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
口述:趙啟正
採訪:白璇煜、嚴亞南、郭繼、馬婉、姚建良
整理:白璇煜
時間:2019年6月17日
1998年1月,我調離上海去北京工作,在此之前,參與啟動了上海鑽石交易中心項目。現在回想起來,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一是我接待了義大利第一鑽石集團的常務經理莫梯·威斯伯特;二是會見了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埃利·伊扎科夫和中國的老朋友以色列企業家索爾·艾森貝克。通過查閱當年會見他們的談話記錄,我清晰地回憶起20多年前的一些場景。
站在地球儀旁的思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話,有政治對話和經濟對話兩種,政治對話是通過首都進行,而經濟對話一定是通過最大的經濟城市進行。20世紀90年代,上海還缺少足夠的資格成為能與世界經濟對話的大城市。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浦東開發開放,這使得上海這座城市有了突飛猛進的機會。
開發浦東伊始,我們就提出了要「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也就是要將浦東的建設水準與倫敦、紐約、巴黎、東京、香港或者是新加坡這類國際大城市作比較,通過浦東開發開放使上海成為一個能與世界經濟對話的大城市。那麼,怎樣對上海及浦東新區進行功能規劃和形態建設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呢?這是當時上海市政府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工作之一。
關於鑽石交易中心,我們原來腦子裡並沒有什麼概念,也就不會當成眼前的項目去進行。1994年8月,義大利第一鑽石集團的莫梯來上海考察。是他第一次來「敲門」,向我介紹了鑽石交易中心的概念和世界上鑽石交易的形勢。當時,我們就意識到了上海特別是浦東新區應該考慮建立鑽石交易中心。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比利時安特衛普等經濟大城市有鑽石交易中心,上海既然要向國際經濟城市發展,也應該有鑽石交易中心。這是我們當時的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是,中國人的收入提高了,買鑽石的人會逐漸增多,如果沒有鑽石交易中心,中國的鑽石貿易就無法與國際鑽石市場建立連結,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內市場的鑽石價高質低,走私泛濫,國家稅收白白流失。在我向世界推介浦東的時候,總會特別強調,在亞洲存在一個「亞洲太平洋經濟走廊」。「亞洲太平洋經濟走廊」從東京都市圈開始,經過韓國漢城(今首爾),中國上海、臺北、香港,一直到新加坡。上海大體上是處在這個走廊的中間點,向北可以很快連通東北亞,向南可以很快連接東南亞。如果在上海建立一個鑽石交易中心,那應該會很有影響力。我們的「野心」不只是建立一個上海市的鑽石交易中心,而是要建立中國的鑽石交易中心,甚至是亞太的鑽石交易中心,這也成為我們促進外資進入浦東、投資建設鑽石交易中心的「解說詞」。我相信,這樣的願景能使外商印象深刻,讓他們怦然心動。另外,還有一個背景,浦東原來就有一家小規模的鑽石加工廠,外商來了以後發現,我們上海人也不是對鑽石業一點兒都不懂的門外漢。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我們決定進一步推動鑽石交易中心項目。
積極爭取國際友人支持1995年11月6日,我會見了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主席埃利·伊扎科夫。這是伊扎科夫第一次率領代表團來中國和我們交流。他說:「我這次應中國政府的邀請率領一個重要的鑽石代表團,成員中有許多世界鑽石業的重要人物,這次訪問是個起點,是想打開這扇大門,使世界鑽石界的人士以後陸續來上海訪問,能夠使我們鑽石業與上海這座城市聯繫越來越密切,希望中國能很快加入世界鑽石大家庭。」
伊扎科夫還說,1994年全世界鑽石行業銷售額達到430億美元,當時,世界上三大鑽石交易中心,分別在以色列、比利時和美國。以色列1994年的鑽石交易額近100億美元,世界上還有其他23個鑽石交易中心,遠東地區有3個,香港、新加坡和曼谷。他認為,鑽石行業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建立鑽石交易中心可以帶來其他就業機會,可以吸引人流、發展旅遊業,等等。
1995年11月,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左三)在浦東新區管委會接待來訪的伊扎科夫(左四) 本文圖片均由 姚建良 攝
