝影周組委會在中華世紀壇又推出了2013—2020北京國際攝影周海報展。據該展覽的策展人朱洪宇介紹,北京國際攝影周2013年創辦以來,緊密圍繞十九大、「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國家重大戰略和與國際進行的文化交流項目為主要內容,結合每年提出的學術主題,把八年來北京國際攝影周已舉辦的上千個展覽進行了全面梳理,從往年的國家形象展、學術主題展、大師經典展、國際交流展、「一帶一路」專題展、賽事專題展、時事熱點專題展、手機專題展
  • 26場展覽2000件作品亮相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幕
    昨天上午,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正式啟動,帶來26場精彩展覽,呈現來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各國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約2000件攝影、影像裝置、影像出版物等各類作品。今年,受疫情影響,在法國本土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遺憾停辦。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18日開幕 202封電報手稿...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8日,「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開幕。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專題展覽展示的202封電報手稿,都是在《毛澤東年譜》《毛澤東文集》等權威出版物中刊載過的,並由中央檔案館提供高仿真複製件。「這個專題展覽的特點是展品以毛澤東同志的電報手稿為主,加上電文導讀內容,文字量很大,如何藝術化地進行展示和引導觀眾閱讀是形式設計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 美國百年攝影集史(中)(翻譯:林葉)
    這本每周五發行的攝影周刊在1937~1972年之間完全讓美國人著迷並受它支配。最鼎盛時期,發行量將近900萬。攝影家只要在這本雜誌上刊登照片,知名度就會迅速上揚。據說,拉裡·克拉克(Larry Clark)當初也憧憬著當一名攝影記者。大開本攝影集《難忘的<生活>照片》(Memorable LIFE Photographs)是MoMA舉辦的同名攝影展的圖錄。
  • 中國農民——2020逄小威攝影作品展首站在煙臺成功舉辦
    原國博副館長陳履生致辭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致辭中表示:逄小威攝影鏡頭的視域廣泛,拍攝內容包括社會精英、影視明星、導演、奧運冠軍、京劇名角等。這次他把鏡頭對準了農民,這讓人感到非同尋常,從庚子年的初春開始,逄小威跋山涉水於無數的村落之間,經歷了不同的農業文明的形態,看到了各地發展的村落經濟和文化,還有各自不同的鄉村風俗和自然風情。他用攝影所構成的農民形象,是一座座當代中國農民的豐碑。他鏡頭中所表現出的各種農民形象,有著他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藝術把握,人物肖像攝影的魅力,就在於這種瞬間的捕獲所帶來的千變萬化中凝聚的神。
  • 一個時代的影像:普林斯頓呈現《生活》雜誌與攝影的力量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原定於2020年春季舉辦展覽「《生活》雜誌與攝影的力量」,回顧1936年至1972年期間《生活》雜誌周刊的創辦和發展,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美國現代攝影觀念。由於疫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目前不對外開放,「澎湃新聞·藝術評論」通過編譯特展「《生活》雜誌與攝影的力量」的相關內容,為大家打開這本經典的雜誌,回顧攝影的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