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鑽石交易所共同舉辦的《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出版座談會,在上海鑽石交易所舉行。
2000年10月27日,歷經十年醞釀、研究和籌建,上海鑽石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性質的國家級要素市場,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鑽石進出口交易平臺。
經過20年發展,截至2019年12月,上海鑽交所的中外會員由剛成立時的41家發展到了362家,其中外資會員195家,佔總數的53.87%,鑽石交易金額從2001年僅0.14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僅500萬人民幣發展到鑽石交易總金額達42.35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達5.12億人民幣。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上海成為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認可的世界五大鑽石交易中心之一。上海鑽石交易所總裁林強連選連任WFDB副主席,標誌著上海鑽交所的發展成就獲得了國際鑽石界及行業組織的普遍尊重與讚賞,也意味著上海鑽交所已成為國際鑽石行業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和國際貿易秩序的維護者。
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上海鑽交所成立2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上海鑽石交易所共同編纂、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全面回顧和總結上海鑽交所20年的成長軌跡和發展經驗,為繼續在新形勢下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提供歷史借鑑。
書中,50位曾經參與、見證上海鑽交所發展的中外嘉賓以口述訪談的形式,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成就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註解,也為國內外專家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當代史和改革開放史提供了鮮活樣本和經典案例。
上海鑽交所因浦東開發而興、因浦東開發而成,其醞釀、籌建、創立的過程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上海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擴大對外開放、浦東開發開放邁向功能性開發的關鍵時期。其間,通過學習、借鑑鑽石貿易的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克服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歷經十年三次鑽石稅收政策調整及管理制度集成創新,使中國鑽石交易的市場環境及鑽石產業鏈發展獲得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使中國鑽石珠寶行業獲得長足發展。
當天,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市原副市長、浦東新區工作委員會原黨委書記、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原主任趙啟正,重慶市原市長、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委、市政府原副秘書長黃奇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浦東新區原黨組書記、區長胡煒,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市政協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兼原外經貿委、外資委主任朱曉明,浦東新區原常委、副區長,浦東新區管委會原副主任、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安德以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副館長張秀娟、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謝黎萍、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健、上海鑽石交易所總裁林強等人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強出席會議。會議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編輯,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為松主持。
黃奇帆、胡煒、朱曉明、王安德以及外籍會員代表阿曼等口述者代表圍繞上海鑽石交易所的創業歷史和新書內容展開交流發言。趙啟正作總結髮言。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維琦)
[ 責編:董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