我對伊扎科夫說:「我們正在建設浦東國際機場,經過幾期工程之後將具有和歐洲及世界其他大機場一樣的規模。我們還要建立一個世界水平的通信中心以及先進的音樂廳等文化設施。浦東新區會呼應你的建議。我們預選的鑽石交易中心會在陸家嘴地區,陸家嘴將有許多跨國公司、外國銀行總部。我們會繼續建設更多的橋梁和隧道,那裡很快就會與上海現有的商業區連成一片了。」
我希望伊扎科夫先生能充分了解上海的地理位置。我告訴他:「上海是中國黃金水道長江的出海口,又位於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同時,還處於亞太經濟走廊的中間點,亞太地區的鑽石交易中心就應該放在上海。上海方面願意和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全力合作,我們會去以色列、美國和比利時了解鑽石交易中心的經營和海關管理等問題。」伊扎科夫對我的表態很高興,說這次會面使他對上海的認識更深刻了,一定會努力促進這個項目。
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與伊扎科夫在歡迎海報前合影
1996年8月20日至22日,以色列聯合發展有限公司(UDI)總裁艾森貝克先生訪問上海。8月21日,我會見了艾森貝克先生之後,還在華亭賓館參加了艾森貝克先生舉辦的答謝宴會。艾森貝克先生說:「我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我很願意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我想看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經濟合作上到底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回答:「實踐告訴我們,在經濟上,外國資本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合作沒有特別的障礙,有的就是成功。」
1997年3月24日,艾森貝克先生再次訪問上海,我們在貴都大酒店二樓會談。我首先回顧了上海與猶太民族的友好歷史。艾森貝克先生是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虹口避難的猶太難民,在談到當時上海收容了近三萬名猶太難民時,他很激動。接著,我們就談到了主題——籌建鑽石交易中心。艾森貝克先生強調鑽石交易中心必須遵循與國際交易慣例一致的法規,他認為法規是這個項目啟動的前提條件,否則外方資金就無法到位。我同意艾森貝克先生此行先草籤合資合同,以利於中方做進一步的推動工作。同時,要求陸家嘴公司抓緊提出具體建議,請市法制辦組織制定「上海鑽石交易中心管理辦法」,隨時向我匯報項目進展,如果有什麼困難,我們就直接見面說明。
1996年8月,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與艾森貝克就鑽石交易、電力、農業等領域的合作事宜進行會談
這次會面,艾森貝克先生說,全世界鑽石貿易額一年近1000億美元,上海如果能佔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就能收到不少稅收和增加不少就業機會。比如,一些鑽石商人將來會住在上海。富人來了要租房子、要消費,就能拉動經濟發展。他還問到上海的治安狀況,我說:「上海安全啊!夜裡走路不用害怕被人搶。」他說:「那是因為鑽石交易沒來,鑽石交易來了,就會有人跟著來了。」我說:「你放心,我會給你選一些會打拳、會中國功夫的人當警衛。」他很開心地說:「中國功夫,那當然好!」
當時,艾森貝克先生希望我們能對進口鑽石不徵關稅,因為鑽石體積微小,走私太容易了。他說,如果進口關稅很高,等於宣布可以走私,如果不徵關稅,那這方面稅收的損失可以用其他環節產生的稅收來彌補。那時,跟我提「零關稅」的不止艾森貝克一人,日本夏普公司副總裁桂泰三先生也跟我多次提及日本的經驗,對於中國不能生產的進口高科技產品,也應該實行「零關稅」,比如電腦元件等。桂泰三先生說:「中國不會生產,還收很高的關稅,會導致高技術發展很慢。」「零關稅」這個概念,就是艾森貝克先生和日本人告訴我的。當時我們聽了覺得很新鮮,也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幸的是,我們此次見面後第三天,就在我們和艾森貝克先生商量好準備一起投資建設鑽石交易中心的時候,他突然在北京過世了。我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一篇追悼他的文章,文章寫得頗為傷感。我覺得艾森貝克先生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豐富的歷史書,他是上海歷史發展的見證人,也是上海向現代化邁進的參與者。我們的每次會面都令人難以忘懷。
鑽石可為上海增光添彩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那時候我們剛剛取消糧票、布票,對於鑽石這種商品還沒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有鑽石交易中心的存在。
後來,我到美國訪問了紐約鑽石交易中心,才了解了鑽石交易中心是怎麼回事。鑽石交易中心一點兒也不華麗,並不是銷售鑽石的商店呈現出的那種景象。我當時注意到,鑽石交易中心的牆上掛著一些違反交易規則的人的照片,這些照片還展示了某個人戴上眼鏡的樣子、戴上假髮的樣子、剃了鬍子的樣子,一個人有五六張模擬的照片。這些照片強調和警示的信息就是:對於鑽石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但凡有一次欺騙或不誠信行為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將被終身禁止參與鑽石生意。
當時從浦東新區到上海市的有關部門都覺得建鑽石交易中心這個事很新鮮,也都在非常積極地推進。因為上海要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金融城市,如果沒有鑽石交易中心,就會感覺欠缺了一些什麼。鑽石可以為上海增光添彩,起初就是這麼樸實的想法。至於鑽石交易中心選址,究竟是放在陸家嘴還是外高橋,曾經有過討論。當時認為外高橋人氣不足,鑽石在那裡不方便買賣,人員進出的交通也有一些問題,多數人還是贊成放在陸家嘴。
另外,浦東原本就有鑽石加工廠,但規模很小。我曾經問鑽石加工廠的同志:「鑽石磨了以後怎麼賣?鑽石原料從哪裡來?」他們說:「沒有太多的渠道,上遊下遊都缺少資源。」所以,當那些外國商人告訴我們關於鑽石交易的信息時,就和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呼應起來了。中國的翡翠、玉石加工技術很好,至於鑽石加工技術,可以去學習,能工巧匠是可以培養的。
上海乾部的學習能力強,能跟得上世界發展的節奏和步伐。在鑽石交易中心項目落地上海的過程中,儘管反反覆覆經歷過很多困難,好在上海乾部從上到下一直都在堅持。上海這種敢為天下先、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在鑽石交易中心項目中再次得到佐證。
鑽交所應加強品牌建設上海鑽交所成立快20年了,作為一個服務平臺,需要加強品牌建設。上海鑽交所僅僅讓本行業的人知道、了解,還遠遠不夠,需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中國的鑽石都是通過這麼可靠的渠道進口而來的,有這麼完善的監管方式,還有這麼好的鑑定中心。以後要買鑽石,就在國內買,不需要再跑到海外去了。
加強品牌建設和傳播並不是吹噓的意思,而是要建立品牌的公信力,贏得公眾的信任。品牌建設包括很多內容,比如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最終的目的是要贏得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要做好品牌傳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要講好故事。上海鑽交所有很多故事,可以搜集、提煉一些,通過合適的方式向外界講述。
品牌本身的傳播還涉及品牌的設計,建議鑽交所可以請一些品牌專家幫助推廣。我建議上海鑽交所可以出一本雜誌,類似於飛機上的那種雜誌,主要用途有兩個:一是作為鑽石行業協會會員通訊,介紹鑽石人物,講述鑽石故事,介紹好的鑽石公司和與鑽石相關的新技術,以及世界鑽石行情等;二是如果雜誌能投放在飛機上的話,可以吸引很多商務客人,有助於提升中國鑽石市場的影響力,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資源。這本雜誌叫《中國鑽石》如何?多棒!
【口述人簡介】1940年1月生,北京人。1984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1年6月至1998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長。1992年12月至1998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兼任外高橋保稅區管委會主任。1998年至2005年,先後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在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長和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期間,積極支持、推動、宣傳鑽石交易中心項目。
(本文原題為「鑽石令上海更閃耀」,本文將收錄於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上海鑽石交易所聯合主編的《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一書中。)(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